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70岁的郭子仪打了胜仗后, 面对皇帝的奖赏, 他说, 我只要6个美人

70岁的郭子仪打了胜仗后, 面对皇帝的奖赏, 他说, 我只要6个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何伟讲体育 访问量:2435 更新时间:2023/12/29 14:52:23

764年,郭子仪凯旋而归,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答道:“臣只要六个绝代佳人即可。”唐代宗惊讶道:“你今年快70了吧?”郭子仪答道:“都说多子多福,臣还希望能多添点儿孙。”

唐代宗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郭子仪,不禁觉得奇怪。郭子仪是朝中大将,英勇神武,功劳累累,绝不是一个贪图美色的人。唐代宗一再询问郭子仪为何要六个绝代佳人,郭子仪的回答也都是,希望多子多福。

这可让唐代宗为难了起来,郭子仪是朝廷重臣,又刚刚凯旋,立下功劳。按理说,赏赐六个美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郭子仪已经年近古稀,还要六个美人的赏赐。如果唐代宗真的答应了郭子仪的要求,那这件事情传出去,恐怕会折损郭子仪的威严,成为大家的笑柄。

唐代宗最后还是同意了郭子仪的要求,赏赐了六个有着闭月羞花容貌的美人给郭子仪。事情也真的和唐代宗担心的那样,郭子仪向皇上求赏六个绝代佳人的事情传到了武百官的耳中。朝中大臣都忍不住嘲笑郭子仪,没想到老将军一把年纪还为老不尊,竟然一口气要了六个美人回家。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郭子仪问皇上求赏六个美人的事情传到了京城老百姓的耳中,京城之中关于郭子仪的风言风语不断,这其中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渐渐的,就连郭子仪的家人也都成了满京城的议论对象,郭子仪家里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面对这样的局面,郭子仪本人丝毫不在意。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受不了满城的议论和明里暗里的嘲笑,就对郭子仪说:“如今我们郭家都快成了满京城的笑话了,我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有人在议论郭家,您不管管吗?”

谁知,郭子仪大手一挥,说:“他们都说什么?”郭子仪的儿子说:“他们笑您向皇上索要美人,笑您贪图美色,为老不尊。”郭子仪看着儿子一脸的怒气和不满,也丝毫没有生气,不紧不慢的说:“我现在的位置早已经是进无可进,皇上对我也是赏无可赏了。”

郭子仪的儿子还是没出来父亲这句话外的意思,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您为何不要赏赐?非要求六个美人,白白作践了自己的名声,作践了郭家的名声呢?”

郭子仪见儿子还是不懂,就让他去把屋外的仆人遣散,关上门窗。

郭子仪见儿子都照做之后,一改刚才悠然的神情,神色严肃的对儿子说:“我凯旋,立下功劳,皇上如果不赏赐我,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我主动向皇上索求美人,一来是为了给皇上解围,二来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和整个郭家。君臣相处,最怕僭越。只要是皇帝,就会怕臣子功高盖主,从而心生猜忌。我如今向皇上索要美人,折损的虽然是自己的名声,但是换来的确实皇上对我的信任,不至于让皇上觉得我们郭家功高盖主啊。”

郭子仪的儿子听了父亲的一番话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郭子仪的用心良苦。郭子仪一把年纪还向皇上索要美女的行为看上去荒谬可笑,实际上却是在给唐代宗传递信息,告诉唐代宗自己不是功高忘主的人,让唐代宗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郭子仪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为人做事一直很谨慎,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一日,郭子仪将自己家的大门敞开,还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自己家。在古代,高宅大院的门都是紧闭的。

路过的人看了这一幕觉得很奇怪,觉得郭子仪这样做有失将军的威严,于是劝郭子仪说:“将军的功劳显赫,怎么能够将大门敞开,让不论贵贱的人都能进入您的家呢?”

郭子仪听后,哈哈一笑,说:“不是你们的想的那样,我将大门敞开是有原因的。我家里有五百匹吃官家草料的马,一千个吃公家粮食的人。如果我一直将大门紧闭,高墙筑起,使内外没有办法得到交流。那么如果有朝一日我遭人怨恨,有人就会来污蔑我别有用心。我不能让那些想要立功害人的人钻了空子,到时候让我们家白白被人冤枉。所以如今我将大门敞开,所有人都能够进我们家查看,到时候就算有人想冤枉我和我的家人,也会有人替我作证。”

其他人听到了郭子仪的这番话,都更加敬佩郭子仪。

郭子仪一生行事稳重,为人谨慎,历经几任皇帝,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尊敬。郭子仪长寿而终,享年八十五岁。在他去世之后,朝廷感念他生前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师。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更多文章

  • 皇帝重赏75岁郭子仪,郭:我就要6个美人;10年后才知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安禄山,李世民,安史之乱

    对于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淮南子·说林训》曾用“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来形容。同这句话含义非常近的是“半君如半虎”,无论是开国还是战乱,君王对手下将领总有一个矛盾的需求,即既希望他们能够打胜仗,又担心功劳和威望过高,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君王们一般都会是当地帮扶手下将领,然后又对其进

  • 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郭子仪的后人,台湾首富,和关之琳传过绯闻

    历史解密编辑:狼王老孙标签:郭台铭,郭子仪,汾阳,山西,咸丰,阎锡山

    郭台铭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南岭镇葛万村。郭台铭发迹后曾以“晋商”的身份多次参加山西的各种活动,同时他也和许家印一样,自掏腰包修建了万芳大桥。根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葛万村的村民里90%都姓“郭”,葛万村其实是可以叫郭家村的;按照葛万村村长郭揪柱的说法,葛万村郭氏原本祖籍山西洪洞,是在明初从洪洞县

  • 郭子仪的智慧:部将前来辞行,竟待之像奴仆!事后发现果然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他和她的事标签:郭子仪,奴仆,部将,安史之乱,军权,李光弼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他长期掌握唐朝军权,手下将士都服从他的指挥,而皇帝虽然猜疑,但是没有痛下杀手,反而让得到了善终。郭子仪之所以可以成为世人崇拜的偶像,名声传扬后世,离不开他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正是在双商极高的基础上,郭子仪才能够在诡谲的朝堂之上生存。​而郭子仪的智慧从具体小事中就能体现,他

  • “打金枝”没那么温馨,它是郭子仪与唐代宗的暗中角力,充满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宝读的大春秋标签:皇帝,郭子仪,唐代宗,唐德宗,唐顺宗,打金枝,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郭子仪七十大寿的时候,七子八婿携家带口都来给老郭拜寿,唯独第六子郭暧孤零零地一个人给父亲行大礼。郭暧并不是快乐的单身汉,他之所以孤身一人,是因为老婆的谱太大,人家是皇帝的女儿,以“君不能拜臣”为由,拒绝给老公公跪拜。在兄弟姐妹们面前,郭暧丢尽了面子。于是小伙子喝大了,回到家借着酒兴就把老婆升平公主给

  • 大唐名将郭子仪,年近七旬笑纳皇帝赏赐的6名美人,一切只为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皇帝,李亨,唐朝,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哥舒翰,李世民,五代十国

    纵观历代王朝,功高震主者鲜有善终,连“兵仙”韩信也逃脱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会选择急流勇退,譬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助越王勾践攻灭吴国后选择离开,西汉时期的张良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后很少过问朝堂政事。地位越高越容易受到别人的陷害、忌恨,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甚至比皇帝还要

  •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三次拒绝当尚书令,却求赏赐六位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斌哥聊史标签:太守,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尚书令,节度使,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了不起的将军,郭子仪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一位,他对唐朝贡献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再造李唐王朝,据说唐代宗曾经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事实上唐代宗说的一点也不夸张,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能够延续,几乎是全凭郭子仪一己之力,郭子仪生于陕西华县,祖籍是山西太原,他的祖上在隋朝

  • 大将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吗?看看郭子仪、韩世忠,似乎也不一定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岳飞,金人,唐朝,诗人,郭子仪,韩世忠,慕容恪,古典乐,完颜宗弼

    《周生如故》小南辰王由任嘉伦主演的电视剧《周生如故》近日热播,他所饰演的小南辰王周生辰手握重兵,年纪轻轻就已战功赫赫。可是尽管他忠心不二,心怀天下,依然被皇室猜忌,最后剔骨身死,令人唏嘘心痛。这似乎让我们觉得,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功高震主就会下场凄惨,仿佛是他们的宿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

  • 皇帝欲重赏75岁郭子仪,郭老:请赐6个美人,10年后才知手段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皇帝,平定,军衔,郭子仪,唐玄宗,李世民,唐代宗,郭沫若,科学家,民国作家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讲的就是历朝历代功臣的宿命。那些领兵打仗,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的名将们大都没有好下场,毕竟功高盖主,怎能不让君王有所忌惮呢?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很多聪明的将军,他们十分精明,对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很到位。每当这些将军立了大功之后,就得想尽办法保住自己的脑袋了。秦国的王翦每次出

  • 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年过80仍纵情酒色,小心翼翼85岁才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亨,代宗,唐朝,郭子仪,安禄山,李光弼,节度使,唐玄宗,大唐中兴,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古代雄将良才辈出,但他们大多数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只因皇帝担心大将功高盖主,自己皇位坐不安稳。韩信助刘邦赢得天下,却因自己兵权强大而被吕后等人猜疑,最终被设计死于长乐宫,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唐朝自太宗起就保持兼容并蓄,使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段长期的盛世局面,但到玄宗李隆基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 唐代宗问75岁的郭子仪:你有什么想要的?郭子仪答:我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唐肃宗,皇帝,安禄山,军事制度,唐朝,中国军事制度

    公元763年,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动荡不安的大唐江山也恢复了平静和安宁。在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立下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是名将郭子仪了,这个已经75岁的老人披甲出征,悍不畏死,可谓是忠勇双全。为了感谢这个郭子仪做出的奉献,唐代宗亲自接见了他,并询问他可有什么想要的。让周围人跌破眼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