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人认为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这是否正确?

有人认为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这是否正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581 更新时间:2024/1/25 6:44:49

赵匡胤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继承的是柴荣一直以来坚持所坚持的战略方针,即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也就是说两人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持的是同样的观点,先将南方的割据政权都收拾掉,然后一门心思对付契丹。至于“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主张后解决契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柴荣在去世之前向北进发,连克二关三州,在准备兵犯幽州的时候,柴荣病倒了,然后后周大军撤回,柴荣不久去世。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宋朝取代了后周。而整个宋朝,燕云十六州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

这给后世之人造成一种错觉,即倘若柴荣没有英年早逝,或许燕云十六州早就被收复了,这种假设并非没有根据,但即便是柴荣,想要将燕云十六州收复也绝不是容易之事,而且,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柴荣和后来的赵匡胤一样,都是放在最后要打的仗。

燕云十六州的问题是从后唐开始的,原本幽州这个地方有一个燕政权,后来为后唐所灭,还没有等到后唐将幽州这个地方握在手中,后唐自己先乱了,后唐末帝李从珂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不对付,以至于兵戎相见,石敬瑭为了彻底打垮李从珂,将契丹引进了中原纷争中来,为了争取契丹的支持和帮助,将幽州这一块直接送给了契丹,如此轻易就能得到土地,契丹自然不会拒绝,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燕云十六州同属于契丹的事实。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它几乎就是中原王朝的门户,而这个门户属于契丹后,就等于契丹进入中原如入无人之境。这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隐患,直到后周时期的柴荣,才开始真正考虑真正收复燕云十六州,柴荣继位后首先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和契丹联军然后整顿军务,为同一天下做准备,他招贤纳士,最终得王朴的辅佐,当时王朴写下了著名的《平边策》,其中针对天下统一大业给出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得到了柴荣的赏识,而成为柴荣的主要谋臣。

后期柴荣平定天下的步骤就是按照先南后北来的,先是进攻后蜀,又三次南下攻唐,不过当时的柴荣并没有直接进行灭国战,而是得到几个州几个关之后就改变方向。等到江北淮南十几个州都收复之后,柴荣在959年春天开始北上,这次北上是悄无声息的,是秘密进行的,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实际上只有42天,就“攻克”了二关三州,守城之将纷纷投降。

但这场仗基本就是在契丹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每到一地,该地就投降,后周兵不血刃就解决了二关三州,但等到柴荣准备攻打幽州的时候,就遇到了阻碍,首先后周军中的将领都劝柴荣放弃进攻,说:

“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

而且契丹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早已命北汉提前抵抗后周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柴荣还是想试试,无奈身体却已经经不起打击,不得不班师回朝,然后去世。

柴荣此次北上并非是想先解决契丹带来的燕云十六州问题,前文说了,他秉持的也是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但是即便是统一南方也需要时间、需要稳定的大后方,所以在南方打了几仗后,柴荣趁着契丹国内政治一般的情况下发兵北上,为的就是给契丹一个警告,不要掺和进中原纷争中来,但可惜的是,柴荣英年早逝,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赵匡胤作嫁衣裳。

假若在给柴荣一些时间,或许就真的能做到“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要知道柴荣去世的时候只有38岁,是真正的英年早逝。

柴荣去世后不过半年,赵匡胤就黄袍加身,不久登基称帝,先是杯酒释兵权,又改革军制,加强皇权,即便是在统一天下的关键时期,赵匡胤为了皇权的需要还是有了抑武之心并付诸行动。但就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来说,赵匡胤继承的是柴荣的策略,也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契丹当时确实很强大,而南方又都是割据分裂状态,中原则百废待兴,经济并未恢复,先南后北不仅是先易后难,更是为了得到南方的巨大财政来支持北方的战事。

赵匡胤先是在北方部署兵力防止北汉和契丹的突袭,然后南下开始了攻灭割据政权的战争。北宋大军南下,南方的割据政权被灭的被灭,纳土归降的纳土归降,等到南方基本平定之后,赵匡胤又开始了北方的统一之战,而北方除了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手中之外,还有一个割据政权的存在,即北汉。但赵匡胤针对北汉的战事都因为契丹的干涉而无功而返,紧接着,赵匡胤就离奇的死亡了。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49岁,算是壮年而死,之后其弟赵光义继位,虽然灭亡了北汉,但是此后燕云十六州在宋朝时期一直没有被收复。

所以我们看,就针对契丹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件事来说,柴荣和赵匡胤是同样的战略方针,在当时来说都是相当正确的策略,但是时间对这两位君主却非常的无情,一个38岁英年早逝,一个49岁壮年离奇死亡,留下的是没有被收复的燕云十六州。

更多文章

  • 唐朝皇族后裔之一,竟助推赵匡胤称帝,还成了宋朝兵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宋太祖,朱温,石敬瑭,刘知远,后周世宗,唐朝

    南朝刘宋政权末代皇帝刘准,十岁时遭遇萧道成政变,临死之前留下“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一语道尽宗室身份荣华富贵背后的无尽悲凉。其实,国家覆亡之后皇族悲惨下场并非古来有之,而是始于西晋,之后往往不是被杀便是受辱,鲜有得以善终者。唐朝末年,李唐宗室也迎来一次杀戮,朱温大肆残杀皇室血脉,比如杀了唐昭宗

  • 赵匡胤,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宋太祖,王安石,范仲淹,王安石变法

    文:赵进斌 (读史特约作家)“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代前中期那样,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接二连三前仆后继地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

  • 梳理北宋九帝,赵匡胤开国,赵佶、赵桓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宋太祖,宋徽宗,赵桓,宋仁宗,徽宗,宋太宗

    第一位 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字元朗,公元927年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北宋开国皇帝。据传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赵匡胤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他学习骑马射箭,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曾试

  • 宋朝富得流油,为什么还过得如此憋屈?问题出在赵匡胤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宋朝,皇帝,兵权,唐朝,富得流油,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这宋朝在历史上可算得上是一个富得流油的朝代了,其他的我们不说,就光是这大把大把的钱币都比后来的明朝还多一个层次啊。但是,这也是问题所在,既然这个时代钱这么多,经济,文化都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被冠以这贫穷的朝代的称号?我们都知道宋王朝的建立,是当时身为大将军的赵匡胤反了后周的小皇帝,自己披上龙袍轻轻松

  • 赵匡胤死亡原因:弟弟继承皇位,文莹和尚通过宫女了解却另有记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宋太祖,文莹和尚,赵匡义,郭威,后周世宗,宫女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许多人物和事迹,这些事情,有些通过史书记载了下来,有些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没有被记载或者虽然被记载,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记载丢失了,导致我们今天对历史上的一些细节所知甚少。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历史谜团,这些谜团为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个人的成功,却是整个大宋王朝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宋太祖,大宋王朝,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976年)在历史上,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他有着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宽仁大度,是一个仁慈的、且充满侠义心肠的好皇帝。放眼古代的政权更迭,哪个皇帝不是靠血腥的杀戮而获得的?强如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登基之后,仍然需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稳固权力;再比如李世民和

  • 赵匡胤的几个结义兄弟,帮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郭威,周世宗,石守信,陈桥兵变,李重进

    公元953年,七月二十日。时年27岁的赵匡胤,这时还是后周的一个中层军官。这一天,赵匡胤和其他九个意气相投的后周军官,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义社十兄弟’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几人义结金兰的这一天,不管是赵匡胤还是其他几人,大概都不会想到,他们这几个人的结义,将会对

  • 曲折和艰辛——试问赵匡胤是如何建立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如坐针毡矣标签:宋朝,皇帝,新朝,唐朝,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建立的背后有着许多曲折和艰辛。而赵匡胤作为宋朝建立者之一,其行动和决策对于宋朝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赵匡胤在建立宋朝中的具体作用和策略。一、赵匡胤的背景赵匡胤于92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出身于一个武将家庭。他的祖父曾担任过唐朝的官员,而他的父亲则是当地的

  • 如果你对五代、赵匡胤感兴趣,《赵匡胤时间》不会让你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宋太祖,赵匡胤时间,陈桥兵变,郭威,平定,李从珂

    在看《赵匡胤时间》这套书时,我发现我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宋朝的文化和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发达。这个疑问,在《赵匡胤时间》这套书中找到了答案。《赵匡胤时间》这本书的书名虽然以赵匡胤命名,但这本书讲述的不止有赵匡胤。本书作者金刚以赵匡胤从出生到驾崩共50年为时间线,讲述了从五代乱世到大宋初期这段

  • 据北地、用北人、承北制,赵匡胤为何要定下“三北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王朝,赵宋,藩镇,唐朝,三北战略,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站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了赵宋政权。在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定下了一系列的治国政策。由于执行正确的战略政策,使得北宋在太祖赵匡胤时期灭亡南唐,统一南方;在太宗赵光义时期灭亡北汉,结束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北宋王朝初建时,为了统一全国,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