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21《游月陂》程颢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千家诗》121《游月陂》程颢 |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2196 更新时间:2023/12/7 4:39:36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译文】

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

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

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水声从寂静中传来。

世事繁杂何必计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

【注释】

⑴月陂(bēi):水泊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

⑵四徘徊:谓东西南北来回行走。

⑶中天:天中,空中。

⑷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

⑸樽(zūn):酒杯。

⑹水心:水中。

⑺无端:谓人世问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

⑻约:邀请。重陪:再次伴随。

【赏析】

这是一首写“静观自得”的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

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时登上月阪堤,也是心与物会,景与情融,自然涌出额联两句“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秋气萧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万物自然改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程颢对秋气,似乎并不如欧阳修那样“噫嘻悲哉”他依然是“闲来无事不从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为晚凉开”,斟上一杯美酒,冲冲凉意,乐在其中。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而简练,“改”“开”二字有声有色。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即中的“闲”、“静”二字进一步写自己心境的从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静”、“闲”,仿佛大自然界的万物也是“闲”、“静”的。蓝天白云倒映于绿水碧波之中,是因为“闲”,淙淙的泉流之响,是因为树木的幽静。“泉声静自来”可直译为“泉声自静来”,是“鸟鸣山更幽”的逆向思维。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流泉之声,这对程颢来讲当然是惬意的,不同于俗人为名利奔走,因事务而缠身。末联抒发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他认为人世间有些事,说不上有什么来由。繁杂而无头绪,不值得去认真计较。人生待开怀时且开怀,只要逢上佳节,约上几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举杯痛饮,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此诗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在程颢的笔下,月陂堤内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声,物体志。显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圣、清静自如的理想境界。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调鄂鄠县主簿。熙宁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为镇宁军签判,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他是有名的理学家,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合称“二程”。二人创立的学说,世称“洛学”,是理学中的重要派别。曾在洛阳讲学十余年。著作有后人所辑《二程遗书》。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职场小故事:学做君子,不妨从学习程颢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视觉说标签:程颢,王安石,宋明,职场

    (历史人物)程颢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追随他三十余年的门生刘立之常跟朋友说:“与老师相处这么久,从来没见他发过火、动过怒,一般人很难有这种修养。”职场小故事:学做君子,不妨从学习程颢开始学生们每天听从程颢的谆谆教导,又从他的言行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儒者风范,大家都说:“与程老师相处,真有

  • 宋朝道士自称活了1700岁,见过孔子和刘邦,程颢:我不想认识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孔子,刘邦,程颢,宋朝,道士

    自古听说长生不老、人死复生、鬼神之说的一系列故事,大都出现在影视剧当中。但现实生活之中真会存在此现象吗?科学无法解说,只留玄学定论。生老病死是世间定律。在现实生活之中,人活百岁是正常之事,但活到100岁的人少之又少会让人惊奇,那千岁更不用说了,谁会信?若现实之中真有活过千岁之人想必是有阴谋论,千岁一

  • 宋朝道士张怀素自称活1700岁,见过孔子和刘邦,程颢:不想认识他

    历史解密编辑:赵文说科技标签:孔子,刘邦,程颢,张怀素,道教

    我们最早接触与“道”有关的知识,则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儒、释、道这三个贯穿整个中国史并且对当今社会还有影响的哲学流派。道家和道教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道教是作为一个宗教流派存在,道家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与解脱,而道教追求的则是以一种“羽化成仙”的态度来看待人的生死。让人没想到的是道教的某种理论

  • 程颢偶然间作的小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宋人风骨与雅趣

    历史解密编辑:品诗词标签:程颢,唐诗,雅趣,风骨,诗人

    喜欢唐诗,亦喜欢宋诗,唐诗以韵致胜,美在情辞,故而浑雅,宋诗以意致胜,美在气骨,故而透辟。今天,我们不妨欣赏几首宋代诗人程颢写的几首《偶成》小诗,感受宋人风骨与雅趣。先看这首《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

  • 程颢“视民如伤”

    历史解密编辑:《祖国》杂志社标签:程颢,皇帝,嘉佑,宋朝,唐朝,宋神宗,王安石,官宦世家,唐宋八大家

    《二程粹言》中记录着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颢这样一段话:“视民如伤,若保赤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的要把老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当成小孩子一样保护。程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在为官期间将“视民如伤”作为座右铭,每到一地都写好贴在自己随时可见的地方,就像镜子一样时

  • 程颢外出郊游时,信手写下的一首七律,劝说世人要珍惜友情和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程颢,郊游,诗人,七律,春光,唐朝,宋朝,王安石,郊行即事,原创诗词,唐宋八大家

    程颢,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程颢与弟弟程颐并称“二程”,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程颢兴致勃勃地外出郊游,信手写下郊行一路的感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也同常人一样,跳荡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心。《郊行即事》程颢 〔宋代〕芳原绿

  • 文化为魂:程颢监酒,开创宝丰酒千年“非遗文化”工艺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企业圈标签:程颢,宝丰酒,周敦颐,酿酒,儒学

    一瓶白酒,既包含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蕴含着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宝丰酒有着四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文化悠久深厚,其酿造技艺传承于北宋时期大理学家程颢创立的程氏酿酒法,940年来一脉相承,并于2008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经一代又一代宝丰酒人将技艺、经验、知识、热诚融入到酿造的各个阶段,终成就清香佳酿!

  • 程颐和程颢的圣人和人性:庆历之际的时代思潮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程颢,苏轼,仁宗,程颐,庆历,唐朝,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

    程氏兄弟在1056年来到京城。为了准备应考,程颐以《颜子所好何学论》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这个题目显然是胡瑷出的(胡瑷当时在太学主教,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也做了一篇)。像苏轼一样,程颐以成圣为目标。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他又像苏轼一样,不承认圣贤是天生的。现在,尽管这个意见是用人们非常

  • 赵梅阳:程颢【8629】——明道先生(2022年5月31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明道,程颢,赵梅阳,理学,理学家

    《赵梅阳:程颢【8629】——明道先生》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5月31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明道先生二程洛学述天理,经以载道万物齐。治世能臣断案神,御史不知尚未食。程颢(1032—1085),号明道

  • 千年圣贤第六组《程颢程颐》丝绸个性化邮票2月5日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邮票暗记标签:程颢程颐,丝绸,朱熹,周敦颐,宋明,王守仁

    集邮者讯,中国邮政将于2023年2月5日发行《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程颢程颐丝绸个性化邮票程颢(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程颐(1033~1107),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为嫡亲兄弟,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均为北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