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徐茂公却暗中照顾妻儿,为大唐埋下祸根。如果心地善良,心软,很容易留下烦恼。特别是对付自己的政敌,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一时,否则自己的“好心”会反咬一口。虽说斩草除根的话很刺耳,但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看,确实有必要这么做。
中国5000年历史上,优秀的君主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强,不喜欢拖泥带水。尤其是对待政敌的态度,如果此人威胁到国家,再有才华的人也会毫不留情。唐朝的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好才子,却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杀了大将单雄信。好兄弟徐茂公暗中照顾妻儿。谁能想到,一百年后,单氏子孙反抗大唐?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生于隋末,参加过农民起义军
小说讲述了隋末唐初的历史。自古天下大乱,就会涌现出许多英雄。英雄辈出,秦琼、程咬金、李靖。李家得天下最好,瓦岗寨大半归唐,受重用。只有单雄信在唐朝没有受到重用。武德跟随王世充4年投降唐军,被秦王李世民斩首。
单雄信一生追随三位大师,即翟让、李密和王世充。他武功高强,进入瓦岗村后,一直是领军人物。李密来到这里,翟让自知能力不如自己,便主动退位让位给宪。双方交火,李密杀了翟让。事发时单雄信在一旁看着,为了活命,他听从了李密。
后来,李密和王世充联手攻打宇文化集。单雄信作为将军跟随他,输掉了战斗,向王世充投降。然而,王世充并不是世界的主人。公元621年,李世民率军进攻。虎牢关之战,窦建德大败,洛阳被攻陷。5月11日,王世充主动投降,包括单雄信在内的所有部下都随主投降。
不满对方一再背叛主子,担心历史重演
按照李世民以往的行为,单雄信已经投降了,他肯定愿意接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直接将他绑在洛水小岛上斩首示众。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之所以杀了这个人,就是觉得这个人人品不好。
其实他对对方很不满意,最大的一点就是这个人叛逆。在李密与王世充的决战之初,单雄信原本答应配合作战,但因个人恩怨,故意按兵不动。这个人私心很大,以为有了军队,自己就有挑战他的实力。如果是在战场上,可能会耽误战机,造成很大的隐患。
一开始,秦琼和程咬金都投靠了李世民,只有单雄信没来,不忠心。反而是他认为李世民手下手下有很多将领,而且他曾经是领袖级别的,所以他不甘心低人一等。中途屡屡出卖,让李世民难以接受。
徐茂公为他求情,李世民却下定了决心。
当李世民下令杀单雄信时,身边无人敢阻,徐茂公却挺身而出求饶。他们两人以前在瓦岗村关系很好,亲如兄弟。看到好兄弟这个样子,他实在是受不了了,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爵位和丰厚的俸禄换取自己的生命。
但是李世民顾全大局,没有听他的意见。据史料记载,徐茂公在被杀前曾前去探望,并割下一块自己的肉给他吃,以此作为保护后代的誓言。事实上,单雄信死后,他的妻儿还年幼。
关键是家里没人。在封建社会,如果家里没有男人,生活一定很艰难。单家本身就是将军的后代,但是身份却很特殊。如果孩子长大了想参军什么的,就会被排斥。毕竟是李世民下令杀人,所以官员们也害怕。
单家子孙复仇多年,终于灭了大唐
徐茂公考虑到这一点,一直在暗中帮助单家。自投降唐朝后,受到朝廷重用,被李渊封为国姓,改名李积。由于他的战功,被封为英格兰公爵,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有了这样的背景,帮助他们自然就容易多了。
不过这些都是偷偷做的,怕李世民不高兴。只能利用手中的资源,为他们安排出路。事实上,单雄信一家过得很好。他们虽然是刑部大臣,但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其中古人之子单道真,成年后被封为凉州司马。
这一代的孙子们也是在朝廷做官,像单思远、单思静、单思礼,分别担任地方官员,其中单思静还曾是安东总督.只是他们还没有忘记先祖的仇恨。只是那个时候,唐朝兵强马壮,无力反抗,只是在伺机而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企图推翻腐败无能的唐朝。声势浩大,不少人纷纷加入,其中就有单家十一世孙,单星,单王,单茂,单生。他们在军中英勇杀敌,率领起义军攻破长安城。
徐茂公当初对单雄信的儿子照顾有加,悉心呵护,培养成才。本来是个好意,恐怕没想到一百年后,单雄信的后代会加入起义军,打败了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唐朝。有人说,徐茂公给唐朝留下了祸根。其实大唐已经精疲力竭了。即使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人来代替。唐朝末年,皇帝无路可走,百姓生活贫困。当时黄巢造反,就是为百姓谋出路。孔家子孙加入起义军,他们充当推手,继承了先辈拯救世界的夙愿。只是因为他们的姓氏,在无形中,增添了一种“命”的感觉。
一个王朝建立起来,总会有人“陪葬”,就像一个固定的数字。中国人都讲自己当家作主,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做事。如果是政敌,就会发展到剑拔弩张,把对方和司弄死。如果以后继续发展下去,会牵扯到家人的恩怨,造成无辜的伤亡。对于他们的子孙后代来说,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有些恩怨还不如尽快化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