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被贬潮州途中写一首七律,自喻为屈原,尽得李白、杜甫之精髓

韩愈被贬潮州途中写一首七律,自喻为屈原,尽得李白、杜甫之精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4972 更新时间:2024/1/20 8:39:09

韩愈外号“百代文宗”,是我国古代散文写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韩愈也写诗,但是他的诗不如散文有名。

叶嘉莹先生批评韩诗说:他“只从语言形式上争胜”,好为“吐奇惊俗”之语。意思是说韩愈写诗时常常“以辞害文”,把路子走歪了。

不过,他在晚年因“谏迎佛骨”被贬之后,却写下了一首七律名篇。自喻为屈原。诗风尽得李白杜甫之精髓。沉郁顿挫,用典隐而不晦,情绪真切自然。

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歌意译:早上进了一篇谏表给皇上,晚上就被贬到了八千里外的潮州。我的愿望是替圣明天子兴利除弊。因此我不惜拿这一副老骨头,赔上我余生去努力!

在旅途中回望家乡,白云缭绕秦岭,一眼望不到长安。大雪堵塞了道路,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千里迢迢赶来是为什么,待我死了以后,请把我的骨头埋葬在江边。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以“朝奏”对“夕贬”,“九重”对“八千”。写出了事件变化之急,与落差之巨。

第二句用一个流水对,说明韩愈对上表之后结果,其实是有一定的预判的。但是为了替明君兴利除弊,他心甘情愿,搭上自己的余生去冒险拼搏。

为什么说自己是老骨头呢,因为当时韩愈已经五十岁。古代人的整体寿命都比较短,所以许多人过了五十就不行了。

诗的前四句都是在叙述事件发生的经过,用的是赋体。把一个忧国忧民的老臣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所以读起来很有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味道。

到了第五、六句开始借景抒情,诗意一下子就出来了。李白曾写“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韩愈写“云横秦岭”也是同样的意思。

因为白云和山岭的阻隔,他根本望不到家乡,也看不到九重天外所在的长安。而立马蓝关,冰天雪地“马不前”,更道出了行路的艰难。

最后两句是韩愈对侄孙韩湘说的话,他因为“朝奏”、“夕贬”,事发突然来不及通知家人随行,所以走到半路,只有韩湘匆匆赶来送他。

但是他觉得韩湘并不是来陪他去潮州的,反倒像是担心他会死在半道,所以前来准备收尸。于是他说:等我死了,不用那么麻烦,就把我随便安葬在南方的江水边吧。

因为诗的第一句中,韩愈借“朝奏”、“夕贬”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诗的二、三句事实上是暗示:自己像屈原一样尽忠报国,但是未遇明主。所以诗的最后,他也要像屈子一样,埋在南方的江水边。

二、韩愈与《论佛骨表》

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其实作诗也是一样,一个诗人必定得自己先有了人生感悟,自己先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正打动别人的文章。

韩愈在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之前,因为写了一篇《论佛骨表》,把自己从“九重天”直接打下了“地狱”。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韩愈任裴度手下的一个行军司马,三个月荡平淮西叛乱。因有功,迁官至刑部侍郎,这是他仕途生涯中的巅峰。

然后不到两年,他就因为《论佛骨表》直接被贬出八千里,还差一点身首异处。这一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话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皇帝开始幻想长生不老了。他说法门寺里有佛骨,三十年才出一回世。只要见到了佛骨,就能保证国家风调雨顺。其实,《旧唐书》中说他只是想拜佛求长生,于是派了人去迎佛骨到宫中供奉。

大臣都知道,皇帝求神拜佛祈长生是“妄想”,但是大家看破不说破。偏偏韩愈犟驴劲儿上来了,非要去说。并且他说的话的方式还非常“打脸”,让唐宪宗气得跳脚。

怎么说呢?全世界都知道唐宪宗迎佛骨是想长生不老。结果韩愈开篇洋洋洒洒三、四百个字,全都在说: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周天子,全部都不信佛,可是他们都活了一百多岁。

而那些信佛的皇帝,命都不长。不光自己短命,连国祚都不长。唯有梁武帝当了四十八年皇帝,活了八十五岁。但是他因为信佛,最后还是亡国了,并且还是被人关起来饿死的。

韩愈这一番话让我想起一个笑话。说是某人生了儿子,所有人都在祝福孩子以后长命百岁,以后升官发财,以后娶如花似玉的老婆。

结果,有人让座中一个喜欢说“直话”客人也讲两句。他上来就说:这孩子以后会没了!虽然说的是事实,但是就问主人家听了气不气?

《旧唐书·韩愈传》中说:“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示宰臣,将加极法。”

意思是宪宗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愤怒,但是当时没有表态,晚上回到宫里气得一宿没睡着,第二天逮着个大臣就说要把韩愈给弄死。

结果遭到满朝文武和皇家贵族的集体反对,大家都说“事情没那么严重”,人家韩愈说这些,也是为了国家好。

但是,唐宪宗还是感觉韩愈是故意骂自己。因为两年前,韩愈给平定淮西战乱的功臣写碑文,夸了宰相裴度,结果被朝中反对裴度的人去把碑文磨了。唐宪宗不但不给他主持公道,还换人重写了一篇。

韩愈是当时唐朝文章的第一人,就算你觉得他写得夸张了,那也可以让他修改一下吧。你怎么能直接退稿,还换了一个来写呢?这个对韩愈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于是,韩愈在谏迎佛骨之前,就已经对唐宪宗很有意见了。再加上他一直反对佛、道学说,所以上书的时候措辞就很“火爆”。

他本来打算狠打一个耳光,再给唐宪宗一个糖吃。在《论佛骨表》的后面几段,适当地夸了一下唐宪宗是明君。但是唐宪宗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知道韩愈想骂自己了。这回拔了他的逆鳞,于是就想把韩愈往死了整。

韩愈朝奏夕贬,匆匆踏上了征程。路上写诗的时候还在生气,他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其实还是在夸自己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唐宪宗是个不识货的昏君。

结语

韩愈这一首七律,叙事微妙、写景抒情、诗意盎然。诗的前四句深得杜甫律诗沉郁顿挫之精华。第三句直接致敬李白,第四句也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那种进退不得,英雄末路的感觉。

这一首诗,不但集杜甫、李白的诗风和屈原《离骚》精神之大成,展现出了韩愈的匠心,最牛的是暗用《离骚 》典故,以埋骨瘴江埋边收尾,自比为屈原,暗中把自己表扬了一番。

标签: 韩愈杜甫屈原李白七律唐宪宗

更多文章

  • 00后的网络新词冲击下,骈文的历史教训再次上演,但我们没有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韩愈,王勃,骈文,唐朝,宋朝,柳宗元,散文家,滕王阁序,网络新词,唐宋八大家

    “我和你完全是xmly,ball ball you, 放过孩子吧!”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翻译过来就是“我和你完全是喜马拉雅(形容两种格局档次相差很远的人),求求你,不要打扰我了!”如今的互联网已经真正进入到日新月异的巅峰发展时代,而这样的契机,也正好迎合上了思想和观念过于新潮的00后。要看懂0

  • 白马书生——韩愈的另一面:执笔就雄文,上马可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标签:韩愈,裴度,苏轼,柳宗元,欧阳修,唐诗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潮州知州王涤邀请苏东坡撰写一篇碑文,东坡欣然应允,不久完成。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期间,文人写文章越来越注重外部技巧,同时忽略了内在实际的内容,浮华不实。而文学样式的衰落,反映

  • 韩愈故里盼望抗疫英雄 大美孟州等你再续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焦作日报标签:韩愈,孟州,河南,焦作,河阳

    来源:焦作日报雨过终见彩虹“五一”再续友情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朋友们大美孟州在等你“五一”假期来临之际我们向各位英雄发出最诚挚的邀请热忱欢迎你们带着家人和朋友重回孟州赏河阳美景,续今日友情曾记得2022年5月在上海疫情最严峻、最危急的时刻你们——河南肿瘤医院援沪医疗队的英雄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

  • 王安石诗学杜甫韩愈,所作佛诗众多却看不透,新法废除后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杜甫,韩愈,诗作,诗人,王安石,柳宗元,千古名句

    王安石变法很多人都知道,而王安石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革新家,他变法的本质是为了国家和百姓,但是到下面人实施的时候,就忘记了为国为民的宗旨,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除此之外,王安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对北宋诗文发展有着无法忽视的作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的转变王安石一生所作诗文千余篇,能看到他

  • 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叛将,韩愈为何抹杀他的功劳?韩:你不懂我心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韩愈,李塑,蔡州,裴度,诗人,宋朝,唐朝,节度使,唐宪宗,李愬雪,散文家,平淮西碑

    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叛将吴元济,为平定淮西之乱立下首功,也为唐宪宗的削藩大业奉上了一份厚礼。就在普天同庆之际,李愬的部下石孝忠却怒砸《平淮西碑》,并且打死了阻拦他的士兵。《平淮西碑》是韩愈奉唐宪宗之命撰写的纪功碑,全文一千八百字,碑高三丈,立于汝南北城门外。它既宣扬了平叛将士们的赫赫武功,也宣誓了

  • 韩愈:幼年父母、哥哥接连去世,寡嫂供其读书,科考六次皆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韩愈,读书,裴度,宪宗,宣州

    提起韩愈,想必我们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师说》作为我们必学文章,它的作者韩愈从此走进了我们的视线。韩愈的经历极为坎坷,幼年的时候父母双亡,参加科考6次都失利,即使如此,韩愈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最后成为了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父母

  • 韩愈:重责己轻待人,君子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韩愈,周公,舜者,良士,重以,诗人,唐朝,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 韩愈〔唐代〕毁谤之风盛行,道德败坏。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古人就警示过,现在也仍然还这样。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

  •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973期——韩愈(唐)《芍药》

    历史解密编辑:阳天爱生活标签:韩愈,书法,诗词,苏轼,芍药,诗人,宋朝,柳宗元,李少波,欧阳修,网络展,散文家,书写经典,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今天内容:诗词原文: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韩愈,生于公元768年,卒于公元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 少为孤儿、仕途坎坷、遭佛家诅咒——唐宋八大家 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小杜探历史标签:韩愈,苏轼,皇帝,裴度,宰相,苏辙,唐朝,宋朝,诗人,唐宪宗,唐宋八大家

    韩愈三岁丧父,科举不利,为官多次被贬,惹恼天子险被赐死,得罪佛教信众、被诅咒入饿鬼道不得托生……但他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但文章被千古传诵,其韩文公祠亦历经千年香火不断,事迹为百姓传颂。“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所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为一家,所以

  • 百代文宗韩愈:命运给我一副烂牌,我却将它打成了王者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愈,唐宪宗,苏轼,欧阳修,古文

    在潮州,至今依然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唐朝时的潮州有一条鳄溪,里面有很多鳄鱼,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命。有一位文人贬官至此地,关心百姓疾苦的他写了篇文章祭祀鳄鱼,鳄鱼纷纷离开鳄溪。这位文人是谁?竟能让鳄鱼闻风而逃?苏轼崇拜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王安石仰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