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3947 更新时间:2024/1/18 22:15:15

唐朝时,朝廷开武庙,祭祀历代名将。

武庙中,姜子牙在上,张良白起分坐在左右两列之前,在“十哲”中居于显要地位。

宋朝开国后,赵匡胤进入武庙,观两廊所画的名将,以杖指着白起的画像说:白起杀降人!不武之甚!不配在这里!

于是,白起就这样被“踢出”武庙了。

赵匡胤为何看白起这么不顺眼呢?

“攻心”

赵匡胤把白起踢出武庙,发生在北宋刚立国之时。

当时,北宋的疆土,仅占一半,还比不上三国时期的魏国。长江以南,大小七八个割据政权;北方山西境内有北汉,幽云十六州在契丹之手。

要想单纯依靠武力完成统一,难度不小。

赵匡胤随柴荣血战3年,才艰苦地从南唐手里拿下淮南,要想快速统一全国,谈何容易?

因此,赵匡胤注重“攻心”,通过善待俘虏、降众来瓦解对手的决心。

杀赵降兵40万的白起,自然不适合继续作为武将楷模了。

彰显治军主张

赵匡胤把白起“踢出武庙”的同时,令人重新裁定武庙人选,取“功业无暇”者。

如此,朝廷曾考虑:把吴起韩信彭越周亚夫、关羽、张飞、邓艾、李光弼等“有瑕疵”者都要和白起一起被踢出武庙!

其实,像英布钟会这样的公开起事的叛将,早已被前朝过滤掉了,剩下的人,真是说不出有多大的毛病,顶多是一些行为有争议而已。

不过,赵匡胤以此来告诫众将:慎言慎行!绝对服从!

自五代以来,“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统兵将领骜难制,屡屡作乱,赵匡胤决心一改此风。

周亚夫、白起、李光弼等人,没有作乱,或是坚持己见,或是个性强烈,不为君王所容而已。

不管前朝君臣的是非曲直,总之,既然他们不能为前朝君王所容,自然也不会为赵匡胤所许!

结果

贬白起,反应出赵匡胤的主张:对内要求将领谨言慎行,绝对服从;对外“攻心”为上,瓦解敌人抵抗意志。

赵匡胤不但多次告诫将领“勿滥杀一人”,还把虽有功却不“仁”的将领处罚(如平蜀的王全斌)。

赵匡胤不但在言语中多次强调众将不得跋扈,还重构以文制武的集权制度,杜绝武将跋扈。

结果是利弊各半的。

对外:南方各割据势力,有的在抵抗后投降,有的甚至直接“纳土”而降,抵抗意志多不坚定。

对内:在制度改革+文化重构后,宋代武将再难见五代跋扈之风,反而多为文官所制。

不过,或许是矫枉过正,由于过分强调“无暇”,曹彬等将领束手束脚、手足无措,为后来屡败于辽埋下伏笔。

赵匡胤的做法,在当时就遇到了不同意见:古代名将都是人雄,谁能无暇?对古人吹毛求疵有意思吗?

宋徽宗时期开始,白起等人还是回到了武庙(只是不在“十哲”之列),受后人祭祀。

赵匡胤能把白起踢出武庙,却不可能改变白起是史诗级名将的事实。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统治者为了做出不同的倡导,可能会对历史人物或贬或褒。

不过,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风浪过后,是非功过,仍有公论。

标签: 宋太祖白起武庙周亚夫李光弼韩信

更多文章

  • 历史谜团: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死于何因?

    历史解密编辑:老道怪谭标签:皇帝,唐朝,宋太宗,陈桥兵变,五代十国,续湘山野录,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的那天晚上,关于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按照什么顺序发生的文献记录实在是太多了。有宋代不世出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个人笔记《涑水纪闻》;有当时的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还有南宋徐大焯的《烬余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就连契丹人都对赵匡胤

  • 赵匡胤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白起杀降?赵匡胤在演一出戏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宋太祖,白起,秦国,秦王,武庙

    导语白起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他从底层士兵一步步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为大秦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一代战神当之无愧。但是一提到白起,人们往往就会吐槽他的一点,就是他杀人太多。为何白起杀人这么多?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他真的是一个“屠夫”吗?或者他真的嗜杀如命,喜欢杀人?我想没有一个人喜欢杀人,白起

  • 赵匡胤落魄时,王彦超拿出10贯钱打发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王彦超,节度使,凤翔,陈桥兵变

    关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就是"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没有向其他朝代改朝换代时一样有着许多流血牺牲,也没有过多的政治背景,更更何况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这样风云际会的乱世中,他上位后结束了当时中国的纷争局势,统一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诸多大将都乖乖交了,只有他直接拒绝:我不交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陈桥兵变,郭威,范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深刻地揭示出了封建王朝时期,皇帝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大肆屠杀功臣的现实。不过,凡事却也总有例外,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面对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时,采取的就是非常柔和的手段。甚至于有一人还不愿意交出兵权,不仅没有被赵匡胤杀害,

  • 没有他,赵匡胤拿什么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史书论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郭威,周世宗,禁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所有事件都被打上了“传奇”的标签——他喝了场酒,睡了个觉迷迷糊糊就被披上了黄袍;他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改朝换代,成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组织了个酒局,那些军阀们就乖乖交出了兵权。仿佛就是,弹指间赵匡胤就干成了一系列大事。江湖上也将他的名字和秦皇汉武,唐太宗并列在了一

  • 赤须龙的前世今生——金兀术与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一滴泪的时间啊标签:岳飞,赵构,唐朝,金兀术,宋太宗,赤须龙,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继南北朝之后,又一个混乱时期,各国之间相互讨伐,连年征战,以至民不聊生,天数有宋代周一统天下,于是玉帝遣凌霄殿盘缠龙柱的赤须龙临凡,转世赵匡胤,一统天下,拯救万民。烛影斧声赵匡胤出生时,天降异象。长大后,文韬武略无所不能,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助柴荣打下一片大好河山。柴荣死后,周主年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毙的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构,皇位,暴毙

    古代中国的皇帝虽然拥有至尊之位,但中国的皇宫中却从来都是充满杀气的,咱们且不说那些疆场战败的亡国之君。就是在盛世之时,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们不明不白地一夜暴毙那也是常有的事——今天,要说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皇帝,宋太宗,石守信,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杯酒释兵权,中国军事制度,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句话最常出现在皇帝称帝后,对功勋大臣们的赶尽杀绝,没有更狠,只有最狠。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

  • 符彦卿下马,赵匡胤终于意识到弟弟已经不是那个老实乖巧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皇帝,宋朝,符彦卿,赵匡义,宋太宗,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没有重用符彦卿?早已看出弟弟不是乖孩子读这篇文章,笔者先卖个关子,符彦卿是谁?他被成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完美的名将,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为皇后,其中大小符后是柴荣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嫁给赵光义,后来又被追封为皇后,这与北周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有的一拼,号称史上最牛老丈人之一。历史上著名

  • 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有哪些微妙的征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宋太祖,节度使,周世宗,后周世宗,石守信,高怀德

    一、柴荣托孤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五月三日,英年的后周皇帝柴荣看到手下将士仅几十天就收复了三关三州十七县,他从前线返回瓦桥关,志得意满地信马驰上一片高坡,他要临高一暏军容,当地老百姓牵牛载酒来欢迎他。柴荣随口问了一句:“此地何名?”有一个长者告知:“回陛下,故老相传,称之为病龙台!”古代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