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庆余年》:弱势中艰难图存,太子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庆余年》:弱势中艰难图存,太子李承乾的悲惨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张的社会见闻录 访问量:4686 更新时间:2024/2/12 14:26:53

现在的影视剧里面,太子这个位置实在是不是好位置,看着挺有地位,其实就是一个活靶子,两边受气不说,还不能发作

不知道这样的戏路是不是从《雍正朝》开始的,自从胤礽的故事被搬上大屏幕之后,之后各个剧里的太子总有他的影子。

胤礽出生后,1岁就被康熙皇帝立为太子,虽然中间也曾被废、重立。

他生于康熙13年,康熙14年被立为太子,死于雍正2年,整个时间算下来,胤礽几乎是当了48年的太子。

干了一辈子太子的活,各种给康熙皇帝打工,也没有当上过皇帝。

这命运说不好吧,一人之下,当然极好,说好吧,又永远一人之下,至死没有当过一天的皇帝,可怜为当皇帝准备了50年。

咱们简单了解了一下胤礽的故事之后,再说回到《庆余年》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跟胤礽一样,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所以他不在皇子的排序里面。

其实呢,李承乾比大皇子、二皇子都要小,但是比范闲要大不到1岁,在庆帝的皇子里面排行第三,是庆帝的5个儿子中,排行中间的一个儿子。

李承乾的命运也是一样的幸运又悲惨。

他生下来就因为自己的妈妈是皇后,所以他就是太子了,其实呢这跟他是不是有太子的才干和德行根本就没有关系。

纯粹是因为卵巢彩票的原因,他生下来就当了太子。

当时的皇后一族是很有实力的,可以说是庆国重要的家族。

也是因为实力很强,已经占据了很好的位置,手里有皇后、太子、太后三张王牌,可以说是在庆国一时无俩。

正所谓盛极而衰,这个时候,庆帝策划了太平别院事件,借了皇后一族的手,杀了叶轻眉。

但是4年之后,庆帝又借陈萍萍、范建的手把皇后一族屠杀干净,皇后一族的势力在庆国直接灰飞烟灭。

为什么要谈论这些家族的事情呢?因为实力往往决定处事的风格,如果太子很有实力,他也能如鱼得水。

可惜,李承乾不幸运。

他刚懂事,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一点势力了,可以说没有他这么弱势的太子,朝堂、监察院都没有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承乾可以说是艰难图存,他也没有办法。

所依靠的只有一个庆帝给的太子的名头,但是呢,跟前朝的官员走动走动就会被庆帝教训,这太子名头分分钟被拿掉。

庆帝就是让李承乾这么无助,这么孤独,这还不算完啊,庆帝看这个太子太懦弱了啊,得

打磨

,然后就把二皇子立起来

让二皇子给太子当磨刀石,说实话,

太子哪里还用磨啊,本来就不是一把刀啊,根本没有杀人的力量。

这还不算完,范闲进京了。

范闲是谁啊?太子皇后都不知道。

但是范闲知道太子是谁、知道二皇子是谁,太子和太子杀了范闲的娘,二皇子和长公主想要杀范闲。

总之,太子在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成了范闲的敌人,关键是范闲还不是为了这个皇位来的,而是报仇,根本没得商量。

一个弱势的太子,要面对的是,世上最强大父亲、再加上自己的两个亲兄弟。

李承乾手里就一个太子的名头,这个名头根本也换不来实力,换来的全是各种限制以及各种的高要求。

蝼蚁尚且偷生,李承乾更是要求生、图存,甚至要当皇帝。他自己也深深知道,实力才是坐上皇位最重要的武器。

如果没有实力,顶个太子的帽子一点用也没有的,这一点他是考虑得很清楚的。

所以,他必须得寻找资源,他想办法结交朝臣组织诗会

,有些老臣们像胡大学士这样的毕竟比较传统,所以基本是站太子这边支持嫡子,但是也就口头支持下,文官也是要看实力,要活命的。

能结交的朝臣本来就不多,太子对于文官更是一点也不能得罪。

庆国的文官系统20余年以来都是畸形的,林若甫把持朝堂,在庆国文官中独大,陈萍萍把持监察院,两股力量博弈。

而太子,于这两方都没有什么硬关系,说白了人家效忠不效忠他,他也拿不出什么必须的理由来。

李承乾当然也知道这样是不行的,所以他开始玩火了,他倒向了长公主。

这是很多人都在等着的一天,比如陈萍萍,比如二皇子当然都是等着这一天的。

太子终于投进了长公主的怀抱,而且还上了长公主的床。

李承乾的身体并不好,根据小说中的暗示,他应该是有性病的。

但是,陈萍萍为了换李承乾更糟蹋自己的身体,暗中给他送春药,让太子越作越死,在自我毁灭的路上没有办法回头。

长公主跟太子在一起之后,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没有退路了。

太子不成功就要死,长公主如果不能成功也是个死,两边都是除了造反没有出路。

李承乾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是被迫做出了这些选择,但是,很可惜啊,他的对手是庆帝和范闲。

一个是全书最富心机的大宗师,一个是本书主角光环。

所以,李承乾这个反派配角的命运也几乎被确定了,无非就是怎么输,无非就是怎么死,几乎没有什么出路的。

往前争皇位,实力不足,庆帝不会认可他,他也斗不过二皇子。

往后退缩自保,庆帝厌烦他,他更是没有一点点活的机会,一旦二皇子当了皇帝,太子也就是个死。

可以说,李承乾心中有再多的美好愿望,有再多天真无邪,有再多的政治抱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政治是讲实力的,如果没有实力,说破了大天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政治中,不会讲你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更不会因为你是一个好人,对手就能放过你,也不会因为你杀了对手,就是一个坏人。

在政治里面根本没有对错的,政治讲的就是硬实力。

但是,李承乾,就是没有硬实力。

他的失败几乎是必然。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李承乾竟然没有做出几次像样的反击,实在不是一个让人尊敬和怜惜的反派角色,甚至不能给范闲一次像样的打击。

是真的弱势。任何时候,打铁都得自身硬,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美誉自然也只有自己给自己歌颂。

标签: 李承乾胤礽皇位太子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爱之子是李承乾而非李治,为何皇位却传给了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李治

    要说宠儿子的皇帝,很多人会说是康熙。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宠起儿子来,比康熙还要厉害。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想将最好的都给他。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严肃、威武的帝王。但在他的儿子面前,就如同这世间,所有普通父亲一样。李世民一心想要将帝国传给爱子,在李承乾12岁

  • 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一生之痛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李承乾,李世民,东宫,李渊,李纲,长孙无忌

    李承乾剧照李承乾,字高明,武德年间封中山郡王。长孙无忌,也是唐长子,被李世民册封为太子。而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开始培养他做太子的本事,可见李世民对他的重视。但李世民如此看重的李承乾,为何会从优秀的太子变成阶下囚?李承乾早年深受父亲李世民和李渊的爱戴。李渊为皇孙赐名,寓意“承继皇业,统领乾坤”,

  • 李承乾选他当老师,想不被废都难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李承乾,李纲,李世民,李渊,李建成,东宫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名君,文治武功都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显得有些乏力。一直被他视作接班人的李承乾虽然早早的被立为太子,后来却却因为忌惮李泰谋反了。关于李承乾为什么谋反说法非常多,李世民晚年对李泰颇为欣赏,李泰又有军功在手,这和李渊当时的情况多像啊。事实证明,当了太子不一定万无一失,在权利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谢文浩情感测试标签:李世民,李承乾,皇位,李恪,玄武门之变

    唐朝贞观十八年(西元644年)年底,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去世。李世民对嫡长子的去世感到十分悲痛,于是命人按照国公的礼节安葬——此前,李承乾已经被贬为庶人。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

  • 历史篇篇:重庆大唐同志太子李承乾之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李承乾,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长孙皇后,杜如晦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繁荣昌盛,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最伟大的王朝。同时也是历史上最自由开放的朝代之一。即使是在最最自由,最繁华,最昌盛的朝代,也总会有郁郁寡欢的人。今天来说的,就是大唐前期,李世民之子嫡长子太子李承乾的故事。李承乾的墓地在今天的重庆市彭水县郁山古镇,在北方草木枯萎的季节,这里还能看到绿色

  • 唐太宗长子李承乾可悲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承乾,太宗,东宫,魏王,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隋朝,黄易小说人物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唐太宗李世民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着承继皇业,总领干坤之意。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封为恒山王。唐太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因其聪敏,太宗特别喜爱。贞观九年太上皇去世,太宗守孝期间,李承乾第一次掌管朝政,表现非常好,大臣们有口皆碑。史书载:“

  • 李承乾:身为李世民的太子,日子为何过得生不如死?不得不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文史旅途标签:李渊,皇帝,魏征,李承乾,李世民,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李渊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李渊这话的意思,便是指当初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亲手弑杀了他的兄弟,然后逼李渊让位给他。对此,李渊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才会在临死之前说出这样的话。李渊临死之前,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的唐朝历

  • 李恪:李世民第三子,连毛爷爷都高度称赞,却因血统问题无缘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恪,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李渊

    李世民是近代历史学家所公认的,最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神仙,皇帝也有大限将至的一天,所以李世民也曾经为继承人事件感到非常苦恼和焦虑。说到这里,让我们想起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李承乾,一个是李治,一个是李恪。其中他的第三个儿子可谓是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他的两个哥哥。在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遇双未央标签:李治,魏征,隋朝,唐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明朝藩王列表(蜀王系)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贤德的皇帝之一。撇开他的一些争议不说,他当皇帝可以说是做得非常不错了。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政”,也为万国朝廷的盛唐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在李世民一朝,朝堂上存在着三种势力: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族;三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家

  • 吴王李恪一度为李世民赏识,差点当接班人,为何后来没有当成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一个君王要是早死了,大家都会觉得非常惋惜——假如他没有早逝,说不定将来是个好皇帝。但历史没有假如。"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王莽袁世凯汪精卫们要是早死了,大家说不定更是扼腕叹息。封建社会的君王权力少有制约,哪怕是初心再好,前期表现再优秀,未来岁月谁想当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