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只有40万人,为何能攻入长安15天?郭子仪是怎么夺回长安的

吐蕃只有40万人,为何能攻入长安15天?郭子仪是怎么夺回长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4519 更新时间:2024/3/11 9:14:53

任何强大的民族,从来都不是以人口论的,而是要看他们是否团结。

  1. 当年蒙古铁骑不过20多万人,却能够横扫整个欧亚大陆,建立天下无敌的大蒙古国。
  2. 清朝入关的时候,也不过只有10多万八旗兵,但是却能够统一天下,维持了276年之久的统治。
  3. 当年金国的女真人,也只有10多万的部队,甚至打算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可他们依旧能够灭亡大辽、北宋,霸占中原地区。

为什么这些民族人口不多,却能创造如此出神入化的战绩?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民族比较团结。任何一个团结的民族,都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冷兵器的古代。

同样的道理,吐蕃其实没有多少人,松赞干布统治时期,吐蕃人口大概在40万人左右。而同时期的唐朝,拥有8000万人左右。这差距不是一点点大,而是200倍的差距。那么,为什么吐蕃还能攻占唐朝的都城长安呢?

一、吐蕃的人口在不断发展壮大。

吐蕃和唐朝,几乎是同时崛起的。过去吐蕃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在松赞干布的爷爷和父亲的努力之下,吐蕃才稍微有点儿团结。真正建立吐蕃王朝的人,便是松赞干布本人。

由此可见,松赞干布和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相似。他们都不是创业之君,但都是王朝的实际建立者。而且,他们在位期间,各自的王朝都非常强大。

松赞干布上位之前,吐蕃拥有20多万人。松赞干布吞并了苏毗以后,吐蕃便拥有了40万人。

尝到甜头的吐蕃,开始不断对外作战。他们首先出兵澜沧江、怒江流域,不仅将藏文化传播到了那里,而且还吞并了东女国和羊同国等国家,使得吐蕃人口进一步增长,达到了100万人左右。

公元635年,一部分吐谷浑贵族,拒绝唐朝的征召,带领族人归顺了吐蕃。2年以后,在这帮人的撺掇下,吐蕃夺取了大片吐谷浑的地盘和人口,使得王国人口增加到了150万人左右。

不过,当时吐谷浑是唐朝的小弟,这么干显然是得罪了唐朝。为此唐朝和吐蕃在四川地区还打了好几仗。最后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结束了这场纷争。谁输谁赢,一目了然。

公元642年,文成公主已经嫁给松赞干布一年了。这个时候泥婆罗国也选择臣服于吐蕃。而他们的人口同时也并入了吐蕃,使得吐蕃人口达到了250万人左右。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此后一直由禄东赞主持朝政。公元663年,也就是唐高宗最引以为傲的时期,那时候唐朝版图达到了巅峰。但与此同时,吐蕃也完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统一。

这时候的吐蕃究竟有多少人,我们已经很难估计了,怎么也有400万人左右。由此可见,吐蕃是在不断扩张中前进的,几乎和唐朝的步伐一致。而且这种对外扩张,持续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实在是令人惊骇。

二、安史之乱,给了吐蕃偷袭唐朝的好机会。

由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相继嫁到了吐蕃,使得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融洽。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过各的日子。只有小规模的摩擦,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可吐蕃对唐朝在西域的地盘,垂涎已久。不过唐朝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吐蕃压根就无法染指这一地区。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吐蕃彻底兴奋了起来。为啥?因为唐朝内乱,唐玄宗跑路到了四川,为了镇压安史叛军,唐朝把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军队,都给抽调回了中原。

这下整个西域几乎就没有任何军事力量了,你说吐蕃是不是该兴奋一下?他们立马趁机占领了河西走廊,拿下了陇右的大片地区,切断了唐朝和西域之间的联系。

随后他们开始不断蚕食西域的土地,在公元790年左右,彻底拿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所有地盘。

这个时候的吐蕃,实力空前强大,地盘也达到了巅峰。包括了如今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四川和云南的部分地区等。拥有这么多地盘,估算当时的吐蕃拥有四五百万人口,也就不奇怪了。

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尚未彻底平定,唐朝还没恢复元气。这个时候唐朝内部又出了新问题,宦官李辅国杀掉了张皇后,唐肃宗李亨被活活给吓死了。

这下唐朝内部再次混乱起来,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吐蕃又看到了新的机会,他们带着20万大军杀向长安而来,新上任的唐代宗李豫,只能匆匆跑路,就这样,吐蕃攻占了长安城。

三、吐蕃的团结一致,与唐朝的内乱不断。

吐蕃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当时他们刚刚搞定了内部矛盾。禄东赞家族已经被彻底摧毁,赞普家族再次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赤德祖赞在位期间,不断扩张吐蕃的地盘,使得吐蕃的实力变得空前强大。赤松德赞继位以后,从权臣手里再次夺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使得吐蕃再次团结在了一起。

在攻打唐朝的长安时,赤松德赞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反观唐朝这边,唐肃宗把老爹唐玄宗变成了太上皇,结果自己被宦官权臣李辅国给活活吓死了。

唐代宗继位以后,没什么权力,花冠李辅国、程元振等人,把持朝政。而且安史之乱并没有彻底被平定,河朔三镇完全不把唐朝朝廷放在眼里,其他节度使也蠢蠢欲动,纷纷打算自立。

在这种情况下,唐朝风云飘摇,内部事务都没处理好,又拿什么来跟吐蕃较量呢?

更何况,当时吐蕃大军攻入陕西,占了十几个州的情况下,宦官程元振居然把这些紧急军情都给压下了,也就是说唐代宗那边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事儿。

吐蕃大军在带路党泾州刺史高晖的带领下,直奔长安而来,一路上都不用开导航。唐代宗得知消息以后,压根就没时间组织防御工事。

吐蕃顺利进入长安城以后,将金城公主的侄子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随后开始各种烧杀抢掠,持续了足足15天之久。

总结:唐朝能夺回长安,也算是个奇迹。

按照当时唐朝半死不活的状态来看,能够夺回长安,难道不是个奇迹吗?唐代宗将儿子李适立为关内元帅,将大将郭子仪立为副元帅,随后自己就跑到山里躲起来了。

郭子仪的号召力实在是太强了,原本那些四处逃窜的士兵和官员,得知郭子仪来了,立马跑来效力。因此郭子仪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召集了一支强大的复国军。

当然了,这支军队顶天了也就两三万人,也就吐蕃20万大军的一个零头而已。不过吐蕃人不知道啊,他们看郭子仪的部队整天摇旗呐喊,声势浩大。又探寻了一番,百姓们告诉吐蕃人,郭子仪的军队铺天盖地,不知道有多少。

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吐蕃人,立马就撒丫子跑路了。所以说,这回唐朝能夺取长安,纯粹靠的是运气。谁让吐蕃军队劳师远征,担心后勤跟不上呢?

更多文章

  • 70多岁郭子仪战功显赫,不要高官厚禄只求6美人,却是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郭子仪,安禄山,唐玄宗,唐肃宗,李光弼,唐代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出自于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后世代代相传。自古帝王多薄情在唐玄宗末年,却一反常态,帝王将相不爱江山却独爱美人,以至于后代君王都以此为戒,避免失江山的悲惨结局,重蹈覆辙。在现代研究中,一反唐玄宗被美色葬送的推

  •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睡觉从来不关门,被人笑话,却得以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程哥历史观标签:郭子仪,唐朝,安禄山,唐肃宗,史思明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睡觉从来不关门,被人笑话,却得以安享晚年文|程哥历史观历代王朝想要稳固根基,帝王们的身边没有一两个贤才是万万不行的,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才能尽早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许多武将在打江山的过程中立下过重大功劳,或是保护帝王有功,最后被赐予了相当有分量的职位,更有甚者被封为王侯,拥有属于

  • 郭子仪的这个后代真牛,一生攻下七百多座城,累计军功封万户侯!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郭子仪,可汗,忽必烈,白起,苏定方,郭侃,万户侯,中国军事制度,唐朝,军事制度,五代十国

    这个将军并不怎么出名,比起白起、王翦、韩信、项羽、李靖、苏定方、高仙芝等人的名气差太远太远了,但是比起军功,尤其是在中亚、西亚、欧洲的名气来,以上几人加起来也比不过他;被他征服过的对手,都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此人就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郭侃是也,郭侃幼年时被蒙古将领木华黎部下史天泽所收养

  • 此人是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率两千战士打败黔军一万人,俘虏一千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郭子仪,郭天民,红军,黔军,士兵

    此人是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率两千战士打败黔军一万人,俘虏一千八文/无计读史1935年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死对头。1935年的时候,红一方面军进攻贵州时,涌现出了很多很会打仗的将领,郭天民就是其中一个。1生平郭天民的祖上可不一般,那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可以说,郭天民身上流淌着的就是会打仗的血。但是到

  • 郭子仪功高震主,为何从不被猜忌?郭子仪因为我们家大门从不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李光弼,仆固怀恩

    说起郭子仪,都知道他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将,功臣。安史之乱当中,他更是功勋卓著,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大唐的江山将不复存在。然而,虽然他功高震主,但是他从来没有被人猜忌而败落。下面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统治者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所以历史上就有很多立了大功,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的忠臣义

  • 嘉山大捷后,郭子仪差点端了叛军老巢,却因一个意外痛失战略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日说娱标签:叛军,唐军,燕军,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嘉山大捷,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动静搞得很大,叛军势如破竹,二十几天就扫荡一千多里,席卷整个河北、攻克半个河南、拿下洛阳、锋指长安,如同吞象的巨兽。不过安禄山的胃口再大,也不过一条长虫而已,随着战线的拉长,其攻势犹如强弩之末,吞进去的美味成了阻塞肠道的块垒。比如,潼关天险迟迟无法攻克,再比如,河北大地义旗高举。天

  • 郭子仪(11)郭子仪五世孙郭在徽,在唐末五代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郭子仪,郭在徽,唐末,后唐,李存勖,李嗣源

    郭在徽是郭子仪的五世孙。郭在徽处于唐末五代时期。没有在出仕后梁,后唐灭亡后梁,任职鸿胪少卿。郭在徽为郭子仪的五世孙。郭在徽传承世系为郭子仪、郭晞、郭镕(福昌县尉)、郭师简、郭重(乾符县令)、郭在徽(鸿胪少卿)。他处于唐朝的后期混乱年代,自王仙芝和黄巢起义以来,唐朝朝廷威严扫地,成为名义上的天子。唐朝

  • 唐朝将军郭子仪,82岁仍担任朝廷要职,皇帝对他宠信有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崔信娱乐专家标签:郭子仪,皇帝,安禄山,唐肃宗,唐玄宗,唐朝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从古至今,凡是年过80者,无疑不是成为了老态龙钟的样子,即使有身体健硕的也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着齐人之福。可在唐代宗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怪人,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并且还“厚颜无耻”的在朝堂上公然的向皇上索要绝世美女……而皇上听后却不怒反笑,直接大手

  •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毛毛妈做点饭标签:平定,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玄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是我任用你太晚了!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刚从战乱的困境之中挣扎出来,蓄谋已久的吐蕃就乘虚而入。入侵的吐蕃军迅速攻占了十几个州县之后,继续向京城长安逼近。大唐都城岌岌可危。仓促之间,正当壮年的唐代宗做了一个决定

  • 郭子仪镇压安史之乱,而且手中握有兵权!皇帝为什么要挖他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皇帝,太监,吐蕃,唐朝,郭子仪,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功镇压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郭子仪又率军击败吐蕃和党项,纵观郭子仪一生,功高至伟,历经四朝皇帝,可谓是位极人臣。被人称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但是,郭子仪也非常明白,功劳越大,地位越高,麻烦也会越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不是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