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宗给75岁郭子仪升官、赏赐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

唐代宗给75岁郭子仪升官、赏赐500骑兵,郭子仪:我只要6个美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4/1/7 3:09:51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我国历史上,从韩信到岳飞再到蓝玉,功高盖主的无双猛将大多都会被皇帝猜忌而不得善终。可凡事皆有例外,有些古代名将凭借过人的智慧化解了杀身之祸,唐代名将郭子仪便是其中之一。

75岁时,皇帝要给他升官送他亲兵,但郭子仪却一概不收只向皇帝讨要了6个大美人,为自己的善终埋下了伏笔。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郭子仪的故事。

安史之乱挽救大唐

公元697年郭子仪生于华州郑县,他凭借自身努力以“武举高等”补从左卫长上,后来从军边疆积累军功升至镇远军使。

左卫长史,为六品官

到公元749年时,已过天命之年的郭子仪跻身唐帝国高层武将行列,他本以为自己会在塞外干到退休然后回乡养老,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将他推上了历史的主舞台。

那一年正在家里给母亲守孝的郭子仪,被皇帝“夺情”起复担任朔方节度使,率领朔方军东出声援河东。

郭子仪到任后率军浴血奋战,收复了靖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顺,击败高秀岩部,恒山以北重归大唐所有。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千里之外传来噩耗:安禄山在洛阳登基称帝,率军包围了潼关。

禄山犯阙,朱泚称皇

眼看着叛军打到了皇帝家门口,郭子仪急得团团转,最终他选择铤而走险行围魏救赵之计,不去理会潼关脚下的安胖子率军直取叛军大本营范阳,在那里叛军大将史思明恭候多时。

不久之后,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功会师,并在恒阳城挖沟筑垒、坚守不出,他还把游击战术玩出了花。

叛军前来攻打,他就固守不出,叛军灰溜溜撤兵后,他又带兵出城骚扰。白天在野外四处打游击,晚上就跑去偷袭史思明大营,弄得叛军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郭子仪抓住良机和李光弼等将领出兵嘉山,大败史思明斩敌四万余将敌寇赶到博陵,河北十余州郡纷纷归顺朝廷,河北全境几乎完全收复。

然而胜利在望之际,远方却传来安禄山攻陷长安城,还称了皇,唐玄宗则带着杨贵妃出逃,长安百姓惨遭屠戮的噩耗。

郭子仪痛心疾首之余决定放弃老迈昏聩的唐玄宗,舍弃山西河北境内的大好形势,和李光弼一起率军五万披星戴月直奔灵武,与唐肃宗李亨汇合。

猪队友房绾此时立功心切率兵讨伐叛军,却折损了近四万兵马,突厥人看到唐军如此废物再度反叛。

他们和叛将阿史那狼狈为奸,纠集数万大军进攻行在,此时唐军大败肃宗能倚仗的唯有朔方军。

郭子仪不负众望,联手回纥首领葛逻只在榆林大败叛军,歼敌三万、俘虏一万、缴获无数牛羊物资,终于平定河曲,下一个目标就是克复两京夺回自己的家园了。

欲夺两京必取河东郡,在郭子仪率军攻打蒲津时,城内千余人在夜色中举火做为内应,他们冲上城墙和叛军搏杀,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城。

守将崔乾佑见大势已去连忙翻越城墙仓皇逃窜,为了阻拦郭子仪的大军他命人焚烧吊桥,但郭子仪不惧火光率众继续追赶,杀敌俘虏近万人。

崔乾佑逃到安邑时当地人假装迎接他,等一半叛军进入城内后,百姓们忽然放下千斤闸,紧闭城门将叛军分成两半,郭子仪率众逐个击破就此收复河东。

同年九月,肃宗将十五万藩汉大军交到花甲之年的郭子仪手上,命其收复两京,临行前肃宗举着酒杯对他说道:

“咱们的光复大业能否成功,就看你这一战的了”

郭子仪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斩钉截铁道:

“如果打不赢,我愿意以死相报”

这一战郭子仪率三路大军挺进长安,在长安西边的香积寺和叛军展开决战,歼敌六万余。长安守将弃城逃窜,唐军入城受到百姓夹道欢迎,并在休整三天后继续开拔东征。

两个月内,唐军先夺陕城后定洛阳两京光复,肃宗重回长安城。他加封郭子仪为司徒、代国公,派遣仪仗队前往灞桥迎接郭子仪班师回朝,激动地说出了那句名传千古的褒奖:

“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不计前嫌三救江山

对唐朝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并没就此飘飘然,他在官场混迹数十载深知这句夸奖如同他的催命符,郭子仪的预感并没有错。

安史之乱后的几十年中,朝安危系于他一人肩头,肃宗对他的倚重,让权倾朝野、慑服百官的大太监鱼朝恩心生嫉妒。

公元758年,肃宗派郭子仪等九路节度使率军扫清安史余孽,他担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重走安禄山史思明的反叛老路,不敢放出兵权。

肃宗使出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昏招,大军不设元帅、众节度使各自成军,同时命令鱼朝恩为监军,这个昏招导致二十多万唐军军心涣散,没能击败人数仅仅六万的叛军。

后来郭子仪还是郭子仪站了出来,使出诱敌之计斩杀安庆绪四万叛军,迫使史思明加入战场,双方打得两败俱伤。郭子仪出战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让他不得不丢掉兵仗辎重大败而回。

大军班师回朝清算总账时恶心的事情发生了,鱼朝恩回来后倒打一耙,把失败的锅全都甩给郭子仪。肃宗正好也想打压功高震主的郭子仪,就借坡下驴解了他的军职夺了他的兵权,把他打发到长安赋闲。

面对肃宗过河拆桥的行为,郭子仪很聪明的没有反抗。他很清楚,唐军要想取胜非他不可。

果不其然,此后唐军连吃败仗连东都洛阳都丢了,眼看叛军又快打到家门口了,肃宗想起了郭子仪的好,重新任命他为两镇节度使坐镇军中。

不久后关中和太原相继发生叛乱,肃宗担心叛军做大便命郭子仪出镇绛州,临行前重病的肃宗将他叫到床边,还拉着他的手嘱托道:

“河东的战事,全都交给你了!”

郭子仪没让肃宗失望,到任不久便诛杀贼首平定了叛乱,但短短一年后吐蕃攻入关中唐王朝举国震动,傀儡一样的代宗继承了他爷爷的优良传统丢下百姓出逃长安,把67岁高龄的郭子仪推到台前,让他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当时郭子仪赋闲在家,出征时只带了20多个随从,因没有战马就借了农民的牲口当坐骑,没有兵将就前往商州收拢被打散的溃兵,最终凑够了万人。

万人对阵二十万无疑还是必死之局,但郭子仪却毫不畏惧,奇迹般地将吐蕃赶出长安又一次拯救了唐帝国。

而这位花甲老人的战神级表演仍未结束,收复长安两年后仆固怀恩遭宦官陷害愤而反叛,他纠集了吐蕃、回纥、常项等七八个少数民族发兵三十万围攻长安,这一次代宗又带着嫔妃逃跑了,郭子仪手中又是仅有一万兵马。

面对数十万敌军,郭子仪察觉到了仆固怀恩暴毙后,吐蕃和回纥互有嫌隙的细节,回纥首领药葛罗得知郭子仪没死便让他亲自来详谈。

部下和儿子跪地恳求他不要前往,但郭子仪心中却只有家国,他甩开儿子跨上战马单刀赴会。

回纥军帐附近敌军摆开阵势,将千万支利箭将郭子仪重重包围,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脱去盔甲丢掉刀剑,昂首挺胸策马来到回纥阵前。

药葛罗等首领看清那个轻装而来的老者面容后,俱都心神震撼,以药葛罗为首的大小首领翻身下马拜倒在地,齐声说道:

“果然是我们的父辈来了!”

随后郭子仪入帐和回纥首领开怀畅饮、阔谈往事,双方化敌为友回纥当晚便配合唐军向吐蕃发动进攻。

吐蕃虽然机警地提前撤军,但唐军和回纥的联手追击,还是在灵台西原追上对手,大败十万吐蕃大军,斩首五万、俘虏一万,缴获物资不计其数。

自污名声索要美女

此后多年间,郭子仪多次亲赴前线,帮助国家转危为安,他的威名传遍华夏大地,成为黎民百姓心中的保护神,或许有人不知当今皇帝是谁,但他们都听过郭子仪的威名。

但过高的声望也让郭子仪忧心忡忡,功高震主成了笼罩在他心头的乌云。单骑赴敌营并取得大胜后,代宗皇帝要封他做尚书令,还赐给500骑兵,手持方天画戟在班师回朝的路上为其引路。

尚书令的称号只有太宗李世民和未来的唐德宗李适做过,以郭子仪的智慧当然不敢和皇帝相提并论,500骑兵开道的待遇他更是死活都不敢接。

于是,郭子仪上书皇帝,直言不能将尚书令赐予他,否则就乱了国家纲纪,接着他又说道:

“如今很多寸功未立的平庸之人,他们身兼数职,接受朝廷封赏,却丝毫不以为耻。如今敌寇退去,正是重振朝纲的机会,我愿意以身作则,改变这一乱象。”

身为臣子既不能当个坏人,也不能当个圣人,郭子仪深谙此道,所以他拒绝封赏后又自污名声,向皇帝索要了6个大美人,代宗听后心中大喜,因为在此之前他对郭家确有猜疑之心。

郭子仪儿子郭暖娶了升平公主,夫妻俩闹别扭拌嘴,气头上的郭暖曾说过:

“你敢对我这么刁蛮,是因为你老子是皇帝。但你给我听好了,你老子的皇位,是我爹郭子仪宽宏大量让给他的!要不是我爹不想当皇帝,龙椅上做的是谁还没个准呢!”

夫妻拌嘴吵到这种地步,升平公主已经无法淡定了,她扭头就到代宗跟前诉苦,还把郭暖的忤逆之言给抖了出来。听过女儿的讲述后,代宗听后告诉女儿:

“你老公说得没毛病,郭子仪想当皇帝的话,这江山早就改姓郭了”

得知此事郭子仪痛打了郭暖一顿,并带着他进宫请罪,代宗也没怪罪他父子,但不久之后郭子仪还是找借口把兵权交了出去。

有这些插曲在前,再听到郭子仪的要求,代宗心中的芥蒂也烟消云散,笑着问郭子仪;

“你位极人臣,却跟我要美女,就不怕有损你的威名?不如我赏你黄金万两吧?”

郭子仪拒绝道:

“皇上,我家里的财宝堆积如山,这些钱我死了又带不走,有什么用呢?还是赏给我美女吧。”

代宗听后更加开心便收起了试探之心,隔天就把六个美人送到郭子仪府上,后者也不客气,从此连打卡上班都不去了,整天抱着小妾在家享乐。

鱼朝恩上奏说他为老不尊,代宗却不予理会,长安百姓们嘲笑他老不正经,郭子仪也一概不理,还跟儿子说:

“皇上封我做大官,我心里并不踏实;赏赐我美人,我还能搂着睡个安稳觉”

正是这些做人的智慧,才让郭子仪得以善终,郭子仪死时代宗痛心不已,亲自为他送行并赐给“忠武”的谥号,将他和诸葛亮尉迟恭等名臣相提并论,可见代宗对他的敬重与喜爱。

对于郭子仪此人,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再造大唐的郭子仪,为何被称为最完美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南唐,唐朝,郭子仪,安禄山,节度使,哥舒翰,史思明,五代十国

    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有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种状态。外围的回纥、吐蕃,会顺势进攻中原,彻底改变历史的走向。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首创了武举考试,这

  • 郭子仪明哲保身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数码大暴龙标签:皇帝,皇上,唐朝,郭子仪,唐肃宗,唐代宗,唐玄宗,安禄山,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郭子仪最了不起的长处是度量大历代历史上的功臣能够做到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实在特难。这都是郭子仪一生的作人处事自然合乎“冲而用之或不盈”,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的原则。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名将,被封为汾阳王,生活无比奢华,唐代宗问他还想要什么赏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学者:若不如此郭家将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郭子仪,宦官,妻妾成群,安禄山,皇帝

    在古代,赫赫有名的武将告老还乡之后,往往不会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曾经手握大权的大臣对皇帝来说仍然是心头之患。因此能够在征战沙场、统领全军之后还颐养天年的人,可以说是相当会处理君臣关系的。唐朝就有这么一位名将——郭子仪,他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位列功臣庙,最终在人均寿命不超过35岁的古代,安享晚年活到了8

  •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皇帝,小官,侍妾,唐朝,郭子仪,田承嗣,仆固怀恩,五代十国

    小官来访,郭子仪急忙令侍妾躲进后房,道:好险!差点就要灭族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历史的一般规律。功高震主者,有很大概率被当权者处死,不得善终。汉有韩信,南朝有檀道济,明朝有蓝玉,清朝有年羹尧。然而有一位“功盖天下”的大将,却没有遭遇“鸟尽弓藏”的厄运,他就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而他的保命、富贵秘

  • 皇帝问75岁郭子仪要啥赏赐,他:只求6个美人,10年后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唐肃宗,平定,仆固怀恩

    所谓“过刚易折,至柔则靡”,只有刚柔并济,能屈能伸,显耀而不骄横,低微而不卑鄙,在人生、事业上都学会“打太极”,由此才能跟世界斗智斗勇,保得一方幸福平安。而不懂其中道理的,譬如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伊阙之战中大破韩魏两国24万联军,之后有重创赵国,攻克楚国,一生征战少有败绩,最后却因为过于显耀

  • 郭子仪晚年贪图享乐,80岁时身边依然妻妾成群,只为两个字:活命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节度使,叛军

    郭子仪,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年过80,仍妻妾成群,纵情声色,难道郭子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凡事不能看表面,他会这么做,都是为了保命。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统治者都是多疑的,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功臣。他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但未受重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正在守孝的郭子

  • 郭子仪年过80,仍妻妾成群,夜夜笙歌,专家:不如此,郭家必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皇帝,唐朝,郭子仪,郭家必,安禄山,唐代宗,武则天,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杜甫在《曲江二首》中感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物资匮乏,人能够活到70岁就非常罕见。而人到70之后,气血衰败,不能再争强好斗,同时也要戒色戒欲,达到清心寡欲的念头才能够越活越久。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大唐王朝的再造之人,不世出的名将。却在年过80的

  • 郭子仪能在朱元璋手底下善终吗?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宰相,皇帝,唐朝,元朝,郭子仪,朱元璋,李世民,小说家,仆固怀恩

    太平公主/大明宫词剧照01李唐皇室有胡人血统,李世民的老妈、老婆都是鲜卑人。鲜卑风俗,女人当家,所以李唐家的女人都不简单。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和老娘一样,政治上是强人,生活中是豪放女。这不,某天,长安城一对小夫妻吵架。这种床头吵架床尾和的闺房闲事,居然被史书记录在案。吵到高潮之处,妻子骂:“这

  •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吐蕃,唐朝,郭子仪,唐德宗,李光弼,节度使,五代十国

    郭子仪起夜,却见小兵抱着马桶睡觉,感动道:你想跟我学兵法吗?郭子仪,大唐名将,此人功勋卓著,对大唐有再造之恩。郭子仪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还有出众的识人眼光,曾为大唐拔擢了多名优秀的将领,其中便包括本文中主角——浑碱。浑碱的祖先来自漠北草原,属于铁勒诸部中的浑部。唐太宗年间,浑碱的高祖投靠大唐

  • 郭子仪打仗得胜归来,得知祖坟被扒,对皇上叩首请罪:老臣活该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皇上,宦官,平定,代宗,唐朝,郭子仪,李光弼,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764年,68岁的郭子仪大败吐蕃,3次拒绝朝廷任命的高官,却向皇上讨要6个绝色美人。众臣笑他老不正经,他却坦言:人说多子多孙,臣想要子孙满堂。这次吐蕃叛乱,郭子仪一出手便杀得叛军落荒而逃。大军归朝时,百姓夹道欢迎,唐代宗见此盛况,心中酸溜溜的。出征前,他封郭子仪为尚书令,可老将军却连连拒绝。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