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重赏75岁郭子仪,郭:我就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太高明

皇帝重赏75岁郭子仪,郭:我就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太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度历史观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4/5/17 3:52:31

对于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淮南子·说林训》曾用“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来形容。

同这句话含义非常近的是“半君如半虎”,无论是开国还是战乱,君王对手下将领总有一个矛盾的需求,即既希望他们能够打胜仗,又担心功劳和威望过高,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所以,君王们一般都会是当地帮扶手下将领,然后又对其进行打压,通过“恩威并用”的手段进行控制。当手下将领打破这一状态,建立很高的威望和功劳的时候,基本上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除掉,汉朝的韩信就是典型的例子。

安史之乱后,唐朝基本没有能打仗的将领,直到郭子仪出现,唐朝皇帝们才看到一丝希望。然而,郭子仪却没有仗着皇帝的喜爱而扶摇直上,倒是在一次立了大功之后,向皇帝索要6个美人。10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其中的用途。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时势造英雄

到快退休年龄的时候,郭子仪就已经拥有1妻4妾,75岁建功立业时,他依然向皇帝索要6个美女,让当时人迷惑不已。有人认为,郭老是“宝刀未老”。

其实,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郭子仪应该就在退休生活中了此一生,而不是建立不世伟业。那么,他是如何遇上这么好的机遇,然后75岁向皇帝索要6个美女的?

则天顺圣皇后神功元年(697年),郭子仪在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的一个武术世家出生,受到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练习武艺,身体壮硕异于常人。

成年后,参加武举考试中夺得“异等”成绩,被任命为左卫长(从九品下)。官虽然比九品还小,但凭借着过人的能力,他从左卫长一路做到安西副都护,天宝八年(749年)三月,成功晋升为武卫大将军(正三品,源《郭公庙碑铭》),可谓是实现人生的大逆袭。

天宝十三年(754年),刚兼任九原郡(丰州)不久,母亲便不幸病逝,57岁的他不得不辞职回老家为母亲守孝。依照传统惯例,军人差不多60岁就是暮年,已经可以退休,如果没有发生大事,他可能就此不再被录用。

然而,上天非要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守孝的两年里,安禄山的人发动了安史之乱,让唐朝陷入混乱之中。

当时,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地方的节度使,手下握有包括唐兵、室韦、契丹、奚、同罗等多个民族的军队,共15万人,一路披荆斩棘地攻破唐军的各路障碍,直奔长安而去。

叛乱之初,唐玄宗便收到相关的信息,奈何认为是他人嫉妒安禄山而编造的谎言,所以没有相信。10天后,他才各路信使处坐实造反的事实。

慌乱中,唐玄宗进行一个临时的排兵布阵,由于无将可用,只能将正在守孝的郭子仪“夺情用”,将部分军队任由他调遣,同安禄山的军队作战。

收到命令,郭子仪很快就收拾掉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将叛将周万顷杀死,随后又击败在河曲的高秀岩,将丢失的云中、马邑等地收复。连连得胜,被唐玄宗封为御史大夫。

此后不久,他又带着军队与史思明的数万军队对抗,一举取得胜利,俘虏数千人,获得数万匹马和数十万头羊。

接着,同回鹘合兵收复丢失的两京(长安和洛阳),将“安史之乱”平定。

功盖千古,却只要六个美女的封赏

安史之乱结束不久,他并没有得到休息。宝应二年、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吐蕃军队大举入侵唐朝,刚上位不久的唐代宗马上让郭子仪带唐军应战。

在他的冷静指挥下,成功取得安史之乱以后唐吐之间战争的第1场胜利,斩杀5万多的吐蕃军,让唐军士气大振,洗刷吐蕃军在安史之乱期间入侵长安的耻辱。

唐代宗非常高兴,想要将他升任为尚书令,但他言辞拒绝。主要原因是李世民登基之前,曾经担任过我这个职位,此后唐朝便没有人再担任。虽然是一种殊荣,但极有可能会带来政治危险。

尽管再三推迟,但唐代宗依然想要让他这么做。无奈之下,他提出了一个让唐代宗意想不到的要求,想要获得6个美女的封赏。

唐代宗满足了他的要求,将“美人卢氏等六人、从者八人”(《旧唐书》)赏给他,同时还赠送“车服、帷帐、床蓐、珍玩之具”。

其实,惊讶的不仅仅只有唐代宗,还有其他的大臣和民众表示不理解。当时,郭子仪已经是75岁的高龄老人,家中又有1妻4妾,再加上6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一定是忙不过来。

此外,郭子仪还提出一个当时人感到非常过分的要求,想要得到“良田美器,名园甲馆”(《旧唐书》)。唐代宗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退休后,他在府里养3000多人,整日在享受中度过。作为当时少有的战将,郭子仪的系列行为令人无法理解,10年之后才知道答案。

十年之后才知道用意

对于郭子仪想要告老还乡的事,唐代宗一直不同意。尽管如此,他从唐代宗处领得美人和赏赐之后,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于公元781年去世,享年85岁。

从领赏到去世,10年的时间里,郭子仪一直让6个美人陪伴左右,但却没有占她们的便宜,在临死之前为她们安排了后路。

对于他在10年中的“荒唐行为”,不仅外人表示不理解,家里面的人也感到很郁闷。据他在临死之前的解释,最主要还是为了保住郭氏家族的繁荣和富贵。

当时,唐朝除了他以外,没有人能够获得更大的功劳。平定安禄山之乱,打败吐蕃军队,这是放在唐军中相当困难的问题,而却被他一一解决了,说明已经功高盖主。

在如此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同萧何一样的方式去达到“明哲保身”的目的,萧何通过贪污来保住家族的荣华富贵,而他则通过享乐来保住郭家。虽然可能会被后人骂,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结语

郭子仪虽然不是开国功臣,但却在将领和君王之间做一个很好的平衡,通过降低自己的方式来保全家族的安全。依照当时的形势来看,他就是唐代的韩信和王剪,为唐王朝建立不世之功,没有人可以比下去。功成名就之后,应当获得皇帝的封赏。然而,如果再向前一步的话,真的是无路可走。唐代宗封尚书令看起来像是一种褒奖,其实是在进行试探。

就整个唐朝而言,自从李世民担任该职位以后,就没有人再担任过。当年,尚书令是李世民做为普通臣子的最后一个职位,在那以后不久,他就发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一举成为唐朝的实际掌权者,后来直接登基成为皇帝。默认了唐代宗的封赏,接下来可能就是杀头。

参考资料

《旧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郭子仪的后人,台湾首富,和关之琳传过绯闻

    历史解密编辑:狼王老孙标签:郭台铭,郭子仪,汾阳,山西,咸丰,阎锡山

    郭台铭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南岭镇葛万村。郭台铭发迹后曾以“晋商”的身份多次参加山西的各种活动,同时他也和许家印一样,自掏腰包修建了万芳大桥。根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葛万村的村民里90%都姓“郭”,葛万村其实是可以叫郭家村的;按照葛万村村长郭揪柱的说法,葛万村郭氏原本祖籍山西洪洞,是在明初从洪洞县

  • 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竟待之像奴仆!事后发现果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他和她的事标签:郭子仪,奴仆,部将,安史之乱,军权,李光弼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长期掌握唐朝军权,手下将士都服从他的指挥,而皇帝虽然猜疑,但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让得到了善终。郭子仪之所以可以成为世人崇拜的偶像,名声传扬后世,离不开他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正是在双商极高的基础上,郭子仪才能够在诡谲的朝堂之上生存。​而郭子仪的智慧从具体小事中就能体现,他

  •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宝读的大春秋标签:皇帝,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打金枝,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携家带口都来给老郭拜寿,唯独第六子郭暧孤零零地一个人给父亲行大礼。郭暧并不是快乐的单身汉,他之所以孤身一人,是因为老婆的谱太大,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以“君不能拜臣”为由,拒绝给老公公跪拜。在兄弟姐妹们面前,郭暧丢尽了面子。于是小伙子喝大了,回到家借着酒兴就把老婆升平公主给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近七旬笑纳皇帝赏赐的6名美人,一切只为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李亨,唐朝,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李世民,五代十国

    纵观历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连“兵仙”韩信也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会选择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选择离开,西汉时期的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很少过问朝堂政事。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还要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三次拒绝当尚书令,却求赏赐六位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斌哥聊史标签:太守,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尚书令,节度使,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了不起的将军,郭子仪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一位,他对唐朝贡献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再造李唐王朝,据说唐代宗曾经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事实上唐代宗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能够延续,几乎是全凭郭子仪一己之力,郭子仪生于陕西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他的祖上在隋朝

  • 大将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吗?看看郭子仪、韩世忠,似乎也不一定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岳飞,金人,唐朝,诗人,郭子仪,韩世忠,慕容恪,古典乐,完颜宗弼

    《周生如故》小南辰王由任嘉伦主演的电视剧《周生如故》近日热播,他所饰演的小南辰王周生辰手握重兵,年纪轻轻就已战功赫赫。可是尽管他忠心不二,心怀天下,依然被皇室猜忌,最后剔骨身死,令人唏嘘心痛。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仿佛是他们的宿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

  • 皇帝欲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请赐6个美人,10年后才知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皇帝,平定,军衔,郭子仪,唐玄宗,李世民,唐代宗,郭沫若,科学家,民国作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讲的就是历朝历代功臣的宿命。那些领兵打仗,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的名将们大都没有好下场,毕竟功高盖主,怎能不让君王有所忌惮呢?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很多聪明的将军,他们十分精明,对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到位。每当这些将军立了大功之后,就得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脑袋了。秦国的王翦每次出

  •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85岁才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亨,代宗,唐朝,郭子仪,安禄山,李光弼,节度使,唐玄宗,大唐中兴,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古代雄将良才辈出,但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只因皇帝担心大将功高盖主,自己皇位坐不安稳。韩信助刘邦赢得天下,却因自己兵权强大而被吕后等人猜疑,最终被设计死于长乐宫,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唐朝自太宗起就保持兼容并蓄,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段长期的盛世局面,但到玄宗李隆基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 唐代宗问75岁的郭子仪:你有什么想要的?郭子仪答:我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皇帝,安禄山,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公元763年,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动荡不安的大唐江山也恢复了平静和安宁。在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是名将郭子仪了,这个已经75岁的老人披甲出征,悍不畏死,可谓是忠勇双全。为了感谢这个郭子仪做出的奉献,唐代宗亲自接见了他,并询问他可有什么想要的。让周围人跌破眼镜的是

  •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郭子仪,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史思明,安庆绪,余威,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由盛转衰的标志,如非名将郭子仪的力挽狂澜,大唐极有可能就此画上终止符。郭子仪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用兵如神且忠心不二,即使立下了再造大唐的功劳也没有做出任何僭越的行为。安史之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仍有不少残余的叛军依旧割据在河朔地区,依旧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只是名义上归属大唐。之后唐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