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混同郡王耶律宗愿:辽圣宗庶子,被过继宗室的契汉混血皇子

混同郡王耶律宗愿:辽圣宗庶子,被过继宗室的契汉混血皇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2633 更新时间:2023/12/7 18:34:22

混同郡王耶律宗愿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庶子,也是契丹辽国唯二的契汉混血皇子之一,和另一位契汉混血——辽世宗之子、因勾搭宫女惨遭宫刑的倒霉皇子宁王只没相比,宗愿的人生还算顺遂。

01,无忧童年

大辽忠亮佐国功臣、仪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判上京留守、临潢尹事、上柱国、混同郡王耶律宗愿(1009-1072),字德恭,契丹名侯古,字讹里本,是辽圣宗隆绪的庶子,生母耿淑仪。

《辽史·皇子表》记载说,宗愿是圣宗第六子,而《宗愿墓志》则说,他是圣宗仲子,其实描述得都不准确。先简单把圣宗诸子罗列一下:

①佛宝奴(989-?),夭折,母应为萧贵妃。

②皇子(1000/1001-?),夭折,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

③燕王吴哥(?-?),字洪隐,汉名宗训,母仆隗氏。

④柳城郡王别古特(?-?),字撒懒,汉名宗简?母不详。

⑤混同郡王侯古(1009-1072),字讹里本,汉名宗愿,母耿淑仪。

⑥狗儿(?-?),字屠鲁昆,汉名宗伟?母仆隗氏。

⑦兴宗夷不堇(1016-1055),字只骨,汉名宗真,母顺圣元妃萧耨斤。

⑧属思(1017-?),夭折,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

⑨皇太弟孛吉只(1021-1063),字勃只,汉名宗元、重元,母顺圣元妃萧耨斤。

通过上面罗列可知,宗愿在所有兄弟中排行最少在第五,排除夭折不序齿的兄弟也排在老三,足见墓志所说的“仲子”,在这里的意思只是泛指排行在中间的孩子,并不是指宗愿就是排行老二。

宗愿生于统和二十七年(1009),他出生时,后族血统的两位皇子都已经夭折,只有别古特和吴哥两个非后族血统皇子,等到开泰二年(1013)正月,宗愿生母耿氏晋封二品淑仪时,契汉混血的宗愿成为后宫身份最高的皇子。

他的外家上谷耿氏,和玉田韩氏是关系密切的姻亲,他的堂舅耿延毅还是嫡母齐天皇后萧菩萨哥的姨表兄,耿氏和韩氏与承天、齐天的娘家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

所以,在辽兴宗出生前,小宗愿童年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被齐天皇后视为养子,受萧、韩、耿家族的护佑,皇父圣宗也对幼小聪慧的他很是偏爱。

02,出继宗室

世事难料,在宗愿8岁那年,开泰五年(1016)二月,后族出身的贵女元妃萧耨斤诞育皇子宗真,已经46岁的圣宗再次获得后族血统的皇子,简直是喜出望外,就把宗真交给齐天皇后收养。

而曾经被捧到手心的契汉混血皇子宗愿,在出身高贵的小弟弟面前,一下子就变得不值钱了,这种落差,在宗愿的年龄是能够感知的。

还好宗愿有个性格平和恬淡的亲娘耿淑仪,在亲娘的教导影响下,宗愿长成一位“远胜绮纨,有闳达之雄量”的好脾气皇子。

开泰六年(1017)九月,已经“高龄”35岁的齐天皇后,居然又生下小皇子属思,47岁的圣宗欣喜若狂的为嫡子大赦天下,但小皇子不久就夭折,齐天皇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高兴了,差点和宗愿一样被弃之如履的宗真,才再次成为香饽饽。

眼看再难生出嫡子,圣宗就在开泰七年(1018)五月,封授诸皇子与皇侄,拥有后族血统、视同嫡子的宗真封梁王,其他庶子都封侯,并授官职,宗简(疑似别古特皇子)为右卫大将军,宗伟(疑似狗儿皇子)为右卫大将军。

10岁的宗愿,在此次分封中,也被授为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太保、开国侯,食邑六千户。

太平元年(1021)十一月十三,51岁的圣宗册立6岁的梁王宗真为皇太子,这意味着宗真外家萧和一族的全面崛起,毕竟契丹辽国的制度就是皇帝生母是天然的政治正确。

不过,圣宗对聪慧伶俐的契汉混血儿子宗愿,还是有一份慈父心的,如果没有后族血统的皇子宗真的出生,受韩、耿及承天家族支持的宗愿,或许真的有望登顶,但宗真的出生打破了宗愿的未来。

仁慈的圣宗很了解太子生母萧耨斤的为人,他不得不为这个曾经寄托厚望的儿子考虑,如何保住这个儿子呢?

只有让他远离政治核心,这样才能躲避未来的迫害。大概就在太平晚期,圣宗皇帝就把年轻的儿子过继给六院部褭(niao)古直郎君的后裔、采访使耶律兀立宁。

辽国的皇室是根据血缘的亲疏远近,分为“皇族四帐”和“二院皇族”,所谓四帐,就是指横帐孟、仲、季三父房和太祖阿保机系,都是玄祖匀德实、德祖撒剌的的后裔。

所谓二院,即五院部和六院部,肃祖耨里思长子洽眘系是五院司;三子葛剌、四子洽礼,与次子懿祖萨剌德的次子帖剌、幼子褭古直四支为六院司。

宗愿过继给兀立宁的这一房,就属于六院司,是懿祖幼子褭古直一支,在圣宗时代,差不多算是最疏远的皇室宗亲了。

按理说,皇子就算被出继,也是出继给近宗皇室,比如清纯帝把皇子永瑢出继到清仁帝儿子允禧名下;即便是出继远宗,最少也得是有世袭爵位的皇族,比如清宪帝把皇弟允禄出继到清文帝孙子博果铎名下。

哪里像辽圣宗,把儿子出继给最疏远、连个爵位都没有的皇族宗亲家,这对宗愿来说,无异是另类的放逐。

但话说回来,对曾经有望做继承人的宗愿来说,这次出继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保护,让他远离政治漩涡了,就算新君即位,也犯不着再去找他的麻烦,可以说圣宗也算是为宗愿煞费苦心了。

03,大辽贤王

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初三,圣宗驾崩,太子兴宗即位。太子生母元妃萧耨斤开始她兴风作浪的人生,磨刀霍霍向承天派。

在一片血雨腥风中,23岁的宗愿因为被过继远宗而置身事外,悲悲切切地为皇父守丧以尽孝道,他聪慧的生母耿淑仪,也自请为大行皇帝圣宗守陵,远离政治中心,母子俩在重熙初年的动荡中,明智的保全了自身。

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兴宗终于取得母子斗法的初步胜利,在重熙三年(1034)五月亲政,为了展示他的兄友弟恭,授宗愿为建雄军节度,晋、隰、慈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等虚衔。

没错,都是虚衔,辽国的节度使州并没有建雄军,辽国也没有晋、隰、慈三州,所以,此次授职都是遥领的虚衔。可见兴宗这时候对宗愿的兄弟情也挺塑料的,毕竟宗愿的墓志上都有“登楼闻乐,晞唐邸之谣风;煮豆成诗,笑魏朝之故事”的用典。

随后,兴宗又召宗愿觐见,授右宣徽使、泰宁军节度,兖、沂、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泰宁军即太宁军,也是遥领,而兖、沂、密三州也是宋地,所以,这些职务还是遥领的虚衔。

而疑似实职的右宣徽使也不见于辽史,按《辽史·百官志》记载,太宗设置宣徽北、南院,各有北南院宣徽使、知北南院宣徽事、北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南院宣徽事诸职,并不见右宣徽使之称。

或许辽人把北、南院称为右、左?如此的话,那宗愿就是北面朝官的北院宣徽使了。

有实职,就说明兴宗对哥哥宗愿的认可,也可能随着时过境迁,性格并不小肚鸡肠的兴宗,就开始用庶兄,毕竟在人丁兴旺的外家法天家族的衬托下,皇室力量稍显薄弱,想集权的兴宗也要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嘛。

因此,宗愿又被授为奉陵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兼山陵都部署,成为管理怀陵诸事的陵寝官。

由于宗愿“祗奉陵园,展孝孙之戚礼;肃陈俎豆,伸尊祖之纯诚。”因而受到兴宗嘉奖,在重熙十七年(1048)十一月二十三觐见时,授左宣徽使(疑似宣徽南院使),封陈留郡王(耿淑仪墓志记为饶乐郡王),加食邑五百户,并拟赐第于东都。

总之,在重熙末期,因为政治斗争的激烈,为了对抗皇太弟重元和他背后的法天家族,兴宗对能拉拢的宗亲都很大方、很宽容,他的儿子道宗洪基也延续了他的思路。

而宗愿又是一个聪明能干的皇子,虽然过继远宗皇族,但在血缘上还是圣宗血脉,还是要被皇帝另眼看待,所以,在兴宗末年,以贤德著称的宗愿还担任过南院大王,在宋人眼中,宗愿俨然辽廷四贵之一。

04,辽廷四贵

重熙二十四年(1055)八月,兴宗驾崩,皇子洪基即位,是为道宗,新君即位,“笃其诸父之情,共以家人之礼”,在十一月,授伯父南院大王、陈留郡王宗愿,为中京留守、判大定尹事、上柱国、食邑三千户。

就在同年,南朝的欧阳修出使契丹,就由宗愿领衔,和惕隐、汉王宗凞(圣宗母弟隆祐之子),北府宰相、韩王萧知足(道宗亲舅、宗天太后之兄),尚父、中书令、晋王萧孝友(兴宗亲舅、法天太后之弟)一起主持接待宴会,规格之高,堪称史无前例。

送伴使耶律元宁还专门给欧阳修解释,是因为老欧同志在江湖上的名气比较大,所以契丹辽国此次的接待规格才这么高。

因为道宗的倚重,身为宗室贤王的宗愿越发兢兢业业、忠诚为国,他的恭谨和严厉,让“贵权屏气以竦闻、豪猾望风而战憟”,接着又被道宗授为诸行宫都部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中,加食邑五百户,真正成为皇帝倚重的亲贵。

清宁四年(1058)十月初一,中京留守宗愿被授为北院大王,守司空(辽史记为东京留守侯古为南院大王,今按墓志。)

随后在当年闰十二月,道宗为了稳住图谋皇位的小叔叔皇太叔耶律重元,特意赐他金券,同时受赐金券的,还有身为伯父的陈留郡王宗愿。

铁券,又叫铁契,是封建帝王颁赐给功臣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契约,铁券内镂金字,所以又叫金券。辽代受金券的不多,基本都是超级贵戚,比如隆庆、重元、宗愿。

宗愿担任北大王可能没多久,就又出任上京留守。在勋贵中,宗愿谦虚律己,从不侈纵骄人,所以才被任命到勋戚遍地的上京。

清宁九年(1063)七月,不甘心的皇太叔重元到底还是发动滦河之变图谋夺位,被耶律仁先击败自杀。随着重元之死,宗愿再次成为圣宗皇子在世者身份最高的一位。

就在这一年的九月末,宗愿的生母、自请为圣宗守陵、后来出家为尼的耿圆靖,在宗愿的公署去世,享年80岁,因为耿圆靖佛法修为很高的缘故,道宗还追赠她师号“寂善大师”。

咸雍中期(1068-1070),宗愿又被徙封混同郡王,守司徒兼侍中。咸雍八年(1072)闰七月十七,有功勋有才能还有谦让德行、美名誉满当时的耶律宗愿,薨于上京留守任内,享年64岁。

宗愿可能是圣宗诸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道宗听说伯父去世,表示非常震悼,为之大恸,遣使前往致祭,还为伯父辍朝七日,并让天成军节度使丁文通充敕葬使,启圣军节度使郭善利充敕祭发引使,在当年十一月二十八归葬门山。

05,妻子家眷

耶律宗愿的妻子萧氏,小名叫时时里,封郑国夫人,是枢密使萧胡睹堇之女。有一个儿子叫耶律弘用,契丹名维里,小字敖卢斡,生于重熙二十三年(1054)十二月初六,此时宗愿都46岁了,生儿子的确够晚的。

才出生不久的弘用,被皇帝叔叔兴宗封左院奉宸,清宁二年(1056)冬,又被堂兄道宗封为左院千牛卫将军、漆水县开国男,赐食邑三百户。清宁四年(1058)为检校工部尚书、右院领军卫将军。大安二年(1086)八月二十二病故,年33岁。

弘用没有兄弟,只有一个胞妹叫挞不也。从弘用兄妹的情况看,宗愿生娃挺晚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结婚太晚。

弘用的妻子阿姆哈娘子,是法天太后萧耨斤的三弟萧孝诚的孙女,岳父是太师萧知玄,岳母是出身横帐的丑哥夫人。

阿姆哈娘子生于清宁元年(1055)十一月二十二,比丈夫弘用小一岁,20岁嫁给弘用,在寿昌五年(1099)十月初八病故,享年45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弘用与阿姆哈娘子的长子是韩家奴郎君,任职于印牌司;次子的契丹名字,目前还没有被解读出来;女儿福得尔娘子,嫁给小舅舅智不困郎君,即萧孝诚之孙,萧知玄幼子,阿姆哈娘子的幼弟。没错,弘用的孙女也是舅甥婚,不过,福得尔嫁给舅舅不久就亡故,只活了18岁。

06,猴格说

耶律宗愿在《辽史》无传,如果不是他的墓志出土,恐怕他的汉名宗愿,和契丹名侯古,仍旧会被当成两个人,再次证明了《辽史》的简略和不堪,幸好有大量的辽代石刻出土,不然,辽国很多人物都要被湮灭在历史中。

从混同郡王宗愿的一生履历看,和出身后族血统的皇子们,诸如景宗子孝贞皇太弟隆庆、齐国王隆祐,兴宗子皇太叔祖弘本、秦越国王弘世,甚至隆庆的嫡子魏国王宗政、幽王宗德、郑王宗允,隆祐的嫡子周王宗业、魏王宗凞等相比,实在有些一般般。

这些差别再次证明,在契丹辽国,嫡庶之间、非后族血统与后族血统之间,真的存在着天壤之别,庶出子连亲王都很难获封,更别说国王、两字国王的封爵,郡王就已经是顶峰了。

但尽管如此,在庶出的皇子皇孙中,宗愿仍然是数得着的佼佼者,如同隆庆的庶长子耶律宗教(契丹名:驴粪)一样,靠自己的能力,低开高走,最终赢得皇帝的倚重,“三朝之遇,万古所无”(当然这话吹的有点太夸张)。

和同样契汉混血的宁王只没相比,混同郡王宗愿活的并不恣意,但是,他的人生却比曾经恣意的叔祖父只没相对顺遂。

宁王只没的倒霉,是因为他遇到了凶残的穆宗,而宗愿的顺遂,则是遇到不那么凶狠的兴宗,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个契汉混血皇子所处的时局也不同,所以遭遇也就不同。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图片乱入勿揪。

参考资料:《寂善大师墓志》、《耶律宗愿墓志》、盖之庸《契丹小字 <耶律弘用墓志铭>》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更多文章

  • 江阴银行:董事会同意聘任王安国为副行长

    历史解密编辑:金融界标签:王安国,江阴

    来源:金融界6月24日,江阴银行发布公告称,第七届董事会2022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副行长的议案》,同意聘任王安国为该行副行长,王安国的任职资格尚需报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王安国简历:王安国,男,1982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研究生学历,注册会计师,经济师职称。2008年9月

  • 最美诗词 |《清平乐 · 春晚》王安国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黄鹂,黄莺,歌女,唐朝,宋朝,王安石,唐宋八大家,清平乐·春晚,王安国(北宋),清平乐 · 春晚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下方卡片”,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每天与您分享精品文章。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清平乐·春晚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01解读这是一首伤春词,《唐宋诸贤绝妙好词》题名为“春晚”。此词的

  • 结党营宋(十六)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为何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王安国,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作为宋朝最为著名的变法家,在主持熙宁变法的过程中受到了保守派旧党的普遍反对,甚至很多与他亲密的人都站在了反对者的一边。这其中有他的朋友韩维、吕公著等人,也有他的学生郑侠。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也站在了对立面,与旧党的官员密切来往,支持他们废除新法的意见。为此兄弟俩的关系非常不好

  • 王安国的一首情词,全词含蓄委婉,深蕴不露,不着情字却处处见情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杨花,梦魂,垂杨,帘里,深蕴,情词,情字,宋朝,唐朝,散文家,王安石,王安国(北宋)

    王安国,王安石四弟。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王安国诗歌多为寄情山水之作,艺术上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王安国亦擅词,并能打破词的香艳传统,将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融入词中。如下面这一首《清平乐·春晚》,全词含蓄委婉,深蕴不露,不着情字却处处见情

  • 王安石弟弟王安国儿女情长,文采飞扬,成就1首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真游泳的猫标签:王安石,王安国,苏辙,苏轼,宰相,诗词

    #头条创作挑战赛#现在很多网友都热衷于调侃苏轼的弟弟苏辙,说苏辙之所以当宰相,就是为了捞一路被贬官的哥哥苏轼。苏轼一次次被贬官,苏辙却一步步往上爬,还不同捞苏轼,让人觉得非常好玩。显然,这个梗之所以有趣,还在于苏轼太有话题度,连带着弟弟苏辙也加上了许多热度。不然的话,很多网友只知道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

  • 江阴农商行副行长王安国很年轻今40岁 是研究生学历很受重视多次被提拔

    历史解密编辑:运营商财经网标签:王安国,农商行,江阴,研究生,经济师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 杨雪利/文近日,江阴农商行收到了《中国银保监会无锡监管分局关于核准王安国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了王安国江阴农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接下来运营商财经网将梳理江阴农商行副行长王安国的履历。王安国很年轻,公开资料显示,他出生于1982年,今40岁,是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研究生学历。此

  • 北宋诗人王安国的十首诗词,其词工丽曲折多婉约,其诗多山水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诗词,杜牧,其诗,唐朝,王安石,散文家,北宋诗人,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王安国(北宋)

    王安国,字平甫,临川人,北宋时期诗人。宰相王安石同母弟,与王安礼、王雱并称为“临川三王”。王安国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屡举进士不第。神宗熙宁初,因韩绛的举荐,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秩满,授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因

  • 太监之秦翰:谁说太监不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秦翰,太监,宋神宗,宦官,宋太宗,赵恒

    作者:甘棠如果说唐朝的太监在朝堂之上搅动风云,那么宋朝的太监,他们的天地就是在战场之上,在守护家国中。秦翰,以太监之身,戎马半生,立下赫赫战功。(一)征战30余年,战功赫赫13岁的秦翰进入了大宋宫廷,成为了无数小太监中的一个。因为聪明伶俐,所以很快脱颖而出。那是宋太宗赵光义亲征辽国的那年,秦翰也随军

  • 南宋最无耻的降将:纳女儿为妾,临死还向完颜亮献策灭宋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颜亮,钟相,金朝,孔彦舟,伪齐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汴梁,北宋王朝宣告灭亡。当时局势动荡,兵匪四起,一些原来北宋的将领纷纷依附于金朝,或者金朝的傀儡伪齐。在局势稳定后,一些将领纷纷重投南宋政权,比如说牛皋,可是还有一些人仍然为金朝卖命!在这些叛将之中,有一个人是最无耻的,他居然违背伦理,纳女儿为妾!那么这个败类到底是谁呢?一、

  • 柳永一首《望海潮》,引得完颜亮跃马挥鞭直取江南,读罢不无道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柳永,望海潮,颜亮,王禹,江南,歌伎

    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在当时算是主旋律的作品,描写北宋仁宗时期杭州西湖的繁华景象。这首词把杭州写的不仅仅是好,而是太好了,连远在北方大漠中的金国完颜亮看完之后都活动心眼儿,他跃马挥鞭率领干军万马直取江南,非要把这人间仙境抱到自己手中,于是,由一首词作为导火线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爆发了。故事先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