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故事上集 访问量:4353 更新时间:2024/2/19 18:17:36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史的一般规律。功高震主者,有很大概率被当权者处死,不得善终。汉有韩信,南朝有檀道济,明朝有蓝玉,清朝有年羹。然而有一位“功盖天下”的大将,却没有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他就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而他的保命、富贵秘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诚”。

作为战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克复两京,击溃突厥,单骑说服回纥,威震河东、河北叛臣,对唐朝有再造之功。同时,他出将入相三十余年,受到四朝皇帝的尊宠,被呼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显贵,麾下数十名部将封王晋侯,获赐的良田房产自己都搞不清有多少,最后以85岁高龄谢世,称得上“富贵寿考,哀荣终始。”后人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在笔者看来,郭子仪之所以没有遭受“白起、韩信式”的悲剧,完全是因为他具有极高的情商,能够以“诚”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因此无论是君子、武夫还是小人,在与他相处时都能甘之如饴。那么郭子仪到底“诚”到什么程度呢?

在长安,朝廷为郭子仪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汾阳王府,此府富丽堂皇、曲径通幽,豪华程度仅次于皇宫。然而郭子仪却对侍从们下令:“以后我们家大门永远不许关,如果谁想进来参观,就让他们进来。”就这样,汾阳王府每天门户大开,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走卒贩夫,都能进入王府看热闹。

一天,郭子仪下属来汾阳王府述职,他径直进入王府的内府,一路上没有任何人阻拦。下属看到郭子仪时,发现这位王爷正拿着脸盆,侍候他的妻子和女儿洗脸,如同一个奴仆。即使看到下属,郭子仪也没有放下脸盆。下属出府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自己的同事听。最终一传十、十传百,郭子仪内府的情况成为长安市民们共同的笑料。

郭子仪的儿子们对父亲不关府门的命令十分不解,于是纷纷来询问他原因,郭子仪回答:“我这么做是为了避祸啊!我大开府门,就是为了证明咱们没有任何秘密。若我关闭大门,必然有小人诬陷咱们图谋不轨,到时候咱们家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说白了,郭子仪对朝廷就是示之以诚,显示自己对朝廷没有任何异心。

对待同僚,郭子仪同样以诚信示人。打了胜仗,郭子仪将功劳与大家分享;打了败仗,郭子仪又能揽下所有责任。对于陷害自己的小人,郭子仪从不会与他针锋相对。比如宦官鱼朝恩,他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坏话。

一次郭子仪进京,鱼朝恩想缓和一下关系,邀请他同游章敬寺。一开始,鱼朝恩以为郭子仪一定会带着士兵一同前来,毕竟两人关系不好。然而郭子仪到来时,竟只带了几个家僮,连武器都不带。鱼朝恩迎住他,惊讶他为何就带这几个人,郭子仪实言相告,并笑着调侃说:怕你杀我太费周折了(恐烦公经营耳)!鱼朝恩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握着郭子仪手说:要不是您是忠厚长者,咱俩的梁子就算是结死了!最终连鱼朝恩这个奸邪小人都对郭子仪心悦诚服,由此可见郭子仪情商之高。

即使是敌人,也对郭子仪忌惮有加。广德二年(764年),叛将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人入寇。结果郭子仪单骑进入回纥大营,以“诚信”说服回纥重新与大唐和好,共退吐蕃。而河北叛将田承嗣,也对郭子仪推崇备至。天子使节来访,田承嗣总是大咧咧地坐在座位上,连站都懒得站。然而郭子仪的使节到来,田承嗣便会立即下跪,并说:“我的膝盖已经很久不曾为他人所跪,但郭令公确实应该跪。”

郭子仪虽然能够以诚信对待所有人,但唯独只有面对一人时,他必须要“矫揉造作”一下,这人便是唐朝奸相——卢杞。郭子仪平常会客,姬妾不离左右,对自己那些功成名就的下属,从来都呼来喝去,如同子侄。唯独卢杞来访,他总是先让这些侍女退下,独自靠在几案上等待。

有人询问郭子仪,卢杞只是个御史中丞,你为何要对他另眼相看?郭子仪捂着胸口回答:“卢杞长相奇丑,肤色发蓝,而且心胸狭窄,女人们见了他这副嘴脸肯定会嘲笑,如果卢杞他日得志,我们家族必然灭族!”由于郭子仪从来对卢杞以礼相待,所以卢杞从来不陷害郭家人,郭氏一族犯了罪,卢杞还会包庇。

最终,郭子仪以85岁高龄去世,一家儿孙满堂,多达数百口。许多孙辈,郭子仪根本就不认识,看到他们也只能微笑着点点头。

更多文章

  • 皇帝问75岁郭子仪要啥赏赐,他:只求6个美人,10年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平定,仆固怀恩

    所谓“过刚易折,至柔则靡”,只有刚柔并济,能屈能伸,显耀而不骄横,低微而不卑鄙,在人生、事业上都学会“打太极”,由此才能跟世界斗智斗勇,保得一方幸福平安。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伊阙之战中大破韩魏两国24万联军,之后有重创赵国,攻克楚国,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最后却因为过于显耀

  • 郭子仪晚年贪图享乐,80岁时身边依然妻妾成群,只为两个字: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叛军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难道郭子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凡事不能看表面,他会这么做,都是为了保命。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统治者都是多疑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功臣。他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但未受重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正在守孝的郭子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夜夜笙歌,专家: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郭家必,安禄山,唐代宗,武则天,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杜甫在《曲江二首》中感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物资匮乏,人能够活到70岁就非常罕见。而人到70之后,气血衰败,不能再争强好斗,同时也要戒色戒欲,达到清心寡欲的念头才能够越活越久。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大唐王朝的再造之人,不世出的名将。却在年过80的

  • 郭子仪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宰相,皇帝,唐朝,元朝,郭子仪,朱元璋,李世民,小说家,仆固怀恩

    太平公主/大明宫词剧照01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老妈、老婆都是鲜卑人。鲜卑风俗,女人当家,所以李唐家的女人都不简单。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和老娘一样,政治上是强人,生活中是豪放女。这不,某天,长安城一对小夫妻吵架。这种床头吵架床尾和的闺房闲事,居然被史书记录在案。吵到高潮之处,妻子骂:“这

  •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吐蕃,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节度使,五代十国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郭子仪,大唐名将,此人功勋卓著,对大唐有再造之恩。郭子仪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有出众的识人眼光,曾为大唐拔擢了多名优秀的将领,其中便包括本文中主角——浑碱。浑碱的祖先来自漠北草原,属于铁勒诸部中的浑部。唐太宗年间,浑碱的高祖投靠大唐

  • 郭子仪打仗得胜归来,得知祖坟被扒,对皇上叩首请罪:老臣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皇上,宦官,平定,代宗,唐朝,郭子仪,李光弼,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764年,68岁的郭子仪大败吐蕃,3次拒绝朝廷任命的高官,却向皇上讨要6个绝色美人。众臣笑他老不正经,他却坦言:人说多子多孙,臣想要子孙满堂。这次吐蕃叛乱,郭子仪一出手便杀得叛军落荒而逃。大军归朝时,百姓夹道欢迎,唐代宗见此盛况,心中酸溜溜的。出征前,他封郭子仪为尚书令,可老将军却连连拒绝。要知道,

  • 郭子仪被俘后掏出一块金表,47军排长当即怒怼:睁大眼睛看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剿匪,土匪,保长,唐朝,郭子仪,五代十国,47军排长

    自古以来,湘西地区长期都是偏远地带,进入近代以后,这里更是长期有大量土匪活动。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谁占据湖南,都拿这些土匪毫无办法。为了一举解决掉这些土匪,从1950年3月开始,47军开始了剿匪工作。湘西武陵山区有一个桃源县,虽然名字非常好,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桃源,而是土匪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 郭子仪晚年不关家门,儿子:家快被偷光了,郭子仪:这样才能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郭子仪,唐德宗,唐代宗,平定,安禄山,李光弼

    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朋友们想必对“三朝元老”这个词都非常熟悉,所谓三朝元老就是说大臣一共辅佐过三位皇帝,在历史中如果一位臣子能够获得这样的称赞,无疑是对他政治地位的极大肯定。回顾整个封建王朝史,能够成为“三朝元老”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很多人最后都成了历史名人,盛唐时期有一位大臣却做到了“七朝元老”,称得

  •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是我任用你太晚了!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肃宗,李光弼,安禄山,唐玄宗,五代十国

    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刚从战乱的困境之中挣扎出来,蓄谋已久的吐蕃就乘虚而入。入侵的吐蕃军迅速攻占了十几个州县之后,继续向京城长安逼近。大唐都城岌岌可危。仓促之间,正当壮年的唐代宗做了一个决定,这决定和当年他衰老的祖父唐玄宗选择的一样,那就是:跑!很显

  • 长安十五日记: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郭子仪,老年为何嚎啕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赫赫,唐军,唐朝,郭子仪,仆固怀恩,五代十国,长安十五日记

    【本文作者:傅毓涛】这段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在历史的眼光里,从来就没有什么胜利者,只有冥冥间为彼此造就的对手。唐与吐蕃,在共存的二百多年中从对峙到和亲,再从联盟走向交恶,直至双双灰飞烟灭。赤岭河源,和战张弛,远非教科书上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那般简单,也不是靠刻意地回避能够被遗忘或扭曲的。公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