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大将高仙芝:最后是怎么死的?

唐朝大将高仙芝: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姐看生活 访问量:1542 更新时间:2023/12/26 9:23:2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两个著名的盛世,出现了无数文人墨客,武将能臣。唐朝大将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而他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少时成名,名扬海内

高仙芝小时候就在武学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是朝鲜人,那个时候,朝鲜是唐朝的属国。高仙芝跟随父亲一起拜见唐朝天子。

唐天子看其姿容伟岸,能力出众,非常开心,当场给了高仙芝将军的官职。那个时候,高仙芝只有20岁。经此一事,高仙芝名扬海内。

当了官,就要办事,接下来,高仙芝开始完成唐天子给他的各种任务

吐蕃已经成为唐王朝的头号敌人,面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吐蕃骑兵,唐王朝已经有点力不从心。吐蕃攻占了唐朝的属国,唐朝三次派兵攻打,都没能获得胜利。

唐天子想起了高仙芝,他被派往前线,高仙芝一招诈降,将吐蕃军队打得七零八落。唐天子大喜,任命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加授开封府仪同三司。高仙芝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将星陨落,遗憾不已

这却成了高仙芝一生最后的高光时刻。高仙芝获得高位的事情,也让很多人嫉妒。

“渔阳浪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强盛当中的唐王朝被这一场战争打得措手不及。唐玄宗也对自己执政后期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事情来了,总是要处理的。

当时,率先出发迎敌的人,是高仙芝的副将封常清。封常清对于安禄山的定位就是一个一般的流贼,很快就能被打败。

轻敌让封常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连战连败,封常清看情况不对,赶紧跟高仙芝说:退守潼关,要不然潼关告破,全都得完蛋。

这本身只是一个战略决策,并没有别的意思。然而,唐玄宗好面子,五十年太平天子,他完全不能接受帝国现在的情况。

“上有所愿,下必从之”。有人搞明白了唐玄宗内心隐秘的心思。于是,他们就跑到了唐玄宗那里告黑状,把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个人说得非常不堪。

唐玄宗当场大怒,帝王的修养被他丢到了九霄云外,他命令将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个人处死。

高仙芝被逮捕以后,心里是非常懵的,也非常愤怒。在被处死之前,高仙芝大声喊冤。不过也没啥用。

高仙芝为什么会死

最坚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高仙芝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内部有人告黑状,高仙芝是一个比较迷信武力的人,他觉得,作为将军,自己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管。本来这个想法也没有什么问题。皇帝的心理才是导致高仙芝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有唐玄宗这样想法的帝王不在少数。如同青春期的少年一般,即便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也不愿意认输。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哪怕知道继续死守北京是灭亡的结局,也不愿意自己说出迁都二字,太丢人了。最后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了

唐玄宗也是,尤其他还是亲手创造了开元盛世的人,哪里愿意接受自己的国家被两个反贼给搞得乌烟瘴气。两个省份的官员居然没有一个抵抗的,当下就大怒,于是这两个人就被杀鸡儆猴了。

高仙芝的一生,如流星般升起,又如流星般坠落。他的这一生,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这个人作为武将,最相信的是他手里的刀,所以他做事情的时候,也做得比较绝,打完胜仗之后,烧杀抢掠,什么都干。

成为高仙芝的对手,是一件让人悲剧的事情,即便你愿意投降,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于是,高仙芝的敌人们开始奋起反抗,他们决定,不跟着唐朝一起混了。这一点,高仙芝给人的感觉有点像明朝初年的著名将领蓝玉。这种人一旦君主站在他们身边,那自然是千好万好。君主一不站在他们身边,那就只能落得身死的下场。

高仙芝对于唐朝来说,还是功大于过的。对于一个一生在战场上拼杀的人来说,最后死在自己人手里,无疑是高仙芝最为憋屈,也最为愤怒的一件事。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世上见白头”。帝王对于将领的要求,一直都是非常高的,他们希望将领能够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等到国家和平的时候,又希望他们能赶紧卸甲归田,不要争权夺利。

打仗的时候,他们希望对方言必信 行必果。最好不要打败仗。一旦丧师失地,面对的就只有死亡。

要求实在太高了,所以武将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除了战场上战死的以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被君主给杀掉的。到了最后,善终的也没有几位。

高仙芝的死,是封建时代帝王的一个缩影,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将臣下的性命视作无物。高仙芝在临死之前大声喊冤,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随意的一个战略决定,怎么会引起君王这么大的反应。

高仙芝到死,都认为自己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潼关一旦失守,整个大唐将门户大开,完全没有任何依仗。

高仙芝在临死之前大声喊冤的行为,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唐玄宗。作为天子的他,大怒之下,把高仙芝和封常清都给杀掉了,还是没能阻挡长安的陷落。

唐玄宗只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路奔向蜀地,到最后,甚至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杨贵妃都没能保住,只能日日夜夜思念

唐朝的文人墨客,对于唐玄宗是怨念很深的,他们不明白,明明前期算得上是大唐救世主的李隆基后来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很多人都写诗讽刺他,也有人怀念曾经的开元盛世,感慨如今山河破碎,国破家亡。

不知道,后来的唐玄宗,有没有想起高仙芝,这位弱冠登朝的少年将军,曾经为大唐立下过赫赫战功,也曾经因为自己军纪散漫导致唐朝威望大减。但总体来看,如果让她镇守潼关,事情可能会不太一样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接受一些事情,幼儿时期,人们不能接受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到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不能接受平凡一生,到了中年时期,不能接受身体患病,到了老年时期,不能接受死亡将近。

不过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每当人生到了后一个阶段之后,对前一个阶段不能接受的事情都接受良好。

少年时期,接受了被拒绝,中年时期,接受平凡,老年时期,接受生病。就像晚年的唐玄宗,他已经完全不想恢复大唐曾经的强盛了。只要自己有自由,不会被关在一个地方就很满足了。

高仙芝的死去,就是因为唐玄宗的不能接受,他认为,大臣们既然享受国家俸禄,那就应当无条件地向自己效忠。他忘了,人性都是复杂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谁知道唐朝倾尽全国之力打的这一场战争,能不能赢。

在那些投降的官员来看,这只不过是一场豪赌,赌赢了,就什么都有了,赌输了,就赔上身家性命。

标签: 高仙芝唐朝唐玄宗唐王朝

更多文章

  • 山地之王高仙芝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高仙芝,唐军,突厥,唐玄宗,小勃律,山地之王,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名将老是被我们的邻国大韩民国一再提及,而我国的历史教科书却并没关于此人的记载。此人名叫高仙芝,是高句丽人——历史上的高句丽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其王城、王陵遗址皆在我国境内,后来因为遭受曹魏的打击才迁都朝鲜半岛的平壤城。唐高宗李治时期高句丽在唐和新罗的夹击下灭亡,也许就

  • 大唐名将高仙芝,为何被称为“山地之王”?他有绝招让唐军飞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金佳宇聊娱乐标签:唐军,大军,唐朝,高仙芝,唐玄宗,小勃律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的远征小勃律之战,至今依然存在谜团。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支2万人的大军,是如何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雪山、激流中跋涉800里?又是如何在生理极限状态下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有人说,即便现代最专业的登山队也做不到,除非唐军长了翅膀,所以高仙芝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高仙芝:盛唐帝国双壁,纵横西域,如何代表大唐对决阿拉伯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高仙芝,唐军,小勃律,西域

    公元751年,唐朝天宝十年,盛夏。这一年,就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塔拉兹市一带,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参与的双方,分别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国,而且这场战争发生的时候,双方都正处于鼎盛时期。这场战争,后世史称怛罗斯之战。据史书记载,在这场战争当中,唐朝至少出动了超过两万西域精锐,而阿拉伯帝国方面,则是

  • 高仙芝、封常清威震西域,安史之乱为何被唐玄宗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高仙芝,唐玄宗,安禄山,节度使,封常清,安史之乱,唐朝,国防政策

    640年,唐朝大将侯君集率军灭掉高昌,同年九月,唐太宗在此地设置安西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此后的百余年间,许多精兵猛将被派到西域地区,他们征战沙场,为唐朝边疆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唐玄宗时期的高仙芝、封常清就是威震西域的名将,可是两人却被唐玄宗处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唐朝名将高

  • 20万惨胜2万,怛罗斯一役,牛逼的高仙芝断了阿拉伯帝国东征念头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唐军,军队,唐朝,高仙芝,怛罗斯,阿拉伯帝国

    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朝代之一,不论是军事,还是科技文化方面,在当时的世界史上,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唐玄宗天宝十年,也就是公元751年,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也可以说是,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火花碰撞。在当时的西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阿拉伯帝国,与一支唐朝的边防军不期而遇,原因其实很简单,两大

  • 大唐骑兵血战阿拉伯:高仙芝身败名裂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曼陀罗讲电影标签:大军,唐朝,高仙芝,唐玄宗,节度使,阿拉伯,大唐骑兵

    大唐帝国最为强盛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大唐在军事上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在对外作战当中,大唐骑兵曾经在中亚和阿拉伯骑兵作战,并遭受到一次惨败,这场仗也是高仙芝的身败名裂之战,从此之后高仙芝到死也没有什么胜仗了。这就是怛罗斯之战,唐玄宗并未对此战有太大重视,但从此唐朝势力在中亚大大下降,并随着安史之乱的

  • 从李靖、李勣到苏定方、高仙芝,为何大唐的灭国名将会层出不穷?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靖,李勣,苏定方,高仙芝,南唐,唐朝

    唐朝初期国家军事实力强大,将领个个身经百战。士兵们也因为得到新军制的鼓舞,士气高涨。在战争奖励机制的推动下,国家战争机器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大唐是世界一级秩序的缔造者,不管由它发动的战争带来的后果如何,它都不会面临指责,更加无惧别国复仇。大唐上层对待周边各国的态度,也变相鼓励了李靖、李勣、苏定方和高

  • 高仙芝:高句丽族名将,曾为大唐降服八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高仙芝,高句丽,唐军,突厥,苏定方,小勃律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大唐名将,高句丽族最善战的将军高仙芝,远征竭师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奇特拉尔一带,靠近阿富汗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并灭其国。这个时候大唐帝国终于取得了对吐蕃帝国的完胜,大唐帝国迎来了最巅峰时刻。而高仙芝这个高句丽族的名将,也因此留名青史,成为了盛唐名将中,最不容忘记的一位名将

  • 福祸盛唐(二十)李隆基冤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真实原因来自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玄宗,封常清,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

    面对长驱南下的安禄山叛军,沿途各州郡望风而降,唐朝在河北和中原的大量领土沦陷,这样的情况让朝廷上下感到非常震惊。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唐玄宗李隆基先后召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名将入朝,让他们组建军队,负责平定安禄山的叛乱。然而这些名将面对安禄山的叛军时却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他们屡战屡败,以至于潼关失守

  • 高仙芝:征服帕米尔高原的“山地之王”,可惜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高仙芝,帕米尔,唐军,安禄山,封常清,帕米尔高原,山地之王

    在历史的长河,出现了许多了不起的名将,像白起,韩信,霍去病,卫青,周亚夫,李靖,李勣等等,他们为各自的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名垂青史。今天,向大家介绍的那位虽然不如前面几位有名,可是他却创下了世界军事史上奇迹——他就是唐朝名将高仙芝。高仙芝何许人也?他原是高句丽人,自幼随父亲高舍鸡入唐。父亲高舍鸡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