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很美的一首五绝,每一句都美得如诗如画,读来令人赞叹不已!

韩愈很美的一首五绝,每一句都美得如诗如画,读来令人赞叹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端书馆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2:05

韩愈被称为百代宗,苏轼对于他的评价很高,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把韩愈一生的功绩,还有对于他的崇拜之表可谓是溢于言表,给予了韩愈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文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点评得非精彩:“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在这里苏轼充分肯定了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还有高尚的品格,以及敢为天下的勇气。

唐朝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但是韩愈在中唐无疑是了不起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我们从苏轼的点评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韩愈不仅文章写得好,同时有勇有谋,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楷模。韩愈不仅仅是一位纯粹的文人,同样还上过战场,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所以韩愈能文能武,真正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韩愈的文章思想深刻,其中的名篇《师说》和《马说》,不仅文学优美,同时还有着诗人独立的思想。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深入人心,一扫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华丽空洞无物的文风。在韩愈看来文章就应该要讲究实际,要言之有物,不应该只注重于形式,这一创作理念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韩愈被历代的文学家所推荐,他的创作理念也是影响了很多人。

那么韩愈除了文章写得好之外,他的诗歌同样一绝,并且是第一个把散文的创作手法引用到诗歌中,因此他的诗比较奇特,与当时的孟郊齐名,被后人称为“韩孟”。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晚春》、《春雪》、《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等,这些诗清新脱俗,另外表现手法也是很高。

笔者今天要为大家推荐韩愈相对比较门的一首诗,也就是这首《花岛》,这也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诗构思巧妙,同样写出了新意,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所以这样的作品,也是不容错过,值得我们去多读几遍,去感受大师独特风采,还有他笔下唯美的春色美景。

《花岛》唐代:韩愈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韩愈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直面描写,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还有敏锐的嗅觉,以及丰富的想象来呈现,所以构思精巧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虽然这首诗在韩愈众多的名篇中,并不算是太出色,可是由于写得巧妙,再加上写出了新意,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正是此诗最为独特的一个地方,看似只描写了寻常之景,但是美得犹如一幅山水画。

蝴蝶和蜜蜂纷纷飞到同一个地方,它们成群结队,顺着蜜蜂飞去的方,调动嗅觉顿时看到远处灿烂的花朵,还有那阵阵清香。在这开篇的两句中 ,韩愈就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也让这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美。那最后两句则是表达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进一步地赞美了春色美景;想要知道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在哪里?隔着宽阔的江水,只是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远处一抹亮丽的红色。

韩愈在这首诗中并没有正面描写江中小岛的景色,而是通过各种外部的因素来描写,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唐诗中也是比较少见,而且诗人言之有物,看似信手拈来,可是每一句都如诗如画,不仅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美,也让人会有感官上的享受,即使是没有正面描写,通过蝴蝶和蜜蜂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份不一样的美。

标签: 韩愈苏轼诗歌唐诗

更多文章

  • 高仙芝几次拒绝封常清的加入,为什么封常清却不放弃呢

    历史解密编辑:车马行空说标签:西域,唐朝,高仙芝,唐玄宗,封常清,安史之乱

    知道安史之乱的人,都对高仙芝和封常清有所了解。然而高仙芝与封常清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封常清想加入高仙芝的队伍,却被高仙芝拒绝。封常清坚持不懈的请求,使得高仙芝最后感动了,才接纳了封常清。那么封常清为什么非要加入高仙芝的队伍呢?其原因有两点。1、高仙芝才能出众高仙芝才能出众,让封常清非常

  • 唐玄宗为何自毁长城,冤杀高仙芝、封常清?这场悲剧战前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皇帝,唐军,长城,唐朝,唐玄宗,封常清,高仙芝,安禄山,节度使,书法家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长安沦陷就是唐玄宗一系列疯狂举动的恶果,他一口气冤杀两位镇国柱石,亲手葬送了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天险。天宝十五载六月,唐玄宗仓惶逃离长安,体验了一把“穷游”的刺激。其实他原本是有机会平定“安史之乱”的,起码有足够的力量遏制住叛乱,但从他将屠刀架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头上那一刻起,就注

  • 从李靖到高仙芝,每一个都堪称灭国神将,大唐为何会名将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李靖,大唐,南唐,唐朝,隋朝,高仙芝,李世民,苏定方,薛仁贵

    在中国历史上,论武功之盛无过于汉唐,但是要论将星之璀璨,就算是汉朝也不如唐朝,从大唐开国至唐玄宗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大唐从来不缺名将,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高仙芝、封常清等等,可以说大唐百年之间几乎是灭国无数,就算是到了“安史之乱”之后,大唐依然不缺名将,比如西平郡王李晟以及那个雪夜袭蔡州的李愬

  • 756年,高仙芝兵败陕郡、负屈衔冤而亡,李隆基:竖子,徒有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猪谈科技标签:高仙芝,唐玄宗,安禄山,唐军,高丽

    “我若果真有克扣粮饷的行径,诸君就大胆揭发;可要是我没这么做,诸君当替我做主。”然而,高仙芝话音未落,刽子手就已将他的头颅砍下。与高仙芝一同被杀的还有封常清,名震西域的帝国双壁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倒在了君王的屠刀下。那么高仙芝被杀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克扣粮饷呢?他与李隆基之间发生了什么?李隆基又为何迫不及

  • 唐朝大将高仙芝: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高仙芝,唐朝,唐玄宗,唐王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著名的盛世,出现了无数文人墨客,武将能臣。唐朝大将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而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少时成名,名扬海内高仙芝小时候就在武学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是朝鲜人,那个时候,朝鲜是唐朝的属国。高仙芝跟随父亲一起拜见唐朝天子。唐天子看

  • 山地之王高仙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高仙芝,唐军,突厥,唐玄宗,小勃律,山地之王,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名将老是被我们的邻国大韩民国一再提及,而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却并没关于此人的记载。此人名叫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历史上的高句丽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其王城、王陵遗址皆在我国境内,后来因为遭受曹魏的打击才迁都朝鲜半岛的平壤城。唐高宗李治时期高句丽在唐和新罗的夹击下灭亡,也许就

  • 大唐名将高仙芝,为何被称为“山地之王”?他有绝招让唐军飞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金佳宇聊娱乐标签:唐军,大军,唐朝,高仙芝,唐玄宗,小勃律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的远征小勃律之战,至今依然存在谜团。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支2万人的大军,是如何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雪山、激流中跋涉800里?又是如何在生理极限状态下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有人说,即便现代最专业的登山队也做不到,除非唐军长了翅膀,所以高仙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高仙芝:盛唐帝国双壁,纵横西域,如何代表大唐对决阿拉伯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高仙芝,唐军,小勃律,西域

    公元751年,唐朝天宝十年,盛夏。这一年,就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一带,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参与的双方,分别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而且这场战争发生的时候,双方都正处于鼎盛时期。这场战争,后世史称怛罗斯之战。据史书记载,在这场战争当中,唐朝至少出动了超过两万西域精锐,而阿拉伯帝国方面,则是

  • 高仙芝、封常清威震西域,安史之乱为何被唐玄宗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高仙芝,唐玄宗,安禄山,节度使,封常清,安史之乱,唐朝,国防政策

    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率军灭掉高昌,同年九月,唐太宗在此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此后的百余年间,许多精兵猛将被派到西域地区,他们征战沙场,为唐朝边疆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时期的高仙芝、封常清就是威震西域的名将,可是两人却被唐玄宗处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唐朝名将高

  • 20万惨胜2万,怛罗斯一役,牛逼的高仙芝断了阿拉伯帝国东征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唐军,军队,唐朝,高仙芝,怛罗斯,阿拉伯帝国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不论是军事,还是科技文化方面,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唐玄宗天宝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也可以说是,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火花碰撞。在当时的西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阿拉伯帝国,与一支唐朝的边防军不期而遇,原因其实很简单,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