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菊花残满地伤——黄巢

菊花残满地伤——黄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闪闪明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4/1/19 20:04:47

公元850年,晚唐。在首都长安的一家旅馆里,一个年轻人失眠了。他刚刚得知,自己又落榜了,这已经是第四次落榜。身上的钱也已经花完,想想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他感到人生很丧。这两年来的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寒窗苦读都白搭了,但是这年轻人心中不服。于是他从床上跳下,拿起旁边的优秀诗文,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于是他看到了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甚至是李白的“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还有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也有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读着这些名言名句,再想一想自己的文采,自己过去写的诗文,好像是差一点意思,看来我必须也要写下一首属于我的名篇。

年轻人望着窗外,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繁华的长安城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但是这里的一切都不属于我,我不甘心。就让我在离去前留下点什么吧,于是将桌上的纸张铺平,提笔写下了一首七绝后转身离开了长安这个繁华的伤心地。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心有凌云之志,却没有出路,甚是忿忿不平,既然你们不给我路走,有朝一日,我会开拓出自己的一条通天大道,等着瞧吧,长安!我还会回来的,到时的我让你高攀不起。结果多年之后他戎马倥偬,转战各地,最终如愿入主长安称帝,实现了他诗中所言。

他就是黄巢,同样在少年时已经表现出来文学天赋。在他七八岁时,在一次重阳节宴会上,众人正在吟诗作乐,以菊花为题赋诗,黄巢一句"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赢得满堂喝彩。不过黄巢的父亲却很是惶恐,斥责道:"这赫黄衣是老天赐给皇帝的,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竖子,尽会胡言乱语。"

于是众人便起哄让黄巢重新再作一首,看看这位少年天才的才华。黄巢放眼四顾,见百花开败,蜂蝶退避,瑟瑟西风中只有黄花寂寞独立,不免生出不平之气,张口吟出几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才华虽比不上九岁王勃给《汉书》挑了一堆错误的《指瑕》,比不了李白的五岁“通六甲”,但是也不下于七岁骆宾王的《咏鹅》了。七八岁时就能吟出如此豪言壮语,也就预示着黄巢今后必定大有作为。

黄巢虽然成功占据了长安称帝,却并没有治理国家的基础,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年累月的战争已经将国家破坏的千疮百孔,经济萧条。另加上唐朝残余部队的不断进攻,黄巢建立的大齐不到五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至于黄巢的结局,一直是个谜。有人说,黄巢自杀了;也有人说,黄巢被唐朝军队所杀;还有的人说,黄巢是被他的外甥所杀。而我则更希望是这种结局,黄巢兵败之后并没有死去,而是削发为僧,并留下这首《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自己征战半生,叱咤风云,皇帝也做过了,想当年何其煊赫,如今沦落到偏僻的寺院为僧,无人能识。夕阳西下,独自倚着桥栏,思考种种往事如浮云飘过,如今看透了人生世情,原本波澜的心也已经平静了。

更多文章

  • 黄巢兵败身亡,数十名姬妾被俘,唐僖宗是如何处理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黄巢,唐僖宗,唐懿宗,王仙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初听此诗,一股油然而生的大气磅礴与骨子里的顽强不去跃然纸上,这首古诗出自唐朝末年农民军领袖黄巢之手。千年以来黄巢被视为多少英雄豪杰的心中偶像,当年宋江在浔阳楼唱反诗,一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道尽了对黄巢的崇敬与膜拜。不过黄巢

  • 投降了还是没有好下场,黄巢军的二号人物尚让的结局为何如此黯淡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黄巢,尚让,朱温,节度使,李克用

    中和四年五月,中牟北面的王满渡口附近,数万黄巢军正沿此地的浅水区渡河东进。数万大军围困了陈州将近一年,却始终没有啃下河南道里的这块硬骨头,最终还不得不仓惶撤军离开,这样的结果,让黄巢很上火。此番暂撤,他日必会再回此地,届时非将陈州屠个鸡犬不留!黄巢恨恨地想着。天边的雷电一道紧似一道,如同无数的虬龙在

  • 黄巢虽残暴,但做了件好事:为我国消灭了毒害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黄巢,农民起义,唐朝,起义军,统治者,门阀

    自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便正式拉开了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农民起义的篇章。而在诸多领导农民起义的队伍当中,黄巢的功绩有很值得赞扬的地方。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黄巢在唐朝中后期之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此人行事极为残暴,为达目的强迫诸多百姓加入起义的队伍当中,对社会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

  • 黄巢虽残暴,可他却为宋朝,拔掉了毒害唐朝近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黄巢,王仙芝,唐朝,唐僖宗,节度使,皇帝,宋朝,食盐,军事制度

    盛唐时期的中国如同历史潮流中的弄潮儿,鼎盛至极却也是最后衰败的最令人惋惜的年代,但也正是在这个朝代,却有着一些敢于反抗的人,他们创造历史,历史也创造了这些人。黄巢一开始如同无数个起义之人一样,想平天下不平之事,想创造一个乌托邦王朝,虽然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但其结果却从侧面帮助国家拔掉了六百年的毒瘤。

  • 黄巢虽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社会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黄巢,黄巢起义,安史之乱,士族,唐朝,起义军

    宋江被逼上梁山的契机就是喝醉酒之后浔阳楼写下了反诗,有一句话“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写的这首诗也算是《水浒传》中流传比较广的一首诗。唐朝末年,黄巢曾经凭借一首诗而流传千古。许多人认为黄巢是有凌云壮志的人,尤其是那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气势十足。然而历史上真实的黄巢性格很残暴,而黄

  • “五代十国”之黄巢起义,看黄巢“满城尽带黄金甲”,欢迎点评

    历史解密编辑:萌的很呐标签:黄巢起义,黄巢,唐王朝,李克用,五代十国,朱温

    简介在前面讲到,唐朝后期,政治腐化,国内民怨沸腾。前后爆发了“裘甫起义”、“庞勋起义”两次动乱,虽然两场动乱都被唐王朝镇压,但是农民起义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却震撼了世人,鼓舞着后人为反抗压迫而斗争。“黄巢起义”成了压倒唐王朝最后的一根稻草。“黄巢起义”爆发一般人造法基本都是被逼的,比如这个裘甫,还有之

  • “盐贩子”黄巢:皇帝官府比强盗狠,唐僖宗时代的政治有多糜烂?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黄巢,皇帝,高骈,唐朝,食盐,唐僖宗,王仙芝,节度使,盐贩子

    唐宣宗(李忱)应该是唐朝最后一位有成绩的英武帝王,他死之后则由其儿子唐懿宗(李漼)继位,可是唐懿宗佞佛无度,特别是在他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花费重金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和四川等地相继发生叛乱。公元873年秋,唐懿宗病入膏肓。当时,掌握禁卫军的两个宦官头目刘行深和韩文约为了获

  • 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处决她们的方式让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唐僖宗,黄巢,黄巢起义,节度使,王仙芝

    那时的黄巢,还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热血青年。但科考的失败,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朽,却将他伤得体无完肤。最后一次科考不第后,心灰意冷的黄巢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收笔的那一刻,他痛下决心:此生不会再参加科考。之后,黄巢果断离开长安城,回到了老家曹州冤句,子承父业,成为了黄氏盐帮的新任首领。数年后,唐朝的

  • 敢笑黄巢不丈夫,文不能进长安,就武进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黄巢,长安,黄巢起义,唐僖宗,唐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此霸气侧漏、藐视天下的诗正是唐末一代枭雄黄巢所写。我想,当时高高在上的大唐权贵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推翻他们的竟然是一个科举屡战屡败,样貌丑陋的草根黄巢。黄巢起义加速了大唐王朝这座延续近三百年的大厦的倒塌。黄巢为什么会起义?因为他参加科举

  • 王霸黄巢,虽然残暴但却为中国,拔掉了一颗危害600年的“毒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王霸,黄巢,李唐,唐王朝,节度使,王仙芝

    历史上的黄巢既有鲜衣怒马少年时,也有纵横天下的快意人生。古往今来霸气侧漏的名字,恨不得都让他起了。他起义时,号称“冲天大将军”,华夏五千年,他是第一个和老天爷杠上的,空前,而且绝后。他年号“王霸”,相较其他帝王——王霸之气溢出屏幕,扑面而来。更兼这位大哥文采斐然,诗文存世不多,可句句经典。但他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