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渔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此诗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苍凉。首句写人事迭代,第二句则写古今时间,相照应而时空沧桑立体感十足。第二联也类似,江山句写前代,我辈则是现在,亦是前后照应营造一种跨度极大的时空感,由此生产历史沧桑。句法是一气挥洒,如鹰隼空中盘折中疾下,势不可当。古今往来的登临怀古之作,都不出这四句所写的范围
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近人沉归愚的“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高念东的“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带夕阳”,写的虽是同一差不多题材,但总感味道略有欠缺,不如孟诗的言简意赅而有张力十足。
五六句写天寒水落,在岘首所见的景色,为近处细节描写。收笔则转为追怀羊祜,乃是本题应有之义。最后一句感情生发,自然而然,不觉突兀。整首娓娓道来,一切顺理成章。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擅长写田家闲适之境,本诗当为代表之作。通首都是平铺直叙而纪实事,只拈以韵语写人生之真趣,有返璞归真之感觉。
三四句说村庄被绿树包围,远处则有青山一行环绕犹如抱住,这是庄外之景。一般平原田野中,如远远看见绿树成丛,其中一定有村屋,所以三句这个“合”字用得相当巧妙。一合一斜,犹如眼前。
五六句则说场圃就在门前,围坐在场圃,边喝酒边谈桑麻,农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最后还约定,到重阳时节再来一起赏观菊花,虽是农家却也是雅人深致,涤尽尘襟之别具风流。《兰陵菊花歌》有句云:“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所说花在城中的,都栽在瓷盆里,放在华美的房子里养着,都没有村野篱边的天然情趣了。有什么意思?
留别王维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曾积极地向往仕途、向往政治,却都应了“阴差阳错”这四个字。直到年近四十的时候才第一次去长安应试。这是个并不顺利的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孟浩然停留京城的一年中,他结交了当时文坛许多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王维和张九龄。
此诗就是因这次仕宦未成,于是准备归去,临别而赠送王维的。全首诗清空旋折,如闻长亭话别之声。
首联的二句其实有牢骚之感,自我感慨每日惘惘而出,寂寂而归,一无成就,留在这里干什么呢?其实,个人感觉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通病,自视甚高而有时不免顾影自怜。
第三句用芳草来比喻田野,亦即说不如归去种田,不做官了,没有人欣赏他。第四句则说他已毫无留恋,意思不大了,唯有可惜的就是要与故人离别罢了。妥妥的,牢骚满腹且有自暴自弃感,文人的矜持心态很重。
五六句都是接着第四句来写,京华这么多冠盖,但真正了解我的人就是王维你啊,有种基情满满感。其实也是,王维对孟浩然相当推崇,甚至唐玄宗私访王维家中时,孟浩然不敢见皇帝,躲床底下。还是王维叫他出来与皇帝相见的,只是老孟不给力啊。这有是孟浩然唯一一次见到唐玄宗,也是最后一次。为何?进献给领导的诗,还是文人好面子的牢骚太多,消极的负能量太多。领导如何敢用?领导肯定喜欢用犹如打了鸡血一样,激情四溢的手下呀。
结句点明归老田园,此后寂寥谁语,但有闭门,流水高山,牙琴罢鼓矣。其实,言外之意还是顾影自怜。襄阳怀才不遇,拂袖而行。虽无明显怨怼,但也不免牢骚满腹,多自艾字怨而已。
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本诗比较轻灵,起句即飘空而来,情韵悠然,以江风落木,写出早寒。三四句忽然就转说到怀乡,随笔写来,句法生动。
五六句融情于景,久在客中,望江上片帆,远入天际,是我还乡之路。这两句的写法与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临江怅望,温的是看尽归帆都是别人的,孟的则是望来舟而不至,有望眼欲穿之感。
末句则从早寒说到漫漫永夕,意思即是整日低徊不置,想问想看来舟,从早到晚。此中意味自在言外,不用说读者自可感知。
读完孟浩然的上述四首五律,感觉如何?其语言文字是相当质朴自然,娓娓道来而诗意十足。他与杜甫最大的区别,就是字词更圆融,却内在的筋骨不如老杜刚健。内在的张力或爆发力不如老杜。
其实,这一点既是孟浩然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文如其人,他当年既热衷于做官,但他的种恬淡自然的性格,非常不适合做官的。试问,哪个领导喜欢这种的手下?肯定是喜欢敢于做事,勇于做事的人啊。没有一点激情,一味的消极怎么可以?负能量杠杠的,故此唐玄宗最终没有给他官做。
正所谓,好诗人不一定能是好官员。李白?老杜?和他,还有很多很多,诗人的性格绝大部分不适宜做事。或许,所谓书生意气,不外如此。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