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君臣关系就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有些人有很大的成就,敢于直言不讳。有的人激流勇退,谨言慎行,最终得到善终。
说到晚唐,人们往往会想到盛世的终结和衰落,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唐代宗才是一位英明的皇帝。
在他众多的英明之举中,有一件细细想来不得不称赞他的才华,那就是在郭子仪年老的时候,给了他四个美人。那么这六位美女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
郭子仪末效忠唐
郭子仪,化州郑县人,山西太原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功从军,升为九原太守,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在郭子仪打赢的众多战役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安史之乱了。
安史之乱期间,他功不可没,也受到皇帝的重视,委以重任。但朝廷自古就是战场,四方的嫉妒接踵而至,致使朝廷百官群起反对郭子仪,致使他失去了军权,离开了当时的朝廷中心。 .
时过境迁,朝廷边疆大乱,吐蕃屡犯,令唐帝心神憔悴。有一次吐蕃大举攻打都城长安,大臣百姓和帝王都逃到洞里去了。
这时候,郭子仪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当大臣们要求改都时,他直言请坚守长安为都。
朝廷大臣的反对意见层出不穷,但郭子仪为了不给唐朝丢脸,拿出唐肃宗的一千道圣旨,交给唐代宗审阅。这一举动让唐代宗感到羞愧。最终,皇上被郭子仪打动,采纳了他的建议。郭子仪不负众望,成功收复长安失地。
这一次,郭子仪直言不讳的言行,挽回了大唐的颜面反观唐帝想要重赏郭子仪的时候,郭子仪知道朝堂上的战斗比战场还要残酷,所以拒绝了赏赐,称这次只是为了表忠心。
收复都城后,朝中大臣又开始针对郭子仪,不出所料导致郭子仪兵权尽失。
当时郭子仪已经隐居山林,四年后,吐蕃再次入侵大唐。当时郭子仪虽然已年近八十,但仍放不下国家安危之心,再次亲自指挥出征。
风波平息后,郭子仪要求退老还乡,未获准许。后来,唐德宗继位时,给了他一份闲职,赏赐他大量财物和六位美人。
当时朝廷党争激烈,他勇退,因为他明白只有保护自己才能保卫国家,所以经常宴请佳丽担任舞女。伟大武器的形象。这个假象让他在朝堂上少了很多麻烦。
但很快,唐代宗就任命郭子仪为令部尚书,郭子仪还未拒绝,代宗便让五百持刀侍卫催促他即刻上任。
郭子仪仍不敢就任,曰:“太宗曾任此职,历代皇帝未曾任此职。我岂可任此位?这是违宪的。”历代皇帝所立的规矩。
而叛乱平定后,很多小人冒充,一人身兼数职。为了官衔,不顾羞耻,现在正是彻查的好时机,应该从我做起。”
代宗勉强同意,让史官载入国史。
郭子仪为了女儿,照顾好自己
公元772年,当代宗宣布平定吐蕃功臣郭子仪的官衔、金银珠宝时,郭子仪的回答让朝廷大臣和唐代宗皇帝都大吃一惊。
他不要赏赐,不要爵位,只要六位江南美人。虽然他之前一直拒绝达官贵人和丰厚的俸禄,但这次他还是第一次提出这样的要求,让唐代宗百思不得其解,但最终还是最后同意了。
当时郭子仪年近八十,博得美人,乖乖安度晚年,但朝廷大臣对他仍心存疑虑,时不时到他府中拜访。安度晚年,每逢有人来访,他便摆设酒宴,让六位美女伴舞。
这些每天爱女人、贪各种酒的行为,让朝中各方渐渐放下了戒心,而代宗也觉得他年纪太大了,也就没有对他提出苛刻的要求。
代宗对朝廷的明争暗斗也了如指掌,对郭子仪的行为也逐渐理解。他也在暗中保护着这个向唐朝低头的忠臣。女人成了当时乱世中郭子仪自保的牺牲品。
唐朝政局混乱
唐朝继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但多半是唐肃宗和唐玄宗的根源。皇上身边的宦官太厉害了,手握兵权也能威胁到皇上的安危。李辅国曾仗着自己的功绩自豪地说:“大家坐在里面,外面的事都是老奴做的。”
当时不仅在朝廷内部,在诸侯、乡镇之外,割据势力也越来越严重,朝廷基本失去了对地方的管理权。再加上当时天灾人祸不断,一直在冲击着朝廷的地位和皇位的稳定。
唐代宗能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完整的河山,也算是一个英明的君王。求得六位江南佳人,在当时也是最明智的举动。
在大唐武林顶尖人物中,不乏载入史册的名字,但在这其中,郭子仪可谓是救了大唐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在朝堂上忠义勇武。虽然他没有受到重视,但他总是临危受命,不负众望,虽已年近八十,但仍心系国家。
郭子仪在乱世中拯救了大唐,一生都在朝廷当兵。不过,郭子仪的为官之道也难能可贵。在法庭的漩涡中,他选择了“退役”二字。 ,确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