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白居易一首“鸟”诗,写出了生命的平等和可贵,建议入选课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风文史 访问量:4625 更新时间:2024/5/8 10:40:15

白居易,字乐天,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朝诗人那么多,白居易其实比大多数诗人都过得好,除了仗义执言要求严惩杀害武元衡的凶手那一次被贬江州之外,他的一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

乐天好命,得意于一切名利他自己看得明白,想得清楚,活得通透。

在那个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党争夺利的王朝,他不是没有想过直言敢谏、宁折不弯,但当他看多了争权夺利,才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让朝政清明,让国家中兴,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保全自己。

对于独善其身,白居易想得特别明白,所以他的后半生过得非常潇洒舒适,有诗、有酒、有美人、有俸禄。

但他心中却从未放下天下百姓,他为官一任,爱民为重,把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落实到为百姓谋福利的实际行动,70岁后更是家财尽数捐出,用于修建洛阳龙门一带的民生水利。

作为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推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写下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那一字一句,那字里行间到处充满了对民生的关注同情、抨击朝廷暴政的民本主义思想。

他看到了掌权者对人民的巧取豪夺,写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

他看到沉重的赋税徭役造成人们的贫困,写下“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观刈麦》;

他能看到劳动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劳动场面,也能看到战争给百姓带来“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的沉重灾难。

正因为如此,白居易才能和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擘比肩成为唐朝三大诗人。

唐穆宗长庆二年,当时朝廷牛李党争已趋于白热化,政局波诡云谲,白居易不想参与其中,便自请到外地任职。

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白居易行走在山间地头,看到了小孩和大人们肆无忌惮的伤害鸟类,不禁心生悲凉,有感而发一首情真意切的《鸟》诗,用来来劝诫大家要爱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是谁说,一群鸟儿的性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灵;我奉劝你不要去打枝头上的鸟儿,因为幼鸟还在巢中等待它母亲的归来。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诗的起句为诗人的感慨,感情色彩浓烈,直击人心。

他用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人们漠视生命的痛惜,也发表出了他对世事的看法。

他认为,众生平等,只要是生命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小鸟的命也是命,也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类不要去伤害它们。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这两句是白居易从另外一个角度劝诫世人去尊重生命,他用的是人们最看重的氏族伦理阐述。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鸟儿也有父母,当我们把出来觅食的鸟儿打死,你可知道鸟巢穴中那嗷嗷待食在等待母亲归来的幼鸟,下场也会很惨。

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的情景来劝说人们善待生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让人闻之泪目,所以这两句诗也是千古名句。

白居易这首《鸟》诗,表面流露出的是他盼望人们要珍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其实映射着现实社会。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唐王朝的统治已经是岌岌可危的状态,上层阶级只顾自己争权夺利,劳苦百姓的疾苦根本得不到重视。

在这种社会现象下,白居易的这首作品的出现,也是希望上层阶级们可以尊重平民,因为百姓与权贵们一样,都有着同样的生命和尊严。

这首《鸟》很朴素也很简单,特别好理解,最主要的是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所以也有网友呼吁能够入选语文课本,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从这首诗中受到发。

您认为呢?

图片来源网络

更多文章

  • 白居易晚年时前前后后共在家中养了33个家妓,堪称“诗坛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白居易,元稹,在家中,樊素,诗坛

    “乐天兄,你好生快活!”白居易晚年时前前后后共在家中养了33个家妓,堪称“诗坛之最”。他的好兄弟元稹在登门造访时感叹不已。白居易年少时,他曾与邻居之女湘灵相恋,但湘灵家十分贫穷,白居易其母认为二人门不当户不对,便始终不同意二人的婚事。而在古时又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大,所以二人迟迟没有成婚。但白居

  • 白居易十首经典七绝,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历史解密编辑:袁飞说科普标签:元稹,盛开,诗人,惜花,长恨,唐朝,白居易,千古名句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主要描写了曲江池畔秋天的美景。当夕阳西下,一道柔和的余晖照射在江面上。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江水看上去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橘红,煞是美丽。此处的“瑟”与“红”,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

  • 唐代大诗人官位排行榜:李白八品杜甫六品,白居易太子太傅二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李白,杜甫,王勃,白居易,卢照邻,千古名句,唐代大诗人

    先拿初唐四杰来说,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分别是七品,九品,六品,七品!就连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都是有官职官衔在身的,其中李白曾任门下省左拾遗,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位居八品,一生狂傲的诗仙李白并没有摆脱生不逢时的命运,最终郁郁不得志的他决定辞官而去!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

  • 白居易:诗酒一生江湖行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苏轼,元稹,杜甫,韩愈,诗人,唐朝,白居易,唐宪宗,千古名句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旗手,与元稹并称“元白”。他们的诗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用朴素的词汇反映民生疾苦,一改盛唐诗歌的浮华藻饰。历史上,开辟新文风的文学家不止白居易。屈原创立新诗体“楚辞”,用楚地的神话和方言,开启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篇章。梁武帝创作“宫体诗”,以繁缛的文辞开启了述写宫廷生活的潮流。韩愈发

  • 唐宣宗写下悼亡诗缅怀白居易,意外成了绝世名篇,惊艳后世千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唐宣宗,白居易,唐宪宗,唐武宗

    大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的荣光,可谓照亮了整个世界。由长安通往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将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世界各地的使臣、客商、僧侣等等纷沓而至。而当他们进入大唐的领土之后,看到一片繁华的车水马龙,无不由衷感叹,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一曲盛唐之歌,不

  •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白居易《秋雨夜眠》

    历史解密编辑:城市种菜小白标签:秋雨夜眠,白居易,萧瑟,一首,诗词,唐诗,古诗词,艺术家,唐朝

    《秋雨夜眠》【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秋雨夜眠音频:00:0006:0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仿佛一整个秋天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自在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

  • 白居易11岁时遇到初恋,被母亲多次阻拦,单身等到37岁,最终无果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白居易,初恋,歌妓,杨氏,湘灵

    “诗王”白居易晚年,竟以圈养家妓为乐,喜新厌旧,家中莺莺燕燕居然100多人,60多岁依然乐此不疲……白居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学习刻苦,聪慧过人,考取功名踏足仕途后,官居三品以上。其文采斐然,诸多佳诗名作被后人津津乐道。白居易11岁那年,正好赶上战争,父亲决定一家人搬到一个叫“符离”的地方暂居。邻家有

  • 白居易一首罕见的朦胧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天明,春梦,唐朝,诗人,白居易,花非花,悼亡诗,朦胧诗

    众所周知,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诗不仅以语言平易通俗著称,且其意境亦多显露。但在《白氏长庆集》中有一首悼亡诗——《花非花》,却比较新奇,据该诗诗意来看,大抵是描述和反映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这首《花非花》一改白诗通俗易懂的特色,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的确属于一个特例。

  • 寻访周至仙游寺!白居易为何在此写下《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金周至标签:周至,元稹,杜甫,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仙游寺,唐玄宗,千古名句

    周至仙游寺博物馆近日恢复正常开放。说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因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恨歌》就写成于此地。白居易为何会在这里写下《长恨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文学院柯尊斌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网友们实地解读了白居易的仕宦

  • 白居易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后两句很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丁宁讲娱乐标签: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裴度,韩愈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大隐于朝 -白居易,字乐天,名如其人。如果从唐朝找出一个最聪明的诗人,非白居易莫属,当王叔文和刘禹锡、柳宗元推动“永贞革新”时,他在吟风弄月,与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酬唱;结果刘禹锡、柳宗元双双被贬,刘禹锡更是一去23年。在元稹宦海沉浮时,白居易正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