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深夜从梦中惊醒,写一首《浪淘沙令》,将悲伤之情写到了极致

李煜深夜从梦中惊醒,写一首《浪淘沙令》,将悲伤之情写到了极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4/1/26 0:48:06

相传,南唐后主李煜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在国将不国,人心扰乱的危急时刻,从他父亲李璟的手上,接下了南唐这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尽管他励精图治,想要复兴国家,但是当时南唐的元老大臣们却尸位素餐、不思变革,最后积重难返。在这种情况下,李煜已是无力回天。

极度失望下的李煜,开始倾心佛教。结果北宋知道后,就派遣了大量间谍假扮成僧侣,渗透进了南唐。李煜在这些人的怂恿之下,大举扩建佛寺。

后来南唐与北宋两国交战,这些佛寺就被渡江而来的北宋军队作为了军事据点。大诗人陆游撰写《南唐书》,向后人讲述了李煜这一段因崇佛而亡国的故事。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李煜被俘虏至汴京,沦为阶下囚。在被北宋囚禁的这三年中,李煜写下了多首“泣血词”,来追忆故国家园的往事。

其中一首《浪淘沙令》,读来字字泣血,句句关情。在这首词中,李煜将自己的悲伤之情写到了极致。明代李攀龙说:“悲悼万状”,令人“为之泪不收久许”。

一、《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作大意:

窗帘的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眼看着这个春天已经到了尽头,薄薄的锦被,耐不住五更天的寒气,硬生生地把我冻醒了。回想刚才梦境中片刻的欢愉,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自己只是匆匆过客。醒来之后,不胜唏嘘!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凭栏眺望。三千里江山,故国美景无限,离别容易再见难。这个春天,就这样随着流水、落花一起消逝了,也不知它们究竟是去了天上,还是人间。

李煜的词,还是一如既往地晓畅明白。在这首词的开头,他听到窗外雨声潺潺,然后从梦里惊醒过来,开始感叹春天将要过去了。

接着他开始回忆梦中情形,感叹“梦里不知身是客”。刚才的梦,是多么美好啊!在梦里,他就是他,不是什么帝。他是李煜,一个喜欢吟诗作赋,弹琴绘画的闲人。

好梦醒来之后,留下的只是无边无际的痛苦。一个人本来就很孤独了,更不敢凭栏眺望故国的“三千里地山河”了。因为他知道,即使望见了,也回不去了!

回想当初,“仓皇辞庙日”,如今又怀念“凤阁龙楼”、“玉树琼枝”。从前,这些都曾是他身边的风景,现在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就像流水、落花一样,不知是去了天上,还是人间。

在这里,李煜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痛苦与迷惘。

一方面,他想留在美梦里,因为阶下囚的现实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残酷了。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暗示读者:彼时他已经迷惘了。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在梦里。

“独自莫凭栏”这一句,不仅仅是因为凭栏会惹出哀思,更是指他自己觉得无颜面对过去四十年来那个醉生梦死的自己。

李煜和他的父亲、祖父,以及祖父的家族世代信佛。在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本是相通的。所以他借庄子的典故来表达内心的迷惘,他想说的是:过去的四十年,都是美梦吧!

那四十年来的好日子,都是上天借来的。他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他却误把自己当成了梦境的主人。最后,他发出长长的感叹,叹流水,叹落花,叹它们随春光而逝,不知去向何方。

流水本是秦淮碧波,落花本是画舫红梅,如今它们都被战火焚毁了。最后一句表面上是问这两样美好的事物最后去了天堂,还是人间。

但是因为他引用了《庄周梦蝶》典故,所以最后一句就变得特别地迷离了。事实上,“天上人间”一句应当理解为,李煜此时已经因为悲伤过度,而产生了一个迷幻的错觉。

他也像庄子一样,无法分辨自己究竟是蝴蝶做梦变成了人,还是人做梦变成了蝴蝶。所以他想问的是:它们消失了,是去了天堂,还是“梦醒”了,重返了人间?

二、陆游书中“崇佛亡国”的李煜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李煜的祖父李昇从小就信佛。李昇的父亲死去世得早,他有一个姐姐出家当了尼姑。所以他很小就住在寺庙里,后来当了皇帝,就大力宣扬佛教。

他的儿子李璟,也和他一样信佛。一方面,他们李家有信佛的家族传统;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为了利用佛教来实行对南唐的统治。

李煜的父亲在位的时候,南唐已出现严重的危机。北宋强敌压境,南唐人心惶惶,因此需要利用佛教来安抚百姓。后来李煜登基,沿续了这个政策,但是比他的父亲、祖父还要崇佛。

除了统治的需要,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煜天生仁厚,心地特别善良。他不光鼓励南唐的百姓信佛,而且对僧人们非常敬重。偶尔遇见僧人违法,他也表现得非常宽容。

北宋的《清异录》里面记载着一件事,有一次李煜偶然路过一间勾栏,看到当时一个比较有名的僧人在喝花酒,李煜没有直接上前呵斥他。

而是转身在墙上题下了一首诗,讽刺这个和尚“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原来是一个“鸳鸯主持,传风流教法”。

还有一次李煜和大臣徐铉谈到,有僧人犯色戒,一般官府都直接放他还俗。李煜就说:那和尚故意犯戒,就是想还俗。不如让他拜佛三百次,免刑。

于是,那些和尚也都和他一样,一边纵情声色,一边参禅念佛。乾德五年过后,李煜逐渐对南唐政务感到绝望,因此他比原来更信佛了。

开宝初年(公元968年),金陵城忽然来了一个佛教高僧,名叫“小长老”。这个高僧随身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一路贿赂南唐的官员,然后四处开坛。

那些收了钱的南唐官吏纷纷替他出面,夸他道行高深。李煜因此对这个“小长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在宫里接见了他。

刚开始时,李煜还会怀疑这个“小长老”钱财的来路,后来听他舌灿莲花,一顿《华严经》把李煜说得天花乱坠,他就再也不追究了。

“小长老”取得李煜的信任之后,就鼓动他在牛头山大造佛塔,建了寺庙千间,说是给僧客落脚。最后,北宋和南唐打起仗来,这些佛寺直接就成了北宋的兵营。

后来,有一个“北僧”在河边采石矶建了一座佛塔。李煜差人送给他财帛,他全部不收。李煜当时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觉得天下的人都信佛,如此甚好!甚好!

谁南唐和北宋一开战,那个石塔就成了北宋水军搭建“浮桥”的桩子。原本以为这样,李煜就该知道“北僧”、“小长老”等人是北宋间谍了。可是糊涂的李煜,还是不怀疑那个“小长老”。

等到北宋大军兵临城下了,他还跑去问“小长老”,“北兵虽强,岂能当我佛力”?还妄想让“小长老”登上城头施法退兵,并且下令全城老少一齐站在城墙上念佛号。

结果,北宋大军一顿“箭雨”狂射过去,才让李煜从梦中醒悟过来,他这才把“小长老”杀了。当然,杀了“小长老”也无济于事了。最终,李煜还是被俘虏到了汴京。

结语

小时候读李煜这首词,尽管“不耐”、“不知”、“莫”、“难”、“去”等各种表示拒绝的字眼,也会让人无限伤感。但读了很久,始终不明白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什么意思。

直到长大了以后才真正地明白,当时的李煜,可能是因为伤心过度,事实上进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创伤应激反应”状态。

因为国破家亡对他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巨大了,所以他从梦中醒来,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心理上没有做好,接受残酷现实的准备,所以才会产生“庄周梦蝶”,恍兮惚兮的感觉。

“梦里不知身是客”,最后也成了一个千古名句,因为他说得非常经典。

苏轼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客。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永远是你的吗?不可能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你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

李煜后期因为信佛糊涂了,但是青年时代,他还是曾经励精图治,想要挽救南唐的。可以这样说,他对南唐三千里江山和南唐的子民,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的。

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李煜眼见南唐已经没救了,也就放弃了挣扎。结果却又稀里糊涂地跑去信佛,想靠北宋来的“小长老”念经退敌,诊所让人哭笑不得。

另外,据说后来北宋亡国的时候,宋徽宗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更多文章

  • 南唐后主李煜结局悲催,但非宋太祖之过,要怪就怪赵二和李煜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煜,宋太祖,赵二,宋太宗

    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也不同于耽于女色的陈叔宝,最后李煜的遇难,后人更多的是同情与哀叹。不能说李煜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肯定可以说他是一位努力的帝王,也是一位勇敢的诗人,其绝笔之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了千古绝唱。最后南唐被宋太祖的北宋攻灭,

  • 李煜夜晚和她幽会,写下这首云雨词,堪称最污,句句香艳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煜,云雨词,幽会,李商隐,小周后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总有那么些最难忘且最能打动自己、跟随着内心去做的时刻,或悲欢、或离愁、或伤感、或欣喜,我们的生命便是由这点点滴的情感所累积而成的。我们生而为人,如果没有情,那该多么的可怕。一切都是那么的冷漠,一切都是那么的荒芜,一切都是那么的空虚,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处处像死物一般,矗立在这世间。

  • 李煜,南唐的来世今生

    历史解密编辑:绿叶的情感标签:李煜,高骈,宋太祖,后周世宗,黄巢,李克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的这一首诗使南唐成为了五代十国中十国知名度最高的王朝,那么这个南唐究竟如何而来,又如何消亡。说起南唐,就要从名将兼大诗人高骈说起,唐末的时候正是他镇守淮南。这个时候因为黄巢闹得天下大乱,高骈也就有了割据一方的心思。所以当883年杨行密占领庐州的时候,高骈反而保

  • 李清照在浙江避难,写下一首《武陵春》,比肩李煜绝笔《虞美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清照,李煜,武陵春,王之涣,虞美人

    宋朝第一才女李清照最擅写“愁”,她在浙江避难时,写的《武陵春·风往尘香花已尽》中有一压轴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与李后主绝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提并论,被认为是宋词写愁“最好”的两个句子。李后主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

  • 李煜写了首词700年无人模仿,清朝词人睡不着仿一首,超越原作

    历史解密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李煜,纳兰容若,睡不着,杜甫

    当今社会,网络发达,移动端的广泛普及带动了自媒体行业的寻乌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人们最重要的是什么?赚钱,这也是大量人群投入到移动端媒体的主要原因。鱼龙混杂的一股脑涌入,就导致了质量的参差不齐,有些人只是见到别人来钱快,还没有现在摸清门道的

  • 从王到囚,李煜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首首绝词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煜,宋太祖,宋太宗,后主,项羽,小周后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继位。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经历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

  • 李煜派大才子出使北宋,朝中无人敢接待,赵匡胤:找十个文盲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李煜,宋太祖,韩熙载,宰相,徐铉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国,961年,南唐后主李煜继位,奉北宋为正统,岁贡保平安。入宋进贡的使者都是李煜千挑万选出来的,比如冯延鲁、韩熙载、徐铉、周惟简等,其中又以徐铉为使者入宋发生的故事最为著名。徐铉是南唐著名的大才子、大学士。他十岁就能写文,声名远播,是和韩熙载齐名的人物,被称为“韩徐”,韩熙载这

  • 李煜:人间不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皇帝,娥皇,诗人,宋朝,宋太宗,陈叔宝,古典乐,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

    ①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冬,金陵,潇潇苦雨,凛凛寒风。此时的江南比往年时候要更冷一些。金陵城外钩矛林立,旌旗蔽空,昨日的厮杀声已被迎宾进行曲所替代……“吱呀,吱呀,……”,伴随着几声刺耳声,两扇厚重的城门被缓缓打开,一队人马白衣素缟,颓顿而出。走在最前面中年男子,半裸上体,背缚荆条,手捧方盒,

  • 先“作”再哭:从诗词中看美到极致,悲到可怜的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煜,皇帝,宋朝,诗人,虞美人,宋太宗,古典乐,五代十国,先“作”再哭,宋太祖赵匡胤

    才高八斗不为夸,可怜薄命做君王。前半生,他是帝王;后半生,沦为阶下囚。《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汴京城一处幽静的居所内,把酒当歌,对月长吁。他,提笔濡墨,写下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要读李煜的这首词,实在是太悲伤了,读完想哭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煜,人生,醉乡,一梦,诗人,宋朝,乌夜啼,古典乐,五代十国

    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而李煜的人生低谷,特别低。低到他几乎没有逆袭的机会,他能做的似乎就是坐以待毙。因此,那段时期以来,他的词作也都特别悲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首《乌夜啼》,建议大家不要在人生低谷时读,因为除了徒增悲伤,似乎并无他用。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