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韩愈:我没想到它会变成贬义

“大放厥词”的本义是赞美?韩愈:我没想到它会变成贬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031 更新时间:2023/12/9 21:03:38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堂哥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名人名言,其中有一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才知道那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劝学解》里讲的。这篇文章在韩愈文集里其实叫《进学解》。

作为不世出的大文豪,韩愈创造的成语应该是最多的,有人统计过,从他的文集里产生的成语有300多个。如《进学解》里就有几十个,不乏我们熟悉的“含英咀华”、“力挽狂澜”、“异曲同工”等常见成语。

成语的产生多种多样,有些是人们根据前人的事迹总结的,有些是古代圣贤语录里留下来的,也有的是历史名人或者并不知名的人随口一句话产生的。像韩愈这样,一个人创造这么多成语的情况比较罕见。

有一些常用的成语,随着时过境迁,其含义早已发生了变化。好比“空穴来风”。据《太平御览》等古籍记载,这个成语源自庄子说的一句话“空门来风,桐乳致巢”(今本《庄子》里没有这句话),西晋学者司马彪是这样解释的:门户有空隙,风才会进来;桐子似乳,所以乌鸦和喜鹊喜欢在桐树上筑巢。

这说明,“空门来风”最初的含义是事出有因,因为门户空着招致了风。而成语“空穴来风”如今指的是凭空捏造的谣言,或者说毫无根据的传言。这个成语的变化还是小的,有的成语从最初的褒义变成了现在的贬义。

比如“大放厥词”。这也是韩愈创造的成语之一。这个成语现在主要是贬义,多被用来指代某人讲话狂妄,含有指责的意思。然而,它最初的含义却是百分百的赞美。我们先看看它的由来。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了。说起柳宗元,您大概会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正是柳宗元当初被排挤出京城、贬官到南方之后的心境写照。

柳宗元字子厚,是韩愈一生最好的朋友之一。韩愈惊闻铁哥们去世的时候,也在贬官期间,刚接到朝廷的大赦,从潮州调到了袁州担任刺史。这在韩愈的文集《昌黎先生集》里也有提到。惊闻好友病故,韩愈大为悲痛,写下了《祭柳子厚文》。

祭文里写道,“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这里的“玉佩琼琚”是指柳宗元所留下的诗歌文章,接下来,韩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放厥辞”来赞誉故友的著作。这里的“厥”是代词,相当于“其”。

我们知道,柳宗元和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柳宗元一生著述颇丰,诗歌、散文、杂文等造诣极高,文辞古雅而不失雄劲。韩愈用“大放厥辞”,说的是柳宗元的文章极力铺排辞藻,发表高谈阔论。所以,这个成语诞生之初,不带一丝贬义,完全是誉美之词。

仅用“大放厥辞”还不足以表达对柳宗元的赞誉。接着,韩愈又说,世间的富贵者庸庸碌碌,死了没人记得他们,而柳宗元的文章必将在后世熠熠生辉。原文是,“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成语“大放厥辞”出现之后的好几百年间,意思都没变。比如明代学者徐霈的《东溪先生文集》中有一篇祭文写道,“维公柯山之英,廊庙之秀,中慧而文,声发自幼,大放厥辞,我辈咸后乎!”不难看出,这里的“大放厥辞”也是赞扬之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我们都不如您。

那么,“大放厥辞”是什么时候变成贬义的?可能就在清代了,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变成“词”字应该也在清代。

光绪年间成书的《皇朝经世文续编》中,有一章写的是官司诉讼,说有些被告很是奸猾,自以为蒙住了办案人员,于是,“便敢大放厥词,刺刺不休。”到这里,“大放厥词”已经是贬义了,“刺刺不休”就是喋喋不休。

韩愈肯定想不到,千载之后,他一片至诚赞誉故友的词语完全失去本义,变成人所共知的贬义。这可能是由于汉语的特性,一些古代成语的含义逐渐趋于浅显、表面化。

还有的成语更是变得面目全非,比如源自《诗经》的“桃之夭夭”,原本是说桃花开得茂盛,最终却变成了指代逃亡的“逃之夭夭”。

参考资料:《韩昌黎集》等

标签: 韩愈柳宗元诗经成语

更多文章

  • 韩愈后裔多奇志 传统文化展自信

    历史解密编辑:众闻聚焦标签:韩愈,后裔,山西,修武县,荥阳市,河南省,多奇志,传统文化

    河南焦作讯:文图 韩战民 编辑 韩同瑞: 农历正月十五,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日。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五十多个村镇的韩愈直系后裔,异地同步联办了韩愈诞辰1255周年纪念和第六届韩愈文化节活动。他们以亲情为纽带,共策共享发展成果,展现了盛世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2018年,韩愈直系后裔

  • 韩愈的两篇文章为何能够秒杀柳宗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韩愈,柳宗元,文章,胡适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其中唐代有两位:韩愈、柳宗元;宋代有六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

  • 柳宗元与韩愈政治观念不同却携手发动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成绩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韩愈,柳宗元,陈子昂,文学,司马迁,散文,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俩都是唐代人,而且两人都是中唐文坛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散文复兴运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历史上也称“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之所以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并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是由于唐代文学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

  • 学习韩愈文章《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韩愈,布衣,进士,诗人,唐朝,宋朝,散文家,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文章写于公元795年二月十六日。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第二次给宰相写信,此前十九日他曾给宰相谢两人第一封信,故名“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原文如下: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

  • “永贞革新”:一场被韩愈及正史刻意丑化的利民改革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愈,永贞,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宦官

    因为受到武则天的赏识,高力士在入宫之后的势力逐渐强大。到了唐玄宗时期,因为帮助唐玄宗摆平了韦皇后之乱,之后得以封官加爵,其地位达到顶峰。就这样,以高力士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开始发展。经过肃宗、代宗和德宗时期的发展,宦官的权力范围更大,并且直接干涉朝政。宦官专权,甚至常常在街市抢掠,加上安史之乱后藩镇之乱

  • 韩愈:“战狼”的倔强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韩愈,裴度,宰相,宪宗,唐朝,诗人,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①哈哈,战狼是几个意思?我只是个文化人。Hi,新时代的各位朋友好,我是来自大唐的韩愈,字退之。可能跟大家有点代沟呀,不过没关系,有沟必火,大家都喜欢有沟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代差。那个冒充“探花郎”的人,其实我是知道他的,他每次考试都是班上30多名,语文更是不及格。居然还要给我“作传”,我实在是

  • 顾随说诗有三种境界:夷犹锤炼氤氲,韩愈有欠缺,算不上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韩愈,顾随,诗人,杜甫,黄庭坚,屈原

    前言顾随讲唐宋诗中,提到韩愈的时候,顾随说韩愈“非诗人”,而是“极好的写诗的人”。有人说诗人分为两种,其一诗匠,其二诗人。顾随认为韩愈介于两者之间,说其诗匠低估了,说其为诗人还算不上,因此可以称之为:作诗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顾随眼中,作一个诗人很难,优秀的诗人有三种风致(或姿态、境界):夷犹、锤

  • 两块韩愈诗文碑刻 校园里面安新家!

    历史解密编辑:焦作日报标签:篆书,师说,碑刻,韩愈诗文

    来源:焦作日报两块韩愈诗文碑刻在沇河小学安新家4月14日,两块由孟州籍爱心人士苏本让先生捐赠的韩愈诗文碑刻在该市南庄镇沇河小学揭牌,为该校“韩愈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元素。孟州市南庄镇沇河小学负责人李军锋(右)为韩愈诗文碑刻捐赠人苏本让先生(中)颁发终身名誉校长兼书法教授

  • 《千家诗》45 《晚春》韩愈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韩愈,杨花,晚春,千家诗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译 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注 释⑴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⑵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⑶ 百般红紫:即

  • 唐朝时潮州鳄鱼为患,韩愈写文章警告鳄鱼:赶紧搬家,不然灭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韩愈,文章,鳄鱼,祭鳄鱼文,潮州,唐宪宗,唐朝,鳄目,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宋朝

    说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师说》、《马说》等著名作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等名言更是流传千古。其实,韩愈还曾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名字叫《祭鳄鱼文》。曾几何时,中国古代东南沿海也曾遍布巨大的咸水鳄,可如今只剩下战斗力成渣的扬子鳄,或许与这篇《祭鳄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