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留给潮州的不只是一篇《鳄鱼文》……

韩愈留给潮州的不只是一篇《鳄鱼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民晚报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3/12/23 11:41:31

唐朝韩愈学史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文起八代之衰”;作为语言大师,他创造的许多词语,成为后世沿用的成语。这样一位“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命运却颇为坎坷。

从公元792年登进士第,韩愈开始仕途跋涉。他操行坚定纯正,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强权,十一年后,以监察御史之职上疏关中大旱灾情,遭到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官员谗害,被贬到粤东阳山任县令。

似乎与遥远的粤东有某种不解的缘分。十三年后,又不计得失,挺身而出,谏阻武则天迎佛骨,得朝廷重臣救援才免于被杀,改为贬谪,去的又是粤东,任潮州刺史。

那时的粤东是蛮荒之地,几乎没有开化。

第二次的南行颇为凄惨。韩愈已年过半百,离去世只有六年了。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染恶疾死在驿道旁。策马行出蓝关,后来成为传说中八仙之一的侄孙韩湘赶来送别,韩愈写下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前路茫茫,此去九死一生。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两次被贬,看起来都与韩愈的性格有关,其实,更应该说是与他的良知有关。他本来完全可以安享京官的福禄,但良知不允许他那样做。

一再受贬,对别人可能是一种打击,对韩愈却是一种激发。他把蛮荒当作戏台,导演了一场接一场当地旷古未见的大戏:阳山任上三年,参与山民耕作渔猎,身边门徒成群。一个深山小县因之成为文化名城。

潮州比阳山更远。溪流中的鳄鱼随时噬食人畜;农事不知水利为何物;女子沦为奴婢终生不得自由;人文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贬谪是韩愈个人的不幸,却是贬谪地之幸。

短暂的潮州任上,韩愈尽心竭力,对一片化外之地以文化之:消除鳄患改善生存环境,推广中原技术发展农耕蚕桑;赎放奴婢并永绝蓄奴;建校延师使文风蔚然勃兴……一片蛮荒,翻天覆地。

因为客居岭南之便,我有机会去过潮州,在韩山韩公祠镌刻的《鳄鱼文》前停留。

“公至末年,道气益壮厉,文益雄搜” (《古文雅正》卷八)《鳄鱼文》纵处辞约,擒处辞峻,雄健一以贯之。以至有人说:“韩公前身当从神道中来,其精神通鬼神而走风雷。”(《韩文杜律·韩文》)但也有极迂腐的看法:《鳄鱼文》呆气,“试问鳄鱼一无知嗜杀之介虫”,岂知“天子”“文章”?《鳄鱼文》虽然文章好,但“因时代文化科学的隔膜,木然无味”,等等。

《鳄鱼文》其实已经说明: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韩愈明摆着是借题发挥。十分认真地探究一种装出来的“呆气”,岂不是更可爱的“呆气”?

《鳄鱼文》中的鳄鱼和驱鳄鱼是一种象征:前者是一种恶,后者是一种仪式,《鳄鱼文》则是宣言,宣示文明克服野蛮,正直驱逐邪恶。恰因此,它才是如此气势如虹。

善良民众对知识分子的良知是绝对领情的。他们蒙昧但知道谦恭,闭塞但往文明,淳朴但懂得感恩。没有夜郎自大的拒绝和排斥,没有自作聪明的投机和取巧,没有过河拆桥的蛮横和无情。阳山因为韩愈“有爱于民”致“民生子以其姓字之”(《新唐书·韩愈传》);韩愈在潮州未满八个月,却给潮州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以至于“山水易名,流风百世”(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八)。韩愈去后,潮州人立祠祭祀,奉韩愈若神灵:祭鳄之地名“韩埔”;渡口名“韩渡”;鳄溪易名“韩江”;江岸山峰易名“韩山”;街、店、校、树以韩为名;民众竞相易姓为韩。《鳄鱼文》被神化,民间传说言之凿凿:韩愈祭鳄后,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境永绝鳄患。

当地文人仿韩愈左迁诗,写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

一片江山尽姓韩。

这一切,是韩愈真正的纪念碑。(陈世旭)

更多文章

  • “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韩愈:我没想到它会变成贬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韩愈,柳宗元,诗经,成语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堂哥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劝学解》里讲的。这篇文章在韩愈文集里其实叫《进学解》。作为不世出的大文豪,韩愈创造的成语应该是最多的,有人统计过,从他的文集里产生的成语有300多

  • 韩愈后裔多奇志 传统文化展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众闻聚焦标签:韩愈,后裔,山西,修武县,荥阳市,河南省,多奇志,传统文化

    河南焦作讯:文图 韩战民 编辑 韩同瑞: 农历正月十五,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日。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五十多个村镇的韩愈直系后裔,异地同步联办了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和第六届韩愈文化节活动。他们以亲情为纽带,共策共享发展成果,展现了盛世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2018年,韩愈直系后裔

  • 韩愈的两篇文章为何能够秒杀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韩愈,柳宗元,文章,胡适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其中唐代有两位:韩愈、柳宗元;宋代有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

  • 柳宗元与韩愈政治观念不同却携手发动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成绩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韩愈,柳宗元,陈子昂,文学,司马迁,散文,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俩都是唐代人,而且两人都是中唐文坛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散文复兴运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历史上也称“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之所以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并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是由于唐代文学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

  • 学习韩愈文章《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韩愈,布衣,进士,诗人,唐朝,宋朝,散文家,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文章写于公元795年二月十六日。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谢两人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如下: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

  • “永贞革新”:一场被韩愈及正史刻意丑化的利民改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愈,永贞,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宦官

    因为受到武则天的赏识,高力士在入宫之后的势力逐渐强大。到了唐玄宗时期,因为帮助唐玄宗摆平了韦皇后之乱,之后得以封官加爵,其地位达到顶峰。就这样,以高力士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开始发展。经过肃宗、代宗和德宗时期的发展,宦官的权力范围更大,并且直接干涉朝政。宦官专权,甚至常常在街市抢掠,加上安史之乱后藩镇之乱

  • 韩愈:“战狼”的倔强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愈,裴度,宰相,宪宗,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①哈哈,战狼是几个意思?我只是个文化人。Hi,新时代的各位朋友好,我是来自大唐的韩愈,字退之。可能跟大家有点代沟呀,不过没关系,有沟必火,大家都喜欢有沟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代差。那个冒充“探花郎”的人,其实我是知道他的,他每次考试都是班上30多名,语文更是不及格。居然还要给我“作传”,我实在是

  • 顾随说诗有三种境界:夷犹锤炼氤氲,韩愈有欠缺,算不上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韩愈,顾随,诗人,杜甫,黄庭坚,屈原

    前言顾随讲唐宋诗中,提到韩愈的时候,顾随说韩愈“非诗人”,而是“极好的写诗的人”。有人说诗人分为两种,其一诗匠,其二诗人。顾随认为韩愈介于两者之间,说其诗匠低估了,说其为诗人还算不上,因此可以称之为:作诗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顾随眼中,作一个诗人很难,优秀的诗人有三种风致(或姿态、境界):夷犹、锤

  • 两块韩愈诗文碑刻 校园里面安新家!

    历史解密编辑:焦作日报标签:篆书,师说,碑刻,韩愈诗文

    来源:焦作日报两块韩愈诗文碑刻在沇河小学安新家4月14日,两块由孟州籍爱心人士苏本让先生捐赠的韩愈诗文碑刻在该市南庄镇沇河小学揭牌,为该校“韩愈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元素。孟州市南庄镇沇河小学负责人李军锋(右)为韩愈诗文碑刻捐赠人苏本让先生(中)颁发终身名誉校长兼书法教授

  • 《千家诗》45 《晚春》韩愈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韩愈,杨花,晚春,千家诗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译 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注 释⑴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⑵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⑶ 百般红紫: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