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加店长微信shiyi0395,进群领福利!
作者:武汉传媒学院陈思萌
古时,皇帝是九五至尊,拍皇帝马屁的人比比皆是。
当面骂皇帝的人没几个。
在唐代,却有一个敢于“作死”的诗人,公开向皇帝叫板,声称皇帝的行为将导致“运祚不长”,短命早死。
他叫韩愈。
韩愈最大胆的那一年,是元和十四年。
法门寺有一座佛塔,藏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称为舍利,每三十年开一次塔,将舍利取出,让众人瞻仰。
元和十四年(819),是法门寺开塔之年。
依照惯例,要取出舍利瞻仰。
此时,唐宪宗派人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天。
此举一出,民间掀起了礼佛狂潮。
有的人为了一睹佛之真身,捐献了巨额的钱财。
有人为了表示对佛法的虔诚,把蜡烛点在头顶和手臂上,烧伤身体也在所不惜。
许多人像疯了一般,整个长安城掀起了“佛骨热”。
韩愈一看,很是担忧,于是大笔一挥,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呈给唐宪宗。
给皇帝提意见,你委婉点说也好,但他却直接写道:
“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谏迎佛骨表》)
韩愈真是要多大胆有多大胆,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作死”。
本来唐宪宗迎佛骨,就有祈求长生不老的想法。
韩愈说:以为奉迎佛骨,就能国泰民安,就能长寿吗?
“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谏迎佛骨表》)
韩愈列举古时案例,直言说历代信佛的皇帝都短命。
最后,韩愈提出了要把法门寺佛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
唐宪宗收到这封上书,气得发抖,认为韩愈是在咒自己早死,恨不得马上杀死韩愈。
大臣们死死拉住了唐宪宗。
不停地给韩愈说情,连皇亲国戚都看不过去,劝唐宪宗:至少初心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宽恕他吧。
韩愈的命是保住了,可唐宪宗的气实在消不了,一纸贬书,将韩愈贬到广东潮州。
潮州在唐朝属于距都城最偏远的地方,离首都长安千里之外。
要知道,此前,韩愈官至刑部侍郎,妥妥正四品的高官。
皇帝迎佛骨,他完全可以明哲保身,不管不问。
但是,在他看来,皇帝尊崇佛骨,带动百姓疯狂崇拜,对于国家来说,不是一件益事,不能不管,于是,毅然上书《谏迎佛骨表》。
唐宪宗对韩愈说:你有多远走多远吧。
韩愈仓促上路,走到蓝关时,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挥笔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句极言贬谪之快。早上上了一封奏书,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
这一年,韩愈52岁。
他感慨:为了给君主排忧解难,我的生命又有何惜呢?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这两句说的多么理直气壮,多么问心无愧,是对自己的交待,也是对子孙辈的嘱托。
回首再看长安,家又在哪里呢?再豪迈,可前路艰难,朝廷严令期限到达贬所,可马不走,英雄失路之悲,让人想哭。
前路艰难,垂垂老矣,韩愈觉得自己要死在这里了。只能嘱咐侄孙韩湘,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首吧!
走过千山万水,韩愈来到了潮州,他不知道,此后一千多年,潮州永远记住了他。
身体力行且有政绩是衡量一个官员好坏的最直观的标准。
在短短八个月内,韩愈体恤民情、兴修水利、主办乡校。
最离奇的事情,当属祭鳄鱼、驱鳄鱼。
潮州恶溪中有鳄鱼作乱,吃了很多牲口,伤害百姓,人人都以为害。
韩愈准备了一头猪、一头羊祭祀鳄鱼,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义正辞严地“警告”鳄鱼不要害人,限令七天之内,搬去别的地方。
否则,就找最好的弓箭手,杀尽鳄鱼。
说来也怪,自此之后,鳄鱼搬到西边六十里的地方,潮州再也没有鳄鱼作乱了。
为了感激韩愈,恶溪改成韩溪。
好的政绩,体现在小事中。
潮州的韩江里的放排工,长年在水里劳作。
放排工扛木头,扎木头,一会儿上岸,一会下水,衣服常年湿漉漉的,极易得风湿病和腹痛。
为了省事,放排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可是,韩江旁洗衣的妇女们却觉得不便,告到官府,放排工们只得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了解情况后,了解了放排工的辛苦,也体谅妇女的难处,出了个主意:放排工劳作时,不用穿衣服,在腰间扎块布遮羞就可以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但相比治理鳄鱼,兴修水利以外,后世认为韩愈对潮州最大的影响来自于教育。
韩愈也是个苦孩子,年少时父母去世,寡嫂将他带大,他苦读多年,才改变了命运。
到了潮州,韩愈发现学校荒废,于是写下《潮州请置乡校牒》。
找来了老师,分配专人管理学校,韩愈还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捐给学校,剩下的,给学生们当伙食费。
他在百越蛮荒之地栽下了重教育、重读书的种子,潮州的好学崇文之风兴起并且延绵千年至今。
为了表达对韩愈的感激,潮州山水尽姓韩,笔架山改为韩山、恶溪改为韩溪。
至今也有了“韩愈被贬,潮州受益”的说法。
潮州遍布韩祠,都在诉说着对韩愈的感激。
古潮州鳄渡亭有一副楹联: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解苦。
韩愈不会知道,自己待了八个月的地方,却被铭记了千年。
时间从来不会骗人,你做了什么,它永远记得,永远回馈着你。
人生路上,迷茫常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时间一定不会辜负你。
就像潮州人,永远记得韩愈。
你知道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作者:武汉传媒学院陈思萌 。编辑:聂隐娘。诗词世界出品、魏无忌主创图书《满堂花醉三千客》《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转载本文详见本号菜单联系方式。文中图片来自版权网站,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