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英雄心里的永远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大唐第一夫人长孙皇后:英雄心里的永远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3/12/28 14:54:39

唐太宗是个英雄皇帝,史书中他很少哭。

虎牢关生死一战,压力如崩的时候,他没有哭;

兄弟倾轧,玄武门外,他没有哭;

突厥入侵,兵临城下,他也没有哭。

可是当自己一生最爱的女人去世的时候,面对着女官们把长孙皇后还没有编篡完的《女则》一书给他看的时候,太宗皇帝失声痛哭。

后来更是经常登上自己建造的一座多层塔楼,去看看提前葬在昭陵的长孙皇后,每次登楼都免不了一场痛哭,还惹得魏征提醒这位皇帝没事多看看自己父亲的献陵。

塔楼之后虽然拆除了,长孙皇后却依旧被太宗在内心挂念了一辈子。

“佳偶天成,鹣鲽情深”

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亲和太宗皇帝定下了婚书,之后自己的父亲的去世,自己和哥哥寄养在舅舅高士廉家里,之后高士廉做主将长孙皇后按照他父亲生前的安排,嫁给了李世民。太宗皇帝也因此感激了高士廉一辈子,在他晚年生病的时候,也多次屈尊去他的府上探望。

长孙皇后和太宗的婚后生活,我们没有月光宝盒,已经无法穿梭时空去看看到底如何如何,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后人记录的故事来探究一二。

在玄武门这样的千钧一发的关头,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背后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亲冒矢石去支持丈夫的事业。平时长孙皇后也在丈夫在外征战的时候,孝敬公婆,秦王的母亲窦太后生病了,长孙皇后更是昼夜不歇的侍奉。

李世民的性子很急躁,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早就和自己的父亲兄弟经常产生矛盾,而这时候长孙皇后就是一剂关系的调和剂,尽管最后还是没能避免那场悲剧,但是她自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成为丈夫成为皇帝之后,有一次李世民遇到了紧急事务要处理,当时长孙皇后身体不好,还硬拖着病体去一起处理这一紧急事件。

长孙皇后这一生的经历其实按照现在的玛丽苏女主的模式来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李世民就是那个时代的霸道总裁,关键是这个霸道总裁一生只爱她。长孙皇后产后身体不好,御医说长孙皇后的体质适合吃鸭子,李世民特地让人呆在宫里专门为长孙皇后做这一道菜,还隔三岔五地放下繁忙的政务来陪皇后用餐。

贞观时代的政治顾问

长孙皇后对于唐太宗来说,不仅仅是妻子,还是他的贤内助,就连后世一向避讳女人干政的史官们也在写长孙皇后的时候,将她和唐太宗的房玄龄相提并论。

在后宫关系的处理上,长孙皇后并不是前代的独孤皇后,如果说独孤皇后还要靠自己的专制和手段去管理后宫,长孙皇后证明了其实完全不需要如此,她也不屑于此。用善意和包容去管理后宫,这是她的独特智慧。

她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面对太子奶娘说太子东宫用度不足的时候,她断然拒绝了奶娘的要求,她说太子不关心自己是不是德才兼备,而关心起了自己的用度,这哪里是太子应该做的呢?

唐太宗和别的人生了孩子,结果那个宫女因为难产而死,她也一直把那个宫女生的公主养在自己身边,视如己出。哪怕是后廷的一个小仆役犯了错,长孙皇后都要反复的查看确认,仁厚的她不想让一个人蒙冤。

她仁厚,却也不因为仁厚显得过于软弱。这就要提到那个被说烂的故事了,唐太宗有一次想出去打猎,被魏征活生生的劝阻了,太宗皇帝那叫一个气,回来一个劲的说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结果长孙皇后硬是没有顺着丈夫,而是自己换了身朝服向太宗道贺“又得贤臣”,太宗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最终意解。

还有一次唐太宗很喜欢的马莫名其妙的就死去了,太宗皇帝生气的不得了,想杀掉那个管理马的人,没想到皇后这次也没有退让,反而举了晏子的例子来劝阻自己的丈夫,最终说服了唐太宗,反而啧啧赞叹道:“每能规谏,补朕之阙”。

理性的政治风尚

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其实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有很多的太平盛世,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有过,但是最出名的一定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因为在贞观年间,朝堂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理性之风,而这一切又和长孙皇后不无关系。

长孙皇后对于外戚干政,一直抱有很深的警惕。吕后依赖外戚,武则天也依赖自己的家族,但是长孙皇后就曾经多次反对皇帝丈夫将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安排上很高的位置。她太了解自己这个哥哥了,知道这个哥哥对权力有多么的渴望。

太宗要提拔长孙无忌做左仆射,长孙皇后这次劝自己这位超级自信的丈夫没有劝动,更是逼自己的哥哥去辞掉这个职务,长孙无忌虽然不高兴,但是还是照做了。

很多人在权力面前都迷失过,吕后这样,武则天也是这样,但是长孙皇后一直对权力有着自己的警惕。权力是那种你没有的时候,你都能体会到它的存在的事物,而你越接近他,你就不再完全是个正常人了,你会习惯于这种快感,凡是只要馋了一口权力味道的人,毫无意外的全部上瘾了。太宗皇帝很强势,他哥哥也很强势,没有人比长孙皇后更了解这两个人。

而她的担忧,终于有一天,在自己的亲儿子那个时代得到了证实。风起于毫微之末,古来贤后,见微知著莫过于此。

还有一次,自己的女儿出嫁,太宗皇帝和群臣商量一下,想要嫁妆多一些,群臣就建议比当时公主姑姑出嫁的时候的嫁妆多一倍,没想又是那个楞头青魏征前来劝阻,太宗这次把魏征的意见告诉给自己媳妇之后,长孙皇后更是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感慨道,自己劝阻皇帝都得察言观色,反倒是这个魏征,是真的贤臣,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皇帝之后多听听他的意见。

怕魏征之后不敢言论了,长孙皇后还特地派人赏赐了魏征。

纵观太宗一朝,理性行政,对皇帝的行为约之以礼,动之以情这一风尚的确立,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思接千载空悠悠

长孙皇后去世得很早,去世的时候,她的许多孩子还没有成年。

那位年轻时代的秦王,成为帝王的中年人,在长孙皇后死去之后,承担起了历代帝王绝无仅有的“奶爸”责任,当时年纪小的晋王李治晋阳公主,亲自被唐太宗所抚养。

哪怕是在自己已经时日无多的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当听闻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的时候,当时已经病得很严重的李世民执意要去吊丧,并对来劝阻的人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

如此情谊,只因为和长孙皇后有关,都被太宗皇帝如此挂念,更不用说其他许多事情了。

如果这段爱情故事前面的是“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玛丽苏小甜文,那在故事的最后,其实是有很多淡淡的怀念和愁绪在里面的。

文/扒拉文史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她陪伴唐太宗李世民23年,他思念她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李渊,高士廉

    长孙皇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去世后入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想念她,于是就下旨特地在宫中建起层观,以能够随时登高远眺,每天遥望昭陵以解相思之苦。李世民做事一向以刚毅果断著称,哪怕是对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也不手软,很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多情的人,那么长孙皇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获得李世民如此长久的

  • 十二星座转世后会是哪位皇后?巨蟹座是长孙皇后,天秤是孝武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长孙皇后,皇后,武后,十二星座,赵飞燕,巨蟹座

    文 | 上上签每个朝代有一位皇后,她们是高贵的象征,性格迥异,各有不同特色,那么,十二星座转世后会是哪位皇后呢~1、白羊座:孝成赵皇后。羊羊热情大方,乐观向上,待人友善,拥有一颗真诚之心,在生活中无论遇见什么困难,都会浑身充满正能量去面对。所以,白羊转世皇后是赵飞燕——孝成赵皇后。2、金牛座:仁孝文

  • 长孙皇后随身带着毒药,临终前对李世民说:我不想成为第二个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李世民,吕雉,长孙皇后,毒药,长孙无忌,刘邦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始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贤内助,无事的时候默默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帮助他,有事的时候又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给他强有力的支持。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离不开长孙皇后这个贤内助。但就是这样的一代贤后,生命却极其短暂,贞观十年的夏天,长孙皇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李世民

  • 李冶: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李冶,陆羽,诗人,金朝,李季兰,刘长卿,唐德宗,刘禹锡,科学家,数学家,千古名句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李冶的传记,就想起了黄家驹的这句歌词。李冶李季兰,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刘长卿谓其为女中诗豪,男诗豪是刘禹锡。李冶六岁那年,曾写诗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六岁的娃娃,才情是有的,心思吓坏了她老爸:这娃娃,长大咋了呀!父恚曰:"必失行妇也。

  • 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打死的李冶是不是陆羽的红颜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李冶,陆羽,香草,金朝,唐德宗,唐代宗,刘长卿,红颜知己

    曾国藩为何咬定亲弟弟曾国华只有“死”路一条了?(李冶)【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企业管理工作。近来年发表的各类体裁文字散见于网络和本地报刊。重庆南岸作家协会会员。【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主角:季兰(李冶)、季疵(陆羽);配角:智积禅师、李公、刘长卿、唐代宗本剧时长:50年左右(一)

  • 李冶六岁便能作诗,其父读过后表示其必失德,后因曾赞美朱泚被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冶,李季兰,唐玄宗,道士,鱼玄机,刘长卿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很难让人想象得出,这首诗出自一个六岁的女孩之手,但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大唐女诗人李冶在写出这首《蔷薇诗》的时候只有六岁。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而这种大唐特有的气质在诗坛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唐叫得上名字的诗人不止数十位,有名的诗篇不止数百首,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女诗

  • 李冶:写下“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的道姑,为何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冶,鱼玄机,薛涛,相思半,陆羽,元稹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大唐诗坛,星光灿烂,直耀得人眼花,但那是男性的光芒,在不多的女性中,李冶算是相对比较有名的一位了,她位唐四大女诗人之列,但就名气来说,终不如薛涛和鱼玄机来得响亮,四位女诗人中还有一位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那是据说同元稹有一腿的刘采春。与薛涛和鱼玄机不同,这二位是在世上混了一圈

  • 大唐“才女”李冶,暗恋一僧人,写下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冶,陆羽,诗作,薛涛,才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作创作的巅峰时期。不仅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李商隐等等家喻户晓的男诗人,更成就了薛涛、李冶、刘采春、鱼玄机四位女诗人。自古才子多情,才女亦是如此。这四位才女无不是遍尝人间悲欢情长,并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和诗词情话。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李冶。李冶出身于官宦

  • 大唐才女李冶一生情路坎坷,恋上和尚留下名作,后被唐德宗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冶,唐德宗,李季兰,王昌龄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初唐、盛唐时期经济开放、政治开明、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那个时期的诗歌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最鼎盛时期,有人评价为:''诗人以千数,诗作以万数''。不同类型的诗歌,在那个''开放''的年代大放异彩。我国著名诗人:诗仙李白、诗家天子王昌龄等等均出自于唐朝。出生于唐德宗时

  • 唐朝女诗人李冶:被父亲否定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冶,李季兰,诗人,唐朝,诗词,武则天

    作者: 阿赖耶识唐朝因为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对于女人总是比其他年代多了几分人情。可是多 的 几分,也没有办法扭转固有思想。唐朝诗人多,出名的更是多,可是唐朝女诗人,才是难得的瑰宝。李冶这个女人 身 ,就占据了四位女诗人的一席之位。李冶字季兰,这个名字更贴近她的温婉。(一)远近闻名的神童俗话说,出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