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马书生——韩愈的另一面:执笔就雄文,上马可平叛

白马书生——韩愈的另一面:执笔就雄文,上马可平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访问量:3519 更新时间:2024/1/3 18:20:55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潮州知州王涤邀请苏东坡撰写一篇碑文,东坡欣然应允,不久完成。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期间,文人写文章越来越注重外部技巧,同时忽略了内在实际的内容,浮华不实。而文学样式的衰落,反映着内在道统的衰落。这段时期内,有人过于沉溺佛老学说,陷入迷信,甚至抛妻弃子不事生产。到了中唐,终于有一个人起衰济溺,他推行了古文运动,恢复了传统师道,有志文人纷纷相从,新的创作蔚然成风。他希望借文学恢复道统,其文章于盛唐一代高峰独树,他自己更是毕生都在为王朝统一、儒道复兴而战斗。

这个人就是

796年,韩愈得到了节度使董晋的赏识,进入董晋幕府,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接下来又出任观察推官,但他依然只是小官小吏,朝九晚五,忙于一些琐碎的工作。韩愈深感名马拳局不得施展,郁郁寡欢,他决定再次入京参加考试。科举这件事同打仗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或身居高位,或沉居下僚,各种偶然因素很多。

这是韩愈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了,但他没有气竭力衰,他不愧对自己的名字,愈挫愈勇,终于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官职,担任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本就颇有名望,这时在京城担任学官,各地的学生喜出望外,纷纷写信、拜访,以他为师,学习古文的创作,韩愈也写了著名的《师说》,意欲改善当时的师生关系。他所提倡的“师道”无疑是一股清流,激荡在怪石嶙峋的浅滩间,依然迸发出生机和力量。他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说得很有道理,让那些叫嚣着耻笑他的人无言以对。

不久,韩愈升任监察御史。这个官职不算高,但执掌刑狱、朝仪方面,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副部长,有监察权,可上书弹劾。韩愈已经不再如青年时那样莽撞,但依然直言敢谏,令一些贪官闻之丧胆。

当时正值关中大旱,韩愈受朝廷委派去察访灾情。田地干涸,庄稼伏倒,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而京兆尹李实却谎报这里没什么灾情,在他的奏折中,长安一带依然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于是韩愈就写了一篇奏折《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向皇帝说明情况。他的文辞尚算委婉,也做好了会因此遭受打击报复的心理准备。然而处罚之重却是他始料未及的。不出十日,韩愈就被贬出京城,到岭南的阳山县当一个县令。

韩愈回京之后,各地的形势越发紧张,时有藩镇叛乱。朝中分为主和派与主战派,日日争论不休。韩愈和他的朋友裴度都坚定地主张武力平叛,叛军也不甘示弱,竟然在天子脚下刺杀了武元衡,刺伤了裴度,还扬言会杀害主战派的官员。整个京师人心惶惶,大臣们天不亮都不敢出家门。

是可忍,孰不可忍!宪宗震怒,朝官奋起。816年,裴度为相,韩愈出任中书舍人。中书舍人的官职比他哥哥的起居舍人要高,负责一些政令的起草工作。地位高,权势重,并且跟皇帝接触得更加密切。韩愈与裴度互相呼应,守望相助,更加坚定了宪宗平乱的决心。

817年,裴度出任淮西宣慰处置使,亲自到淮西督战,韩愈自然要加入。大军东行,韩愈骑着马追随在裴度身后。前路固然凶险,但一来报效国家不计生死,二来好男儿都想建功立业,如此难得的机会又怎能不牢牢把握!韩愈从来都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书生,胆量见识更是过人百倍。这一去,他协助裴度料理军务,献上了务实有效的策略,三个月之后,大军凯旋。

韩愈还担任国子监祭酒,后又转任兵部侍郎,再转为吏部侍郎。他发挥自己的军事智慧和论辩才能,顺利完成了宣慰镇州的任务,立了大功,仕途就愈加顺达。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因病告假,后在家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他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了。

韩愈的文学思想高峰更高,才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位。

韩愈推崇先秦两汉的散文,反对专讲声韵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提出的最有名的创见是“穷而后工,不平则鸣”。一个人如果才华抱负不能施展,命运坎坷,漂泊困顿,就会见识到更多的自然景观与风俗百态,品味世态炎凉,写诗作文时必然言之有物。而心情郁结,对眼前所见,体察得就会更加深入细致,所产生的思想越发深刻,所迸发的情感格外充沛。痛苦不平,让过往至今的种种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清晰地浮现,甚至能透过它们触摸到生命的本质,这些感受自然而然流泻笔端,文字的力量才能更强大,激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叹。韩愈自己和几位好友的身世经历、创作经验,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不平则鸣”的痛苦与成就,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的答案是:“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他认为,能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经历困苦也是值得的。

针对当时的文坛情况,韩愈还提出了“务去陈言”。虽然要传承圣人的精神,但是不能仿照前人的语言,在观点上不应该人云亦云,而需要有自己的新见解,用词造句也应该创新,更不可甘于骈文的程式。韩愈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很多成语也出自韩愈的文章和诗歌,像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佶屈聱牙、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虚张声势……韩愈的文章也有缺点,他喜欢自己造词,文中所用的字和典故,常常力求生僻,虽然在实践中偶尔因为创新偏向极端,但并不代表他的文学思想也是这样。强调“务去陈言”的同时,韩愈还明确提出文字要明白通顺,他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说:“文从字顺各识职。”无论是选择文体,还是下笔用语,都要与内容相称。锤炼字句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观点,修辞是为了明道。

韩愈的理论好,文章写得更优秀。贞元末年散文仍不为大部分文人看重,不能欣赏。但韩愈在一群有识之士的追随之下,依然展开了古文运动,扭转一时风气,开一代之先河。他写了大量的杂文,将讽刺的手法有意识地运用到散文中。此外,他还创造了送序。

韩愈的文章,笔意雄肆,追求文章的气势;不落俗套,擅长新奇的比喻;强调说理,重视文章的逻辑。

韩愈的诗歌也值得一提,韩愈是当时的诗坛盟主,擅长以文入诗,把古文的一些语言、章法、技法引入诗歌当中,使诗歌的形式变化更加丰富。他在诗中也同样喜欢新奇的字眼,新颖的构思。他的诗题材广泛,大部分都气势雄浑,这类代表作有《利剑》《咏雪赠张籍》《南山诗》等。

韩愈作为唐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又何尝不是生活在花事将谢的时代!但他却始终竭尽全力,只为恢复唐王朝的兴盛。韩愈的文学思想,震动了当时的文坛,并深刻影响了后人,直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所谓执笔就雄文,上马可平叛,便是如此了。

(节选自《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由兴波 等 著)

浮生次第:寻迹“唐宋八大家”

由兴波 等 著

2022年5月出版/68.80元

ISBN 978-7-5228-0006-6

内容简介

他们星光熠熠、闪耀天际

他们是思想变革、政治改革的重要人物

他们是文学、艺术史上不可替代的大家

他们人生坎坷,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

他们文字粹美、思想深邃

他们用心写下的文字,跨越千年的历史,温暖心灵,照亮思想

“唐宋八大家”在当代国人心目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不单在文学上垂范后世,在政治活动、个人生活、思想境界、艺术创作等方面,亦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古。本书“内篇”从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入手,全面呈现了“唐宋八大家”的生活、思想、创作面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全貌。“唐宋八大家”的很多文章读者都耳熟能详,都是古文的经典名篇,也是散文写作的范本。本书“外篇”是精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名篇,进行细致赏析,使读者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八大家”的作品,体会到文字之粹美,体悟到思想之深邃。

作者简介

由兴波,文学博士、书法文献学博士后,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乌克兰基辅大学客座教授。兼任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吉林省传统文化公共播讲团团长等职。出版专著《诗法与书法: 从唐宋论书诗看书法文献的文学性解读》《千年英雄苏东坡》等1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 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20 余项。

书籍目录

雄文力挽八代衰——韩愈

一 力挽狂澜的思想勇士

(一)王朝中落,文道改革

(二)身世离奇,生活艰难

(三)珠玉蒙尘,思想渐成

(四)开明师者,铁面监察

(五)建功立业,排佛被贬

(六)平鳄鱼患,思佛法理

(七)不平则鸣,陈言务去

(八)诗作新奇,文以载道

二 韩愈散文赏析

(一)君子立身,戒怠戒妒:《原毁》

(二)士穷见节义,子厚传千古:《柳子厚墓志铭》

(三)以笔喻人,人生百态:《毛颖传》

(四)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进学解》

(五)盘古隐居,丈夫有志:《送李愿归盘谷序》

(六)为官是小,为人是大:《蓝田县丞厅壁记》

孤舟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一 风骨卓然的孤舟客

(一)没落氏族,发奋攻读

(二)少年登第,攫为御史

(三)永贞革新,被贬出京

(四)荒僻永州,自嘲愚人

(五)种柳柳江,体衰早逝

(六)虔诚佛徒,亦是儒者

(七)诗文俱佳,淡有余味

二 柳宗元散文赏析

(一)西山景色异,忘我天地间:《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大智若愚,无用之用:《愚溪诗序》

(三)虫小贪心大,终究自取亡:《蝂传》

(四)小寓言,大道理:《三戒》(并序)

(五)为正者立传,为忠者传名:《段太尉逸事状》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

一 人间清醒的“醉翁”

(一)贫故立志,敏而好学

(二)时文为径,初入仕途

(三)秉性刚强,直言敢谏

(四)数年新政,千古醉翁

(五)力扫积弊,主盟文坛

(六)淡泊晚年,号为“六一”

(七)词媚诗庄,蜚声文坛

二 欧阳修散文赏析

(一)醉翁无意,山水有情:《醉翁亭记》

(二)秋声渐起,人世沧桑:《秋声赋》

(三)君子小人之辨,兴亡治乱之鉴:《朋党论》

(四)祸患积忽微,智勇困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哀子不幸,感己人生:《祭石曼卿文》

(六)人品才品俱佳,诗文复古同道:《苏氏文集序》

布衣文豪苏老泉——苏洵

一 平淡归真的文坛巨匠

(一)年少悠游,幸得贤妻

(二)功名难求,静心向学

(三)有子初成,寄予厚望

(四)携子赴京,一鸣惊人

(五)南行留集,卒于微末

二 苏洵散文赏析

(一)以六国论时事,以古史观现实:《六国》

(二)以忠为里,以术为表:《谏论上》

(三)赠友人序,表爱国情:《送石昌言使北引》

(四)知遇伯乐,张公荣光:《张益州画像记》

大江东去显英雄——苏轼

一 豪放婉约的千年英雄

(一)传奇人生,宦海沉浮

(二)夫妻情深,生死相依

(三)外儒内道,烟雨平生

(四)生活智者,文艺巨匠

二 苏轼散文赏析

(一)千古赤壁,通脱旷达:《赤壁赋》

(二)再游赤壁下,惊醒梦中人:《后赤壁赋》

(三)不为物累,超然物外:《超然台记》

(四)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五)一篇游记,两个闲人:《记承天夜游》

(六)小小游记,大大哲理:《书上元夜游》

敦厚内敛贤子由——苏辙

一 政绩不凡的文学奇才

(一)闭门读书,少年老成

(二)科考延期,兄弟高中

(三)力反新法,受兄牵连

(四)忠勇诤臣,如履薄冰

(五)不问世事,归隐颍滨

(六)晚年诗歌,描绘浮世

二 苏辙散文赏析

(一)天下乐无穷,适意以为悦:《武昌九曲亭记》

(二)黄州快哉亭,坦然天地间:《黄州快哉亭记》

(三)谦逊后学,宽厚宏博:《上枢密韩太尉书》

(四)再论六国事,纵览天下势:《六国论》

(五)渊明诗篇隽,兄弟情义深:《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变法宰相文章手——王安石

一 锐意改革的“拗相公”

(一)年少聪慧,加冠及第

(二)外任地方,造福百姓

(三)担当重任,居丧讲学

(四)意气风发,熙宁变法

(五)用人不察,事与愿违

(六)尘埃落定,归隐问禅

(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八)诗风从容,晚归清丽

二 王安石散文赏析

(一)十载不使学,千年伤仲永:《伤仲永》

(二)非常之观在险远,有志方可识奇缘:《游褒禅山记》

(三)居安常思危,稳中亦求变:《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四)革新不为己,变法全为民:《答司马谏议书》

(五)鸡鸣狗盗,士所不至:《读孟尝君传》

(六)果敢刚正,雄文健笔:《祭欧阳文忠公文》

儒者至真文精粹——曾巩

一 醇厚内敛的儒学名士

(一)南丰曾氏,源流渊远

(二)少能为文,拜师结友

(三)专力古文,自安贫贱

(四)馆阁校勘,京居不易

(五)飘零各州,政绩卓然

(六)醇厚儒学,一代宗师

(七)古文名家,诗中儒者

二 曾巩散文赏析

(一)为学励勤苦,修身最关键:《墨池记》

(二)文章圣手,德行于世:《寄欧阳舍人书》

(三)治国之本,重礼重仁:《〈战国策〉目录序》

(四)诫勉后学,修身立人:《赠黎安二生序》

侘寂之美:唐诗中的理想国

李静 著

2021年3月出版/49.80元

ISBN 978-7-5201-7759-7

本书选择了100首精美的唐诗,分成最为经典的十类题材,加以重新的诠释。其中既有对春花秋月等自然风物的细心描摹,又有登山临水时的深情咏叹,更有面对历史古迹时的深沉反思,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对这十类诗歌的解读中,我们既可以感知到唐代诗人们五彩斑斓的诗性生活,开阔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接受美的熏陶,愉悦精神,享受快乐;又可以涵养性情,调适心境;更能够濡染古人崇高的精神,提高我们的人生修为。本书的语言浅而有味、浅而有思;全新的阐释,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本书是集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唐诗选本。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策划:邹佳琪

编辑:张思莹

审校:陈凤玲

标签: 韩愈裴度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唐诗

更多文章

  • 韩愈故里盼望抗疫英雄 大美孟州等你再续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焦作日报标签:韩愈,孟州,河南,焦作,河阳

    来源:焦作日报雨过终见彩虹“五一”再续友情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朋友们大美孟州在等你“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我们向各位英雄发出最诚挚的邀请热忱欢迎你们带着家人和朋友重回孟州赏河阳美景,续今日友情曾记得2022年5月在上海疫情最严峻、最危急的时刻你们——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英雄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 王安石诗学杜甫韩愈,所作佛诗众多却看不透,新法废除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杜甫,韩愈,诗作,诗人,王安石,柳宗元,千古名句

    王安石变法很多人都知道,而王安石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革新家,他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但是到下面人实施的时候,就忘记了为国为民的宗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对北宋诗文发展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的转变王安石一生所作诗文千余篇,能看到他

  • 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叛将,韩愈为何抹杀他的功劳?韩:你不懂我心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韩愈,李塑,蔡州,裴度,诗人,宋朝,唐朝,节度使,唐宪宗,李愬雪,散文家,平淮西碑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为平定淮西之乱立下首功,也为唐宪宗的削藩大业奉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普天同庆之际,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却怒砸《平淮西碑》,并且打死了阻拦他的士兵。《平淮西碑》是韩愈奉唐宪宗之命撰写的纪功碑,全文一千八百字,碑高三丈,立于汝南北城门外。它既宣扬了平叛将士们的赫赫武功,也宣誓了

  • 韩愈:幼年父母、哥哥接连去世,寡嫂供其读书,科考六次皆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韩愈,读书,裴度,宪宗,宣州

    提起韩愈,想必我们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师说》作为我们必学文章,它的作者韩愈从此走进了我们的视线。韩愈的经历极为坎坷,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参加科考6次都失利,即使如此,韩愈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父母

  • 韩愈:重责己轻待人,君子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韩愈,周公,舜者,良士,重以,诗人,唐朝,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 韩愈〔唐代〕毁谤之风盛行,道德败坏。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古人就警示过,现在也仍然还这样。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973期——韩愈(唐)《芍药》

    历史解密编辑:阳天爱生活标签:韩愈,书法,诗词,苏轼,芍药,诗人,宋朝,柳宗元,李少波,欧阳修,网络展,散文家,书写经典,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今天内容:诗词原文: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 少为孤儿、仕途坎坷、遭佛家诅咒——唐宋八大家 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小杜探历史标签:韩愈,苏轼,皇帝,裴度,宰相,苏辙,唐朝,宋朝,诗人,唐宪宗,唐宋八大家

    韩愈三岁丧父,科举不利,为官多次被贬,惹恼天子险被赐死,得罪佛教信众、被诅咒入饿鬼道不得托生……但他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但文章被千古传诵,其韩文公祠亦历经千年香火不断,事迹为百姓传颂。“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所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一家,所以

  •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愈,唐宪宗,苏轼,欧阳修,古文

    在潮州,至今依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唐朝时的潮州有一条鳄溪,里面有很多鳄鱼,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命。有一位文人贬官至此地,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写了篇文章祭祀鳄鱼,鳄鱼纷纷离开鳄溪。这位文人是谁?竟能让鳄鱼闻风而逃?苏轼崇拜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王安石仰视他:

  • “小韩愈”方孝孺:为建文尽忠,为理想赴死,激怒朱棣十族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方孝孺,朱棣,韩愈,朱允炆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建文帝身边的一个知名大忠臣,出生在台州府宁海,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一个奉公守法的循吏。小时候地方孝孺就展现出十分机警聪明的一面,两颗眼珠子总是炯炯有神,每天所读过的书籍,加起来有一寸那么厚,当时乡亲们就给其人送外号“小韩愈”。长大后便开始跟着大儒宋濂一起学习,当时宋濂门下的那

  • 有韧性的生命,不平凡的一生,韩愈这一生是幸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韩愈,孟郊,贾岛,为官,唐朝,唐宪宗,散文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

    历史上的很多文人才子都是出身平凡,多年苦读才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或者是原本出身名门,少年成名但之后依然遭遇了很多坎坷磨难,韩愈是属于前者,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子,但是他曾经经历了特别多的曲折,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为官的机会,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被贬谪,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