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的驱使下,李承乾做出那样的举动也不足为怪。
值得一提的是,李承乾的老师李纲先后负责教导过杨勇、李建成两人。两人和李承乾很像,虽然是太子,最后都不得善终。有人说,这老师选的就不吉利,难怪李承乾步前任的后尘了。当然这只是笑语,李纲作为隋唐时期的名臣,还是很有气节的。
李纲少年时期便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他最初是北周齐王宇文宪手下的一个小参军,周宣帝对齐王颇有微词,准备除掉他,却苦于没有罪名。于是他召来齐王身边的幕僚,打算让那些人诬陷齐王,其中就有李纲。李纲虽然知道周宣帝圣意已决,齐王必死,但他作为齐王的人,誓死不肯诬陷主公。后来宇文宪伏诛,他生前的那些下属都躲的远远地,生怕被牵连,只有李纲将其收尸安葬,嚎啕大哭。周宣帝感其恩义,没有深究。
杨坚建隋代周后,认为李纲有情有义,是个能担大任的人,就让他就任太子洗马,好好教导太子杨勇。有一次,杨勇宴请东宫官员,唐令则亲自弹琵琶取悦太子。李纲当即站出来说,“唐令则负责辅佐太子,现在却把自己当歌姬愉悦太子,皇上知道了一定会生气,太子还是赶紧将他治罪吧!”
杨勇玩的正开心,哪有空理他,直接呵退了李纲。后来杨勇被废,东宫原来的官员都不敢替废太子说话,李纲挺身而出,指责杨坚疏于教导太子,派一些心术不正的人辅佐太子,太子怎么能不堕落呢?隋文帝听后,默然不语,最后提拔李纲为尚书右丞。
李纲为人正直,在朝堂上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退步,于是遭到一些大臣的排挤,一直得不到重用。有个占卜的人要他尽早远离庙堂,不然大祸临头,后悔就晚了。李纲听后,一直隐居山林。
李渊建立唐朝后,听说李纲素有贤名,便加封他为礼部尚书,同时兼任太子詹事。于是,李纲再一次成为了太子党。一开始,李建成确实兢兢业业,可后来就逐渐亲近一些小人,对朝廷一些政策多有不满。李纲多次劝谏,李建成左耳进右耳出,全然不放在心上。李纲见这位太子和杨勇一路货色,就请求辞职。李建成想到李纲以前被迫担任过贼将何潘仁的长吏,现在居然不吭做自己的尚书郎,十分生气。李纲向李渊请辞,李渊听说后,向他道歉,说,“我知道你是个肱股之臣,太子年少轻狂不懂事,我希望你可以一直辅佐他,让他成为明君。”
于是,李纲继续留在东宫,李渊还加封他太子少保之职。后来,李纲多次劝谏李建成,李建成还是不听,渐渐的李纲也放弃了,常常因为不得志而悲叹。
李世民继位后,对这位曾经的“太子党”颇有好感,就让他教导李承乾,授太子少师。李承乾对这位老师确实很上心,他知道李纲腿脚不便,就派人扶他上殿,虚心请教,拜了又拜。李世民每次讨论什么政事,也一定喊来李纲参考参考。后来,李纲身体不适,李世民还派房玄龄前去问候。
贞观五年,85岁的李纲与世长辞,李世民追谥其“贞”,太子李承乾亲自立碑。
纵观李纲一生,历经五朝,侍奉过三位太子,虽然最后这些人都与皇位失之交臂,但是,李纲的忠贞刚毅值得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