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3745 更新时间:2024/2/12 12:35:05

要说宠儿子的皇帝,很多人会说是康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宠起儿子来,比康熙还要厉害。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想将最好的都给他。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严肃、威武的帝王。但在他的儿子面前,就如同这世间,所有普通父亲一样。

李世民一心想要将帝国传给爱子,在李承乾12岁时,就让他上朝听讼,接触国家大事。拳拳爱子之心,无需多言。唐太宗本人,没有宗教信仰,相信自己胜过神佛。但在李承乾生病时,却破天荒的,请道士求和尚,给爱子祈福。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唐太宗请来,道士秦英,为爱子祈福。李承乾病好后,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愿,并召度三千人出家。为了能给儿子积福,减免狱中囚犯罪行。

后李承乾成婚、生下嫡长子等,都有宴请群臣,赦免天下,天下共欢之景。对于这个儿子,唐太宗爱到骨子里。可惜的是,随着年岁增长,李承乾患上足疾,开始叛逆起来。因为身体的原因,李承乾性情,开始发生变化,此后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诸如宠幸男宠,亲近宦官,生活奢侈,多不胜数。

可惜李承乾最终,辜负了父亲的苦心,后因兄弟相争,犯下谋逆的大罪。依照规矩和

性格温和的李治,成为了储君。李世民去世之后,成为唐高宗。李世民对李承乾,既疼爱也重视,可惜最后被辜负,可怜一片慈父之心。老话说的“严父慈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标签: 李承乾李世民李治

更多文章

  •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一生之痛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李纲,长孙无忌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字高明,武德年间封中山郡王。长孙无忌,也是唐长子,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而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培养他做太子的本事,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但李世民如此看重的李承乾,为何会从优秀的太子变成阶下囚?李承乾早年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李渊的爱戴。李渊为皇孙赐名,寓意“承继皇业,统领乾坤”,

  • 李承乾选他当老师,想不被废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承乾,李纲,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东宫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谢文浩情感测试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皇位,李恪,玄武门之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西元644年)年底,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去世。李世民对嫡长子的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命人按照国公的礼节安葬——此前,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人。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

  • 历史篇篇:重庆大唐同志太子李承乾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长孙皇后,杜如晦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繁荣昌盛,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之一。即使是在最最自由,最繁华,最昌盛的朝代,也总会有郁郁寡欢的人。今天来说的,就是大唐前期,李世民之子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故事。李承乾的墓地在今天的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在北方草木枯萎的季节,这里还能看到绿色

  •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可悲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太宗,东宫,魏王,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隋朝,黄易小说人物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史书载:“

  •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太子,日子为何过得生不如死?不得不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李渊,皇帝,魏征,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李渊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这话的意思,便是指当初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亲手弑杀了他的兄弟,然后逼李渊让位给他。对此,李渊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才会在临死之前说出这样的话。李渊临死之前,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的唐朝历

  • 李恪:李世民第三子,连毛爷爷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问题无缘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李渊

    李世民是近代历史学家所公认的,最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有大限将至的一天,所以李世民也曾经为继承人事件感到非常苦恼和焦虑。说到这里,让我们想起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李承乾,一个是李治,一个是李恪。其中他的第三个儿子可谓是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他的两个哥哥。在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李治,魏征,隋朝,唐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明朝藩王列表(蜀王系)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帝之一。撇开他的一些争议不说,他当皇帝可以说是做得非常不错了。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政”,也为万国朝廷的盛唐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在李世民一朝,朝堂上存在着三种势力: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族;三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

  • 吴王李恪一度为李世民赏识,差点当接班人,为何后来没有当成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一个君王要是早死了,大家都会觉得非常惋惜——假如他没有早逝,说不定将来是个好皇帝。但历史没有假如。"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王莽袁世凯汪精卫们要是早死了,大家说不定更是扼腕叹息。封建社会的君王权力少有制约,哪怕是初心再好,前期表现再优秀,未来岁月谁想当个好

  • 34岁李恪被迫自缢,死前怒下诅咒,当时无人当回事,结果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恪,长孙无忌,李世民,自缢,李治,武则天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中一个曾极盛一时的朝代必定导致权力的斗争更加激烈,尤其处于处于权力的漩涡中心,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尽管能力出众但依旧被冤自缢,留下诅咒,“长孙一家覆灭在即。”这诅咒与他的死看似毫无关系,也没人在意,但却影射了历史的因果,长孙无忌在这场权力的游戏里最终还是输掉了自己,和李恪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