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墓后看到了什么?为何她直呼徐茂公如此狡诈?

武则天挖开徐茂公的墓后看到了什么?为何她直呼徐茂公如此狡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2376 更新时间:2023/12/26 3:15:41

在《隋唐演义》等一系列隋唐小说和评书中有一位类似于诸葛亮的军师人物,那就是徐茂公。民间俗语有云“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妙算徐茂公”,别说历史上的徐茂公还真是神机妙算,他让自己死后躲过了被武则天开棺戮尸的一劫,并气得武则天在挖开他的坟墓之后大呼“徐懋功狡诈如此!”

善于分析局势,极为谨慎的一代名将李勣

虽然徐茂公神机妙算,但其实历史上的徐茂公可并不是一个类似于诸葛亮式的军师人物,他是一名地道的武将,而且为大唐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

徐茂公的名字比较多,他本名叫徐世勣,在隋末农民大起义时,徐世勣招募了一群乡勇投靠了瓦岗寨首领翟让,后来李密加入瓦岗军并成为首领,徐世勣又改为追随李密。之后李密被洛阳军阀王世充击败后被迫投降唐高祖李渊,于是徐世勣以李密的名义率军向唐高祖投降,唐高祖十分欣赏徐世勣这种不忘旧主的情义,称其为纯臣,并赐姓国姓为李。

因此徐世勣后来改名为李世勣,再到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李世勣又为了避讳唐太宗的名字,改名为李勣,而他字懋功,所以在小说和评书中都误称他为徐茂公或者徐茂功,实际在历史上都称他为李勣,即便按字号叫,也应该称之为徐懋功。

历史上李勣虽然是武将,一生戎马倥偬,但他的谨慎以及对局势的分析不次于诸葛亮。李勣最开始从瓦岗军投降唐朝之后,被唐高祖派去镇守黎阳(现今河南浚县)。后来唐朝与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交战,窦建德攻陷了黎阳,李勣和父亲李盖(原名徐盖,因赐姓改名)都被窦建德俘获。

窦建德以李盖要挟李勣为其效命,但是李勣对局势了解得很透彻,他认为窦建德最终绝对不是唐朝的对手,于是不顾父亲李盖安危,伺机只身逃跑回到长安。当然窦建德后来比较宽厚,没有杀害他的父亲李盖,从这就能看出李勣是一个善于观察局势的人。

李勣为人也非常谨慎,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与哥哥太子李建成争位时期,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想争相拉拢李勣为己所用,但是李勣始终保持中立,不与李世民过度亲近,也不与李建成过度亲近。

这就是因为李勣当时看不透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终谁能继位,李建成背后有唐高祖支持,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李世民则是军工无数,秦王府有一众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整体实力上李世民还是比李建成要差了一些,毕竟李建成背后有唐高祖的支持。

这也是李勣看不透的原因,他深知李世民为人英勇果断,但是他又在犹豫李世民能不能获得唐高祖支持最终得到传位,所以即便李勣看好李世民,他也不敢轻易投到李世民这一方,万一将来李建成继位,那李勣肯定会遭到政治清算,这也说明了他的性格极其谨慎。

其实李勣没有投靠李建成就已经算是在帮助李世民了,因此李世民继位后也没有计较李勣当初没有支持自己的事情,他反而更加欣赏李勣这种稳妥谨慎的性格。所以在李世民时期李勣依旧得到了重用,尤其是在大唐战神李靖逐渐年老之后,在军事上李世民越发倚重李勣。

李世民后来在临终时更是将儿子唐高宗李治托付给了李勣,李世民以大舅哥长孙无忌、名臣褚遂良以及名将李勣为托孤重臣。

但是李世民对李勣并不是完全放心,毕竟李勣非常有军事才能,手握兵权,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文臣还好一些,所以李世民在临死前还是对李勣作了一次考验。

李世民在临终前故意找借口把李勣贬到偏远的甘肃叠州出任都督,当时还是皇子的唐高宗李治听闻父亲把李勣贬到偏远的甘肃去了,立刻就去找父亲李世民替李勣求情。

李世民却告诉李治此乃帝王驭人之术,李世民认为自己对李勣有提拔重用之恩,但是李治却对李勣毫无恩德,加之李治年幼,李勣作为三朝老臣将来未必能把李治放在眼里,也未必能全心全意辅佐李治,因此由李世民把李勣外放偏远的甘肃。

如果李勣对此口出怨言,甚至拖延不想赴任,那他必定不是完全忠于李唐皇室,必有二心,将来也不必再重用他,甚至可以找理由把他除掉。如果李勣毫无怨言赴任甘肃,那届时李治继位后,再让他调回长安委以重任,那他势必会对李治感恩戴德,也会死心塌地地辅佐李治。

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射。

——《旧唐书》

所以李世民这一招是在为儿子李治继位对李勣做试探。结果李勣接到李世民命他赴甘肃出任叠州都督的旨意之后,立刻回家交代家人,然后收拾行李,第二天就程去叠州赴任。李世民对此非常满意,而由此也能看出李勣为人有多么圆滑和谨慎,他早就看透了这是李世民对他的试探,因此他丝毫没有耽搁就启程赴任,就是为了打消李世民对自己的顾虑。

后来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他果然遵照父亲交代,将李勣调回长安,并委以重任。而由此之后唐高宗李治也认为李勣对李唐皇室忠心无二,越发倚重和信任李勣。

后来李治专宠武则天,想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这个想法遭到了另外两位托孤重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他的话对李治还是很有分量和影响的,但是李治又非常宠爱武则天,一时之间李治就和长孙无忌僵持住了。

李治曾多次召集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三位托孤重臣商讨废后改立武则天的事情,但是李勣是非常圆滑,他是既不想得罪李治,也不想得罪另外两位重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因此李治多次找他商议此事他都以生病为由拒绝参与商议。

后来李治被舅舅长孙无忌逼迫得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他私下单独召见了李勣,就问李勣到底这件事该怎么办,李勣则只回答了一句“立后乃皇上家事,何必问于外臣”。

李勣这句话看似中立,实则就是他早已经看透李治内心中极为喜爱武则天,根本就是只想立武则天为皇后,所以如果像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样坚决反对,那不等于和皇帝作对,同时也伤了武则天,那武则天万一将来唆使李治收拾自己岂不很容易,因此李勣只说了这一句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看似中立的话,实则就是在暗中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

就因为有了李勣这句话,坚定了李治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心,于是李治不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反对改立了武则天为皇后。后来武则天得势,果然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进行了政治清算,二人的下场都比较惨。而李勣却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李治对李勣则是恩赏有加。

从这些事就能看出李勣对局势分析很到位,为人很圆滑还很谨慎,不像一般武将那样棱角分明,也因为这样圆滑谨慎的性格,李勣才能在死后躲过武则天对自己的清算。

李勣的谨慎让他在死后武则天想追究他的罪责都无从下手

按理说李勣在武则天上位当皇后的这件事上也算是帮助过她,为何在李勣死后武则天还要挖开损毁他的坟墓呢?

这还得从李勣的长孙李敬业说起,李勣的长子李震比李勣去世得早,因此李勣死后他的英国公爵位由长孙李敬业继承,李敬业在武则天废除第三子唐中宗李显和第四子唐睿宗李旦临朝称制之后,不满武氏专权因此获罪于武则天被贬官,于是李敬业联结了大才子骆宾王等被武则天贬官的人,在扬州打出恢复李显帝位的名号起兵企图推翻武则天政权。

李敬业和爷爷李勣谨慎圆滑的性格完全不同,他为人虽然富有机智,但却善于冒险,李勣自幼就不喜欢他。李敬业曾出任地方刺史去平定该地方的流寇。李敬业到任后单枪匹马直奔流寇大本营,对这些流寇先是晓以利害,然后又答应不再追究他们罪责,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一些首领,因此这些流寇就被李敬业单枪匹马劝降了。

李勣听说这件事之后对孙子李敬业的胆识和机智还是十分赞许,但同时他认为李敬业一点不像自己的性格,虽然机智但行事太过于冒险,不够谨慎,将来可能会败坏自己的家门。

后来果然被李勣一语中的,李敬业在扬州起兵以恢复唐中宗李显帝位为名义准备推翻武则天政权,而武则天多么精明,她任用李世民堂弟李孝逸为扬州道行军大总管去平定李敬业的叛乱,李孝逸是皇室嫡系后裔,李世民的堂弟,正宗的李唐皇室身份,李敬业打着匡扶李唐政权名号那你看到李唐皇室统军你还打,那不就是你李敬业有野心想造反,因此李敬业匡扶李唐皇室的名号就被武则天攻破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因此李敬业后来很快就被李孝逸和后来的名相魏元忠平定,李敬业兵败被部下所杀,李勣的后人除了李勣次子李思文之外都受到牵连被武则天所杀。李思文没有被杀是因为他忠于武则天,在李敬业起兵后,李思文给武则天通风报信,因此被李敬业讽刺叔叔应该改姓武。后来武则天对李思文通风报信举动很是赞赏,果然赐他武姓,此后李思文改名为武思文。

武则天诛杀了李勣大部分子孙之后,并追夺李勣家族赐姓和爵位,恢复李勣本名为徐勣,恢复李敬业的名字为徐敬业,并且武则天余怒未消,她下令挖开已经去世15年的李勣坟墓。

这是因为李勣76岁去世时唐高宗李治十分悲痛,他赐予了李勣国葬规模,并让李勣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在昭陵附近效仿汉朝卫青霍去病的墓葬规格为李勣修建了墓葬,整个大唐只有战神李靖的墓葬规格和李勣相同,都是效仿卫青和霍去病的墓葬规格修建。

因此武则天认为当初她和李治都十分信任器重李勣,又给李勣修建了如此豪华的墓葬,因此李勣在死后肯定有其贪婪、奢靡抑或僭越的陪葬品,这样武则天就能戳穿李勣伪君子的面孔,更能名正言顺将他挫骨扬灰泄愤。

但是李勣的坟墓被打开之后,却让武则天失望了,因为李勣坟墓中没有任何奢靡的陪葬品,只有五六匹石马和十几个木偶人像,而李勣尸身则只有一套朝服,所以李勣的坟墓是从外观看奢华霸气,内里却是极为简朴,因此武则天的想法落空,而武则天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气得直呼“徐懋功狡诈如此”,武则天最终只得命人毁了李勣坟墓地表建筑,并“发冢斫棺”,将李勣的尸身随意丢弃。

李勣如此简葬还主要在于他生前临终戒言,李勣在临终前特意命自己的弟弟李弼搬进英国公府中居住照顾自己,在临终前交代李弼只身着朝服下葬,好能地下去见李世民,这也代表了自己为官简朴只忠于大唐,而陪葬品仅按照当时风俗布置石马和木偶人像即可,多余陪葬品全都不要,李勣认为死后不得安宁大多是墓中陪葬品过于丰厚引人垂涎,所以自己死后一定要简葬。

并且李勣还将自己的后人都托付给了李弼,告诉他如果自己的后人结交匪类,图谋不轨,请李弼将其打死再祭告自己。李勣这一番临终遗嘱主要就是针对最不让自己放心的孙子李敬业,只不过后来李弼也去世了,无人约束李敬业,最终使他冒险起兵造反,颠覆了李勣家族。

(李勣)谓弼曰:“我自量必死,欲与汝一别耳。恐汝悲哭,诳言似差,可未须啼泣,听我约束。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儿破家荡尽。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又见人多埋金玉,亦不须尔。惟以布装露车,载我棺柩,棺中敛以常服,惟加朝服一副,死倘有知,望著此奉见先帝。明器惟作马五六匹,下帐用幔布为顶,白纱为裙,其中著十个木人,示依古礼刍灵之义,此外一物不用。姬媪已下,有儿女而愿住自养者,听之;余并放出。事毕,汝即移入我堂,抚恤小弱。违我言者,同于戮尸。”此后略不复语,遵行遗言。

——《旧唐书》

李勣真可谓是一生谨慎,连死都把自己身后的事想到位了,可惜的是他终于还是没能逃过被孙子李敬业坑害结局。不过好在后来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再度复位,李显下诏恢复了李勣官爵,并收敛李勣遗骸为他重新起坟修建坟墓。

李勣死后朝服加身代表了他一生忠于大唐,陪葬物品极简代表了他为官清廉,他墓葬中的一切都向世人说明了他不是武则天所想的那般乱臣贼子,即便武则天想在他死后给他污名化都无从挑剔,这也是李勣的高明谨慎之处,正所谓“死徐懋功让活武则天都拿他没辙”。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大唐莽夫武将牛进达,有大智慧也有小聪明,徐茂公都佩服他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靖,南唐,牛进达,秦叔宝,李世民,徐茂公,尉迟敬德

    大唐初期能人武将辈出,秦叔宝、徐茂公(李勣)、尉迟敬德,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猛将。可在这些武将之中有位显得比较另类,那就是琅琊公牛进达。这位将领在贞观后期,几乎是统领大唐兵权,就连神鬼莫测的徐茂公,也对他钦佩不已。那么牛进达的生平经历到底怎样?就听小编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牛进达出生于五代十国后期,

  • 罗成被徐茂公算到能活73岁,军师的师父却说只有23岁!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罗成,秦琼,单雄信,尉迟恭,罗士信,李世民,正史,徐茂公,罗成(虚构人物)

    《隋唐英雄传》可算是一部经典电视剧了,相信不少九零后都对这部电视剧有很深刻的印象了,剧中出现了不少将军,包括瓦岗寨的众兄弟们,都是儿时的我们钦慕的大英雄,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位英雄,名气可能不及秦琼尉迟恭两大门神,但也是神武非常,而且在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此人的记载,他就是罗成。要说正史中没有此人吧,

  • 你当他是牛鼻子老道,其实他是大唐“长城”!历史上真正的徐茂公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勣,王世充,突厥,李密,李世民,窦建德

    清代如莲居士说著小说《说唐演义全传》中,在河南瓦岗寨群雄之中,有位名叫徐茂公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军师,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堪比诸葛武侯,那么这位在小说家笔下如此熠熠生辉的人物在多大程度上是虚构的呢?一、少年才显此人本姓确实姓徐,名为世勣,字懋功,其中"勣"、"懋"二字可能因为笔画繁复,不易理解,故被

  • 降将被李世民斩首,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不料给大唐埋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杨侗

    如果观察多了,就会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哪怕一个国把另一个国灭了,但一般来说都不会绝嗣,不会将其原来的宗室赶尽杀绝,尤其秦始皇还让六国宗室搬到咸阳城住——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所得诸侯美人锺鼓,以充入之。虽然说是监视,但也没有虐待他们。但这种情况会造成太多隐患,因为没有多少人面对自己的仇

  • 妄言隋唐(十三)徐茂公逼秦琼加入反隋义军使用了哪些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秦琼,罗艺,李渊,唐朝,隋义军,单雄信,程咬金,王伯当,徐茂公,妄言隋唐

    从《说唐》小说的剧情来看,瓦岗寨的反隋义军的形成似乎是被形势所逼,众英雄好汉在恰逢其会之下而不得不选择的一条道路。然而我们从剧情的细节出发可以看出,这前因后果的巧合未免太多,再加上造反过程中徐茂公的很多安排耐人寻味,我有理由相信反隋义军的形成是单雄信和徐茂公等人早已安排好的计划。下面我就对《说唐》原

  •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却不知给大唐种下祸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密,王世充,李渊,黄巢,徐茂公,南唐,隋朝

    庭前背后言长短,恩来无义反结仇。只见桃园三结义,哪个相交到白头。公元616年,李世民便开始跟随父亲打仗,期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一年后,隋末起义大爆发,李世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在这一时期,李世民很重视人才,但是他却杀了一个义气之人,此人便是单雄信。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后,单雄信的好兄弟徐茂公偷偷

  • 李世民执意杀掉单雄信,徐茂公却偷偷照顾其妻儿,给大唐种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脑洞观世界标签:李密,翟让,秦琼,李靖,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徐茂公

    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徐茂公却暗中照顾妻儿,为大唐埋下祸根。如果心地善良,心软,很容易留下烦恼。特别是对付自己的政敌,千万不能心慈手软一时,否则自己的“好心”会反咬一口。虽说斩草除根的话很刺耳,但从国家的长治久安来看,确实有必要这么做。中国5000年历史上,优秀的君主处理政务的能力很强,不喜欢拖泥带

  • 徐茂公死前交代弟弟:若我后代出奸人一定要杀,不杀定会祸及全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徐敬业,房玄龄,武则天,杜如晦,李敬业,李治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669年,徐茂公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他将弟弟唤到身边,对其说道:贤弟,我自知自己时日无多,有一件事情要拜托于你,我的那些同僚们,如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

  • 徐茂公掐指一算说不要杀单雄信,李世民不听,两百多年后报应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密,秦琼,王世充,程咬金

    想必大家都听过,已故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老师讲的《隋唐演义》吧?估计大家也看过同名电视剧。由于通俗艺术的传播,人们都认为单雄信和秦琼交情最好。评书上说单雄信是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说秦琼是山东济南府的捕快班头。在秦琼落难的时候,是单雄信仗义疏财拉了他一把,这样一来,黑道头子和办案的秦琼就产生了交集。

  • 徐茂公给罗成算命能活73岁,为何仅23岁就死去?做了五件错事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罗成,单雄信,李世民,秦琼,武艺,隋唐演义

    徐茂公给罗成算命,能够活73岁,为何仅23岁就死去?首先说明的是罗成在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隋唐演义》中虚构的一个,所以我们说的是小说,不是正史。冷面寒枪俏罗成,在隋唐18好汉中排行第七,武艺高强,长相英俊,有着很的粉丝。罗成在一天遇到了徐茂公,当时徐茂公因为懂得算命等,所以引起了罗成的注意,想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