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学者: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学者: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24史杂谈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4/1/17 20:09:04

郭子仪75岁时立了大功,向唐代宗要6个美女作为奖赏,众人纷纷数落他为老不尊。郭子仪却毫不在意,甚至敞开大门欢迎大臣来他家欣赏美人。儿子郭暧责怪他为了女人,丢了一世英名。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你还是太年轻了。”

然而,郭子仪这样一个沉迷酒色的人,一生却辅佐过四位皇帝,被皇帝尊为“尚父”。

在皇权独尊的社会,军功赫赫的大将是心腹大患,善终的很少,而郭子仪却全身而退,活到了84岁,逃过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悲惨命运,有学者称:他不如此,估计郭家会被灭族。

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他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的呢?

58岁前不被信任

公元697年,郭子仪出生在陕西华州郑县郭家老宅,父亲郭敬之,文武双全,为人正直,官至刺史等职。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郭子仪自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诲,不但接受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正统思想,公正无私,不畏权贵,而且特别爱读兵书,勤练武功,无论读书还是习武都很刻苦,文采出众,武艺高强 。

公元702年,为了解决国家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武则天创设武举,同时下令允许民间练习武艺,让青少年从小练习骑射技艺,强身健体。

武举的创设为郭子仪铺平了一条步入军界的路,后来郭子仪果然不负众望,夺得武状元。

武举中后,郭子仪出任左卫长史,之后因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749年,他做到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

虽然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开元盛世”中,对外并没有大的战事,但郭子仪却经常想到可能会发生战事,他一面守卫边疆,一面严格操练兵马,以备战事之需。

但是因为小人的谗言,当时的皇帝一直猜疑郭子仪,他也并未得到重用。前半生碌碌无为,58岁以后,才走上人生巅峰。

58岁以后备受重用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准备与唐朝分庭抗礼。那一年,郭子仪58岁,迎来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也迎来了自己人生走向巅峰的转折,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大唐能打的将领是上去一个送一个,安禄山和史思明也是猛将,他们手下的部队都是虎狼之师,在唐玄宗南逃的时候,大唐终于想起来昔日在校场上威风八面的武状元郭子仪。

当时郭子仪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这个时候的郭子仪完全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郭子仪不负众望,一出征就将安禄山手下薛忠义的骑兵打得人仰马翻,坑其2000骑兵,并且收复了马邑。

同时,太子李亨在随行将士的拥护下,在灵武登基,史称唐肃宗。郭子仪奉诏率朔方军五万人赶来灵武护驾。

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当郭子仪率领朔方军到达灵武后,朔方军严整的军容和高昂的斗志,给人们重新带来了复兴唐朝的希望,军威国威都为之一振。

因此,他成了唐肃宗的头号功臣,而后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部队遇到其他大唐军队,作战勇猛,可以说是战无不胜。

但一遇到郭子仪,立刻被打得屁滚尿流,到后来,叛军一听到对面带兵的是郭子仪,就哀嚎道:“得了,投降吧,不用打了,怎么打都一样打不过。”

郭子仪连战连捷,很快收复了被叛军攻陷的长安与洛阳这两座大唐京城,此时郭子仪的威风达到了巅峰,风光一时无两。

后来,吐蕃叛乱,郭子仪已经年过古稀,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中央也没有太大力量,同时郭子仪手上没有部队,当他得知回纥与吐蕃不和,并且自己与回纥官员的关系不错,就亲自只带了几百骑,去了回纥的军营。

原来,回纥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死了,这才背弃盟约来到唐朝,哪知一看郭子仪还活着,一看打不过,立刻道歉,郭子仪了解事情原委以后,就和回纥签了合约,约定一起攻打吐蕃。

吐蕃一听,直接就下跪了,连夜逃跑。

郭子仪派人与回纥追击,这场赢面不大的战争打赢了。

终于,郭子仪用自己的能力与战绩在青史留名,此时此刻,他已经是一位响当当的历史名将了。

郭子仪功高盖主却能够全身而退,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而郭子仪到后期战功赫赫的时候,也确实是有机会做皇帝的。

当年吐蕃攻入长安,朝廷大乱,代宗亡命天涯,而郭子仪手握重兵号令天下。有人曾经劝他废掉皇帝,但他没有答应。

现在,郭子仪不仅没有飘,反而愈发小心。“皇帝随时叫我回去,我立马就回去,皇帝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皇帝的想法就是我的做法”。

而且每次打完仗,一回京城,郭子仪立刻就辞官交兵权,别人梦寐以求的兵权,他是死也不要。

当然,也不是没有像秦桧那样的小人给皇帝进谗言,但是郭子仪从来都是态度端正,没有一丝邀功领赏的念头。

后来,代宗意识到自己的失误,非常信任郭子仪。他也不负重托,多次平定叛乱。

晚年的郭子仪功成名就,但他却处世谦恭,心怀坦荡,皇帝授予他尚书令,太尉的荣誉,他坚决不要。

郭子仪一生经历了四代君王,德宗继位后,赐予戎马一生,已经82岁的老将军郭子仪“尚父”的名号。历史上也只有管仲吕不韦诸葛亮等几个人能做到。

独特的处事智慧

除了让皇帝放下戒备之心外,郭子仪与朝中大臣的相处之道也颇值得探究。

李光弼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将军,和郭子仪同为安思顺部下大将,但他看不惯郭子仪温顺宽容的性格,因此,两人不合。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需要一位得力大将率部队平定河北。郭子仪出以公心,推荐了李光弼。

李光弼以为郭子仪是借刀杀人,让他去送死。但又不能不服从。

临行前,他对郭子仪说:“我早想一死了之。只希望你能放过我的妻儿家人,不要牵连无辜。”

郭子仪听到他冤枉自己的话后,拉着李光弼的手,流着热泪对他说:“现在国难当头,军情紧急。我器重将军,才点你的将,在国家安危的紧要关头,个人恩怨就不要计较了。此次东征重任,只有将军才能担当啊。”

于是,李光弼受命为河东节度使,郭子仪从朔方军中分出了一万名将士,交给李光弼指挥。当李光弼率大军出发时,郭子仪又亲自前来送行。

郭子仪摒弃前嫌,推荐李光弼的高风亮节和宽广胸襟,也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郭子仪对外人宽厚,但是治家却是十分严格。

他的儿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第四女升平公主,有一次,两人吵架,郭暧说:“也就是我爹不愿意当皇上,要不还有你李家什么事。”公主听了大怒,跑到皇帝那里告御状。

代宗一听笑了:“乖女儿,人家说得没毛病,郭子仪要是想造反,天下早就不姓李了。”

郭子仪一听儿子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赶紧把他关起来,并进宫向代宗请罪,哪知代宗却轻飘飘地说了一句:“那是小两口开玩笑的话,老头子就别掺和了。”

郭子仪谢恩后回家,把郭暖抽了数十大板,这就是有名的戏曲“醉打金枝”的故事原型。

虽然对子女严格,但他对个人的名声却不在乎。

除了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外,他的生活也极其奢侈,在京都中建立了一座豪宅,堆满了金银和粮食,奴仆成千上万。

朝臣和仆人可以随意出入,就算内眷居住之处,他也不设门槛,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行为,自然也引起了家人的不满,他们哭着劝谏。

但事实证明,众人都不理解郭子仪的做法,更不明白他的深意。郭子仪告诉家人,家族所受荫蔽实在太多,待遇丰厚,假若高筑院墙,和大臣们相处时自恃有功,定然会招揽议论,以至于人人怀疑他们有不臣之心,最终九族都会化作齑粉。

也正是郭子仪有如此的大智慧,郭家一族才得以保全。

皇帝不因他功高而猜忌他,同僚们不因他权位高而羡慕他,而他自己,也不因名望高而忘乎所以,他忠心耿耿的同时,深谙明白急流勇退的道理。

公元781年6月,84岁高龄的郭子仪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停止上朝五日,亲自带着群臣前来送葬。让他陪葬在肃宗的建陵,并且超越制度地把坟头增高了十尺。

郭子仪用一生为这个残破的帝国缝缝补补,终于在辞世的时候再一次看到了太平盛世,而这个太平盛世是他一手缔造的。

更多文章

  • 大唐郭子仪与南宋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聊聊身边的法律标签:郭子仪,岳飞,赵构,韩世忠,大将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大唐郭子仪用唐代宗的话说,郭子仪对大唐王朝有再造之恩,如果没有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估计大唐就提前百年玩完了。郭子仪如何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呢?只有一点,就是对皇帝无条件的服从,据说只要皇帝命令下达,郭子仪即便吃着饭也要立即放下饭碗出发。据说

  • 唐代宗给75岁郭子仪升官、赏赐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唐代宗,郭子仪,史思明,李光弼,节度使,安禄山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从韩信到岳飞再到蓝玉,功高盖主的无双猛将大多都会被皇帝猜忌而不得善终。可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古代名将凭借过人的智慧化解了杀身之祸,唐代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之一。75岁时,皇帝要给他升官送他亲兵,但郭子仪却一概不收只向皇帝讨要了6个大美人,为自己的善终埋下了伏

  • 再造大唐的郭子仪,为何被称为最完美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南唐,唐朝,郭子仪,安禄山,节度使,哥舒翰,史思明,五代十国

    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有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状态。外围的回纥、吐蕃,会顺势进攻中原,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首创了武举考试,这

  • 郭子仪明哲保身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皇帝,皇上,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唐玄宗,安禄山,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郭子仪最了不起的长处是度量大历代历史上的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特难。这都是郭子仪一生的作人处事自然合乎“冲而用之或不盈”,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的原则。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名将,被封为汾阳王,生活无比奢华,唐代宗问他还想要什么赏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学者:若不如此郭家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郭子仪,宦官,妻妾成群,安禄山,皇帝

    在古代,赫赫有名的武将告老还乡之后,往往不会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曾经手握大权的大臣对皇帝来说仍然是心头之患。因此能够在征战沙场、统领全军之后还颐养天年的人,可以说是相当会处理君臣关系的。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名将——郭子仪,他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位列功臣庙,最终在人均寿命不超过35岁的古代,安享晚年活到了8

  •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皇帝,小官,侍妾,唐朝,郭子仪,田承嗣,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史的一般规律。功高震主者,有很大概率被当权者处死,不得善终。汉有韩信,南朝有檀道济,明朝有蓝玉,清朝有年羹尧。然而有一位“功盖天下”的大将,却没有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他就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而他的保命、富贵秘

  • 皇帝问75岁郭子仪要啥赏赐,他:只求6个美人,10年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平定,仆固怀恩

    所谓“过刚易折,至柔则靡”,只有刚柔并济,能屈能伸,显耀而不骄横,低微而不卑鄙,在人生、事业上都学会“打太极”,由此才能跟世界斗智斗勇,保得一方幸福平安。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伊阙之战中大破韩魏两国24万联军,之后有重创赵国,攻克楚国,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最后却因为过于显耀

  • 郭子仪晚年贪图享乐,80岁时身边依然妻妾成群,只为两个字: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叛军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难道郭子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凡事不能看表面,他会这么做,都是为了保命。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统治者都是多疑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功臣。他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但未受重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正在守孝的郭子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夜夜笙歌,专家: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郭家必,安禄山,唐代宗,武则天,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杜甫在《曲江二首》中感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物资匮乏,人能够活到70岁就非常罕见。而人到70之后,气血衰败,不能再争强好斗,同时也要戒色戒欲,达到清心寡欲的念头才能够越活越久。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大唐王朝的再造之人,不世出的名将。却在年过80的

  • 郭子仪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宰相,皇帝,唐朝,元朝,郭子仪,朱元璋,李世民,小说家,仆固怀恩

    太平公主/大明宫词剧照01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老妈、老婆都是鲜卑人。鲜卑风俗,女人当家,所以李唐家的女人都不简单。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和老娘一样,政治上是强人,生活中是豪放女。这不,某天,长安城一对小夫妻吵架。这种床头吵架床尾和的闺房闲事,居然被史书记录在案。吵到高潮之处,妻子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