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它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它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贪吃的骆驼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3/12/17 14:14:07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刚黄袍加身一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像平时经常做的一样,喊着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喝酒聊天。

在酒至半酣之际,赵匡胤突然表示最近自己很困惑,老兄弟们一听带头大哥有烦忧,自然就上去上去给赵匡胤递话,结果赵匡胤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功劳是有的,苦劳也是有的,但是呢,我只想让你们得富贵,不想再让你们涉及兵权了。

这些老兄弟知道这不是建议,只是一杯敬酒,如果自己不接下来,怕是就要吃罚酒了,于是老兄弟纷纷交权,这就是后世流传很广的“杯酒释兵权”。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

“释兵权”应该是一定有的,但赵匡胤绝对不是凭借三言两语就把这个事给办成的,因为这牵涉的不是几个来吃酒的武将,更是他们背后的武将集团,因此清朝的乾隆皇帝再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曾嘲笑那些传“杯酒释兵权”太傻太天真。

不过从事实来看,赵匡胤虽然没能像史书中那么潇洒的“杯酒释兵权”,但最终他还是凭借一系列的手段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宋朝至此以后,武将的地位也是日渐下降。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要削弱武将的权柄呢?

宋朝之前的唐朝,明面上是亡于武将在藩镇割据后的尾大不掉,赵匡胤的父祖辈都曾在体制内为官,赵匡胤本人更是凭借武将的身份,抢占了人家后周的国统,所以在一般人的想法里,赵匡胤之所以要削弱武将的权柄。

其实就是因为赵匡胤的所见所闻告诉他,武将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不光他赵匡胤可以建宋代周,别人也可以重复他的套路,然后大宋就要重复大唐的悲剧了。

那么这真的就是赵匡胤“杯酒削兵权”的核心原因吗?

答案恐怕未必全对。

为什么呢?

因为武将作为古代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削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但是你却不能把所有的武将都踩在地下摩擦,如果你敢这么做,那么谁还愿意去当武将,如果真的形成了“好男不当兵”的氛围,那么谁来保家卫国,谁来维护老赵家的皇位。

所以,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其实不是削弱了所有武将的权柄,而只是对曾经跟他的老兄弟动了手,不过为了防止新提拔的武将,再成为老兄弟,赵匡胤以及他的继任者们,又对武将体系进行了限制,也就是大家俗知的“以文抑武”制度。

不过对于“以文抑武”这个政策的认识,有些人可能还一直停留在表观的认识,而没有体会到“以文抑武”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国古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崇尚武力的呢?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吗?是唐末的藩镇割据吗?是南北朝时期的北人南侵吗?是三国时代的群雄割据吗?是秦国崛起时的军功制吗?

其实还要更早,早到什么时候呢,早到大家还处于原始社会时,大家信奉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时。

也就是说我国古人崇尚武力,是老祖宗时代就传下来的生存法则,它是印记在所有人的基因里的。

那么这种习惯好不好呢?

在原始社会是好的,因为只有优胜劣汰,才能保证种族的延续,但是到了文明时代,这种观念慢慢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大家都崇尚武力,认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要厉害,我也可以畅想一下未来。

那么这个国家还能长治久安吗,这个国家的话事人还能睡的好觉吗?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大国家,不过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还没等国主把国家给理顺呢,国家就没了。

秦朝之后建立的国家是汉朝,汉朝因为起于秦乱,所以统治者在建国初期没有敢做太多的动作,玩的都是披着黄老学说的休养生息之策,等到“文景之治”结束以后,汉朝才有了做大事的物质基础。

不过因为汉朝的开国后的这几任君主,对外宣扬的都是以静制动,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所以汉武帝登基以后,本想做点事,但是却非常缺乏政治理论的支持。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个叫董仲舒的儒家弟子站了出来,他向汉武帝献上了改良之后的新儒家学说,这个新学说的核心内容一共两条:

一是皇帝不是谁强谁就能上,那是需要老天爷审批的,因此你武力值就是爆表,也不能觊觎皇位;

二是皇帝陛下作为天下共主,天下都是他的地盘,他想打谁就可以打谁,这是合理合法的;

董仲舒的这个新儒家,不光保护了皇帝的利益,还为他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于是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崛起之后,其实不光让其余学说受到了打压,还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人们传承自远古的认知,大家不再认为武力是王者的决定条件,这也是东西两汉能传承上百年的原因之一。

汉朝末年群雄割据,随着董卓曹操家族、司马懿家族的的强势崛起,儒家学说培养了几百年的信仰开始崩塌,那种印在骨子里的东西又再次觉醒,于是华夏大地再次陷入了战火不止的乱象。

隋朝建立以后,老杨家本来想用科举来恢复儒家学说的道统,但是还没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来去匆匆,并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后来唐朝趁机崛起以后,用了不少的时间收拾这个烂摊子,后来随着也弄出了科举,但是因为封建王朝的略根性,儒家并没有因此而恢复道统。

但是明眼人却都已经看到,要想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除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外,还要想办法控制社会层面的形态意识,只有普罗大众任命,相信王权不可侵犯,国家才能走的长久。

因此赵匡胤明面上,好像只是“杯酒释兵权”,削弱了部分武将的权柄,其实他真正想做的,是重新把儒家这个好用工具给拾来。

而后来几朝的事实也证明,儒家学说对于皇帝们来说的确好用,它可以并不见血的就打消普罗大众的“妄想”,从而让自家的封建统治低成本的走得长远。

更多文章

  •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为何谎称契丹入侵?没有这招,无法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契丹,唐朝,陈桥兵变,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的禁军将领,深得后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可是他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终结了后周的统治。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有一个细节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他伪造了一份情报,说契丹、北汉联合入侵,然后才率军出征,从而发动兵变的。那么,赵匡胤伪造情报之事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咱们先简

  • 赵匡胤有良心?史书都错了,他才是忘恩负义者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杨坚,皇帝,郭威,史书,唐朝,周世宗,李嗣源,石敬瑭,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名声历来都是被称颂的,夸他篡位还善待前朝,夸他千里送京娘什么什么的,京娘什么的是小说演绎的不说,历史上,赵匡胤真的善待前朝了吗?为什么大家都在说赵匡胤好仁义啊,宋朝好仁慈啊,款待后周皇帝郭荣的子孙后代,更有什么传言说有赐于柴家丹书铁券,那更是胡扯八道。首先纠正一下,虽然后世都称呼柴荣,但准确

  • 赵匡胤的阳谋,投靠赵光义的幕后人逐个曝光,兄弟摊牌在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破先生标签:宋太祖,宋太宗,洛阳,宰相,晋王

    《宋史》十七个字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之死:"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是病亡还是意外?医生有没有救治,医者的结论是什么?一概略去。开国帝王之死竟如此语焉不详,没有人在场、没有传位遗诏、没有顾命大臣,难怪当时的人们就对皇帝的死因存疑,《辽史》中说:"其弟赵炅自立!",也间接证明继任者赵

  • 北宋有一虎将,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时赵匡胤只说了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黄土芬香标签:宋太祖,宋太宗,后周世宗,郭威,张琼

    宋朝是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他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后来被辽国占领。宋朝之中也涌现出很多的英雄人物,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满门忠烈的杨家将、面涅将军狄青、抗元名臣文天祥等。他们呕心沥血、不畏艰辛,只求宋朝稳定发展。宋朝之所以能稳定发展很多年,除了一群文臣武将的团结付出,还与优秀的皇帝密不可分。宋太祖赵

  • 据传赵匡胤陵被盗时尸身口中吐出黑水灼伤盗墓贼的事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今古元小小标签:皇帝,尸身,唐朝,宋太宗,永昌陵,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去世,死后被葬在了现今河南巩义,其陵寝被命名为永昌陵,而现在的河南巩义也是北宋的皇陵陵区,这里共埋葬了包括赵匡胤在内的北宋七位皇帝,再加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也葬于此,共有八座陵寝,因此又称“七帝八陵”。赵匡胤的死因本身就颇具争议,暂且先不说赵匡胤之死,单说赵匡胤死后也是不

  • 民间故事,赵匡胤与五鬼赌博输掉宋朝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海洋实事标签:宋朝,皇帝,赵构,岳飞,唐朝,宋徽宗,民间故事,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借着电影《满江红》的热度讲一个有关宋朝的民间故事。话说北宋末年,金兵大举侵犯中原,掳掠了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徽宗、钦宗,社会动荡不安,朝廷只得将都城迁到江南一带,拥戴赵构为帝庙号宋高宗,史称南宋。宋朝由北宋被金兵打到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虽然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但宋朝皇帝软弱无能,朝廷奸臣当道,一心

  • 赵光义真的杀死了亲哥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宋太宗,宋太祖,赵德芳,皇位,太后,金匮之盟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经历了大一统以及盛世之后,开始慢慢走向衰败,出现五代十国这一段大分裂时期,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作为开朝皇帝,我们一直对赵匡胤很熟悉,但赵匡胤没有像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呢?当然,在赵匡胤死后,赵光

  • 赵光义接替皇位后,如何对待赵匡胤的皇后及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宋太宗,宋太祖,皇后,皇位,赵德芳,皇帝

    前言: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人仁慈。他横袍加身篡夺了后周江山后,并末加害后周皇室遗族,相反对他们尽力保持,并给予优厚待遇。他甚至在太庙中立下碑文,要子孙后代对后周室全面保护,有罪不加,若有谋逆只可在室中令其自尽,不得斩于市等等。应该说,这种做法是仁慈的。但是,这一良好做法却没有得到继承。他的弟弟继承了

  • 宋太宗继位后,是怎么对待大哥赵匡胤的年轻妻子?其手段令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宋太宗,宋太祖,赵德芳,皇位

    太祖赵匡胤为何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直至今日都是一个未解之谜。自古皇位传承,多是父传子,再不济也是爷传孙,像赵匡胤、赵光义这种兄传弟,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少见。赵匡胤传位赵光义,有说篡位,有说合法继位。篡位说。据《宋史纪事本末》所载,976年赵匡胤驾崩前夕,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左右都听不清楚他们在

  • 陈桥兵变此人功劳第一,为何赵匡胤先拿掉他?学者:这才叫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石守信,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节度使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三个年头。一天晚上,赵匡胤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几个军界元老,觥筹交错,喝得很尽兴。赵匡胤一杯接一杯,也有了几分醉意,借着酒劲说,“没有你们,我就没有今天。可是,我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如你们当节度使快活呀,睡个觉都不踏实。”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