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都习惯写硬笔字,毛笔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书法对于我们来说,也更多地变成了一项艺术,而不是技艺。可是在300年前,它是非常辉煌的,是天下读书人的必备技能。
清代时,伴随着科举考试的蓬勃发展,对书法日常实用性的需求达到了顶峰。为了满足应试的需求,楷书字帖也开始广泛流行,当时最受欢迎的楷书字帖,就是成亲王永瑆写的这件《法书册》。
成亲王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也是书坛“清四家”之一。乾隆对这个儿子颇为喜爱,经常让他代自己书写诰谕。
成亲王的书法,主要学习的是欧阳询与赵孟頫。他将欧阳询的转折方劲与赵孟頫的流畅端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变化丰富,灵动自然同时又端庄方正的楷书,水平直追魏晋。
成亲王的楷书既满足了对书法艺术性的要求,又满足了日常实用性的需求。
他写的这件《法书册》理所应当地被定为官方楷书范本,成亲王的地位也直接盖过了唐代楷书大师欧阳询。
唐太宗曾经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所以大家在学习书法的时候,常常会坚持“取法乎上”的原则,直接学习晋唐楷书;但是大家都忽视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唐代是楷书发展的巅峰,可是在唐代之后,书法就在不断式微,楷书也是如此。大家都想直入晋唐,可是即便是近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也不过只追到了宋代。
唐代楷书极其精微,我们一般人是很难消化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年代较近的作品入手,以它们为阶梯,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再去学习唐人也不迟。
成亲王的这件《法书册》融合欧阳询、赵孟頫的书法精华,骨力雄强的同时端庄严整,比“印刷体”规范,比“印刷体”灵动,已经风靡了近300年。
它不仅是一件楷书字帖,也是一件艺术范本,是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将它作为毛笔字帖,作为硬笔书法范本来练习也是可以的。
我们采用进口微喷技术,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连细节处的牵连映带与墨色变化,都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