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年,郭子仪凯旋而归,唐代宗问他想要什么赏赐,郭子仪答道:“臣只要六个绝代佳人即可。”唐代宗惊讶道:“你今年快70了吧?”郭子仪答道:“都说多子多福,臣还希望能多添点儿孙。”
唐代宗看着眼前两鬓斑白的郭子仪,不禁觉得奇怪。郭子仪是朝中大将,英勇神武,功劳累累,绝不是一个贪图美色的人。唐代宗一再询问郭子仪为何要六个绝代佳人,郭子仪的回答也都是,希望多子多福。
这可让唐代宗为难了起来,郭子仪是朝廷重臣,又刚刚凯旋,立下功劳。按理说,赏赐六个美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郭子仪已经年近古稀,还要六个美人的赏赐。如果唐代宗真的答应了郭子仪的要求,那这件事情传出去,恐怕会折损郭子仪的威严,成为大家的笑柄。
唐代宗最后还是同意了郭子仪的要求,赏赐了六个有着闭月羞花容貌的美人给郭子仪。事情也真的和唐代宗担心的那样,郭子仪向皇上求赏六个绝代佳人的事情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朝中大臣都忍不住嘲笑郭子仪,没想到老将军一把年纪还为老不尊,竟然一口气要了六个美人回家。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郭子仪问皇上求赏六个美人的事情传到了京城老百姓的耳中,京城之中关于郭子仪的风言风语不断,这其中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渐渐的,就连郭子仪的家人也都成了满京城的议论对象,郭子仪家里的一举一动都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面对这样的局面,郭子仪本人丝毫不在意。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受不了满城的议论和明里暗里的嘲笑,就对郭子仪说:“如今我们郭家都快成了满京城的笑话了,我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有人在议论郭家,您不管管吗?”
谁知,郭子仪大手一挥,说:“他们都说什么?”郭子仪的儿子说:“他们笑您向皇上索要美人,笑您贪图美色,为老不尊。”郭子仪看着儿子一脸的怒气和不满,也丝毫没有生气,不紧不慢的说:“我现在的位置早已经是进无可进,皇上对我也是赏无可赏了。”
郭子仪的儿子还是没出来父亲这句话外的意思,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您为何不要赏赐?非要求六个美人,白白作践了自己的名声,作践了郭家的名声呢?”
郭子仪见儿子还是不懂,就让他去把屋外的仆人遣散,关上门窗。
郭子仪见儿子都照做之后,一改刚才悠然的神情,神色严肃的对儿子说:“我凯旋,立下功劳,皇上如果不赏赐我,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我主动向皇上索求美人,一来是为了给皇上解围,二来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和整个郭家。君臣相处,最怕僭越。只要是皇帝,就会怕臣子功高盖主,从而心生猜忌。我如今向皇上索要美人,折损的虽然是自己的名声,但是换来的确实皇上对我的信任,不至于让皇上觉得我们郭家功高盖主啊。”
郭子仪的儿子听了父亲的一番话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郭子仪的用心良苦。郭子仪一把年纪还向皇上索要美女的行为看上去荒谬可笑,实际上却是在给唐代宗传递信息,告诉唐代宗自己不是功高忘主的人,让唐代宗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郭子仪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为人做事一直很谨慎,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有一日,郭子仪将自己家的大门敞开,还说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自己家。在古代,高宅大院的门都是紧闭的。
路过的人看了这一幕觉得很奇怪,觉得郭子仪这样做有失将军的威严,于是劝郭子仪说:“将军的功劳显赫,怎么能够将大门敞开,让不论贵贱的人都能进入您的家呢?”
郭子仪听后,哈哈一笑,说:“不是你们的想的那样,我将大门敞开是有原因的。我家里有五百匹吃官家草料的马,一千个吃公家粮食的人。如果我一直将大门紧闭,高墙筑起,使内外没有办法得到交流。那么如果有朝一日我遭人怨恨,有人就会来污蔑我别有用心。我不能让那些想要立功害人的人钻了空子,到时候让我们家白白被人冤枉。所以如今我将大门敞开,所有人都能够进我们家查看,到时候就算有人想冤枉我和我的家人,也会有人替我作证。”
其他人听到了郭子仪的这番话,都更加敬佩郭子仪。
郭子仪一生行事稳重,为人谨慎,历经几任皇帝,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尊敬。郭子仪长寿而终,享年八十五岁。在他去世之后,朝廷感念他生前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师。
参考资料: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