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转世赵佶的传闻是真的吗?究竟如何解释他们之间的高度相似?

李煜转世赵佶的传闻是真的吗?究竟如何解释他们之间的高度相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角镜头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4/2/29 22:18:53

李煜和赵佶,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皇帝,甚至在性格、人生际遇上都很相似,以至于有人说赵佶就是李煜的转世。

我们先看他们的相似之处,再讲述那段神奇的传说,最后再剖析传闻背后的故事。

01两朝皇帝恰似一对克隆体

1.艺术界的巨擘

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有艺术才华的一箩筐,但是能达到艺术家程度的极少,能独创门派,傲立艺术顶峰的,恐怕只有李煜和赵佶。

李煜好著述,留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后人整理的李煜文集数不胜数。当然这些仅仅是李煜成就中最不起眼的部分。

李煜擅长书画,其行书,以颤笔行文,线条遒劲,世称“金错刀”;其大字,以卷帛为笔,挥洒如意,世称“撮襟书”。他画的竹子,被称为“铁钩锁”,他的“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郭沫若语)。

当然,李煜的词才是他个人的标签。李煜的词既有婉约派的缠绵,又有奔放的刚柔,其哀怨又令人肠牵魂断。读他的词,寥寥数语让人欲罢不能。

赵佶爱好更广泛,留下了《御注道德经》、《御注冲虚至德真经》、《南华真经逍遥游指归》、《大观茶论》、《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著作。

赵佶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综合型艺术天才,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题材广泛,精细逼真。赵佶还独创了一种叫“瘦金体”的书法,这种书法“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屈铁断金”。

今天如果谁手上有宋徽宗赵佶的真迹,哪怕一个字,至少也是千万富翁。

2.不称职的皇帝

跟他们的艺术成就相比,他们都是不称职的皇帝。

面对北宋大兵压境的亡国危局,李煜虽有心重振山河,无奈个人能力不够,无法扭转充满颓废气息的朝堂。加之他不辨忠奸,忙于奢华享乐,导致人心涣散。假如李煜处于太平盛世,或许可以勉强支撑,力挽狂澜实在不是他的能力所及。

李煜情有可原,赵佶则一手摧毁了北宋大好河山。他忙于个人享乐和爱好,不惜国力不兴土木兴建园林,又宠幸奸佞,排斥忠良。可以说,北宋到赵佶手上后,呈现出断崖式的坠落。

3.悲惨的人生结局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俘虏到开封,封“违命侯”。在这里,他度过了屈辱的一年半时光,留下了众多让人心碎的诗词。在李煜生日(七夕)那天,他离奇死亡,有资料说,他是被宋太宗毒杀的。

赵佶更惨,北宋灭亡后,他随赵氏皇族及家眷千余人,被迁往黑龙江。沿途中,他亲眼看见了赵氏女眷们惨遭金人蹂躏的屈辱。赵佶本人被封了一个耻辱性的“昏德公”称号,还被迫与儿子宋钦宗一起,行牵羊礼。

赵佶的死有不同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他被金国人点了天灯。

02李煜转世赵佶的神奇传说

正因为两个人太相似了,所以民间有一个离奇的传说——赵佶就是李煜的转世!

太平兴国三年的七夕日,李煜迎来了自己的四十二岁生日,这也是他在开封度过的第二个生日。一大早,妃嫔们来到李煜的住所,向他贺寿。

李煜心情不错,与心爱的女人们觥筹交错,这会儿喝再多也不会有人拿政事打搅他,于是开怀痛饮。醉意朦胧中,李煜仿佛又回到江南,在雕栏玉砌的小楼中,小周后如花似锦,穿梭于锦罗帐,笑声穿透银白色的夜空,清脆悦耳。

秋风穿堂过,李煜打了个冷战,这才想起,自己身在开封。他怅然若失,借着酒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旁的故国歌姬,接过墨迹未干的新词,和乐咏唱。

李煜酒宴未结束,消息已经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的耳朵里。什么?这家伙居然还在怀念故国?他想干什么?那就让他永远沉在梦中吧!

当天,李煜暴亡,死于赵光义赏赐的一壶毒酒——牵机药。在药力的作用下,李煜全身抽搐,手头相接,缩作一团而死!

李煜死了,可是他的灵魂却化作一团怨气,发誓要让赵家接受报应。

一百零四年后的元丰五年五月初五,宋神宗偶然光顾秘书省。他猛然一转身,发现墙上挂着一幅画像。只见此人长得眉清目秀,一副风流倜傥的才俊模样,神宗不禁动了一心,问管事的官员,这是谁的画像?

官员告诉宋神宗,他就是前南唐国主李煜。鬼节见到故人画像,实在有点不吉祥,可是宋神宗居然没有一点不愉快,反而恋恋不舍地多看了几眼画中人,甚至忍不住叹息几声。

也就在这天夜里,宋神宗的陈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自称是李后主的男子拜访她,陈妃一下子惊醒了。容不得陈妃回忆梦境,她突然感觉到肚子钻心地痛——原来她要临产了!

就在当夜,陈妃给宋神宗生了一个儿子,即后来的宋徽宗赵佶。

李煜七夕生七夕死,赵佶五月初五生,这日子充满诡异。后来赵佶嫌不吉利,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十月初十。

到这儿大伙都明白了,李煜托胎投身到赵家了。不过请注意,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赵佶仅排行老十一,他又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

说出来不可思议,原来赵佶的十个哥哥,有八个居然都早夭了。六哥赵煦(宋哲宗)又英年驾崩,无后,九哥赵佖又是个盲人。就这样,皇位离奇地落到了赵佶头上。

如果你说古人夭折率高,这种情况并不稀奇,可问题是,赵佶的三个弟弟都很健康,好像那十个哥哥,都在为赵佶让路似的。

接下来的事,大伙都知道了,赵佶登基后,醉心于艺术和个人享乐,迅速把大宋大好河山给糟蹋了。最终赵氏子孙,在金国人的魔爪下,生不如死。

03民间传说是一种精神寄寓

不过,民间故事就是民间故事,当不得真,这种光怪陆离的传说,从来不曾断绝。问题是,每一个民间故事不会无缘无故产生,它至少代表了某种民间意识,从这个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李煜转世赵佶的传闻呢?

首先,李煜失了国却赢得了同情分。

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在两个方面,赢得了后世广泛的同情。

其一,南唐灭国,责任不全在李煜。

李煜的父亲李璟在位期间,南唐就呈现出颓废衰败的迹象。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不断发动统一江南的军事行动,李璟昏庸,接连自断手臂,导致连连失地,被迫割地求和。

南唐能够建立,并非因为其实力有多强大,而是中原混战,无暇顾及到它,才给它创造了生存的空间。随着北宋建立,赵匡胤先南后北统一策略的制定,南唐灭亡是必然结果,跟李煜关系不大。

其二,李煜死得不明不白。

李煜的死因史书未作交代,可以说死得不明不白。宋人认为李煜死于毒杀,王铚的《默记》和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都采用了这个说法。

从李煜后期的作品看,他在开封的日子不好过,充满哀怨和惆怅。甚至有野史说,宋太宗赵光义,强行临幸了小周后,让李煜尊严丧失。这个传说虽然靠不住,但是作为亡国之君,这样的下场不足为奇。

其次,赵光义篡位的报应之说。说李煜转世赵佶,核心的思想无非是说赵光义得位不正,合该遭报应,并有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畅快淋漓。

我们知道,北宋开国君主是赵匡胤,一场莫名其妙的斧声烛影后,赵匡胤离奇驾崩,坐上皇位的竟然不是赵匡胤的儿子,而是赵光义。更离奇的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又先后莫名其妙的死去。尽管这是个永远无法破解的谜,但是“赵光义杀兄谋位”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息过。

其实发生在赵光义子孙身上的,不光有李煜转世赵佶的传闻,民间还有一个传闻,比这个更劲爆:秦桧从金国回来后曾经说,他见到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后大吃一惊,金太宗居然跟宋太祖赵匡胤的御像,长得一模一样!

这就是民间的第二个传闻:金太宗是宋太祖的转世,金灭北宋,是赵匡胤替自己及子孙报仇。

如果你觉得不够份量,再说一件:北宋皇族子嗣不旺,还经常出现精神病患者。比如从最早的赵光义的太子赵元佐,到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哲宗等等,都患有疯癫症等多种疾病。

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死后不再生育,他也听到了关于太宗篡夺太祖江山的传言,最后被迫从太祖子孙中选择继承人,把江山还给了太祖一脉。

从科学的角度讲,前两个传闻靠不住,太宗一脉的遗传病问题,其实在太祖一脉同样呈现。比如宋光宗赵惇,就是个非常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说白了,李煜转世赵佶的传闻,无非是借由李煜,暗讽赵光义而已,当不得真。

更多文章

  • 公元961年,25岁李煜子承父业成立南唐,因为兵败沦为后周附属国

    历史解密编辑:无畏向前标签:李煜,子承父业,宋太祖,皇位,帝位

    借助一部诗词来说这部故事《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公元961年,二十五岁的李煜子承父业,成为南唐的统治者。因为兵败,当时的南唐已取消帝号,沦为后周的附庸。李煜继位不久,即向代周建宋的赵匡胤大量纳贡,并亲笔写了封言辞谦卑的

  • 李煜很华丽的一首词,短短4句,写尽宫廷生活的奢靡,成千古佳作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煜,宫廷,宫女,玉楼春,晚妆,一首

    李煜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他国破家亡、郁郁而终,但这并不影响他是一代词宗的事实。他人生的鼎盛时期,生活极为奢华豪丽,他曾写下一首《玉楼春》记录这种生活,成为千古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词吧!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 〔五代〕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

  • 李煜的一首冷门《虞美人》,没有名句,却被誉为“神品”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虞美人,一首,神品,故国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是一代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此词是李煜为思故国而作,以极富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来表达内心的愁思。句句都是愁的形象,句句都堪

  • 赵光义毒死李煜:喜欢他的女人,讨厌他的词

    历史解密编辑:飞云如水标签:李煜,后主,诗人,宋太宗,周娥皇,赵光义,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当众临幸了小周后,并让画师将临幸过程画下来,送给她的丈夫李煜。南唐后主李煜不怒反笑,对小周后说:“如此更好。”小周后泪流满面:“都是你无能,害我受此大辱!”李煜抬手擦去小周后的眼泪,叹了一口气:“只有让赵光义看上你,才能活下去。”透过小周后朦胧的泪眼,李煜仿佛看到了他破碎的故土

  • 宋太宗侮辱前朝妃子,李煜感谢“荣恩圣宠”?

    历史解密编辑:三色人文标签:李煜,后主,诗人,宋太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熙陵幸小周后图

    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当着南唐后主李煜的面,亲自强奸了他的宠妃小周后。事后。李煜跪下对赵光义说:“多谢陛下对微臣一家的宠眷。”于是,赵光义留下小周后一个月。当时情景被画家画下来,名叫《熙陵幸小周后图》。小周后不仅身体长的美,而且歌唱的好,舞跳得雅。这告诉人们,不要与恶人作对。就像《圣经》新约“马

  • 《红楼梦》与河南开封—由后主李煜解读《好了歌》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煜,好了歌,后主,红楼梦,赵匡义,宋太祖

    赵匡胤灭了南唐,废主李煜囚开封,他的金银满箱运至开封,后被毒死在开封,葬在开封北邙,到如今荒冢一堆草没了。生前宠爱的小周后 随赵匡义进了开封宋宫......。曹寅的《好了歌》便是亡国君的典型。(二)解读《好了歌》《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贫病交攻,这日正在街前散心,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口内念着几

  • 同写亡国之愁,李煜《虞美人》和李清照《武陵春》,谁的愁更愁?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煜,李清照,武陵春,虞美人,虞美人(词牌),宋朝

    南唐李煜、南宋李清照都是词界翘楚,皆以擅写“愁情”闻名。二人各有一首叙写“亡国悲音”的千古名作,李煜的就是《虞美人》,而李清照的就是《武陵春》。这两首词,都写在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彼时,二人同样面对国破家亡的局面;在个人生活上,也都是从“天堂”掉落进了“地狱”。因此,作品在立意上呈现出高度相似

  • “三寸金莲”的缔造者,南唐后主李煜的畸形审美,祸害女性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李煜,后主,缠足,金莲

    “三寸金莲”真的有那么好看么?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法直视裹脚这样的陋习了,那畸形又不健康的小脚,看上去只会让人揪心,毫无美感可言。但古时候的男人却十分喜欢,他们以谁娶得妻子脚更小为荣,而当时的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也十分愿意去迎合男人们的这一变态癖好。中国第一个裹脚的女性就是因爱慕南唐后主

  • 如果南唐后主李煜认真治理国家,励精图治,南唐能打得过赵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煜,赵宋,后主,宋太祖,李世民,王朝

    南唐若想击败赵宋,不是不可能,但是你得确保赵匡胤的是像汉灵帝、唐僖宗、唐懿宗、宋徽宗、宋理宗等这样的昏君,并且还得确保高怀德、石守信、曹彬、潘美、赵普、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等这些北宋名将都被赵匡胤给杀掉。如若这两个条件达成不了,即使李煜是李世民在世,南唐也断然灭不掉赵宋。赵匡胤时期,南唐与赵宋之间

  • 刘金祥:李煜与赵佶的惊人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善本古籍标签:李煜,宋徽宗,刘金祥,孟昶,陈叔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封建社会江山易主、王朝更迭之时,便会出现亡国之君,其中沦为新政权阶下囚的为数不少,例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北朝时陈朝的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后蜀的孟昶、南唐的李煜、辽代的天祚帝和北宋的赵佶父子等等,这些昔日的皇帝大多是不理朝政的昏庸之徒无能之辈,身陷牢狱,死不足惜,唯有李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