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诗寻踪⑩|李白为什么是酒仙——《将进酒》诗歌背景

李白诗寻踪⑩|李白为什么是酒仙——《将进酒》诗歌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封面新闻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4/1/18 23:46:20

来源:封面新闻

文/马睿

将进酒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②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③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④暮成⑤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⑦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⑧。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⑨,但愿长醉不用⑩醒。

古来贤圣皆寂寞⑪,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⑫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⑬谑。

主人何为⑭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⑮。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三

【备注】

在其他版本中,①又作“惜樽空酒”,②又作“倒”,③又作“床头”,④又作“云”,⑤又作“如”,⑥又作“开”,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才”,⑦又作“黄”,⑧又作“将进酒,杯莫停”,⑨又作“玉帛岂足贵”,⑩又作“复”,⑪又作“死尽”,⑫又作“日”,⑬又作“讙”,⑭又作“用”,⑮又作“且须沽取共君酌”。

【今译】

君不是见过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吗?它滔滔直下,奔流到海,一去不回。君不是见过床头明镜中的满头白发吗?它早晨还如青云一般美丽,晚上就变得雪一般白了。人生如梦,得意时一定要尽情行乐,不要让手中的金杯空对着月亮。老天爷让我白白地拥有这满腹才华,黄金千两又算得了什么,花光了还能赚回来!烹羊宰牛,尽情地欢乐吧,要喝就喝它300杯。

岑勋啊、元丹丘啊,我为你们唱一首歌。为了我,你们不要只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听。什么钟鸣鼎食呀,什么玉帛呀,有什么可贵的?我只愿长醉永不醒。自古以来,圣贤都寂寞无名,唯有爱酒之人才能留下美名。从前陈思王曹植在洛阳平乐观大宴宾客,每斗价值十千的美酒让客人尽情地畅饮。

朋友,你怕什么,嫌我的钱少吗?将大坛子酒端过来,让大家尽情地喝。我的儿,你快过来,把我的五花马和千金裘都拿出去,统统地换酒喝,我要与你们一醉方休,以消我胸中的万古之愁!

潘絜兹先生绘李太白像(马睿 临摹)

吃饭养活肉体,饮酒陶醉灵魂。

李白不仅是诗仙、剑仙、谪仙,还是酒仙。那么,他为什么是酒仙呢?我认为,李白之所以能成为酒仙,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3个条件。

首先是天时。

我国蒸馏酒(俗称烧酒)酿造技术发明于唐代。烧酒的发明,在我国酿酒史上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使得酒精度数提高、香味更浓郁、饮酒风俗更普及、名酒辈出。

加上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顶峰,农业发达,商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故而举国上下酿酒、售酒和饮酒的人数呈直线上升。

另外,由于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放的国策,外国和少数民族的美酒佳酿大量涌入中国。李白恰恰生活在这个时代,占尽了天时。

其次是地利。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酿酒、饮酒的习惯。在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酒器(酿器、盛器和饮器),既有陶制也有青铜的。“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醴,是只酿一宿而成的低度甜酒。这表明,至少在4000年前,蜀地已形成饮酒之风。西周时,云阳巴人村酿制的巴乡清,成为史上第一个蜀酒知名品牌。

到唐朝,蜀酒的生产和销售更加发达。作坊酿酒普遍以“稻、梁、黍为料,药曲发酵,小缸封酿”,冬酿春成,寒香醇美,故而多以“春”字命名美酒。当时成都已有酒肆,一整条街全都是酿酒、卖酒的商店。而且,蜀酒品质较高,知名品牌大量涌现,如剑南之烧春,成都府土贡生春酒、鹅黄酒,射洪春酒和戎州重碧酒等。

当时,梓州(今绵阳市三台县)境内所酿春酒,工艺尤为独特,“色绿而清,味醇而甘,香醪如蜜”,风格迥异,驰名剑南。梓州与李白的家乡昌隆县很近,乘船沿涪江而下,只需一昼夜即可抵达梓州。李白的父亲李客长期在涪江一带做生意,梓州春酒应是其重要的贸易品种之一。

因此,李白从小生活在巴蜀,这就相当于是生活在“酒窝窝”里了,必然深受影响和熏陶。因此,他“自幼好酒……平居多饮”,以至于“酒肆藏名三十春”。

第二个地利是长安。

长安城是唐朝的西京,全国各地的好酒都云集于此,比较著名的有郢州富水、乌程若下、荥阳土窖春、富平石冻春、剑南烧春、河东乾和葡萄、岭南灵溪、岭南博罗、宜城九酝、寻阳湓水、京城西市腔、虾嫲陵郎官清、阿婆清等。另外,还有从波斯进口的洋酒庵摩勒、毗梨勒和诃梨勒。

长安城里不仅好酒多,酒店也多。长安城从昭应县到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卖酒,旅客可根据钱多少而随意饮用。也有大富人家向行人施舍酒的,这种酒被称为歇马杯。可见长安城酒店、酒肆之普及。

因此,李白这种好酒之人在“长安市上酒家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李白在长安期间,还有一帮爱喝酒的朋友,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子宾客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侍御史崔宗之、吏部侍郎苏晋、著名书法家张旭和平民焦遂,他们与李白合称“饮中八仙”。有好酒、酒店和酒友,身居长安的李白就是想不喝都难。

第三个地利是翰林院。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入京,唐玄宗给他的职务是翰林供奉,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和各类公文。有些诏书和公文是皇帝在深更半夜发出的,因此翰林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唐玄宗考虑到翰林供奉们值夜班辛苦,专门修了一座麴清潭,砌以银砖,泥以石粉,贮藏了一万车三辰酒,用来赏赐当值学士。

一天,唐玄宗在白莲池泛舟,玩得很嗨。为了助兴,下令召李白作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了酒,唐玄宗仍然命高力士搀扶他登舟。这说明,李白曾在翰林院喝过酒。不难想象,像李白这样的爱酒之人,值夜班时肯定喝了不少三辰酒。

第四个地利是全国。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布全国,每到一地便要找酒喝,因此得以尝遍天下的美酒佳酿。兰陵酒、宣城老春、葡萄酒、金陵春、白酒、新丰酒、鲁酒、菊花酒、玉浮梁和桂花酒等,他都喝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李白天生善饮,必然对全国各地的酒类质量一清二楚。

最后是人和。

据专家推测,李白的父亲李客很可能是商人。做生意嘛,难免要应酬。应酬自然要喝酒,此乃古今通例,概莫能外。李客的酒量,我们不知道有多大,但多少应该能喝点儿,如果滴酒不沾,怎么去做生意呢?更何况李客还是“放形”“任侠”“高卧云林,不求仕禄”的人,这种人往往酷爱饮酒,恐怕酒量还不小。

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呢?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唐代一斗约合2000毫升,约等于如今4瓶啤酒。可见,他的酒量确实挺大的。

大唐的美酒众多,李白最爱喝哪一种呢?

北宋文学家陶榖听闻李白喜欢喝玉浮梁酒,但一直不知是什么酒。后来,他从吴地买到一个婢女,她会酿此酒。于是,陶榖便指派她酿来试试。因陶榖催促很急,这个吴婢回答说:“还没酿熟,要等到‘浮梁’才好。”酿成后,糯米渣像白色的蛆一样浮在酒面上。陶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白喝的就是这种酒。据此推测,玉浮梁很可能是一种糯米酿造的低度醪糟酒。李白年轻时常饮巴蜀烧酒,对这种低度酒,当然能轻轻松松“一日须倾三百杯”了。

那么,尝遍天下无数美酒佳酿的李白,为何偏偏最爱玉浮梁呢?这与乡愁有关。

李白祖上曾在碎叶(今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附近)生活多年,吉尔吉斯又译作柯尔克孜。柯尔克孜人有一种一年四季常有的酒,就是孢孜酒。孢孜酒用料主要是粮食,因而四季皆可酿制。这种粮食酒又因原料之别,有冬酒、夏酒之分,也就是有热性和凉性之分。好的孢孜酒,酒精度可达到10°左右。

玉浮梁和孢孜酒都是“一宿而成”的低度粮食酒。李白喝下一口玉浮梁,味道与孢孜酒极其相似,自然会想起父母与妹妹,难免会勾起他的乡愁。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在中原很难买到孢孜酒,所以,李白一喝到玉浮梁便爱不释手,遂成毕生最爱。

除了酒量大,李白还很会搞气氛。

今人一起吃饭、喝酒往往喜欢设立一个“酒司令”,专门负责制造气氛。唐人也是如此,一般要设立3个管理人员,分别叫明府、觥录事和律录事。明府通常是酒席上最有威望的人,不仅要负责制造气氛、行酒令,还要指挥觥录事和律录事干活,主要是动脑。律录事又叫席纠或酒纠,负责宣酒令、行酒、裁判是非对错,主要是动嘴。觥录事又叫主罚录事,根据明府的命令,负责上场跑腿、倒酒、灌酒,主要是动手。

李白是特别擅长活跃宴会气氛的人。每当大家饮酒后,李白就会让家奴丹砂抚琴演奏《青海波》。其他人当明府时,酒席上冷冷清清。只要李白当明府,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大家都玩得很嗨。

有专家认为,词的兴起以及某些具体格律和修辞特征的形成,都与酒令著辞有关。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之所以被后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很可能与他擅长行酒令、当酒司令有关。

普通人喝醉了,不外乎是:睡觉,睡上一觉,第二天就缓过来了;耍酒疯,有些人喜欢胡言乱语,有的人喜欢骂人、打架;打牌,俗称打醉麻将。

但李白不是普通人,他喝醉后最大的爱好是写诗文。关于李白醉后写诗文的史料很多,最著名的是李白在翰林院期间多沉饮,唐玄宗命他撰写歌词。因他醉得太厉害,太监用水把他浇醒。李白稍微能动,提笔一写就是几十章,不用一丁点儿删改。这首《将进酒》,就是他醉后的代表作。

诗中的元丹丘是道士,是李白相交一生的挚友,曾任长安大昭成观威仪,李白能进京担任翰林供奉,就是靠他和玉真公主的举荐。岑勋是文学家,系唐太宗时期中书令(中书省的一把手)岑文本的后代,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多宝塔碑》碑文就是他起草的。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元丹丘在河南嵩山南麓的颍阳隐居,恰逢岑勋到访。当时李白正在洛阳漫游,岑勋写信邀请李白上山相聚。洛阳距颍阳仅数十里,李白接到邀请信后,十分高兴,策马便至。3人置酒高会,酒酣之际,李白落笔成章。一代名篇,就此诞生。

这首诗中,其他的名词都很好理解,唯独“五花马”一词不太好懂,需要多说几句。

所谓五花马,就是指身上有5种毛色的马。在当时,人们普遍有一种认识:马身上的毛色越多,质量就越好,价格就越昂贵。一般来说,一匹马往往就一种颜色,偶尔多的也不过两三种毛色,如果身上能长出5种毛色,那就算是很罕见的良马了。开元年间,皇帝的内厩就饲养过飞黄、照夜、浮云、五花等良马。

李白的坐骑叫黄芝,虽说比不上皇室御用的良马,但作为普通百姓来说,能有一匹五花马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他竟然让儿子把坐骑牵去换酒喝,可见其爱酒如命、豪爽不羁的性格是多么可爱,对朋友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正因为李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又能在醉后把文学造诣发挥到极点,同时还豪放不羁,神情洒脱,故而不仅被朋友们誉为“酒仙”,他也自称“酒仙翁”。

【作者简介】

马睿,字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更多文章

  •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李白,杜甫,诗人,唐朝,谢灵运,天姥山,千古名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

  • 李白缅怀汉末名士,写下一首寄寓深远之作,吊古伤今,感慨万端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李白,孔融,吴江,名士,唐朝,诗人,鹦鹉赋,鹦鹉洲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前言:“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有济世的宏愿 ,即便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的理想依旧坚如磐石。“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邀入职永王李璘幕府,他摩拳擦掌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可是,“辞官不受赏,翻谪夜

  • 大唐的“宫廷御酒”,李白喝了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李白,绵竹,杜甫,烧春,大唐,唐朝,诗人,剑南春,宫廷御酒

    转发评论本文有机会获奖,规则详见文末从古至今,很少会有一种东西像酒这么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经历千百年,传递无数人,香气绵绵,魅力常在。历史典籍为其提炼精华,诗词歌赋为其增加韵味,酒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里,诞生了很多名酒。今天跟随河大卫,走进巴蜀酒文化吧!1

  • 山东腐儒嘲讽李白,反被反讥成骂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李白,杜甫,腐儒,唐朝,诗人,唐玄宗,山东省,千古名句

    提起古诗,人们脑海中第一印象就会想到李白,李白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诗人,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还有着“诗仙”的美誉,与“诗圣”杜甫被人们称作为“李杜”。李白幼年时既是天才,五岁便开始发奋读书,十五岁时已经著有多首诗赋,并得到了很多社会名流的推崇,同时也喜爱剑术,好游侠,经

  • 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鼠兄猫弟标签: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唐玄宗,杨玉环,长诗

    有朋友提问: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典型的今人思维断古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的作用就是讽喻与咱们现在认为诗歌是种文学体裁不同,古代的士大夫是把诗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来看的。诗,产生于民间,所以代表着民众的情感取向、生活状态,以及官风评议、政治诉求。也就是说,诗的最初就是民意的代

  • 白居易整理完自己800首诗后,不忘写诗炫耀,开篇就让人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白居易,写诗,杜甫,诗人,元稹

    唐代诗坛混得最好的,不是诗仙李白,也不是诗圣杜甫,而是因诗入魔的白居易。这一点,从唐宣宗李忱专门为白居易写的诗中可见一斑,李枕写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能让皇帝写诗吊念,说明官不在高,有才则行!如果说李白的一生不得志,主要是因为其过于孤傲;杜甫一生落寞,主要是因为其不懂变通,那白居易

  • 白居易一生养了33个家妓,68岁时,不幸感染风疾。

    历史解密编辑:亚尼亚星座标签:邻女,悠悠,杨柳,唐诗,一生,家妓,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

    白居易一生养了33个家妓,68岁时,不幸感染风疾。他看着如花似玉的家妓说道:“我已经年老,你们都嫁人去吧!”不料,一个叫樊素icon的女孩当即跪倒,哭着请求白居易留下她。唐诗璀璨的星河中,白居易是兼具浪漫明艳和现实清澈的那颗。他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写“悠悠生死别经

  • 李白死后,多人墓前题诗,白居易最有名,他无名,佳句却路人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李白,白居易,题诗,苏轼,王勃,艺术家,唐朝

    李白死后,多人墓前题诗,白居易最悲情,他“迷弟”佳句路人皆知李白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还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旅行家,剑客。对于自己的武术,李白是颇为得意的,在《侠客行》中曾经自吹自擂: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什么意思?李白居然能够做到十步杀一人,之后,一拂衣冠,飘然

  • 白居易4首冬至古诗:游子心境与我们何其相似,忍不住红了眼眶!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思念,诗人,寒夜,唐朝,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写过不少关于冬至的古诗,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意境寒凉心境孤寂。在冬至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诗人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人孤单度过,这种心情和如今出门在外的我们何其相似,让人忍不住红了眼眶。本文就为大家介绍白居易的4首冬至古诗。《冬至宿杨梅馆》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

  •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了唐朝的皇帝,为何他没被抓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皇帝,唐朝,杜甫,李白,诗人,白居易,唐玄宗,历史片,千古名句,长恨歌(电影)

    看到题目可能有人就会问,白居易写了首诗,为什么要被抓起来?我们要知道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虽然不是政治,但皇帝不是谁都可以随意议论的。就比如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候,有个人写了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清朝皇帝看到后,就认为作者是在讽刺自己没文化,还硬要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