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书生得罪了土地公韩愈,导致肉身被毁,怎么办?

民间故事:书生得罪了土地公韩愈,导致肉身被毁,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吕姐在农村 访问量:1183 更新时间:2023/12/31 16:48:53

中国人喜欢编排神话,古代的那些名人学士,后来都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一部分。

比如说关羽,后来成为武财神,关帝,包公,死后据传成为阎罗王。

月下追韩信萧何,死后成为一方土地,结果曾经被无良术士利用,成为对方敛财的工具,最终被关帝给解救;唐宋八大家的韩愈,也成为土地神,只不过他则是贡院,也就是朝廷科考机构的土地神。

这一天,嘉乡有一个秀才叫陈效曾,他在考试之前,来到贡院的土地庙观赏。庙祝让他行叩拜礼,陈效曾大言不惭,说道:“他韩昌黎有什么值得我拜的?他的学问不足于当我的老师,他的诗文更不足于当我的老师。”

一句话气得庙祝脸都红了:“哪来的大言不惭之辈,你这样藐视先贤,会得到报应的。”

果然,陈效曾刚刚离京,回到嘉兴老家,就染上了时疾,当天晚上就去世了。

按以前的习俗,人死后要在家里放上七日,然后埋葬。

他的妻子刘氏害怕一个人面对那黑漆漆的棺材,这天晚上就与小姑睡一个屋子里。

夜半时分,小姑晚上入厕正要回屋,发现自己那死去好几日的哥哥不知道从何而来,揭开嫂子的帷帐便钻了进去。

她刚要看怎么一回事,就见嫂子披头散发跑了出来,在院子里跑乱。

小姑吓得大呼,家里人听到动静都赶了出来,围着陈效曾的妻子刘氏,问她怎么一回事。

哪知道刘氏一张嘴,却是陈效益的声音,他惶急地问:“我的肉体何在?”

家里人不明所以,回答说:“已经入殓了。”

刘氏一听,面无死灰,他抚着丈夫的棺木,大哭起来:“都是我一时多嘴,大言不惭,得罪了老相公,他门下的仆人将我锁在听事厅里候审,一直等到老相公科场上忙完公务,回到府里,才审理我的案件,因为我不敬先贤,打了我二十大板才放我回来,哪知道肉身已经被你们给收殓了。你们为什么这么急呢?”

说着痛哭不止,家里人也无语。谁知道你是这种情况呢?

小姑子年少好奇心重,就问道:“哥哥,你所说的老相公是谁,这么霸道!”

陈效曾叹了一口气:“老相公,就是贡院的土地,也就是韩昌黎韩愈先生,他曾经被封伯,以前可称他为伯爷,在地府中,都叫他为老相公。”

他的弟弟说:“你的肉体只是被入殓,又不是毁了。为何不能用?”

陈效曾说道:“弟弟有所不知,这等天气,一旦入殓,肉体一准腐烂。”

他的弟弟不信邪,用斧子撬开棺材钉,果不其然,由于天气过于炎热,那尸体已经浮肿,变形。

陈效曾抚尸痛哭,突然,他身体一顿,声音已经恢复成刘氏的样子。原来陈效曾已经被阴差给拘走了。

那两个阴差将其带回地府,判官一看到他,就问道:“老相公不是刚刚放你还阳,你怎么又来了?”

陈效曾苦着脸:“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冒犯了老相公,由于耽误了几天,回到家里,肉身已腐。”

这一下麻烦了,判官看着生死簿,上面记载着陈效益寿命六十七岁,有官禄在身,也就是说,他会在下一次的科考中中榜,任两任地方官之后,辞官还乡,一直活到六十七岁才去世。

由于得罪了老相公,搞成了现在的乌龙,这如何是好呢?

判官无奈,将此案上报给阎王,哪知道包公也是一个滑头,他派人将陈效曾的生死簿及本人的魂魄都送到了老相公那里,让他看着解决。

“昌黎公也真是的,不过是一黄口孺子的一时狂妄之言,竟害得人家毁了肉身,出了事,你自己承担!”

老相公接到生死簿之后,也是直砸牙花子,自己科场上办公,哪料到家人竟给自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这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他拎着几瓶好酒,来到了阎罗包公府上,坐下之后,他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给包公讲了。

包公这才明白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老相公门下仆人处事不力,毁了陈效曾的肉身。包公翻了翻生死簿,突然计上心来,他指着生死簿,对老相公言语了一番,最终定了计策。

老相公将陈效曾请到了堂上,先是威吓了一番:“你这书生好不知事,在我的庙里发狂悖之言,才有了如今的祸事,从情理上说,与我们无关,你马上就要飘荡在人间,成为孤魂野鬼,享受不得血食,直到六十七岁那年,才会重新进入府上轮回。”

陈效曾哪懂地府的规矩,他一听这种情况,吓得跪在老相公面前,连连磕头:“老相公,我知道错了,都是学生读了几本书,写了几篇腐文,就不知道天高地低,看在大家都是圣人子弟的份上,救学生一命吧。小人愿结草衔环,报答老相公的恩德。”

老相公一看将陈效曾敲打得差不多了,这才说道:“我刚刚与阎罗老爷商量了一下,想了一个办法,你返阳投胎在另外一个书生的身上,只是你千万不能露出口风,让人知道你是陈效曾,更不能和你之前的亲友见面,可否?”

陈效曾无奈之下,只能含泪同意。

第二天,陈效曾猛得坐了起来,却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府孟津县的一个书生身上。这是一个年轻的书生,姓纪。

陈效曾一返阳,就想回到江南嘉兴看望自己的父亲,但想到老相公的话,只好忍耐下来。

由于嘉兴是江南文华之地,那里的秀才水平极高,也是明清时有名的科考大县,以他的成绩来到河南府,轻而易举就考上秀才,又中了举,前往京师参加秋闱,以博个金榜题名。

他刚刚进入贡院,就想到了前身陈效曾的事情,这一次好友邀他到贡院的土地庙烧个香,他都不敢去了。

哪知道当天晚上,他刚刚入眠,就被一个青衣小帽的下人叫醒了,那人说道:“老相公有请先生前往叙旧。”

陈效曾无奈之下,只好随他们来到土地庙,老相公已经备下了一杯清茶,一看到陈效曾就哈哈大笑:“纪朋友最近如何?”

陈效曾一脸苦笑:“老相公,一时狂悖之语,还记在心里吗?”其实过了好久,他已经明白了当时的情况,虽说自己无理在先,但老相公这事做得不地道。

他一脸玩味地看着老相公:“老相公最近可好,睡得可香?”

老相公曾经几朝为官,又做了多年的土地,岂会被他吓到,他呵呵一笑,开门见山:”纪朋友,老夫也算有愧于你,这样如何,我保你此次科考鬼神辟易,一路顺风,如何。“

明清的贡院,也是一个是非之地。在考场上,会有衙役大喊:”各方鬼神,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也就是说,有人做了坏事,参加科考的时候,会有一些化为鬼神的苦主找他们算命,轻则弄污你的考卷,重则让人发疯。在明清的文人笔记中有着太多这样的故事,许多参加科考的文人,在贡院里遇到了费夷所思之事。

这个承诺对陈效曾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只是陈效益沉吟着,看老相公还有什么条件。

老相公一看陈效曾还在犹豫,就又伸出了一个手指:”我保你将来可回到嘉兴任职,可否?“

加上这个条件,陈效曾才勉为其难地同意了。

就这样,陈效曾这次科考,竟中了头甲十三名,金榜题名,本来有留任翰林院做清贵官员的安排,但他心念家乡,就在老相公的帮助下,被派往嘉兴任职。

时隔多年,他又回到了嘉兴,感慨万千。

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妻子也已经改嫁,物是人非。

他在嘉兴做了两任地方官,兴致索然,就辞官还乡,回到了孟津,逍遥乡野,一直活到了六十七岁,无疾而终。

更多文章

  • 韩愈是个“双面人”?

    历史解密编辑:终身读书学习标签:韩愈,残年,华山,苍生,唐朝,双面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韩愈是著名文学家,最近看到有人评价韩愈有两副面孔:怕死的韩愈和不怕死的韩愈。据王谠记载,韩愈有次因为好奇,和朋友一起去登华山。可是到了华山绝顶,却因为畏高,患上“恐高症”,觉得自己下不了山。就这样,一代大文豪,却嚎啕大哭起来。甚至在畏惧得魂飞魄散的时候,自己还写了遗书。从这个细节看,韩愈是很怕死的。

  • 唐宋八家之首韩愈,如何影响王元启的人生观、创作观?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韩愈,王元启,人生观,古文,文辞

    王元期着作以韩愈为宗。他曾在《玉阶天宝书》中说:“唯有龙门、昌黎两家,臣服之。”王元期一生追随韩愈的志向,韩愈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也影响了他的创作观。他在论及古文的写作方法时,常以韩语为例。韩文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在古文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所有古文学习的典范。韩愈古文,能铸百家之长,自成一

  • 韩愈,一个伟人的自我修养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财富网标签:韩愈,李实,苏轼,阳山,柳宗元,唐德宗

    任职四门博士,开启了韩愈二十年宦海生涯,也迎来了一位近乎全才的历史伟人。思想、教育、文化、政治,韩愈不仅有涉猎,还颇有建树。他,文名炽盛,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誉;他,政绩卓著,官至吏部侍郎(现副部级),逝后追赠礼部尚书(现正部级)。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

  • 韩愈后人大多生活在这三个地方,他的后代众多,但却不娶郑氏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韩愈,先祖,进士,郑氏,后世,唐朝,宋朝,诗人,唐宋八大家

    唐朝历史上人才辈出,有很多名人至今也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韩愈。众所周知,韩愈是唐代官员,文学家和书画家,因此现代专家们对韩愈后人也很感兴趣,他们经过研究发现,韩愈后人竟从来不取郑家的女子为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

  • 漫话昌黎韩愈文化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诗意浪漫的小园标签:韩愈,昌黎,张之洞,嘉靖皇帝,韩滉,崇祯

    孙立安河北省昌黎县东依渤海,地望碣石,“山水之胜,雄冠京东,有蜀之奇,有浙之丽”。昌黎不仅山水奇丽,昌黎韩愈文化更是“枝繁叶茂,举国皆知”。回眸历史,韩愈从未踏足碣石昌黎,但昌黎县曾有“一县两韩祠”并立300余年,不仅对本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文化的传奇。昌黎县地理位

  • 韩愈登华山时,为什么会写了遗书,还放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韩愈,遗书,华山,唐宪宗,唐国史补

    有一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几个好友去爬华山,想领略一下华山的险绝和美丽。当他们到达苍龙岭的时候,为眼前的险境所吸引,遂踏上了苍龙岭上的小道,领略一下这险境究竟有多美。结果走着走着,韩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回头看了一下,这一看不要紧,他顿时呆住了,在他眼前,只有窄窄的一条道,没有台阶、两边没有栏杆

  • 韩愈:在绝望中踽踽而行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韩愈,唐宪宗,裴度,侍郎

    文 / 初酿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唐·韩愈《条山苍》十九岁韩愈眼中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山水云泉皆有韵味。因为年轻,无论曾经有过多少苦难,总是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就像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的:“一个人年轻的时候需要有个幻想,觉得自己参与着人间伟大的活动,在那里革新世界,他的感官会

  • 贾岛:家贫入寺出家,得韩愈鼓动而还俗,却怀才不遇终客死他乡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韩愈,贾岛,诗人,孟郊

    贾岛这个苦吟诗人尽管出生在唐朝,可他却始终未如盛唐大大小小的才子们那般闲逸,既没乐享过风花雪月、也未曾在戏谑间逐柳眠花、更无情起时的快意潇洒……终其一生,贾岛也只不过混得了“诗奴”和“诗囚”之名,毕生为了写诗绞尽了脑汁。不近凡俗的贾岛终生未娶,到死的时候依旧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简直是客死异乡的一朵

  • 广东好风物之潮州篇:这座最崇拜韩愈的广东小城,不只有凤凰单丛与陶瓷

    历史解密编辑:消费者报道标签:韩愈,凤凰,陶瓷,诗人,宋朝,潮州市,广东省,广东好风物

    “在潮之洲,潮水反复”,在广东东部有这样一个小城,因潮水而得名,被称为潮州市。“潮州”作为地名已经使用了1000多年。不过,古时潮州的范围并不是只有潮州市,还包括了其他的潮汕地区。“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潮州市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这里是“中

  • 韩愈跟别的诗人果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张籍,刺史,诗文,诗人,唐朝,散文家

    对于韩愈来讲,诗和文有的时候是他人生态度的宣言,有的时候啊居然还能当他宣战的檄文。只不过他宣传的对象有点儿好玩。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他听说当地有鳄鱼为害,吃了很多百姓们的牲口,韩愈这个时候是潮州刺史,他就写了《祭鳄鱼文》来表示。“刺史虽弩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