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寸金莲”的缔造者,南唐后主李煜的畸形审美,祸害女性近千年

“三寸金莲”的缔造者,南唐后主李煜的畸形审美,祸害女性近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犹如山中清风 访问量:2983 更新时间:2024/1/25 22:45:52

“三寸金莲”真的有那么好看么?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已经无法直视裹脚这样的陋习了,那畸形又不健康的小脚,看上去只会让人揪心,毫无美感可言。但古时候的男人却十分喜欢,他们以谁娶得妻子脚更小为荣,而当时的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也十分愿意去迎合男人们的这一变态癖好。中国第一个裹脚的女性就是因爱慕南唐后主李煜而起,那个为李煜裹脚的女性是谁?裹脚这样的陋习又是如何盛行起来的呢?

艺术家癖好众所周知,李煜是一个帝,但他的学成就却远超他的政绩。作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吟诗弄月的文学家,年轻的李煜也是一个多情种。一日,李煜和三五文人一起,打扮成豪门贵公子的模样前往秦淮河畔游玩,潇洒肆意地翩翩公子于河上游玩,吸引了不少两岸佳人的目光。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岸边传来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听声音应该是一个绝美的女子,再一细听,那歌词正是李煜所创作的《望江南》。歌声细密绵延,配上李煜的词更是令人心醉,众人循声而去,在一艘花船上找到了一个年轻姑娘,这姑娘虽为红尘女子,但其神态端庄,行坐有矩,毫无轻浮之感。李煜一见到她就喜欢得不得了,他也顾不得什么礼仪了,当即上前与之打招呼。这里的人都唤她“窅娘”,这个窅娘并不是一般的红尘女子,据说她也出身官宦世家,只不过后来被朝廷抄了家,她为了生计,被迫在这里成为了一名歌女。

窅娘的歌声很美,但她的歌声却不及她的容貌十分之一,在秦淮河畔,她的名气不亚于任何一个花魁。得知窅娘这样的身世,李煜更加喜欢了,当即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希望窅娘能和他一起回宫。窅娘原本就很喜欢李煜的词,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够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她对李煜亦是一见钟情,于是同意了他的要求。沦落红尘的罪臣之女入了后宫,必然会遭到群臣反对,尤其还是这么一个绝美的祸国妖姬。面对群臣的反对之声,李煜丝毫不在乎,窅娘进宫后,随着两人相处愈久,感情越是深厚,多才多艺,知书达理的窅娘很快俘获了李煜的心。李煜喜欢词,窅娘更是喜欢李煜的词,她将李煜所有词都改编成歌舞,原本绝佳的词句在窅娘的演绎之下变得更加生动。窅娘和后宫的那些嫔妃是不一样的,她更懂李煜的心思,更明白该如何去迎合他的喜好,也正是因为这样,李煜将她视为知己。

有一日,两人一起相伴游玩御花园,李煜见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娇艳,很是欣喜,于是围绕着荷花的形态做下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词。一转眼就到了黄昏,在晚霞的映衬下,荷花显得别有一番趣味,最后,李煜意犹未尽地跟身旁的窅娘说:“这红菱真是美,若人的脚可以变得这么小,在荷塘上翩翩起舞,那就更美了。”原本李煜只是脱口而出感叹一下,转头就忘了,但是窅娘却将他这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一直以来,窅娘都想感激李煜,感激他将自己从风尘中解救出来,还将自己视为珍宝一般的宠爱,可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毕竟李煜作为一个帝王,什么都不缺。这下好了,李煜已经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他喜欢像红菱一般的小脚,那窅娘就为他造一双“红菱小脚”。

缠足回到自己的寝宫之后,窅娘便将自己关了起来,冥思苦想了数日,起初她也想过,用刀具将自己的脚“修”成红菱的形状,但是那个过程仅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害怕,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弄不好是要出人命的。思来想去,她还是决定用一个保险一点的办法“缠足”。窅娘命人弄来了一些白布条,并将这些白布条一根一根地缝接起来,接着再用这长长的白布条把自己的脚裹起来。当时窅娘已经成年,想要将脚变小,就只能拼命地将脚趾脚心掰弯,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用裹脚布将掰弯的脚趾定型。这个过程可谓锥心刺骨的疼,可每每想到这样能让李煜高兴,说不定还能得到一番赞赏,窅娘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忍下去。在这个让脚变形的过程中,窅娘的脚时而肿胀,时而麻木,常常折磨得她睡不着觉,但最令窅娘觉得痛苦的还不止于此。裹脚之后,她的脚就不能沾地了,一旦她想尝试着站起来,疼痛就会将她吞噬,这就意味着,她将无法陪同李煜出门游玩。

李煜得知此事后前来劝诫,希望窅娘能够放弃,但她说什么也不肯,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李煜只好得空就来看望,陪她说说话,下下棋打发时间。事实上,李煜虽然嘴上无比心疼窅娘,可内心深处还是很想知道,窅娘这个方式到底能不能成功创造出“红菱小脚”,所以,即便是那些日子窅娘行动不便,也没有失去李煜的宠爱。窅娘的裹足之路是痛苦又漫长的,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将裹脚布拆下来,然后再重新将脚缠紧实,每一次重新缠足对于她来说都是一场酷刑。随着时间流逝,窅娘的脚竟然真的就一点一点地变小了,不但变小了,还变了形状,光脚之时,脚趾扭曲的模样看上去十分恐怖。既然脚变了形状,以前的鞋袜也不合适了,于是她请宫中的老人按照双脚的尺寸和形状,专门定制了一款“红菱鞋”。当窅娘穿上那款定制的红菱鞋时,整个脚看上去就真的和红菱一般,小巧,精致。李煜第一眼看到这双脚时,整个人欣喜若狂,他没有想到窅娘真的为他创造了“红菱小脚”,他为窅娘的巧妙心思和坚持而感动,从此对她更加宠爱了。

休闲之时,李煜常常在众人面前赞赏窅娘的“红菱小脚”,称那是他见过的最美、最灵动的一双脚。那双脚到底美不美,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李煜对窅娘的赞赏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宽慰”的意思,毕竟窅娘为他忙活一场,总不好让她的心血付诸东流吧。宫里的娘娘虽然表面对窅娘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私底下却又都想知道,窅娘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的脚变小的。毕竟,谁不想得到帝王的宠爱呢?不久之后,窅娘的住所就热闹了起来,各宫娘娘都不好意思亲自出面,只好让自己的下人一趟一趟地往窅娘处送礼。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窅娘自然是不愿意透露这个秘密的,毕竟她也不想有人来分走自己的宠爱。众嫔妃见在窅娘这里得不到秘诀,便转而向她身边的侍女下手,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裹脚之风就在宫中盛行起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缠足”祸害了东方女性近千年之久。

效仿缠足的秘诀被泄漏之后,各宫娘娘都开始明里暗里地效仿起来,李煜得知后,非但没有制止,还有意无意地夸赞嫔妃们的“爱美之心”。作为缠足发明者的窅娘更是觉得自己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非常了不起,在宫里走路都能抬头挺胸了。上行下效,那个时候没有自媒体,没有电视机,很多时尚的玩意儿都是宫里先享受,然后再慢慢传到民间。宫里刮起了一股缠足风,这风声很快就传到了各大臣的家眷耳朵里,于是纷纷入宫打探这能吸引男人的秘密。待这一“时尚”行为成为了有钱人的标杆时,民间又开始效仿。在那个封建的时代里,女人是依附于男人生存的,所以她们愿意去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去迎合男人的审美,社会对她们的要求也仅仅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足很明显是符合这一需求的,这也是为什么缠足的风气能够快速发展开来的原因。

裹了足的女人在那个年代看来是“美”的,但实际上她们就是残疾,残疾之后再行走或者是出远门都多有不便,这也变相地将女人困在了家里,这是绝大部分男人都愿意看到的。裹足之风盛行后,社会上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礼教和家世这些方面,很多家庭也开始要求“小脚”,脚越小,说明这个女人越是规矩。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里,很多新人在结婚前是见不了面的,绝大部分夫妻都是在新婚之夜才见第一面,到了那个时候,不管面前的人是个什么模样,都得默默接受。自从有了“裹足”这一习俗后,男人的择偶标准里也多了一项,看脚的尺寸来判断未来结婚对象的优劣。男人们都以妻子的小脚为荣,谁若娶回一个“三寸金莲”,那真的是能吹上一辈子。也是为了迎合这一点,女人的脚越裹越小,为了让脚更小,她们在女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其身上实施这一酷刑。以前的女性真的对裹脚甘之如饴吗?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很愿意的,因为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摆在她们的眼前。清末时期有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名为刘吟。

刘吟便是从四岁的时候开始裹脚,当母亲第一次将她的脚以一种变形的状态裹起来的时候,她特别不理解,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钻心的疼痛让她每日都向父母求饶,可家里没有人愿意给她解开禁锢。随着时日越久,裹脚初见成效,身边的人都开始夸赞她的一双“美足”,刘吟也从中找到了成就感。刘吟长的小小巧巧,也确实肤白貌美,一双小脚更是让她名声大噪,即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周边的人也都知道刘家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儿,传言越传越邪乎,就好像人人都见过刘吟一般。尤其到了议亲的年龄,刘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来求亲的人非富即贵,他们都是听说了刘家的女儿有一双精致无双的小脚而来。最后父母给她选择了一户官宦人家,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普通人家的姑娘高嫁官宦门户,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忍受了十几年的缠足,最终换来一个高嫁,父母很满意,夫家很满意,刘吟的成就惹来了无数羡慕的目光。

刘吟确实是过上了吃香喝辣的好日子,丈夫对她的“三寸金莲”也很是喜欢,可“缠足”带来的后遗症也伴随了她一生。洗脚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对于刘吟来说却十分痛苦。每每听到下人往洗脚盆里倒水的声音,她都会感觉到害怕,作为一个官家夫人,刘吟原本可以由下人来帮她完成洗脚这件事情,但是她却从不让下人碰她的脚。并不是刘吟觉得下人身份低微,不配碰她的脚,而是因为洗脚的时候太痛了,下人们不知轻重,常常会洗得她痛苦不已。为了保持自己的“三寸金莲”,刘吟在裹脚这件事情上,一直没有给自己的脚松快过,这也导致她的脚时常肿胀,且畸形到让人看着头皮发麻。白日里只要穿着鞋袜,少下地走动倒也还好,外人看上去都是美美地,端庄的,可一旦到了洗脚的时候,所有的后遗症都会暴露于人前。脚的形状看上去扭曲就不说了,她每次将脚放进水里都会痛苦不已,不敢揉搓脚面,她便只能让脚浸泡着,然后再用柔软的布轻轻擦拭掉上面的水渍。

刘吟的生命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无法用现在的心态去衡量,这并不是她能选择的,也不是那个时代的女性能自主选择的。即使是李煜和窅娘没有开“缠足”这一先河,也会有别的行为来禁锢旧时代的女性的脚步。说来说去,还是眼界和思想的问题,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体能上受了限制,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住女性,甚至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谬论。虽然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评判古时候的社会现状,但是小编还是想说一句:庆幸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美好时代。

标签: 李煜后主缠足金莲

更多文章

  • 如果南唐后主李煜认真治理国家,励精图治,南唐能打得过赵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煜,赵宋,后主,宋太祖,李世民,王朝

    南唐若想击败赵宋,不是不可能,但是你得确保赵匡胤的是像汉灵帝、唐僖宗、唐懿宗、宋徽宗、宋理宗等这样的昏君,并且还得确保高怀德、石守信、曹彬、潘美、赵普、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等这些北宋名将都被赵匡胤给杀掉。如若这两个条件达成不了,即使李煜是李世民在世,南唐也断然灭不掉赵宋。赵匡胤时期,南唐与赵宋之间

  • 刘金祥:李煜与赵佶的惊人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善本古籍标签:李煜,宋徽宗,刘金祥,孟昶,陈叔宝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中国封建社会江山易主、王朝更迭之时,便会出现亡国之君,其中沦为新政权阶下囚的为数不少,例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北朝时陈朝的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后蜀的孟昶、南唐的李煜、辽代的天祚帝和北宋的赵佶父子等等,这些昔日的皇帝大多是不理朝政的昏庸之徒无能之辈,身陷牢狱,死不足惜,唯有李煜与

  • 李煜与苏轼分别写了一首词,写恋人身上最美的部位,似春风般撩人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煜,苏轼,恋人,诗词,春风,一斛珠,蝶恋花,王安石,演奏家,千古名句,中国传统音乐

    诗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内,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后人所喜爱。诗词的存在,并不是一群文人附庸风雅打发无聊时间而为之,而是诗人要借助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表达的真切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诗词深受后人喜爱,最主要的原因那便是诗词所塑造出来的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哪怕是逾越了

  • 李煜最经典的20首诗词,第一首无人不知,第九首文人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南荒诗词馆标签:李煜,诗词,朱颜,韦庄,宋朝,诗人,周邦彦,辛弃疾,古典乐,五代十国,千古名句

    编辑 | 柳色黄插画师 | 伊吹五月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

  • 人过五十,读懂李煜的4句诗词,才明白人生是一场归途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李煜,诗词,富贵,目送,思念,春草,宋朝,诗人,张爱玲,古典乐,人过五十,五代十国

    四十而不惑,无知知天命。当我们来到五十岁,人生已经过半,感悟颇多。可是你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认真想来,又似乎什么都明白。南唐后主李煜,前半生,是帝王;后半生,是阶下囚。一边是诗词造诣,空前绝后,一边是治国方式,不得要领。把李煜的四句诗词,和我们的人生联系起来,就会明白,人生是一场归途。两手空空来,两手

  • 李煜深夜从梦中惊醒,写一首《浪淘沙令》,将悲伤之情写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煜,浪淘沙令,陆游,皇帝,一首,庄子,宋徽宗,浪淘沙,艺术家,五代十国,声乐

    相传,南唐后主李煜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在国将不国,人心扰乱的危急时刻,从他父亲李璟的手上,接下了南唐这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尽管他励精图治,想要复兴国家,但是当时南唐的元老大臣们却尸位素餐、不思变革,最后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李煜已是无力回天。极度失望下的李煜,开始倾心佛教。结果

  • 南唐后主李煜结局悲催,但非宋太祖之过,要怪就怪赵二和李煜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煜,宋太祖,赵二,宋太宗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也不同于耽于女色的陈叔宝,最后李煜的遇难,后人更多的是同情与哀叹。不能说李煜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肯定可以说他是一位努力的帝王,也是一位勇敢的诗人,其绝笔之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了千古绝唱。最后南唐被宋太祖的北宋攻灭,

  • 李煜夜晚和她幽会,写下这首云雨词,堪称最污,句句香艳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煜,云雨词,幽会,李商隐,小周后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有那么些最难忘且最能打动自己、跟随着内心去做的时刻,或悲欢、或离愁、或伤感、或欣喜,我们的生命便是由这点点滴的情感所累积而成的。我们生而为人,如果没有情,那该多么的可怕。一切都是那么的冷漠,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芜,一切都是那么的空虚,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处处像死物一般,矗立在这世间。

  • 李煜,南唐的来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绿叶的情感标签:李煜,高骈,宋太祖,后周世宗,黄巢,李克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这一首诗使南唐成为了五代十国中十国知名度最高的王朝,那么这个南唐究竟如何而来,又如何消亡。说起南唐,就要从名将兼大诗人高骈说起,唐末的时候正是他镇守淮南。这个时候因为黄巢闹得天下大乱,高骈也就有了割据一方的心思。所以当883年杨行密占领庐州的时候,高骈反而保

  • 李清照在浙江避难,写下一首《武陵春》,比肩李煜绝笔《虞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清照,李煜,武陵春,王之涣,虞美人

    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最擅写“愁”,她在浙江避难时,写的《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中有一压轴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与李后主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提并论,被认为是宋词写愁“最好”的两个句子。李后主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