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不同于乐不思蜀的刘阿斗,也不同于耽于女色的陈叔宝,最后李煜的遇难,后人更多的是同情与哀叹。不能说李煜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但肯定可以说他是一位努力的帝王,也是一位勇敢的诗人,其绝笔之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成了千古绝唱。最后南唐被宋太祖的北宋攻灭,但李煜的悲催结局却并非是宋太祖之过,而是其弟赵二的“杰作”。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宋太祖是赵匡胤,而宋太宗是赵光义,宋太祖是哥,而宋太宗是弟,故有赵大和赵二之称。赵大赵匡胤的人品不容置疑,赵匡胤之所以能够称的上一代名帝,与其丰功伟绩和崇高的人品是分不开的,“千里送京娘”的美德典故,“杯酒释兵权”而不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枉杀功臣。总体来讲,赵大属于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的典型,对北宋初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颇大。
和其兄不同,赵二的人品却一直被后世置疑,其一是那千年的悬案“斧声烛影”,有害其兄夺其位之嫌,后又有强幸小周后的荒淫无耻。赵光义又一改太祖时代的浩浩军威,大败于契丹,且遭受挫败后一蹶不振,一味退守,让宋朝成为历史大一统王朝中武力最弱的格局。有很多人把李煜悲催的结局怪于赵大,实际上,赵大对李煜还是很优待的,但李煜毕竟不是乐不思蜀的刘禅,李煜可以说的上是一位有思想的帝王,归降前好歹是一位帝王,而归降后寄人篱下,这前后对比,巨大的落差肯定让李煜有所怨言。但同样的怨言,赵大却并不为意,而赵二可就怀恨在心了。
而李煜最终死于赵二赵光义之手,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对二人一直以礼相待,但其弟赵二则不然。有野史记载,宋太宗赵光义曾强幸小周后,小周后回去后大骂李煜,意思是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如此窝囊。不久李煜做得一首《虞美人》,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一下惹恼了赵二,本来就忍了很久了,赵二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可见赵大和赵二虽说是亲兄弟,但做人完全不一样,人品更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