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孙皇后:她陪伴唐太宗李世民23年,他思念她一生

长孙皇后:她陪伴唐太宗李世民23年,他思念她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娃趣谈 访问量:2674 更新时间:2024/2/9 17:13:41

长孙皇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去世后入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想念她,于是就下旨特地在宫中建起层观,以能够随时登高远眺,每天遥望昭陵以解相思之苦。

李世民做事一向以刚毅果断著称,哪怕是对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也不手软,很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多情的人,那么长孙皇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获得李世民如此长久的深情呢?

1、将门之女

长孙皇后虽然贵为唐太宗朝的后宫之主,但是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她的大名,只知道她小字“观音婢”。

长孙氏的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长孙晟天性聪明,矫健过人,尤其善于骑射,隋文帝杨坚十分欣赏他,任命他为左勋卫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曾经担任通道馆学士,专门研究道家学说,知识广博,见解独到,很善于识人。

长孙炽十分欣赏唐国公李渊的夫人窦氏,因为窦氏幼时做过的一件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窦氏从小聪明伶俐,她的舅舅北周武帝宇文邕十分喜欢,就把她带进宫中亲自抚养。当时,周武帝为了取得突厥的支持,娶了突厥的阿史那公主为妻,将其立为皇后。阿史那皇后温柔贤淑,待人有礼,刚开始两个人的感情很好。后来,宇文邕担心阿史那皇后受母族力量牵制,会影响自己朝政稳定,所以就逐渐冷淡了阿史那皇后。

当时窦氏只有六、七岁,她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悄悄劝说舅舅说:“现在突厥还很强大,希望您控制自己的感情,以苍生为念,安抚好阿史那皇后,这样其他边患就不会造成更大的困扰。”

周武帝听了窦氏这番话以后,认为她说得很对,于是改变了对阿史那皇后的态度。

窦氏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解,当时人们都传为美谈。

窦氏长大后嫁给李渊为妻,生下四子一女,次子就是李世民。

观音婢是长孙晟最小的女儿,她的婚事受到整个长孙家族的关注。长孙炽对长孙晟说:“窦氏这样优秀,她教育的子女一定也很出色,不如与唐国公家结亲。”

长孙晟听从了哥哥的建议,为女儿和李世民订下了婚约。

2、情投意合

长孙晟给女儿定下婚约后不久就去世了,隋炀帝对此深表哀悼,给长孙家的赐赠十分丰厚。

但是,无论隋炀帝的赐赠多么丰厚,长孙氏母女三人却并没有受到丝毫益处:因为观音婢的母亲高氏是长孙晟的继室,长孙晟刚一去世,观音婢母女三人就被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送回了高氏的娘家。

高氏的父亲是扬州刺史高敬德,她的哥哥高士廉担任“治礼郎”的官职。

高士廉没有嫌弃回来投奔自己的妹妹一家三口,相反,他给予他们最体贴的照顾,不仅悉心抚养外甥长孙无忌和外甥女观音婢,还为他们做长远考虑。当高士廉知道观音婢和李世民有婚约之后,经过仔细考察李世民的人品和才华之后,于613年促成二人完婚。

婚后,长孙氏和李世民的感情很好,但是,这对年轻人很快就遭遇到了他们人生中极大的一次危机:当年五月,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在涿郡病逝,时年只有45岁;六月,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因为受到好友牵连,被贬到遥远的岭南地区担任县级主簿。

来自双方家庭的变故使小夫妻二人更懂得互相支持的重要,在这段日子里,他们相濡以沫,感情因此更加深厚。

3、关键时刻的支持

公元618年,李渊即位,是为唐高祖。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为秦王妃。

李渊即位前,天下群雄纷争,局势混乱,他即位之后,立刻以关中为根据地,然后开始进军关东等地区,加快平定各方的速度。

在平定过程中,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地位与威望逐渐引起太子李建成的不安与猜忌,在表面的亲近下,兄弟之间的争斗暗流涌动。

秦王妃长孙氏是李世民的贤内助,何尝不清楚此时个人举动的重要作用?她很好地扮演了“贤惠儿媳”的角色,不仅对唐高祖李渊非常恭顺,对李渊的众多妃嫔也都十分恭敬有礼,从李渊的后宫获得秦王所需要的力量支持。

及至玄武门事发,李世民带领将士们准备投入战斗之时,长孙氏亲临阵前,对即将展开厮杀的将士们勉励一番。

长孙氏从小就读书很多,富有学识,她的一番话让忧惧不定的将士们十分感动,因此斗志昂扬。

玄武一战定乾坤。

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长孙氏被册立为皇后。

4、一代贤后

即位之后,李世民对长孙氏比之前更加信任和倚重,他常常喜欢和长孙氏谈论对大臣的赏罚情况。每逢此时,长孙氏总是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女人,岂敢豫闻政事?”以此为理由,绝和李世民谈论政事。

这时的李世民正年轻,大概是出于对妻子的钟爱和信赖,还有些年轻人的任性,所以虽然被长孙氏拒绝,但是他仍然会坚持和她细聊这些事,长孙氏就很干脆地给他来个沉默以对。

虽然不喜欢对朝政发表意见,但是在李世民接受大臣进谏方面,长孙氏却经常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对待魏征和房玄龄这两位重臣。

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的嫡长女,李世民一直非常钟爱她。长乐公主到了适婚年龄后,李世民开始为她筹备嫁妆,嫁妆的规格远远超过了长公主,这难免有“逾制”之嫌。

对于这样的事,一向以直谏出名的魏征岂能放过?他以汉明帝封皇子为例,提出:“如果现在君主的子女在礼制上逾越先主的子女,这是不可以的,希望陛下再好好考虑这件事!”

李世民没想到魏征连自己的“家事”都要管,他回到后廷之后,就把这件事如实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听了之后,不由赞叹道:“我听说陛下看重魏征,但是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现在听到他的进谏,这才明白他是以义制情,这的确是正直的社稷之臣!我虽然和陛下是夫妻,情义深重,但是每当要规劝陛下的时候,仍然不敢轻易触犯陛下的尊严,总是要先察言观色再确定如何开口。我尚且如此,又何况那些做臣子的呢?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陛下能听进大臣的进谏,则朝政得安,听不进进谏则会朝政混乱。希望陛下能够审慎行事!”

然后,长孙皇后专门派人给魏征送去五百匹丝织品,以褒扬他的正直敢言。

房玄龄是唐太宗朝的重臣,他擅长谋略,勤于政务,在当时就有“良相”之誉。

634年,长孙皇后生了重病,正赶上房玄龄因为犯了错误被唐太宗下旨回家闭门思过。长孙皇后自以为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再次诚恳地为大臣求情:“玄龄跟随陛下时间最长,做事小心谨慎,又有奇谋妙计,他预测要发生的那些事情,都一一发生,无一遗漏。如果他没有犯什么特别重大的错误,希望陛下千万要予以重用,不要轻弃!”

5、长孙无忌

长孙皇后规劝李世民重用贤臣的同时,却总是千方百计阻止长孙家族的成员被重用,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她的哥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是一母所生,年少时两个人都跟随母亲高氏寄居在舅舅高士廉的家中。从少年时起,长孙无忌就和李世民是好朋友,李世民把他视为心腹,因此就想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帮助自己处理朝政。

知道李世民的这个想法之后,长孙皇后立刻出言阻止,她说:

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长孙皇后希望李世民吸取汉朝时外戚吕氏、霍氏专权的历史教训,不要重用自己的娘家成员。

但是,对长孙皇后的这次谏言,李世民根本听不进去,他直接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集领兵、人事管理、政务于一身,职权至高无比。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不听劝谏,只好偷偷告诉长孙无忌,让他自己请求降职。长孙无忌听进了妹妹的劝告,主动提出降级要求,提了好几次之后,李世民才不得已答应了他。

后来长孙无忌的遭遇很好地证实了长孙皇后看法的正确。

6、身后事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时年36岁,她陪伴在李世民身边,二人度过了23年的美好时光。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伤不已,他更加疼爱两个人的儿女,同时,对长孙家族成员更加厚待。

长孙无忌先是被封为世袭刺史,不久又被封为赵国公;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长孙无忌担任太子太师。没有了长孙皇后的阻拦,长孙无忌的职位一路提升,一直到649年,李世民临终时,任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君李治。

事实证明,给李治做辅政大臣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尤其是在武则天得到宠爱、觊觎皇后之位以后。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前反对立她为后的大臣都受到打击报复:褚遂良被赶出京城,到遥远的潭州担任都督,之后一贬再贬,最后于爱州抱憾离世。

虽然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但是也没有被放过,武则天的心腹许敬宗诬陷他谋反,李治虽然哭泣着心疼自己的舅舅,但却连见面给舅舅申诉的机会都没给,长孙无忌被直接削去官职,流放黔州。不久,许敬宗派人到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缢身亡。

长孙无忌的儿子、近支亲属也都被罢官,流放岭南为奴。

结语

长孙皇后知道历史上那些手握大权的外戚重臣的下场,所以她极力阻止哥哥走向那权力舞台的中央,避免成为令人瞩目的目标。可惜,她管得了自己的生前,却终究顾不了身后,最终,她的亲哥哥被亲儿子送上不能回头的穷途末路。

长孙皇后的历史记载见于《旧唐书·列传·后妃上》

更多文章

  • 十二星座转世后会是哪位皇后?巨蟹座是长孙皇后,天秤是孝武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长孙皇后,皇后,武后,十二星座,赵飞燕,巨蟹座

    文 | 上上签每个朝代有一位皇后,她们是高贵的象征,性格迥异,各有不同特色,那么,十二星座转世后会是哪位皇后呢~1、白羊座:孝成赵皇后。羊羊热情大方,乐观向上,待人友善,拥有一颗真诚之心,在生活中无论遇见什么困难,都会浑身充满正能量去面对。所以,白羊转世皇后是赵飞燕——孝成赵皇后。2、金牛座:仁孝文

  • 长孙皇后随身带着毒药,临终前对李世民说:我不想成为第二个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李世民,吕雉,长孙皇后,毒药,长孙无忌,刘邦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始终是李世民最信任的贤内助,无事的时候默默站在李世民的身后帮助他,有事的时候又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给他强有力的支持。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离不开长孙皇后这个贤内助。但就是这样的一代贤后,生命却极其短暂,贞观十年的夏天,长孙皇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李世民

  • 李冶: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李冶,陆羽,诗人,金朝,李季兰,刘长卿,唐德宗,刘禹锡,科学家,数学家,千古名句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李冶的传记,就想起了黄家驹的这句歌词。李冶李季兰,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刘长卿谓其为女中诗豪,男诗豪是刘禹锡。李冶六岁那年,曾写诗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六岁的娃娃,才情是有的,心思吓坏了她老爸:这娃娃,长大咋了呀!父恚曰:"必失行妇也。

  • 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打死的李冶是不是陆羽的红颜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李冶,陆羽,香草,金朝,唐德宗,唐代宗,刘长卿,红颜知己

    曾国藩为何咬定亲弟弟曾国华只有“死”路一条了?(李冶)【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企业管理工作。近来年发表的各类体裁文字散见于网络和本地报刊。重庆南岸作家协会会员。【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主角:季兰(李冶)、季疵(陆羽);配角:智积禅师、李公、刘长卿、唐代宗本剧时长:50年左右(一)

  • 李冶六岁便能作诗,其父读过后表示其必失德,后因曾赞美朱泚被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冶,李季兰,唐玄宗,道士,鱼玄机,刘长卿

    “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很难让人想象得出,这首诗出自一个六岁的女孩之手,但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大唐女诗人李冶在写出这首《蔷薇诗》的时候只有六岁。大唐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而这种大唐特有的气质在诗坛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唐叫得上名字的诗人不止数十位,有名的诗篇不止数百首,而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女诗

  • 李冶:写下“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的道姑,为何被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冶,鱼玄机,薛涛,相思半,陆羽,元稹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大唐诗坛,星光灿烂,直耀得人眼花,但那是男性的光芒,在不多的女性中,李冶算是相对比较有名的一位了,她位唐四大女诗人之列,但就名气来说,终不如薛涛和鱼玄机来得响亮,四位女诗人中还有一位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那是据说同元稹有一腿的刘采春。与薛涛和鱼玄机不同,这二位是在世上混了一圈

  • 大唐“才女”李冶,暗恋一僧人,写下一首诗,却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冶,陆羽,诗作,薛涛,才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作创作的巅峰时期。不仅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李商隐等等家喻户晓的男诗人,更成就了薛涛、李冶、刘采春、鱼玄机四位女诗人。自古才子多情,才女亦是如此。这四位才女无不是遍尝人间悲欢情长,并为世人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故事和诗词情话。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李冶。李冶出身于官宦

  • 大唐才女李冶一生情路坎坷,恋上和尚留下名作,后被唐德宗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冶,唐德宗,李季兰,王昌龄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初唐、盛唐时期经济开放、政治开明、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那个时期的诗歌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最鼎盛时期,有人评价为:''诗人以千数,诗作以万数''。不同类型的诗歌,在那个''开放''的年代大放异彩。我国著名诗人:诗仙李白、诗家天子王昌龄等等均出自于唐朝。出生于唐德宗时

  • 唐朝女诗人李冶:被父亲否定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冶,李季兰,诗人,唐朝,诗词,武则天

    作者: 阿赖耶识唐朝因为一个女皇武则天,所以对于女人总是比其他年代多了几分人情。可是多 的 几分,也没有办法扭转固有思想。唐朝诗人多,出名的更是多,可是唐朝女诗人,才是难得的瑰宝。李冶这个女人 身 ,就占据了四位女诗人的一席之位。李冶字季兰,这个名字更贴近她的温婉。(一)远近闻名的神童俗话说,出名要

  • 文人墨客 | 李冶:乘风破浪的才女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李冶,薛涛,诗人,金朝,唐德宗,刘采春,鱼玄机,数学家,科学家,乘风破浪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或许很多人不了解李冶,即便在历史书中邂逅过这个名字,也有很多人把她和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混淆。在穿越千年的岁月中,红颜如昙花一现,千古留名的如数家珍,众姐姐中李冶不算最出名的,却是这次训练营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