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云台:萧燕燕仰慕述律平皇后?那可是个狠女人,武则天望其项背

燕云台:萧燕燕仰慕述律平皇后?那可是个狠女人,武则天望其项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四讲事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3/12/26 10:44:37

电视剧《燕云台》中,女主萧燕燕多次表达了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述律平的仰慕。这两位皇后先后相隔四代,都对辽国贡献巨大,但述律平皇后可是旁人学不来的!

提到历史上狠辣的女主,人们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吕后与武则天,可若将她们与述律平放在一起,都不值一提,论起杀伐决断,述律平皇后要是排第二,绝不会出现第一。现实中的萧燕燕对这位前辈恐怕只有敬畏的份。

一、初露锋芒

述律平14岁时嫁给耶律阿保机,随同丈夫一道四方征战。901年,阿保机成为本部酋长。907年,被推举为契丹八部部落联盟可汗。

虽然耶律阿保机夫妇战功卓著,为契丹开疆拓土,也为各部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其地位并不稳固。起因在于契丹选拔领导人的传统。

按照契丹族早已形成了数百年的做法,可汗并非终身制,而是八部的首领、贵族三年选拔一次。阿保机因为杰出的领导才能,已连任了三届。

一人长期霸占此位其他人就失去了机会,更重要的是,其政权吸纳大量汉族知识分子,在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也将嫡长子继承制带了进来。耶律阿保机夫妇对此一百二十分的赞成,积极谋求落实世袭制。

宗室、贵族们由原来的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可汗,变成要永远听命于人,这显然动了大家的蛋糕。没等到其他部族反对,耶律阿保机自己的兄弟们就先闹了起来。

阿保机的弟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和安瑞等人以维护世选制为旗号,911年开始,三年中连续三次反叛。长弟剌葛是部落联盟的惕隐,掌握兵权,次弟迭剌富有智谋,博学多才,都是手足兄弟,如何处理这样的反叛者令阿保机很是为之头疼,只能屡捉屡放。

述律平皇后知道阿保机的难处,为绝后患,与耶律阿保机一道制定了釜底抽薪的方案。跟随诸弟叛乱的贵族受到清洗,处死了上百名皇亲国戚,从而使迭剌部统一在阿保机旗下。

二、女人的鸿门宴

按下葫芦浮起瓢,这里摆平了迭剌部的内乱,其他几个对世袭制同样不满意的七个部落联合起来,谋求将耶律阿保机拉下可汗之位。

915年,阿保机亲自率军征讨黄头室韦,班师途中,七部联军断其归路,要求他下台。寡不敌众的情况下,阿保机只好辞职,带着迭剌部和掳掠的人口迁徙到滦河一带韬光养晦,学习汉族文化、筑城发展经济。

很快,迭剌部蒸蒸日上,控制了整个契丹的盐铁生产、销售,述律平出了个主意,阿保机派人传话七部首领:"我的盐池供给了各部,你们得到了好处却不知感谢盐池的主人,难道不该来犒劳我和部下么?"

耶律阿保机退位后老实本分,众部酋长也觉得该有所表示,于是带着牛羊、美酒前来聚会。耶律阿保机极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宴会上杯觥交错,尽醉而欢。就在大家喝得烂醉时,伏兵四起,各部落酋长全部人头落地,述律平发起的鸿门宴大获成功,联盟中反对者势力就此凋零。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述律平则成为契丹第一任皇后。

三、触目惊心

926年,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班师途中突然病逝,述律平太后临朝称制,她生了三个儿子。长子耶律倍最应该继承皇位,但不为母亲喜爱。同时,安静了一段时间的各部贵族也蠢蠢欲动。

述律平皇后杀功臣的方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在朝中召集先帝旧臣,询问"你们思念先帝么?"众人纷纷回答:"蒙受先帝之恩,怎么能不思念呢!"

皇后等得就是这样的回答:"既然你们那么想念,那就去见先帝吧!"许多官员、将领就此去见耶律阿保机陪葬。随后的朝堂,述律平皇后觉得有逆骨的,都会被安排"为我传话先帝",朝堂之上,变得噤若寒蝉。

历史上,吕太后有人彘之恶,武则天有酷吏之害,述律平皇后的手段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厉害的是,她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也下得去手。

一天,述律平琢磨着汉官、平州刺史赵思温该去侍奉先帝了,偏偏他不认命,当着满朝文武回道:"先帝最喜欢的是太后,太后应该前往,我们这样的臣子难称先帝的心意。"

文武大臣心里乐呀,还是南蛮子有办法。太后哪能让臣子们看笑话,她答道:"国家不能无主,后辈尚需扶持。"就在大家以为事件就此了结时,太后却突然抽出金刀,挥手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命人将断手送入阿保机棺中从葬,吓得大臣们再也无人违拗太后的心意。

结语:

随后的遴选皇帝过程,大臣们都不敢选嫡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登基。当然,太后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耶律胡,辽太宗率辽国主力在外征战回国途中去世,被太后压制的贵族们群起拥戴耶律倍之子耶律阮。闻讯的述律平大怒,命耶律胡出兵讨伐被打败,她又亲自率兵征讨,最终因实力不济妥协。

述律平太后很精明,但其最大的特色是铁血。《燕云台》中设计萧燕燕将其引为崇拜的榜样,应该不是事实。历史上的萧燕燕成为萧太后,虽也杀人,更多的却是运用权谋,滥杀不是其本色。

更多文章

  • 《江雪》是不是藏头诗?特级教师称别想太多,网友:别小瞧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江雪,诗歌,王维,诗人,唐朝,柳宗元,白居易,藏头诗,散文家,千古名句

    “江雪”。柳宗元:千山万鸟飞去,万径人消失。孤舟孤帽,独钓寒江雪。说起古代藏族离合诗,很多人都会想起柳宗元的《江雪》。柳宗元,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入选唐宋八大家。此外,柳宗元与其他三位诗人合称“王孟维柳”。这三位诗人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王维、孟浩然和魏应物。由于柳宗元曾在柳州工作过一段时间,

  • 柳宗元最凄惨的一首诗,一字一泪,让人不忍读第二遍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愈,永州,投荒,唐朝,诗人,宋朝,柳宗元,唐宪宗,散文家,一字一泪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因一封《谏迎佛骨表》惹得唐宪宗大怒,被贬到潮州(今广东潮州)为刺史。韩愈只身上路,心中悲愤难抑,更兼

  • 文学故事 | 柳宗元“千万孤独”的背后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江雪,诗词,永州,唐朝,诗人,宋朝,柳宗元,刘禹锡,小石潭记,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你知道被贬永州,写下《小石潭记》的柳宗元,同时期还写下了一首“千万孤独”的《江雪》。一个人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绝望和痛苦,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句。回看柳宗元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失去中凋落。柳宗元出生于长安,父亲长期在为为官。自幼便在母亲卢氏的教育下勤学苦读。柳氏是河东望族,他除了两个亲姐姐之外,还有一众的

  • 传奇人生,南陈美人,长得太漂亮真的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张丽华,陈叔宝,隋炀帝,陈后主,李渊,晋王,后主,传奇人生,南陈美人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张丽华出身兵家,聪明灵慧,有辩才,而且记忆力很强,因此深得陈后主喜爱,为陈后主生有二子。祯明三年(589年),隋朝灭亡陈朝,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长史高颎下令斩杀。张丽华出身兵家,因家中贫困,他的父亲丶兄长都以织席为业。光大二年(568

  • 太原保卫战, 李光弼1万人, 完胜史思明10万大军, 只因地道挖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徐松说体育标签:大军,唐朝,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安庆绪,郭子仪,太原市,五代十国,太原保卫战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在肃宗将大举反攻之时安禄山叛军却抢先一步。叛将史思明自博陵、蔡希德自上党(治今山西长治)、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率大军10万,会攻太原,企图夺占河东,进而“长驱取朔方

  • 安禄山和史思明下场多惨?一个被亲儿子杀,一个肠子流一地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李光弼,郭子仪,安庆绪,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社会,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优点:秦朝统一六国,严刑厉法,给人重兵器时代虎狼之师的震慑;汉代绵延久远,国力强盛,著名将相人才辈出,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到了宋明之时,虽然国家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可是单看其文化、气节、可以使人心向往之。而唐代,与他们都不同,以上优点,仿佛都有一点。这得益于唐朝统一又

  • “安史之乱”谁是真祸首?史思明若多活几年,唐朝大概会提前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唐朝,唐军,史思明,安禄山,安庆绪,安史之乱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能够永远不灭,能够永远统治天下。一个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最大的原因便是顺应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的王朝,百姓们才不会想着造反,想着去做那些掉头的事情。只有那些残暴无道的王朝,搞得百姓们民不聊生的王朝,才会逼迫的百姓们不得不去造反,去

  • 凭史思明的军事才能,如果不出现内讧,真的能推翻唐朝廷吗?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史思明,唐玄宗,安史之乱,节度使,大军,内讧,唐朝廷,唐朝

    安史之乱,动摇了大唐的根基,使唐帝国从辉煌的顶峰一下子滑落到谷底,并且再也没有恢复往昔的荣光。史思明,这个安史之乱的二号人物,在发生叛乱时,知平卢军事,也是个堂堂的将军了。但他的出身很普通,一开始从军,只是一个基层的下级军官,那他是凭什么能力爬到如此官位的呢?原来他是靠在军功上造假,才取得如此高位的

  • 神策军间接的杀死了史思明, 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泡椒小白兔标签:唐朝,史思明,神策军,安庆绪,史朝义,安史之乱

    大家好,今天“仍帅说”讲一讲中晚唐系列的第十集:唐朝禁军-神策军的崛起唐朝神策军我们先说说神策军的起源吐蕃崛起以后,唐朝和吐蕃在边境展开一系列的战争,到754年,名将哥舒翰拿下河湟一带后,就设立浇河、挑阳两郡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形成了网点式的防御体系。神策军正式

  • “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安庆绪,唐军,杨玉环

    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之后,史思明就已然成为叛军的主脑人物。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这人虽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