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子仪(11)郭子仪五世孙郭在徽,在唐末五代留下的历史痕迹

郭子仪(11)郭子仪五世孙郭在徽,在唐末五代留下的历史痕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1437 更新时间:2023/12/8 19:42:36

郭在徽是郭子仪的五世孙。

郭在徽处于唐末五代时期。

没有在出仕后梁,后唐灭亡后梁,任职鸿胪少卿。

郭在徽为郭子仪的五世孙。

郭在徽传承世系为郭子仪、郭晞、郭镕(福昌县尉)、郭师简、郭重(乾符县令)、郭在徽(鸿胪少卿)。

他处于唐朝的后期混乱年代,自王仙芝黄巢起义以来,唐朝朝廷威严扫地,成为名义上的天子。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昭宗李晔904年去世,他在位期间,座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势力逐渐壮大,为唐朝灭亡埋下祸根,最终死在了朱温手里。

郭在徽就是在唐昭宗时,门荫入仕。

905年,朱温为了篡夺唐朝国祚,在谋臣李振的鼓动下,大下杀手,在滑州(河南省滑县)白马驿,一夜之间杀了被贬的大臣三十多人,并且把尸体扔进黄河。这次事件被称为“白马驿之祸”。后来朱温建立后梁。

郭在徽对朱温的行为,既悲痛又很愤怒,对时事局势毫无办法,所以就没有出仕后梁。

时间过了二十多年,后梁被唐李存勖灭亡,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史称唐庄宗,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

郭在徽被郭崇韬举荐,再度出仕为官,任职后唐鸿胪少卿。

李存勖在926年,被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所杀,李嗣源在镇压兵变时和他们同流合污,率领大军返回攻打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李嗣源史称后唐明宗。

930年,郭在徽提出了建议,上奏朝廷,请铸当五千、三千、一千大钱,唐末五代因为现钱缺乏,大都铸新钱,一般都是八十五文钱当作一百文,而郭在徽提出的建议比例太大了,不符合时宜,后唐明宗李嗣源大怒,“以指虚为实,没有见识的胡说”为罪名,把他贬为卫尉少卿、同正员。

后唐发生内乱,郭在徽为了家庭,举家南迁至金陵(江苏南京)。

后来,郭在徽寓居庐陵县望云门。最终在江西安福去世。

唐末五代,礼乐崩塌,郭在徽虽然对时事局势悲愤莫名,但是能力上稍显不足,不过好在急流勇退,南迁避祸保全家庭。

郭在徽在演义评书中武力很高

据说郭子仪的枪法,威震天下,郭子仪更是号称“枪仙”。

郭家枪只在郭家嫡系流传,残唐时期传到郭端夫手中。郭端夫是晚唐五老中的枪仙,袭封汾阳郡王。当年因为唐僖宗赶走武状元黄巢,郭瑞夫一怒之下返回了老家,自此他悉心传授儿子郭在徽汾阳枪法。郭在徽出世后,力保唐昭宗,并与火山王杨衮(杨继业父亲)结为兄弟,互传了枪法。

郭在徽家庭主要成员

郭在徽有两个兄弟郭在微和郭在岩。

郭在徽的儿子郭晖,出仕南唐,金紫光禄大夫,后来娶妻南唐宗室女李氏,去世后追赠上柱国、广国公。为南迁麻冈郭氏始祖。

郭在徽儿子郭兴,字仲敬,迁徙吉州龙泉。

儿子:郭宜,字叔义,迁徙洪州清江。

仅供参考

更多文章

  • 唐朝将军郭子仪,82岁仍担任朝廷要职,皇帝对他宠信有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崔信娱乐专家标签:郭子仪,皇帝,安禄山,唐肃宗,唐玄宗,唐朝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从古至今,凡是年过80者,无疑不是成为了老态龙钟的样子,即使有身体健硕的也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着齐人之福。可在唐代宗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怪人,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并且还“厚颜无耻”的在朝堂上公然的向皇上索要绝世美女……而皇上听后却不怒反笑,直接大手

  •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毛毛妈做点饭标签:平定,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玄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是我任用你太晚了!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刚从战乱的困境之中挣扎出来,蓄谋已久的吐蕃就乘虚而入。入侵的吐蕃军迅速攻占了十几个州县之后,继续向京城长安逼近。大唐都城岌岌可危。仓促之间,正当壮年的唐代宗做了一个决定

  • 郭子仪镇压安史之乱,而且手中握有兵权!皇帝为什么要挖他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皇帝,太监,吐蕃,唐朝,郭子仪,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功镇压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郭子仪又率军击败吐蕃和党项,纵观郭子仪一生,功高至伟,历经四朝皇帝,可谓是位极人臣。被人称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但是,郭子仪也非常明白,功劳越大,地位越高,麻烦也会越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不是不懂的,

  • 1925年,郭松龄被杀后的惨状,郭松龄祖上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欢乐娱乐君jun标签:唐朝,二战,郭松龄,郭子仪,张作霖,五代十国,1925年台湾

    1925年,郭松龄被杀后的惨状,说起郭松龄的祖上,那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郭松龄后来的成就,也很给祖上争光,也深受张作霖的中庸。只可惜后来他联合冯玉祥反奉,却又被冯出卖,起兵后遭遇大败,

  • 权臣功高震主之时,应该怎么保全自己?霍光与郭子仪分别给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霍光,郭子仪,汉昭帝,刘彻,权臣,汉宣帝

    重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朝廷中居要职的大臣。《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当然,越是这样的重臣越是危险,功高震主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都不乏有一些位高权重之臣,西汉的霍光和唐朝的郭子仪,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人都曾经权倾朝野、威风一时,

  •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50年,得益于此人,堪比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李晟,德宗,唐朝,郭子仪,节度使,李怀光,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李晟是唐代的中兴名将,他一生为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神策军的偏见,论者多回避李晟与神策军的关系,这就不能揭示李晟政治生涯的全貌,也难以对其一生作出中肯的评价。一、少年时成为万人敌李晟,字良器,甘肃临洮人。他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晟于

  • 明知郭子仪已70岁高龄,唐代宗还赏他6个美人,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安禄山,宦官,安史之乱,唐肃宗

    公元七世纪上半期,大唐王朝开启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来,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无尽的崇拜。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封建时代的王朝有辉煌必然也会有衰败。因为和杨国忠结下的梁子,安禄山借此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原本空前繁荣的大唐开始由盛转衰。

  • 功高盖主主不疑做人当学郭子仪几件事证明他就是成了精的老狐狸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不疑,徐达,功高,唐朝,郭子仪,节度使,安禄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自古江山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这一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名将都不得善终,比如汉朝第一名将卫青、明朝第一名将徐达,都是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身后青史留名,即使是满人做明史,也不能黑掉徐达的丰功伟绩。但是卫青官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徐达位至太傅右丞相魏国公,追封中山王,都不如再造大

  • 郭子仪成为郡王后,部下前来辞行时,为何让他们伺候夫人梳洗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皇帝,部将,汴州,唐朝,郭子仪,唐代宗,五代十国

    史书记载,“麾下将吏出镇来辞,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汾阳郡王郭子仪的部将前来辞行,当时夫人与女儿若正在梳妆,他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像对仆人一样役使他们。众所周知,作为再造大唐的风云人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平定安史之乱,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等等,

  • 皇帝要给75岁郭子仪升官,郭老:只要6个美人,十年后才知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郭子仪,皇帝,唐代宗,武则天,唐肃宗,唐玄宗

    自古以来,便有着“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如吴王夫差,唐玄宗李隆基等人。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郭子仪,乃唐代中兴名将、军事家,历经7朝不倒,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武状元。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皇帝要再次给他升职加薪,并外加500骑兵,他却选择了婉拒,表示:“陛下只要赏赐我6个美人即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