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夫人》中,白居易表达了哪些在《长恨歌》中不曾明说的情感?

《李夫人》中,白居易表达了哪些在《长恨歌》中不曾明说的情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侦查号 访问量:3470 更新时间:2023/12/7 6:34:39

在中国古代学史上,描摹美人的诗歌总是令人心驰神往。纵使只是在诗中提到美人,也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让西湖拥有了别样的韵味。而在众多描写美人的诗歌中,白居易的《长恨歌》绝对堪称其中翘楚。

在这首作品中,白居易不但描写了杨贵妃的绝代风华,更勾勒出其和唐玄宗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虽然历史上的杨贵妃有祸国之嫌,但读完此诗之后,人们依然很难不被唐玄宗的痴情所打动。

不过在白居易创作完《长恨歌》之后不久,便又创作了一首描写汉武帝与夫人爱情故事的《李夫人》,其中部分情节与《长恨歌》相类似,那么白居易又为何要创作两首如此相似的作品,其用意究竟为何?

一、《李夫人》与《长恨歌》的联系

白居易所作的《李夫人》一诗取材与西汉时期汉武帝与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李夫人因为自己兄长李延年的关系,被汉武帝选为妃子,并且通过美丽的容颜和惊艳的舞蹈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

不过李夫人在入宫之后不久就命丧黄泉,这让汉武帝深受打击。为了再次见到李夫人,他采用了多种方法,最终在方士的帮助下,他在缭绕的烟雾中重新见到了李夫人的样子,而且其形容笑貌完全没有了病态,这让汉武帝十分感慨。但是这种环境只能短暂存在,汉武帝在香燃尽之后便再次陷入了怅惘,正如白居易所说"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而白居易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汉武帝依靠方士的帮助重见李夫人一事上,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长恨歌》中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拼命找寻的样子。而事实上,在《长恨歌》中,就已经有李夫人的影子。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中,便化用了李延年创作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一句。

由此可见,在之前创作《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的脑海之中其实就已经将杨贵妃和李夫人联系到了一起.这不由得让我们更加疑惑,既然《长恨歌》中已经有了李夫人的影子,他又为什么要再做一首新诗呢,这可能要从其之后的议论中寻找原因。

二、《李夫人》所表达的情感

因为《长恨歌》叙述的是本朝之事,因此白居易可能不便发表太多的议论。而在《李夫人一诗》中,白居易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在描写完汉武帝的失落之后,白居易就开始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了: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在这段议论中,白居易除了用唐玄宗等帝的行为来进行类比之后,最关键的观点集中在后两句中的一个"惑"字。针对此"惑"的意思,一般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认为这是迷惑的意思,即有道之君在见到美色之后往往会沉沦其中,导致朝局走上下坡路。

而第二种理解则要和倒数第三联的"恨"字联系到一起,即人非草木,见到美人自然喜爱,但是这种感情终究会化为分离后的遗憾,在其生时有生老病死干扰,死后虽然能够以焚香得见,且形容不改,但终究不够真切。因此诗人才发出疑问,这样的感情是否注定遗恨,因此令人迷惑不解,无论生死终究不可参破。

那么诗人究竟想要表达感情在注定分离之前的无可奈何,还是从侧面讽谏统治者不能沉迷美色呢,这恐怕还要从《长恨歌》中寻找答案。

三、长恨与长惑的关系

《长恨歌》不似《李夫人》以主角命题,授命白居易希望表达的是恨之切。而此恨通俗看来是爱人阴阳两隔,不得相见的无力感,因此有人认为这是白居易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歌颂。

但是《李夫人》一诗中"惑"字的出现让"恨"有了全新的解释。笔者认为所谓长恨,即恨人者难以走出悲伤的状态,这种类似执念的追求会让人迷失在这件事情上,而这和一个人受到迷惑的状态无疑是十分相似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白居易其实是想表达唐玄宗受到杨贵妃美色所惑,而不能自拔。在杨贵妃死后,其依然无法忘记,在其本身看来这自然是恨,但是外人眼中却是一种惑。所以白居易连做两诗,其实想表达的是对于唐玄宗受美人所惑的惋惜,并希望后人能够知恨之难解,走出惑的圈子。只不过由于政治环境,其并不能明言,只能用恨来委婉表达。而到了《李夫人》一诗中,其终于可以一抒胸臆,喊出"尤物惑人忘不得"的真实想法。

四、结语

《长恨歌》作为唐诗中的瑰宝,其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文笔都是其他叙事长诗所难以企及的。不过白居易在完成这一杰作之后,在三年后又做了《李夫人》一诗,将自己之前未能表达出的观点尽情倾吐。

在此诗中,白居易通过汉武帝痴迷李夫人一事,提出美色对君王的强大诱惑是很难被彻底根除的。并一一个"惑"字将几朝政治衰落的原因都归咎到美人身上。而此和《长恨歌》中的恨其实描述的是同一个状态,只不过视角不同,而白居易也是借此诗道出了自己对于唐玄宗沉迷女色的不满。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生死亦惑的慨叹也可能是白居易对于杨贵妃的惋惜。因为既然生死全无区别,那么其又何必惨死呢。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歌颂还是相当真挚的。

推荐阅读:#长恨歌#

宋代的诸宫调,在叙事上做了什么改进?对戏剧的发展有何贡献?

更多文章

  • 黄庭坚10首绝句,有7首偷语、3首化用自白居易诗,为何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黄庭坚,居易,绝句,白居易,诗作

    前言对于前人作品的借鉴,唐朝诗僧皎然《诗式》中,有三偷之说:偷语、偷意、偷势。皎然提到:偷语最为钝贼。如汉定律令,厥罪必书,不应为。所谓的偷语,除了原封不动的借用外,还有比较明显地简单化用。黄庭坚有一个点铁成金的理论,出自其《答洪驹父书》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

  • 白居易出门闲逛,写下一首赞美苏州美景的名篇,堪称经典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黄鹂,杨柳,杜甫,诗人,白居易,刘禹锡,苏州市,中国文物,千古名句,中国世界遗产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写在前面:“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职期满,临别依依,作《别州民》抒发自己对父老乡亲盛宴送别的感激之情。同年五月,白居易被委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抵达洛阳,并在履道里置宅安居,历经多年漂泊,彼时,已经知天命之年的

  • 白居易:用浅显直白的文字,写出令人深思的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自说文史标签:杜甫,诗歌,李白,歌诗,诗人,唐朝,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像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可能包括历史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大唐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他叫白居易。在说到白居易时,老师总是反复强调白居易的创作理念,那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当年我还小,没有经历社会,也不懂诗词歌赋,甚至也不知道这话的意思,所以对这句话并没有真正理解,只知

  • 白居易的十五首小诗 ,每一首都很经典,惊艳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杨柳,苏轼,诗人,诗即,小诗,唐朝,白居易,艺术家,问刘十九

    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16岁凭一首诗名动京城;他,写诗力求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情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是挚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他是矛盾综合体,前半生锋芒毕露,后半生纵情山水……他,就是苏东坡的偶像,

  •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杜甫,李白,诗人,唐朝,白居易,卖炭翁,千古名句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诗人那么多,白居易其实比大多数诗人都过得好,除了仗义执言要求严惩杀害武元衡的凶手那一次被贬江州之外,他的一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乐天好命,得意于一切名利他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活得通透。在那个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夺利的王朝,他不是没有想过直言敢谏、宁折不

  • 白居易晚年时前前后后共在家中养了33个家妓,堪称“诗坛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白居易,元稹,在家中,樊素,诗坛

    “乐天兄,你好生快活!”白居易晚年时前前后后共在家中养了33个家妓,堪称“诗坛之最”。他的好兄弟元稹在登门造访时感叹不已。白居易年少时,他曾与邻居之女湘灵相恋,但湘灵家十分贫穷,白居易其母认为二人门不当户不对,便始终不同意二人的婚事。而在古时又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大,所以二人迟迟没有成婚。但白居

  • 白居易十首经典七绝,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历史解密编辑:袁飞说科普标签:元稹,盛开,诗人,惜花,长恨,唐朝,白居易,千古名句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主要描写了曲江池畔秋天的美景。当夕阳西下,一道柔和的余晖照射在江面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江水看上去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橘红,煞是美丽。此处的“瑟”与“红”,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

  • 唐代大诗人官位排行榜:李白八品杜甫六品,白居易太子太傅二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李白,杜甫,王勃,白居易,卢照邻,千古名句,唐代大诗人

    先拿初唐四杰来说,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分别是七品,九品,六品,七品!就连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都是有官职官衔在身的,其中李白曾任门下省左拾遗,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位居八品,一生狂傲的诗仙李白并没有摆脱生不逢时的命运,最终郁郁不得志的他决定辞官而去!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

  • 白居易:诗酒一生江湖行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苏轼,元稹,杜甫,韩愈,诗人,唐朝,白居易,唐宪宗,千古名句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与元稹并称“元白”。他们的诗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用朴素的词汇反映民生疾苦,一改盛唐诗歌的浮华藻饰。历史上,开辟新文风的文学家不止白居易。屈原创立新诗体“楚辞”,用楚地的神话和方言,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篇章。梁武帝创作“宫体诗”,以繁缛的文辞开启了述写宫廷生活的潮流。韩愈发

  • 唐宣宗写下悼亡诗缅怀白居易,意外成了绝世名篇,惊艳后世千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唐宣宗,白居易,唐宪宗,唐武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的荣光,可谓照亮了整个世界。由长安通往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地的使臣、客商、僧侣等等纷沓而至。而当他们进入大唐的领土之后,看到一片繁华的车水马龙,无不由衷感叹,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一曲盛唐之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