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率两千战士打败黔军一万人,俘虏一千

此人是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率两千战士打败黔军一万人,俘虏一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814 更新时间:2024/1/19 23:30:50

此人是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率两千战士打败黔军一万人,俘虏一千八

/无计读史

1935年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死对头。1935年的时候,红一方面军进攻贵州时,涌现出了很多很会打仗的将领,郭天民就是其中一个。

1

生平

郭天民的祖上可不一般,那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可以说,郭天民身上流淌着的就是会打仗的血。

但是到郭天民的父辈这几代,郭家一直很是落魄,后来的郭天民就加入了共产党。

加入的共产党,郭天民打的仗就多了,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郭天民2000破10000的故事。

2

战争

那时候的红军进入贵州地界后,自然引来了贵州军阀黔军的追击。

那时候的郭天民手底下只有两千人,而有整整一万人的黔军部队撵着他跑。

郭天民一直很想反手揍后面那些军阀部队一下,他们的穷追不舍让郭天民心烦意乱,但是两千打一万,火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规战斗中,势必是去送死的。

但郭天民却很快就想到了敌人的弱点,就是他们的战斗意志。

军阀手下的士兵,有些都是强行征兵征来的,打顺风仗还好,逆风仗他们就不行了。

部队还在行进时,郭天民突然停下脚步,脑中思维不停,一个妙计已经涌上了他的心头。

“让后方赶紧赶制红旗,能赶多久就赶多少。”郭天民道。

“这下,我们要让后面那些军阀吃吃苦头!。”还不待身边的同志询问原因,郭天民就笑着道。

后来,当后方赶制的旗子送到的时候,足足有数十根,后方的同志可是因为郭天民突然的提议操碎了心啊。

这次郭天民如果没立下大功,没有打个漂亮仗,怕是不行。

3

胜利

“追!”后方的黔军部队长官命令道。

黔军部队的行进速度并不快,士兵已经跑了好几天了,连个红军的影子都没有见着。

“停下!”黔军部队的长官突然变了脸色,映入他眼帘的,是数十把红旗插在山头上,迎风飘扬。

那长官脸色剧变,汗直流,只听到他喃喃道“怕是遇到红军主力……”手下的士兵顿时慌作一团。

“杀!”从四面八方传来了喊杀声,红军的灰色军装密密麻麻。

“撤!撤!撤!”那长官被红军这股气势吓到了,他可不敢和红军主力硬碰硬地打,红军的战斗力之强悍,他早有耳闻。

郭天民怒吼道“一个也别放跑了!”

郭天民早就看到了黔军部队的混乱,这一次的阻击战,他赌对了!

他号令战士们迅速冲锋下去,两千人的部队硬生生让他打出来了两万人的气势。

黔军部队的士兵们都不敢恋战,迅速跑起来,而在红军猛烈的攻势下,整个队伍混乱起来了。

人踩人是常见的事情,而此时,落后一步的士兵大多都被红军控制住,当了俘虏。

这一仗,郭天民的两千战士俘虏了一千八敌军,打跑了一万敌军,立下了大功。

参考资料:

《开国上将之郭天民》《中国将帅》《郭天民》

标签: 郭子仪郭天民红军黔军士兵

更多文章

  • 郭子仪功高震主,为何从不被猜忌?郭子仪因为我们家大门从不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李光弼,仆固怀恩

    说起郭子仪,都知道他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将,功臣。安史之乱当中,他更是功勋卓著,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大唐的江山将不复存在。然而,虽然他功高震主,但是他从来没有被人猜忌而败落。下面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吧!自古以来,任何一个统治者最忌讳的就是功高震主,所以历史上就有很多立了大功,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的忠臣义

  • 嘉山大捷后,郭子仪差点端了叛军老巢,却因一个意外痛失战略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日说娱标签:叛军,唐军,燕军,唐朝,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安禄山,嘉山大捷,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动静搞得很大,叛军势如破竹,二十几天就扫荡一千多里,席卷整个河北、攻克半个河南、拿下洛阳、锋指长安,如同吞象的巨兽。不过安禄山的胃口再大,也不过一条长虫而已,随着战线的拉长,其攻势犹如强弩之末,吞进去的美味成了阻塞肠道的块垒。比如,潼关天险迟迟无法攻克,再比如,河北大地义旗高举。天

  • 郭子仪(11)郭子仪五世孙郭在徽,在唐末五代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郭子仪,郭在徽,唐末,后唐,李存勖,李嗣源

    郭在徽是郭子仪的五世孙。郭在徽处于唐末五代时期。没有在出仕后梁,后唐灭亡后梁,任职鸿胪少卿。郭在徽为郭子仪的五世孙。郭在徽传承世系为郭子仪、郭晞、郭镕(福昌县尉)、郭师简、郭重(乾符县令)、郭在徽(鸿胪少卿)。他处于唐朝的后期混乱年代,自王仙芝和黄巢起义以来,唐朝朝廷威严扫地,成为名义上的天子。唐朝

  • 唐朝将军郭子仪,82岁仍担任朝廷要职,皇帝对他宠信有加,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崔信娱乐专家标签:郭子仪,皇帝,安禄山,唐肃宗,唐玄宗,唐朝

    文|史说百家编辑|史说百家【前言】从古至今,凡是年过80者,无疑不是成为了老态龙钟的样子,即使有身体健硕的也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着齐人之福。可在唐代宗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怪人,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朝堂之上担任要职,并且还“厚颜无耻”的在朝堂上公然的向皇上索要绝世美女……而皇上听后却不怒反笑,直接大手

  •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毛毛妈做点饭标签:平定,唐朝,郭子仪,唐代宗,唐玄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郭子仪迎回唐代宗,代宗叹息道:走到这一步,是我任用你太晚了!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即位的第二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定,大唐刚从战乱的困境之中挣扎出来,蓄谋已久的吐蕃就乘虚而入。入侵的吐蕃军迅速攻占了十几个州县之后,继续向京城长安逼近。大唐都城岌岌可危。仓促之间,正当壮年的唐代宗做了一个决定

  • 郭子仪镇压安史之乱,而且手中握有兵权!皇帝为什么要挖他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皇帝,太监,吐蕃,唐朝,郭子仪,安史之乱,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的安史之乱,郭子仪和李光弼成功镇压叛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后来郭子仪又率军击败吐蕃和党项,纵观郭子仪一生,功高至伟,历经四朝皇帝,可谓是位极人臣。被人称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但是,郭子仪也非常明白,功劳越大,地位越高,麻烦也会越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他不是不懂的,

  • 1925年,郭松龄被杀后的惨状,郭松龄祖上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欢乐娱乐君jun标签:唐朝,二战,郭松龄,郭子仪,张作霖,五代十国,1925年台湾

    1925年,郭松龄被杀后的惨状,说起郭松龄的祖上,那可是唐朝名将郭子仪,郭松龄后来的成就,也很给祖上争光,也深受张作霖的中庸。只可惜后来他联合冯玉祥反奉,却又被冯出卖,起兵后遭遇大败,

  • 权臣功高震主之时,应该怎么保全自己?霍光与郭子仪分别给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霍光,郭子仪,汉昭帝,刘彻,权臣,汉宣帝

    重臣,指身负国家重任的臣子;朝廷中居要职的大臣。《韩非子·八说》:“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当然,越是这样的重臣越是危险,功高震主就是这个意思。可以说,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都不乏有一些位高权重之臣,西汉的霍光和唐朝的郭子仪,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两人都曾经权倾朝野、威风一时,

  •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50年,得益于此人,堪比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李晟,德宗,唐朝,郭子仪,节度使,李怀光,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李晟是唐代的中兴名将,他一生为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神策军的偏见,论者多回避李晟与神策军的关系,这就不能揭示李晟政治生涯的全貌,也难以对其一生作出中肯的评价。一、少年时成为万人敌李晟,字良器,甘肃临洮人。他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晟于

  • 明知郭子仪已70岁高龄,唐代宗还赏他6个美人,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郭子仪,唐代宗,安禄山,宦官,安史之乱,唐肃宗

    公元七世纪上半期,大唐王朝开启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世界各国的国君、使臣、客商、僧侣、学生、工匠、医生、胡姬纷至沓来,每个人的眼中都是无尽的崇拜。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封建时代的王朝有辉煌必然也会有衰败。因为和杨国忠结下的梁子,安禄山借此发动了安史之乱,使原本空前繁荣的大唐开始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