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无忌难怪斗不过武则天!成也重情,败也重情

长孙无忌难怪斗不过武则天!成也重情,败也重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4/2/2 9:18:30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想必每一个人都能说点门道来,但如果是追根究底不一定每个人能把每一个细节都说清楚。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他们所处的角度不同,所以也没办法评断他们的功过是非,这就是历史的迷人之处,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但是又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几千多年历史中,有无数个皇帝都给人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比如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刻苦勤奋日夜辛劳的雍正等,都是让人听完他们的故事后都难以忘怀。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也很卓越,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她的性别。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说到跟别的皇帝性别不同,大家应该都能猜出来说的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出身豪门,父亲武士彟对创立唐朝做出了很大贡献,深受李渊的重用,母亲杨氏则是隋朝的皇族之后,因此武则天一出生就享受到了很多人不曾有的待遇。

武则天之所以能入宫还要从她的父亲崛起开始说起。当时武士彟一直在民间做生意所以家境很殷实,那个时候李渊曾偶然留宿过武家,所以便跟武士彟熟识。之后李渊发起兵变后,武则天的父亲还曾资助过他的军队,所以李渊建立唐朝后为了感谢武士彟便给他加官进爵。

但是好景不长在,武则天的父亲在李世民登基9年之后便因病去世,这个时候李世民一方面是感念武则天的父亲,一方面是听说了武则天的美貌,便让武则天入宫伺候,并赐名媚娘。但是李世民在位期间武则天一直不得宠爱,位分一直都是刚入宫的才人。

后来李世民生病难医,武则天便趁机和李治开始了新的感情。虽然李世民驾崩后武则天和其他妃子一起去了寺庙修行,但是她和李治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李治去寺庙祭奠李世民时又碰上了武则天,两人此时的感情就像滔滔江水难以自拔,王皇后趁人之美建议将武则天接回宫。

回宫后的武则天一路开挂,先是生下了儿子李弘,之后又借女儿之死污蔑王皇后导致王皇后被废自己上位当了皇后。做了皇后的武则天趁李治头风发作时开始干政,渐渐地开始走上了女皇霸权之路。

唐太宗的布衣之交——长孙无忌

提前唐太宗和武则天就不得不提长孙无忌,他跟李世民、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十分复杂。长孙无忌幼年丧父,没有了依靠的父亲的帮扶很快被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家门,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只能带着他和妹妹投靠娘家,也就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

长孙无忌天资聪颖且很好学,因此年纪轻轻就博古通今很有才情。那个时候长孙无忌就跟李世民关系很好,高士廉觉得李世民这个年轻人勤奋上进日后必有所成,便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于是两个人成了亲戚。

唐朝建立后,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但是当时为唐朝江山做最多贡献的是李世民。李建成担心李世民抢自己的位置于是想要害死李世民,于是长孙无忌便和房玄龄劝说李世民与其这样躲躲闪闪,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杀了李建成以绝后患,这才有了后来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后便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并将他封为凌烟阁第一功臣。那个时候的长孙无忌深受李世民器重和信任,很多人都在背地里告发长孙无忌但是李世民从来都没有信过。后来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地位太高容易带来灾祸便坚持辞官,但是李世民一直拒绝他的请求还让他担任三公。

尽心辅佐,下场凄惨

贞观23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突然病逝,临死前命令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佐李治治理国家。当时李治知道李世民去世后一直痛哭不止,长孙无忌劝他你父亲将整个江山都交给你了,你现在一直哭是做什么?

回到长安的李治登基即位成为唐高宗,李治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所以长孙无忌辅佐李治也是尽心尽力,尤其李治还是自己好朋友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一开始对长孙无忌也是十分信任,还杀了一个诬告长孙无忌谋反的人。

甥舅离心发生在李治想要废王皇后这件事上。当时的李治一直认为是王皇后杀了武则天的女儿,觉得她德不配位想要将她废掉,于是便和武则天曾私下里去找过长孙无忌想要获得舅舅的支持和理解。但为人中正的长孙无忌明知道两个人的来意,却从来不明说,从这个时候武则天和李治对长孙无忌就开始有嫌隙了。

不死心的李治又找了4个大臣商量此事。大臣们都知道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于是这4个大臣1个称病,1个闭口不言,褚遂良现场言辞激烈劝皇上三思,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明显也不同意。

这件事之后武则天彻底恨上了长孙无忌,李治对这件事也是颇有微词他觉得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战。

李治最终还是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废了王皇后之后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成为皇后的第4年,有人便上折子诬告长孙无忌密谋造反,当时已经手握大权的武则天趁机将长孙无忌流放,并抄了他的家,被逼无奈的长孙无忌只能选择自缢以证清白。

虽然15年后李治又为长孙无忌平反,但人死不能复生,长孙无忌已经回不来了。他败就败在太相信骨肉亲情不尊重李治的皇权,也不相信武则天的枕头风吹得能有这么厉害。

总结: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治能上位全靠长孙无忌的大力举荐,没想到自己最后也死在李治的手里,可谓是苍天轮回报应不爽,不知道李治后来会不会后悔。

武则天的女儿究竟是不是王皇后杀死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以为她的女儿是王皇后杀死的。这就已经达到了她的目的,武则天能成为一代女皇,手段还是过硬的,不然很难走到最后。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有能力的儿子,惨遭诬陷而死,死前说了9字怒骂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恪,李承乾,武则天,李治

    要说到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朝代,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唐宋明清等这几个朝代吧,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唐朝,唐朝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都是有响当当的名号的,甚至连GDP都是世界前列,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唐朝各位君主的努力。李世民作为李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所做出的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位二十三年,国泰民安,风调

  • 李恪被杀前,预言长孙无忌和全族惨死的结局,句句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治,李建成,皇帝,尉迟敬德,李恪(吴王),科学家,唐朝,历史学家

    唐朝的政策是开放的,特别是在对待少数民族方面。从上到下没有排斥的想法。朝廷高官多为少数民族,长孙家族活跃在隋唐政治中。长孙氏是我国最著名的复姓之一。在历史上,关于长孙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北魏拓跋嵩被称为长孙姓,另一种是北魏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长孙姓,这一姓氏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长孙家族中最有权势

  • 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亲舅,又助他称帝,为何落得被逼自杀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治,长孙无忌,武则天,李世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的就是长孙无忌。自幼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聪明鉴悟,雅有武略,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进而结为姻亲。自此之后,

  • 大唐开国第一功臣,被李渊挡在了凌烟阁外,否则长孙无忌都得让位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李渊,裴寂,丞相,唐朝,李世民,刘文静,凌烟阁,科学家,长孙无忌,大唐开国,历史学家

    为唐朝建立功勋的人很多,最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裴寂,另外一个是他,而他呢,显然比裴寂才能要大,智谋要高,所以呢他被称为大唐开国第一功臣毫不为过,李渊也曾经给他特殊待遇,免死两次,更重要的是这个人与李世民交情莫逆,当他被判罪的时候,李世民倾力相救,可最终还是被杀了。但是令人称奇的是,李世民在凌烟阁评点功

  •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试图收买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皇帝,李治,高宗,唐朝,王皇后,科学家,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在后宫之中独立奋斗,除了因为与唐高宗之间的情感关系可以对自己加以保护之外,其余的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去奋斗,一场“皇后之争”对于王皇后而言性质大有不同。对于王皇后来说,即便是皇帝不爱自己了,她损失的也只是部分而已,但对于武则天来说,如果李治与她没有感情了,那她可能就会失去一切。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

  • 以长孙无忌的仕途为切入点,试论长孙无忌在初唐时期的政治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治,李渊

    文/玉箫苒编辑/玉箫苒引言长孙无忌是大唐初期的一位大人物,在大唐的地位也很高。但如果仔细看历史,就会发现,长孙无忌在高祖,太宗,高宗三代之中,都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称道的功绩。可为何在初唐政坛上,如此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在政治上却没有做出重大贡献?这与长孙无忌在唐朝前期的身份有关。本文从他的仕途对长孙

  • 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无忌,为何被逼自缢而死?史书评:主暗臣奸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长孙无忌,武则天,王皇后,宰相,太宗,高宗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担任了30余年宰相的长孙无忌被他的外甥、高宗皇帝李治下令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彭水、黔江区等地)。一路上,过秦岭,走巴蜀,受尽千辛万苦,这位60多岁的老人,步履艰难,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总算到了荒僻的黔州。但他还未来得及洗净身上的尘土,更未能恢复一下极其疲惫的身躯,大理正袁

  • 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何排在第一的是文臣长孙无忌?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文臣,李治,房玄龄,唐太宗,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上了年纪的人,大约都是爱回忆过去的,霸气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逃过这个定律。于是,唐太宗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决定给当年那些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所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出现了。排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的是文臣长孙无忌,不过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太宗的大舅哥。

  • 34岁吴王蒙冤自缢,死前诅咒长孙无忌,当时无人在意,多年后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长孙无忌,李恪,李世民,李承乾,李治,吴王

    历史上不乏有皇家子弟身具两朝皇室血脉,比如曹丕称帝后曾纳汉献帝刘协的二个女儿为妾,南朝宋少帝刘义符曾立晋恭帝司马德文之女为皇后,这样结合生育的后代身具两朝皇家血脉,自然贵不可言。但对于有些皇子来讲,这样的出身却未必是一种荣膺,唐朝时期的吴王李恪对此事感触最深,他的父亲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外祖父是隋炀帝

  • 李恪的最后一天:痛骂长孙无忌不得好死,想起李世民训诫他不要狂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恪,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李治,房玄龄,唐太宗,隋朝,军事政策,黄易小说人物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六黄昏,雪花如席,纷纷扬扬,长安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御史台辖属一座小屋内,昏暗的油灯发出微弱的黄光,四面泥墙抹的滑不留手,就连壁虎都趴不住,一尺见方的窗口糊的密不透风。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神情忧郁,万千愁怨凝集眉心,背着双手来回踱步,脚步凌乱急促。忽然间,门开了,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