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恪:李世民第三子,连毛爷爷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问题无缘帝位

李恪:李世民第三子,连毛爷爷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问题无缘帝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2/12 2:46:06

李世民是近代历史学家所公认的,最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有大限将至的一天,所以李世民也曾经为继承人事件感到非常苦恼和焦虑。说到这里,让我们想起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李承乾,一个是李治,一个是李恪。其中他的第三个儿子可谓是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他的两个哥哥。

在古代里,皇帝立太子一般都是立长子。事实证明你是明也是比较遵守这个约定习俗的,他曾经为李承乾找过不少很好的老师,想要他快快成才。但是却因为某些意外,他的大儿子落下了腿疾,要知道一国之君必须有端庄的仪态,而他的大儿子变成这样,使得他一度非常伤心。李世民也渐渐开始疏远了大儿子,让人发生这些事也不是自己所愿意的,李承乾因为父亲的疏远,慢慢地心生叛逆之心。后来他就造反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要不是因为父子一场,他可能早就得到了死刑。经过了这一件大事,李世民对于太子的选择更加地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颠覆了朝政,自己的毕生心血就要化为泡影了。

心力交瘁的皇上重振旗鼓,李世民把培养的重心放到其他的儿子身上,二儿子李治成为了培养重点。但其实李世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儿子,因为他并没有什么大才。他更喜欢的是那个聪明机智的三儿子。确实,李恪相对于前面两个哥哥,简直不要太优秀。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许多大臣阻挠,而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三儿子是前朝皇帝女儿的老公,大臣们都担心,他的这个儿子会被统战,实在是应该避嫌。其实皇帝面对这些言论都不以为然,但是经过了长期的谏言,慢慢的也开始妥协了。最终还是没有选自己的三儿子当做继承人,而是选择了自己的二儿子。

他的二儿子最终接过了这个位置,但是他的三儿子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虽然说他们的两兄弟没有自相残杀,但是他的小儿子却受到长孙无忌的谣言,最后被冤死了。死之前还喊到他一定会受报应的。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后来长孙无忌,整个家族都被查了,而李恪最后也得到了洗白,因为得以沉冤昭雪,李恪的四个儿子也重返朝政,得到了补偿。有时候人命就是这么的不公平,更聪明,更有管理朝政能力的李恪没有得到帝位,反倒被小人给冤死了。但是因为血统纯正,才能一般般的二儿子,却稳坐着皇帝位置,实在令人唏嘘。我们的老爷爷曾经对李恪大加赞扬,他两岁的时候就当刺史了,后来还继续封了个凉州刺史,在侧面反映出了他的超人能力。

不单单他的父亲喜欢他,他的爷爷李渊也对他特别喜爱。如果他的血统纯正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悲剧。其实这种悲剧特别常见,比如某些官员官官相护,并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就会使得有能力的人难以得到施展,造成了人才浪费的局面,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发生,让人惋惜。

更多文章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李治,魏征,隋朝,唐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明朝藩王列表(蜀王系)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帝之一。撇开他的一些争议不说,他当皇帝可以说是做得非常不错了。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政”,也为万国朝廷的盛唐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在李世民一朝,朝堂上存在着三种势力: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族;三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

  • 吴王李恪一度为李世民赏识,差点当接班人,为何后来没有当成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一个君王要是早死了,大家都会觉得非常惋惜——假如他没有早逝,说不定将来是个好皇帝。但历史没有假如。"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王莽袁世凯汪精卫们要是早死了,大家说不定更是扼腕叹息。封建社会的君王权力少有制约,哪怕是初心再好,前期表现再优秀,未来岁月谁想当个好

  • 34岁李恪被迫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自缢,李治,武则天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中一个曾极盛一时的朝代必定导致权力的斗争更加激烈,尤其处于处于权力的漩涡中心,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尽管能力出众但依旧被冤自缢,留下诅咒,“长孙一家覆灭在即。”这诅咒与他的死看似毫无关系,也没人在意,但却影射了历史的因果,长孙无忌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最终还是输掉了自己,和李恪落得了

  • 悲情皇子李恪,隋唐两朝血统,储君边缘体,却仍旧遭了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恪,储君,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承乾,高阳公主

    永徽四年(653年),吴王李恪在长安宫禁内被缢死,且仅以吴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直到四十八年后的神龙元年才得以平反,恢复了吴王的爵位,后代恢复皇亲荣誉。李恪死前怒骂长孙无忌弄权,而后者虽一时风光无二,此后也因为成了“二圣”障碍而被赐死。李恪可谓是悲情代表,太宗李世民对其恩宠有加,称吴王李恪“英果类我”

  • 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李恪,毛主席也表示称赞,可惜最终却无缘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恪,毛主席,李承乾

    古代世袭制王朝的皇位传承,讲究血统,这个血统还不仅仅是皇帝的儿子就行,还要考察皇子母家的血统,和身份地位。虽说古代皇族,母凭子贵,后宫女子只要产下皇子,便的提升自己的地位,可其实母与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仅母凭子贵,子也需要凭母贵。自古嫡子受宠皇族讲究嫡庶尊卑,且立嫡立长,这就导致其他嫔妃生再多

  • 李世民为何有想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世民,李恪,李治,长孙无忌,武则天,李承乾

    这个题干应该分解为两问题来回答,一、李世民为何想改立太子?二、李世民为何将李恪作为备选?搜图李世民为何产生二次易储的念头李世民之所以产生二次易储的念头,其实是为第一次易储的仓促打补丁。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曾经想立最钟爱的李泰为太子,后来才发现,李泰竟然背着他做了那么多兄弟相煎的事。爱子心切的李世民不

  • 34岁李恪被诬陷自缢身亡,死前怒下诅咒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恪,李承乾,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治,长孙皇后

    唐王朝鼎盛时期是霓裳羽衣舞的盛极天下,李世民在位时,更是将唐朝带领上新的台阶,他的下一任继任者是李治,然而在李世民选择继任者时,还有一位非常青睐的对象,那便是李恪。李恪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并没有其他李氏子孙的声名远扬,但是他却是一位颇有才能的人,也曾是李世民非常中意的皇太子人选。毛主席对于李恪也曾有过

  • 被李世民夸作“类我”的李恪,为何不能即位?后人为何那么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李治,武则天,李承乾

    皇帝的儿子们,大体上可以说“十棵树九棵歪,剩下一棵烧火柴”。当然,也会出现少量优良品种,比如吴王李恪,他被老爹李世民夸作“英果类我”。太宗一点不谦虚,把爷俩都划入“英果”之才,分明是后人贴金时忘了语境。不过,这并不妨碍后人对李恪的评价。李世民十四个儿子,李恪行三,母杨妃,也就是说李恪不是嫡子。李恪的

  • 李恪才能真的很强吗,为什么后世有那么多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皇位

    李恪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甚至是李世民还曾想废掉李治令立李恪为太子,只是可惜最后阻力太大,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了李恪的催命符。唐太宗李世民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贞观之治”就是对他统治能力的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李世民,武则天,李治,皇位,自缢

    皇室之中时常会上演皇位争夺战,这是封建王朝时期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却也异常的激烈和残酷,很多人都会因此丧命,而参与争夺的皇子,要么会被秘密处死,要么就是被软禁起来,一生不得志, 哪怕是那些无心争夺皇位的人也同样会遭到迫害,在这其中就有唐朝时期的吴王李恪,作为唐太宗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