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谜团: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龄和高士廉,还有三人是谁?

历史谜团:渭水之盟,除了李世民房玄龄和高士廉,还有三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遇旧人 访问量:2479 更新时间:2023/12/8 19:04:30

公元626年的渭水之盟(也称便桥之盟),唐太宗李世民力挽狂澜避免了和强大的突厥提前决战,也因此成为大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会盟大唐这边有六个人,不过哪六个人史书上却语焉不详,没有全部提及,这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谜团,我们先来看看史书上的记载: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记载:“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立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资治通鉴》只提到了李世民、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三人,那么还有三个人是谁?渭水之盟,和李世民同行的是哪五个人?两个文臣,三个武将,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突厥上》记载:“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驰六骑幸渭水之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旧唐书》则明确提到了六骑也就是六个人,除了高士廉和房玄龄,多了一个将军周范,那么周范是谁?其实周范就是周绍范,隋朝名将武卫大将军周法尚之子。《册府元龟》记载:“周范为秦王库旦车骑,帝既践祚,累迁右屯卫将军,宿卫於玄武门。以忠节见知,故特蒙亲委,俄迁左卫将军。”《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七年)八月,乙丑,左屯卫大将军谯敬公周范卒。上行幸,常令范与房玄龄居守。范为人忠笃严正,疾甚,不肯出外,竟终于内省,与玄龄相抱而诀曰:''所恨不获再奉圣颜!”周绍范最后官居左屯卫大将军,李世民外出他和房玄龄共同执掌中枢,可见他绝对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渭水之盟李世民让他随行并不令人意外。

除了周绍范之外,还有两位武将随行:一个是安元寿,另外一个是李孟常,正史中虽然没有提及这两人参与了渭水之盟,不过出土的墓志铭却揭开了历史的谜团。《安元寿墓志铭》中提及贞观元年突厥入侵兵至渭河,李世民同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在便桥白马设盟,只有安元寿一人于帐中护卫,由此可见安元寿也是渭水之盟的参与者,那么安元寿是何人?唐太宗为何要带上他?

安元寿是粟特人,骁勇善战,十六岁入秦王府为右库直,负责守卫、陪从、鞍马事宜,玄武门之变安元寿立下不小功劳,胡人身份可以更好的和突厥人沟通、武力强悍又是李世民赖以信任的亲卫,这些因素可能是他随行李世民左右的原因。李孟常同样也是一员骁将,而且是秦王府旧将出身,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比如征讨刘武周、虎牢之战中破王世充窦建德等等,他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贞观元年被封为武水县开国公。

《李孟常墓志铭》有这么一段话:“上将言飞,英谟远振。击单于之戮,髓名王之骨。岂止渭桥下拜,燕山纪功而已。”可见他也应该参与了渭水之盟。李世民“六骑幸渭水之上”现在就很明了了,六个人分别是:李世民、高士廉、房玄龄、周绍范、安元寿、李孟常,除了李世民自己之外,还有两个文臣和三个武将。

至于有些人认为萧瑀也参与了渭水之盟,可能性不大,因为萧瑀是尚书左仆射,位高权重,地位不在侍中高士廉和中书令房玄龄之下,《旧唐书》既然提到了”将军周范“,不可能会漏了地位更高的尚书左仆射萧瑀,由此可见萧瑀并没有随行。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标签: 李世民房玄龄高士廉李世萧瑀

更多文章

  • 能做到忠孝两全真的不易,高士廉做到了,而且人家还是凌烟阁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高士廉,李世民,长孙无忌,尚书,长孙皇后,玄武门之变

    古代人讲究忠孝,现代反而丢失了。虽然古代人做到忠孝两全不容易,但也还是有这样人的。人要是优秀能到什么地步,忠孝两全,而且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就是高士廉。高士廉这个人可不一般,自己出身优越,而且后来还成为皇帝的舅舅。高士廉自己酷爱文学历史,自己在隋朝当大官。自己的爷爷在北齐也是官员。后来自己的

  • 高士廉, 一个大臣去世, 李世民为何主动登门祭拜! 宰相还拦着不让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大福标签:宰相,皇帝,唐朝,隋朝,高士廉,李世民,房玄龄,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唐朝贞观年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怪事。有个大臣去世了,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决定亲自去他府上祭拜哭灵。然而还没等李世民走出皇宫,便被宰相房玄龄拦了下来,死活不让李世民去过去。然而面对房玄龄的阻拦,李世民难得执拗了一回,强行带着人闯过了房玄龄的阻拦,出宫去祭拜。然而,当李世民刚刚走到这位大臣府外的时候,身

  • 高士廉:一个大臣去世,李世民为何主动登门祭拜?宰相还拦着不让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高士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宰相,李建成

    唐朝贞观年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怪事。有个大臣去世了,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决定亲自去他府上祭拜哭灵。然而还没等李世民走出皇宫,便被宰相房玄龄拦了下来,死活不让李世民去过去。然而面对房玄龄的阻拦,李世民难得执拗了一回,强行带着人闯过了房玄龄的阻拦,出宫去祭拜。然而,当李世民刚刚走到这位大臣府外的时候,身

  • 李世民询问如何避免子孙大乱斗,萧瑀马周等四大臣的回答各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萧瑀,马周,分封,刘秀,武则天

    代代有宫斗,朝朝有党争,但是任何朝代都没有唐朝宫斗党争厉害:秦王李世民弑兄屠弟逼父,最后他的十几个儿子贬的贬杀的杀,只好让辣心蔫萝卜李治接班,李家皇族又被武则天斩杀殆尽,而武则天之所以上位,也是靠掐死亲生女儿而栽赃王皇后,其手段令后来的甄嬛也要自叹不如。作为唐朝宫斗党争的开先河者,李世民对身后“子孙

  • 大唐名相萧瑀,立不世功勋;但其六上六下,皆因其太膨胀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萧瑀,李世民,李渊,太宗,皇帝,李靖,萧皇后,隋朝,南北朝

    贞观22年(648年)7月19日,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玉华宫,一个74岁的老人病逝。他叫萧瑀,唐初名相。唐朝实行群相制,三省(中书、门下、尚书)正副长官皆称为宰相,萧瑀历经三朝,当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共有16位宰相,20多年后到唐太宗末期,其他15人早已离去,裴寂已去世15年、窦威仙逝29年、刘文静蒙难2

  •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君臣义重情深…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萧瑀,魏徵,李渊,唐朝,隋朝,南北朝,女皇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

    oo唐太宗李世民,一代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位23年,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扩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伤吏治,政治修明,薄赋尚俭,发展经济,开创了“贞观之治”。同时,李世民深知,国家的强盛不止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文化教育也不可或缺。他本人爱好文化艺术,也着力推动,开设文学馆、弘文馆以招纳文

  • 梁明帝之子,杨广小舅子,李渊表弟,李世民姑父,萧瑀的璀璨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隋炀帝,李渊,李世民,萧瑀

    萧瑀出身很厉害,他是梁明帝的儿子,隋文帝的内侄女婿,隋炀帝的表弟加小舅子,唐高祖的表弟,唐太宗的姑父。这中间谁和他最亲,肯定是梁明帝了,俩人是父子关系。除此之外,最亲的应该是隋炀帝,这俩不仅是表兄弟,还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这关系都怎么来的呢?萧瑀同母姐姐嫁给了隋炀帝,所以他叫隋炀帝姐夫。他的姐姐也

  • 梅妃:清丽绝世,却被杨贵妃挤入冷宫的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女子图鉴标签:梅妃,皇帝,唐朝,杨玉环,唐玄宗,武惠妃,杨贵妃,女皇武则天

    题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故事可以花枝招展。配图来自网络。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少有的风流天子,多情不长情。为了猎尽天下美色,专设“花鸟使”,到民间搜罗美女以充实后宫。他和杨贵妃的艳事流传至今,但在杨玉环之前,他还宠过两个妃子,一个是寿王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也是杨玉环的前婆婆;一个是擅长诗词歌舞

  • 为何杨贵妃姿色不如梅妃,却能独得唐玄宗恩宠呢?性格决定了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玉环,唐玄宗,梅妃,高力士

    你知道唐玄宗遇见杨玉环之前曾宠爱过的梅妃吗?这位容貌更在玉环之上的妃子为何最终会失宠呢?事实上,她的性格决定了自己必然的命运……出自民间的梅妃,因容貌姣好且才艺俱佳惹帝王注意梅妃当然不只是拥有姣好容貌,才艺比起杨玉环而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全得益于她年幼时期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梅妃本名叫江采萍,

  • 张良娣 :认清自己,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

    历史解密编辑:落水的焱燚标签:李亨,宦官,张良娣,李辅国,女皇武则天,张皇后(唐朝)

    后宫中有人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张良娣就是这样一个人。前半生的她,作为太子良娣宠冠后宫。安史之乱中,她处处身先士卒,保护太子,得到无数赞誉。后半生的她,被封皇后,却亲手为大唐培养出一个顽疾,宦官祸国。结果失败的她,被自己培养起来的宦官,直接拖出皇帝的寝宫,幽闭冷宫,最终废为庶人,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