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只要聊到黄巢这个人物,大多数人都会投以鄙夷的目光。原因很简单,因为此人结束了唐王朝最后的荣光,终结了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幻想。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此人的起义部队,纯粹就是烧杀抢劫,是一只无恶不作的部队。直到现在民间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黄巢起义杀人百万。
总的来说黄巢在历史上没什么好形象,在民间传说中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有一点可能我们不会想到黄巢在作恶的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终结了一大毒瘤。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关于黄巢的历史中有一个细节,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那就是黄巢去考科举,结果没能考中,然后在愤怒之余写了一首菊花诗: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黄巢就正式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跟随王仙芝打天下。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唐王朝的科举制度太腐败了,黄巢虽然是一个恶棍,但也算得上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因为根据历史的记载,科举制度真正作为主要的选官手段,是要到宋朝以及明朝之后。不要看唐太宗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我手中,事实上,唐朝的科举取士人才数量极其稀少。
那么唐朝既然不完全是靠科举选人才,他的官员又是怎么产生的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门阀世家子弟出官员。
这一点可能现代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门阀世家垄断了官员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从一个叫陈群的人开始,历史一直到宋王朝时期,中原王朝的选官权力都被一帮特殊的群体所垄断,而这帮群体被称为世家大族。
正如历史所记载,陈群帮助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中原王朝第一次拥有了真正的选官制度。但是这个制度的根本是为了维护世家大族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曹丕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世家大族对他的抬举。所以,九品中正制本质上是皇帝与世家大族共同统治天下。
而且,后来的历史陷入到了这样一个循环,那就是流水的皇帝以及铁打的大家族。历史上皇帝换了很多个,连王朝都不知道换了多少个,但是世家大族却牢牢的把控住了选官权力以及人口和土地。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东晋王朝,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世家大族王家成为了最有权力的家族,他们甚至可以一言不合废掉东晋的开国皇帝,之后有世家大族数次发动战争,让皇帝陷入到崩溃。
至于说后来著名的谢石谢安等人确立的谢氏大族,那更是决定了东晋王朝的命运,甚至还流传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大家族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君主的权威。
好不容易熬过了大乱世时代迎来了统一,隋王朝与唐王朝建立,可是这两个王朝也还是没有摆脱世家大族的制约。以隋王朝为例,宇文世家直接杀掉了皇帝,关陇集团更是开创了唐王朝。
后来唐高宗更是为了与关陇集团作斗争,养出了武则天这个蛊,然后就是女皇武则天上台。
应该说,在前后整整六百年的时间里,世家大族都一直成为国家的吸血虫,他们占据了国家太多的资源,垄断了太多的土地和人口,让国家走的步履维艰。
也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巢突然杀了出来。虽然此人本身不是什么好人,而且也是因为世家大族垄断了选官的权利,导致他被踢出局。但也正因为他对于世家大族的愤怒以及他天生的草根属性,于是此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正如历史记载,黄巢攻占广州的时候,犹如雁过拔毛,大家族多数破产,中产之家也被抢得一干二净。
之后此人又不断地转战中原各地,其做法也是简单粗暴,面对大家族直接抢粮抢钱抢女人。甚至此人还想要打压所有的世家大族,直接拉拢平民老百姓,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权。
虽然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进步意义,但也的的确确深深地动摇了世家大族的统治,这对于后来加强中央集权,尤其是让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可以参考一下当年欧洲的黑死病。欧洲黑死病本身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正因为黑死病导致大量的贵族死去,以及大量的财产无人继承,这才完成了资本的某种原始积累,还有整个社会变革的某种条件。
因此,黄巢算得上是唐朝的灾难,但是这场灾难到来的时候,却也帮助唐朝清理了一个肿瘤。当然了,当时还没有清理干净,但实现科举的底层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宋朝的文人时代即将到来。
另外对此我们得强调一点,黄巢考科举没能考上,还真不完全是世家大族对他的排斥以及中央朝廷对他的否认。因为黄巢虽然有一定的才华,可是唐朝历史上能够考上科举的人,那绝对是才华远超黄巢的人。因为历史上狄仁杰和白居易都没能考中科举,试想一下,黄巢的水平能比得上这两人吗?
所以,黄巢的起义有点尴尬,其过程也是充满破坏性,只不过在破坏之余,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基础,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历史的奇妙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