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告诉你,好朋友为什么会伤害你

韩愈告诉你,好朋友为什么会伤害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布衣粗食68 访问量:4208 更新时间:2023/12/14 15:11:50

看过这样一句话:“离真心最近的地方,是伤心。”

诚然,离你很远的人,顶多是发个微信,说几句难听的话。唯有离你很近的人,才会手脚并用,真正伤害到你。

人生一路走来,父母慢慢变老,兄弟姐妹也会各奔东西。能够常联系,多帮忙,推杯换盏的人,就是朋友。

唐朝时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读书很厉害,一起混入了长安城做官。工作之余,把酒言欢,写诗作文,同事成为了朋友。

可是,朋友之间走得太近,就是一场伤害。

01

各归其主,不同谋。

韩愈、刘禹锡、柳宗元见面,英雄惜英雄,才子爱才子。

尤其是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之后,三个才子联系更加密切。

柳宗元写下《黔之驴》,讽刺那些无知的上层人,表达对古文运动的支持,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可是好景不长,韩愈直接指出皇家“宫市”的弊端,又揭发京兆尹李实的暴行,导致四面受敌,然后被贬为阳山县令。

柳宗元、刘禹锡都是李实的部下,并且在韩愈被贬之后,仍旧混得很好。

韩愈忽然觉得,自己被贬,多半是两位老友在背后推波助澜。于是心生怨恨。

古人云:“各在其位,各谋其政。”

又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如果几个朋友,不能在一条路上走,不能在同一个门派,那么彼此就会卷入到门派之间的争斗。

到底要选择门派,还是选择朋友?在权衡利弊之后,很多人会选择门派。毕竟,门派才是自己获利的根源。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样的道理,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朋友之间获利,若是停留在文章、聚会、游玩上,那么就走不远。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真金白银。

利益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双赢,用不好,就会互伤。

类似的情况有很多。比方说,《三国演义》中,周瑜蒋干是老同学,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代表孙刘大军,蒋干代表曹军,他们一见面,表面和气,内心却在互相争斗。

不同的路的人,也会在某个十字路口见面,但是过了路口,就互相走开,走得太急躁了,还会互相碰撞、挡道。

02

嫉妒之心,难戒除。

刘禹锡和柳宗元、王叔文等人,推行永贞革新。

韩愈见状,内心很是嫉妒,并且诋毁革新的作用。他在诗里写道:“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雠。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在《顺宗实录》中,也描述了王叔文对刘禹锡、柳宗元言听计从的片段,显然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刘禹锡、柳宗元都被贬外地,韩愈则回到了长安。

人生沉沉浮浮,朋友的处境,也交换了位置。

但是人心,却因此变得深不可测。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好朋友,可以互相交流,还能喝酒喝茶,甚至无话不说。但是到了特别熟悉的时候,彼此就得提防了。

看过这样一种观点:朋友希望你过得好,但是不希望你过得比他更好。

有一段时间,一对闺蜜一起相约考研究生。

一个闺蜜考上了,一个闺蜜落榜了。聊天的时候,考上的闺蜜透露,在答题时间过了,自己还在答题,没有被考官发现,真的走运。

落榜的闺蜜把事情记录下来,进行举报,从而两个闺蜜都落榜了。

真没想到,古人的嫉妒,和今天的人,也是相通的。

小说家古龙说过:“世上最可怕的情感不是恨而是爱,因为有了爱才有嫉妒,它不但能令人变成呆子、疯子。”

当一个人有了嫉妒之心,那就会觉得朋友过得太好了,并且朋友在自己的眼前晃来晃去,很不舒服。

就是朋友花钱,请你吃顿饭,看着朋友大大方方买单的样子,都不是滋味。这样的饭局,反而导致朋友之间,有了隔阂。

03

时光无情,不由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愈老了,对感情也看淡了。

刘禹锡被贬多年,人生在低谷,写下《陋室铭》,表达决心。

柳宗元在永州待了十来年,期间母亲过世。后来被用了,又被贬到柳州,英年早逝。

韩愈比刘禹锡,也先走一步。

看着老友过世,刘禹锡悲痛不已,写下《祭韩吏部文》:“常操利刃,开我混沌。”

多年后,又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原来,所有的伤害,都是来“渡你”的。

当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的时候,一切都能释怀,唯有永远失去朋友的那种“隐痛”,无法抹去。

每次想起朋友之间的恩怨,内心不是滋味。这样的伤,比曾经相处时的勾心斗角,更加厉害。

岁月无情,绿了芭蕉,红了樱桃,最后把人抛。当你彻底失去一个朋友之后,就会明白,恩恩怨怨,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

04

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要伤害另一个人。”

我想,“某种情况”,应该是追逐利益、内心嫉妒、生老病死的时候。

人都是要逐利的,都想过富有的生活,而自己得到的利益多了,别人得到的利益就少了。因此,也算是伤害到了别人。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们的本性,都是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健康长寿,事业顺风顺水。一些排他的行为,仍旧会伤害到人。

人生路很长,少不了要伤害一些人,同时自己也会受伤。

唯有放下新仇旧恨,才能过好余生。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听见经典 | 千古名篇 | 韩愈:祭十二郎文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书香阁标签:韩愈,东野,江南,丞相,唐朝,宋朝,诗人,听见经典,千古名篇,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

    2023Happy Lantern Festival祭十二郎文▾ 点击收听 ▾本平台原创音频转载请注明来源:《听见经典》▎祭十二郎文【唐】韩愈朗诵:姚科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

  • 潮州城里的千年古寺:因韩愈趣事而改名,竟在小学边上与书声为伴

    历史解密编辑:鸭鸭爱生活标签:韩愈,潮州,古庙,禅师,灵山寺,寺庙

    国庆去哪儿玩?来潮州呀!这座千年古城总是藏在“潮汕”之名的背后,却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漫步潮州街头,你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古庙,跟闽南人

  • 文化巨匠——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好春标签:韩愈,杜甫,诗作,宰相,诗歌,宋朝,散文家,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祖籍河南郡洛阳县,后迁居于河南府滑县。他的家庭背景相对较为贫寒,父亲早逝,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幺,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韩愈从小聪明好学,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自学成才,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六岁能作赋,十七岁能作文。他曾经在洛阳读书,后来到长安进士科考试场落榜。

  • 韩愈被贬潮州途中写一首七律,自喻为屈原,尽得李白、杜甫之精髓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韩愈,杜甫,屈原,李白,七律,唐宪宗

    韩愈外号“百代文宗”,是我国古代散文写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韩愈也写诗,但是他的诗不如散文有名。叶嘉莹先生批评韩诗说:他“只从语言形式上争胜”,好为“吐奇惊俗”之语。意思是说韩愈写诗时常常“以辞害文”,把路子走歪了。不过,他在晚年因“谏迎佛骨”被贬之后,却写下了一首七律名篇。自喻为屈原。诗风尽得李白、

  • 00后的网络新词冲击下,骈文的历史教训再次上演,但我们没有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韩愈,王勃,骈文,唐朝,宋朝,柳宗元,散文家,滕王阁序,网络新词,唐宋八大家

    “我和你完全是xmly,ball ball you, 放过孩子吧!”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翻译过来就是“我和你完全是喜马拉雅(形容两种格局档次相差很远的人),求求你,不要打扰我了!”如今的互联网已经真正进入到日新月异的巅峰发展时代,而这样的契机,也正好迎合上了思想和观念过于新潮的00后。要看懂0

  • 白马书生——韩愈的另一面:执笔就雄文,上马可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标签:韩愈,裴度,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唐诗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潮州知州王涤邀请苏东坡撰写一篇碑文,东坡欣然应允,不久完成。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期间,文人写文章越来越注重外部技巧,同时忽略了内在实际的内容,浮华不实。而文学样式的衰落,反映

  • 韩愈故里盼望抗疫英雄 大美孟州等你再续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焦作日报标签:韩愈,孟州,河南,焦作,河阳

    来源:焦作日报雨过终见彩虹“五一”再续友情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朋友们大美孟州在等你“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我们向各位英雄发出最诚挚的邀请热忱欢迎你们带着家人和朋友重回孟州赏河阳美景,续今日友情曾记得2022年5月在上海疫情最严峻、最危急的时刻你们——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英雄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 王安石诗学杜甫韩愈,所作佛诗众多却看不透,新法废除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杜甫,韩愈,诗作,诗人,王安石,柳宗元,千古名句

    王安石变法很多人都知道,而王安石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革新家,他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但是到下面人实施的时候,就忘记了为国为民的宗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对北宋诗文发展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的转变王安石一生所作诗文千余篇,能看到他

  • 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叛将,韩愈为何抹杀他的功劳?韩:你不懂我心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韩愈,李塑,蔡州,裴度,诗人,宋朝,唐朝,节度使,唐宪宗,李愬雪,散文家,平淮西碑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为平定淮西之乱立下首功,也为唐宪宗的削藩大业奉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普天同庆之际,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却怒砸《平淮西碑》,并且打死了阻拦他的士兵。《平淮西碑》是韩愈奉唐宪宗之命撰写的纪功碑,全文一千八百字,碑高三丈,立于汝南北城门外。它既宣扬了平叛将士们的赫赫武功,也宣誓了

  • 韩愈:幼年父母、哥哥接连去世,寡嫂供其读书,科考六次皆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韩愈,读书,裴度,宪宗,宣州

    提起韩愈,想必我们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师说》作为我们必学文章,它的作者韩愈从此走进了我们的视线。韩愈的经历极为坎坷,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参加科考6次都失利,即使如此,韩愈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