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承乾、李建成、杨勇这三位被废太子,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李承乾、李建成、杨勇这三位被废太子,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良的大叔 访问量:3886 更新时间:2024/1/22 16:21:50

作为文臣,最高的荣耀莫过于教导太子了,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是十分荣耀的事情。然而,历史上有一个人教导了三位太子,却没能辅佐出一位帝王。不知道是这三位太子自身能力不足,还是摊上了这么一位倒霉老师,最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太子之位被废黜。这位老师也因此出名了,更是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太子杀手”。这三位倒霉的太子分别是隋朝杨坚之子杨勇、唐朝李渊之子李建成以及唐朝李世民之子李承乾。这位老师则是隋唐名臣:李纲。花费一生精力辅导却没有一位太子顺利毕业,那他到底是怎样教导太子的呢?

图片:太子的老师剧照我们先来看李纲教导的第一位太子,杨勇。此人生母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很受杨坚宠爱,所以杨勇自然也很受宠。在隋文帝杨坚继位后,便将杨勇封为了太子。为了锻炼太子的理政能力,杨坚还让他参与重要政务的决断。本来,杨勇若是勤政一些,表现好一点,可能还稳坐太子之位。但是杨勇却不务正业,喜好女色,常与妾室淫乱。这引起了他母亲的不满,心中对他厌烦不已。有一次冬至,百官前来朝见杨勇,而杨勇也高兴的接受了群臣的祝贺。但是这却引起了隋文帝的反感,因为此时杨勇只是太子身份,又如何能接受百官朝见?这违反了礼制。所以,隋文帝也慢慢对杨勇失去了好感。

图片:太子杨勇剧照还有一次,杨勇设宴款待东宫臣子。当时,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以助兴。太子洗马李纲认为这不符合规矩,于是就规劝太子杨勇:“唐令则是辅佐太子的大臣,却没一个臣子的样子,将自己当做歌姬,惑乱太子。倘若皇帝知道了此事,恐怕会责怪下来,到时候还会牵连到你。”但是杨勇却不理睬,只是说是他自己想听音乐。对于李纲的规劝,太子杨勇很少有采纳的时候。长久以来,这样的习性自然失去了众人的拥戴。而且独孤伽罗不也断向隋文帝进言,说杨勇的坏话,并且称赞二儿子杨广的德行。最终,隋文帝废了杨勇的太子位,将他贬为了庶人。当时,隋文帝对杨勇很失望,并且还言辞严厉的呵斥了东宫辅佐太子的官吏。

图片:杨勇想听音乐剧照当时,这些东宫官吏都低头不吭声,听着隋文帝的训斥。只有李纲站了出来,他说:“平日里都是陛下不加管教,才导致了今天这个地步。其实太子的天资与常人无异,若是让贤良的人来教导他,那必然会从善。若是让不正当的人教导他,那太子便会从恶,为何只责怪太子一人呢?”隋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觉得他自己也有错。所以还提拔了李纲,而许多东宫官吏都受到了处罚。后来杨广登基伪造诏书,将杨勇给赐死了。

图片:杨广登基剧照李纲辅佐的第二位太子则是李建成。乃是唐朝开创者李渊之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之后,常帮助李渊处理朝政。李纲也被李渊封为太子詹士,负责教导太子。当时新朝初建,需要巩固。因为李建成已经当上了太子,所以对外征战的事情就落到了秦王李世民的手上。在起兵之初,李世民就屡立战功,对于唐朝的开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此外,李世民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不满足于当前,想要取代李建成,自己当太子。在公元624年间,秦王府诬陷太子有造反之心,不过事件并没有闹大,最后只是以兄弟不和睦为由,流放了几位大臣。此后,李建成的东宫与李世民的秦王府摩擦不断,矛盾加深。

图片:李渊剧照公元626年时,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尽快除掉李建成。这年的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太子李建成丧命。此外,李建成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斩杀,没有一个活口。对此,李渊除了接受没有任何办法,不久便退位了。李纲在辅佐李建成期间,其实并不得志。他曾多次劝谏李建成,也是不被采纳。当然,李建成最终也是倒下了。难道是不听李纲教导的都没有好下场?最终都无法顺利登基称帝?其实这么说也不对,因为下一位太子李承乾就很听教导,但还是下场凄惨。

图片:太子李建成剧照贞观四年时,李纲被唐太宗李世民任命为太子少师,再一次担起辅佐太子的责任。李承乾与前两位太子不同,对李纲毕恭毕敬。李承乾知道李纲的腿脚不好,还亲自将他引领入殿,并且谦虚的听从他的教导,还常常向他讨教。但是这样的日子也只持续了一年。贞观五年李纲因病去世,太子李承乾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去,大臣们对他非议颇多,并且要求很高。太子只不过是建一座房子,便遭到大臣上书批评,说太过奢侈。在诸多批评之下,唐太宗李世民也渐渐对太子产生了不好的看法。此外,李承乾的腿脚不便,本就有些自卑。现在大臣跟皇帝对他不满,引来众皇子都想夺取他的皇位。

图片:李世民任命李纲为太子少师剧照于是,太子李承乾便一直考虑要怎样保住自己的太子位。最终,在贞观十六年时他起兵叛变。随后,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平叛,李承乾自然不是对手。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李世民没有直接下令处死他,而是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并且流放到黔州去了。就这样,李承乾与皇位失去了交集,李纲的第三任太子还是倒下了。

图片:李承乾起兵叛变剧照要知道,李纲并不是奸佞之臣。相反,他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隋唐两朝的三位皇帝,才会如此放心的把太子交给他教导。没想到,在他的教导之下,三位太子都没有成功毕业晋升为帝王,而是被各种原因给废黜了。其实严格来说,这三位太子被废与他这位老师没有什么关联。只是他运气有些差而已,教过的三位太子没有一位成功称帝。正是因为这样的巧合,所以李纲才被后世之人称之为“太子杀手”,这样的名声听起来有些戏谑之意,真是太冤枉他了。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标签: 李承乾李建成杨勇李世民李渊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并非因魏征犯颜直谏,而是牵涉李承乾谋反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魏征,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侯君集,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魏征是我国古代君臣相合的典范,千年以来成为历朝历代皇帝和大臣相知相处的范本。从古到今有很多儒家学者推崇他们之间的关系,要求皇帝和大臣都以他们为楷模。可是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却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取消了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于是很多阴谋论的东西就传了出来,在历史学界中

  • 李承乾身为太子,以后继位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何要冒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建成,太子

    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李承乾只是一朵培植在温室里的水仙,经不起风,见不了雨,略有委屈,便破罐乱摔;偏偏做事又不用脑,不知行谋反大逆失败的严重后果,用自己这点小力量、这点小经验去跟饱经大风大浪的父亲李世民斗,真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下面先说说李世民是怎么培植他这枝水

  •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到底有多荒唐?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突厥,侯君集

    不得不说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之深,从李世民为他们二人的儿子的名字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来。“承乾”有着承载乾坤,继承大统之意,“泰”有着国泰民安之意,“治”有着治理天下之意。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世民定位太子,李世民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而早期的李承乾也并没有让李世民失望,展现出

  • 李承乾: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承乾,皇帝,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李建成,魏征,李治

    大业贞观兴亡事,曲折是非任涂鸦。今天我们来唠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家务。我们都知道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曾经爆发了一场太子之争,最后皇位居然不声不响地落到了,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唐高宗李治的身上。有人说这是唐高宗李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纯粹就是因为运气好,真的是这样吗?在政治舞台上,与世无争的人也许

  •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长子李承乾, 为何从“颇识大体”变得无比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三农土特产标签:东宫,魏王,李世民,李承乾,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是名副其实的唐朝“富二代”。他的生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生母是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一出生就是嫡长子,虽然出生的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但是没过几年,李世民登基,他也名正言顺成了当朝太子。相比于他的兄弟们,从出生以来,很多人拥有的关于出身、家世、背景等烦恼,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都没有,甚至可以

  • 太子李承乾谋反是唐太宗李世民“鸡娃”教育惹的祸吗?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储君

    贞观十七年(公元642年),如日中天的唐王朝内部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太子李承乾策划谋反。事件败露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没过多久便病逝了。这位曾被唐太宗李世民寄予厚望的帝国继承人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凄惨结局。那么问题来了,身为王朝储君的李承乾为什么会走到谋反这一步呢?武德二年(公

  • 李承乾被李世民废掉以后,魏王李泰为何也未能幸免?谁让他夺嫡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泰,魏王,李治

    公元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出生。1年后,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就出生了。正是因为晚了1年时间,使得李泰永远也无法逾越这道鸿沟,只能成为自己的大哥李承乾的陪衬。如果换作是你,你心里高兴吗?无情最是帝王家,这事儿在老李家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年李世民为了皇位,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真的是荒唐得不成样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李世民,李承乾,胤礽,唐太宗李世民,侯君集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八岁之时被立为太子,二十五岁被废。到底是因为荒唐而被废,还是因为被废而被涂抹上荒唐的色彩?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为了维护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武神明形象,必要的艺术加工是不可少的吧。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史书上几条关于李承乾“荒唐”事迹的记载吧。一、“私幸太常乐

  • 《庆余年》:长公主李云睿和太子李承乾的私情,怎么被庆帝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关你西红柿标签:李承乾,李云睿,太后,太监,宫女

    《庆余年》中,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李承乾的私情之所以被发现,要从一个小太监洪竹说起,在监察院院长陈萍萍和范闲不谋而合之下,利用庆帝的生性多疑,让私情暴露在庆帝眼前。洪竹,原姓陈,颖州人。因为家族里的某处山产被当地知州强行夺走。家族里的两位秀才不忿家产被夺,翻山越岭跨府打官司,声称要将官司打到京都去。知

  • 唐太宗废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时,为什么要把魏王李泰也给废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世民,李承乾,李泰,魏王

    唐太宗废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时把魏王李泰也给废了,主要是魏王李泰涉嫌“谋嫡”。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魏王李泰。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在几个兄弟中,魏王李泰才华横溢,非常的聪明,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宠爱。按照当时的皇家规矩,诸王长大后都不能长期在京城停留,但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