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维:历经半生荣辱沉浮,我心自有山川风月

王维:历经半生荣辱沉浮,我心自有山川风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3/12/24 23:50:25

不知从何时起,“佛系”一词已经成为我们当下一个十分流行的词汇了。

“佛系青年”、“佛系恋爱”、“佛系生活”等衍生词似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由此也能看出,我们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以及对淡然生活的向往。

其实,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就已经有一位诗人过上了“佛系生活”,他就是被称为“诗佛”的王维

翻看其诗情画意的一生,或许你会发现,原来“佛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诗佛”王维的故事。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不得不说,命运对王维是偏爱的。

公元701年,王维含着金汤匙出生了。

他出生在人人羡慕的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而他的母亲则来自于另一大望族博陵崔氏。

太原王氏,世代为官,王维的爷爷是唐朝大音乐家王胄,曾任协律郎,掌管朝廷音律。

王维自小便继承了爷爷的音乐天赋,自幼熟练操持各种乐器。

他的父亲是当时的风流人物王处廉,精通诗文,官任汾州司马,王维的文才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

但要说对王维影响最大的人,当属他的母亲崔氏。

崔氏极善丹青,又信佛事,王维从小就在她的教育下,工于书画,明晓佛理,“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如此一来,小小年纪的王维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被乡人称赞的少年诗人。

为了写出好诗,王维总是尽力找到最合适的诗句,所以他经常“苦吟”。

王维的家乡山西蒲州盛产陈醋,每个家庭都有装着酿醋的醋缸,王家也不例外。

每到阳光明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晒醋,醋缸需要连续移动以增加光照强度。

这一天,下人们正在搬动醋缸,恰巧王维走出书房,想着写诗出了神,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大醋缸里。

后来,当有人谈起这件事时,王维则笑着说:

“诗非苦吟不出,信乎?古人如孟浩然,眉头垂下;裴祐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走进醋瓮,皆苦吟者也。”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命运仿佛是要考验王维,没过多久,王维的父亲和祖父相继去世。

好在王维的母亲在此间变卖家产,继续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培养。

也就是在此时,早年衣食无忧的王维开始逐渐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他决心要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公元715年,15岁的王维背着一把琴,提着一支笔,昂首入长安,准备考取功名。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

所以,“京漂”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而被称为“天地人三才”的另外两位,与王维同岁的“天才”李白才刚刚开始接触社会名流,“地才”杜甫则还是一个刚刚三岁的萌娃。

不得不说,王维的起点还是很高的。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

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优秀的,初入京城的王维没有沉浸于京城的繁华,他时刻铭记着心中的梦想。

此时的王维意气风发,豪放不羁,颇有游侠胸怀,随手一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便名噪京都。

这也是每一个盛唐时代有梦青年的内心写照。

不知不觉,王维已经来到长安两年了。

作为一个游子,他也会想念身在远方的亲友。

恰逢重阳佳节,王维倍加思念亲友,于是他独自登高,写下了那篇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时间来到公元721年,这是王维人生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王维是当时科举的头名状元。

《全唐诗》中有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句话是说五十岁能中进士都算年轻有为的俊杰,可见,王维21岁便状元及第有多么惊艳。

关于王维考中状元,还有这样一个小插曲。

当时唐朝的科举,有个规矩叫做“行卷”,就是不仅要看你的实力,还要看你的关系。

正当王维踌躇满志,意欲摘取桂冠之时,忽闻玉真公主已经将状元的名额给到了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

得知消息后的王维一筹莫展,好在有朋友歧王李范相助引荐,他才得以见到玉真公主并有机会为其演奏一曲。

那天,王维身着锦绣华服,在公主府中演奏了一曲琵琶曲——《郁轮袍》。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曲声刚罢,便引得满座动容,就连玉真公主都对这个阳光帅气的年轻人一见倾心。

这时,王维趁机奉上自己的诗作,公主一见之下,惊讶道:

“这些皆我平时吟诵者,原以为古贤佳作,乃子之为乎?”

当公主得知王维也是来京赴考的举子时,当即说道:

“此等才华横溢之士,不登榜首,更待何人?”

既已得到了玉真公主的支持,王维拔得头筹便是水到渠成。

正因为他的音乐造诣实在太高,所以王维的第一份官职便是太乐丞,主要负责皇家歌舞排练。

对王维而言,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就在同年,王维却又被贬了官。

罪名是他在彩排《五方狮子舞》的时候,私自看伶人舞黄狮子。

“黄”和“皇”谐音,意味着至尊,黄狮子只有在皇上到场的情况下才可以舞动。

可王维本是负责编曲导舞之人,分内的工作也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这未免有些冤枉。

就这样,初涉官场、还不懂得人心险恶的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从京官到地方官,过山车式的变化对王维来说简直如同做梦一般。

昨日还是炙手可热的座上宾,今时却已是无人问津的沦落人。

十年寒窗苦读才走到今天的位置,而失去却只在一瞬间。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州阴。纵有归来日, 多愁年鬓侵”,王维对叵测的前程感到担忧:我的前路还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吗?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从济州参军离任后,王维献诗宰相张九龄以求汲引。

最终在张九龄的提携下,他再次回到长安担任右拾遗。

在长安期间,王维还与大自己12岁的孟浩然成了“忘年交”。

当时孟浩然科举不中,心中苦闷,因缘际会下,二人在长安相遇,一见如故。

王维为孟浩然画像,孟浩然则为王维留诗,两人成为忘年之交,时人称之为“王孟”。

后来,王维又升职为监察御史,奉旨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在王维眼前出现了一条长河,那圆圆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而远处的一道孤烟就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

王维情不自禁,把这般景象“画”进了诗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苏轼曾感慨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塞外,王维不仅见到了平生未见的壮阔景象,也见到了老朋友元二。

他乡遇故知,却又因皇命不得不分离,送别的王维不舍地写下千古送别佳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的人生在见过边塞的广阔之后也变得开阔了许多,回到长安的他,将家搬至蓝田辋川,兴建别业。

从此他创作在辋川,生活在辋川,死后也葬于辋川。

在辋川,他开始了“佛系生活”,打坐参禅,有时漫无目的地在终南山间漫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也会在山林中碰到打柴的老头,便随意聊上几句,结果却聊得投机了,甚至都忘了回家。

正当王维以为一生就此平淡终了之时,整个社会又发生了巨大动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则很不幸地沦为了叛军的俘虏。

被俘后的王维曾吃药装傻,以求逃避麻烦,但因他的诗名很大,安禄山派人将他迎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后来,唐军收复长安,王维作为陷贼之官,被押到长安,按律应当处死。

不过,王维却因为一首诗活了下来。

当时,他被囚禁在菩提寺中,好友裴迪前来探望,裴迪说起这样一件事:

叛军在凝碧池上开宴会,把俘虏的宫廷乐工叫来奏乐助兴,不料乐工们思念故国,心中悲伤,泪流满面。

一位叫雷海青的乐工竟然把乐器摔在地上,向着唐玄宗入蜀的方向伏地大哭,后来叛军大怒,当场将雷海青杀死。

听到这件事,王维唏嘘不已,当场赋诗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言外之意,深陷乱军的老百姓非常可怜,他们和我一样期待着能再次朝见天子。

神奇的是,这首诗早在王维还深陷叛军军营中时,就传到了唐肃宗的耳朵里,对于王维身陷敌营、依然不忘天子的举动,唐肃宗深感满意。

所以,在清算时,王维非但逃过一劫,还做了太子中允。

而且在王维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官运亨通,不久就官居正四品的尚书右丞。

不过,这对王维来说已不再重要。

公元761年,王维逝世。

他的一生没有遗憾,在临终前,他还从容地写信和各位好友告别,最后“停笔而化”。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当你看穿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王维得意过,失意过,他看遍人世间的繁华,而后选择了“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佛系生活。

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佛系”,只不过是饱经沧桑后的大彻大悟罢了。

世界对王维如此不留情面,而怨恨在他的诗里却丝毫不见端倪。

他身在浮世,却心向清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就像终南山上的一片云,飘过了大唐,开出了绚烂。

更多文章

  • 千年古镇、淮中早茶,唐代大诗人王维还曾来过这个不知名小城?

    历史解密编辑:项鹏飞标签:王维,早茶,巢湖,老街,淮中,唐代,画家,唐朝,诗人,白龙洞,千年古镇

    五一假期将过,而旅行热度不减,先在所在的小城市转了转,准备假期过后再抽空出去走走。简单聊聊我在的小城市巢湖和它辖下所谓的千年古镇,不吹不黑,绝对不存在过度宣传。“巢湖春涨喻溪深,才过东关见故林。莫道南来总无利,水亭山寺二年吟。”唐代大诗人杜荀鹤这首《送人归淝水》将溪深林疏,山寺水亭的巢湖春光描绘得入

  • 叶嘉莹:王维的天分很高,但缺少真挚的感情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王维,叶嘉莹,诗歌,诗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诗人和词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文采,震撼着后世的我们,并成为历史洪流中不可磨灭的存在,比如王维便是如此。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为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不仅写得一首好诗,并且工于书画

  • 王维一生最美的诗,竟然大都是写的蓝田这个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头条西安标签:王维,黄鹂,明月,空山,辋川,唐朝,诗人,画家,蓝田县

    很多人好读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在他的诗里,自然万象总能显现出原初的面目,幽静且空灵玄妙;很多人也喜欢王维随缘自适的心境,就像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答案,深深安慰了奔波红尘的旅人。今天,我们走进王维笔下的世界,感受他的洒脱和独树一帜的才华。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王维一生最美的诗,大都是写的辋(wǎ

  • 谈诗论字3——王维的诗与苏轼的词

    历史解密编辑:智媒新闻标签:王维,苏轼,谈诗论,陶渊明,名句

    《谈诗论字3——王维的诗与苏轼的词》 贺 铿图片学界对王维的诗和苏轼的词评价都很高。从王维和苏轼两个人比较,我更喜欢苏轼这个人。王维的诗当然是写得很好。尤其是山水田园诗,有许多名诗、名句脍炙人口。但是说他“进而将山水田园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不敢

  • 王维的生死之交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王维,裴迪,山水诗,诗人

    唐代诗人裴迪,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裴迪与王维关系密切,其诗多为五绝,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几首裴迪的诗 吧 ~你还知道哪些裴迪的诗呢?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觉得好看,点击这里

  • 王维写诗怀念友人,结果被后人理解偏了,成了诉说男女相思的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王维,相思,送元二使安西,江南,玉真公主,画家,唐朝,艺术家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是一首流传度很广的五绝。现代许多年轻人,都是因为它才认识了“红豆”。“红豆”学名相思子,一提到相思,人们就爱把它和男女之间的情感联系起来。不过在古代,“相思”这个词语意义涵盖的范围比现在广。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思念之情。在古代,“相似”也可以表达对于亲人、朋友的思念之

  • 燕赵诗词·王维中集

    历史解密编辑:财经科技报道标签:明月,悠悠,沁园春,蝶恋花,燕赵诗词,王维中集,原创诗词

    编者按:诗词创作是我们河北省诗词协会永恒的主题,打造精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是我们的办会理念。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会员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诗词创作和精品呈现中,理事一直起着带头作用。现在《燕赵诗词》微刊按照会长、常务副会长、荣誉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副会长、理事,逐次推出诗词作品集,供大家相互鉴赏

  • 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接受审查调查

    历史解密编辑:北京商报标签:王维友,法规司,农村部,副司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副司长王维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农业农村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黄石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 王维的《画》让你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断切换,色即是空

    历史解密编辑:王岗同学呀标签:王维,梦梦,画家,唐朝,陶渊明,艺术家,虚拟世界,色即是空

    王维的一个梦:今天让唐代的王维老师讲一下他年轻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有一次他梦见有一个地方,远远的望去山上郁郁苍苍,长满青草,开满红花,远远的山轮廓很清晰。 山里面有条小溪,水清澈见底,由东流到西,可奇怪的是走近倾听,这水并没发出任何声音。不知走了多久,他来到了一个花的世界里,仔细想想哪里不对,现在春天

  • 同样经历安史之乱,李白、杜甫和王维的结局完全不同,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白,杜甫,王维,安史之乱,高适

    公元755年年底,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和妻子跑到南方避难。在那里,李白受到永王李璘的盛情邀请,于是他进入永王军营,成为永王的幕府官员。李白可能没想到,由唐肃宗亲自抚养长大的李璘会生出不臣之心,而他自己不久之后也因为跟随李璘获罪,被判长期流放夜郎。没能清晰判断形势的诗人步入晚年后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