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赵匡胤时间》这套书时,我发现我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宋朝的文化和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发达。
这个疑问,在《赵匡胤时间》这套书中找到了答案。《赵匡胤时间》这本书的书名虽然以赵匡胤命名,但这本书讲述的不止有赵匡胤。
本书作者金刚以赵匡胤从出生到驾崩共50年为时间线,讲述了从五代乱世到大宋初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在这套书中,作者是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赵匡胤这个人,而是通过文字将五代到大宋初期这段历史完完整整的呈现给了读者。
这套书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以后唐、晋、汉为顺序,以历史人物为依托讲述了五代时期的军政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逢乱世,人性的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以及那个时代下底层群众的生活面貌。
中部以郭威建立后周到赵匡胤建立大宋这段时间为主。后周时代是五代到大宋之间的转型期,是夹杂着“秕政”和“仁政”的重要过渡。
下部主要讲述大宋初期到赵匡胤驾崩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大宋初期所面临的困境。大宋初期并不是天下太平,北汉、契丹,太原等各地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这套书很厚,共有1300页左右,因此想要通过一篇文章将这本书中的内容概括出来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因此,在这里我只写对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一,五代之乱
我们都知道五代是乱世,五代究竟有多乱?在这里作者用了“权反在下”和“做官如匪”这两个词语进行概括。
什么是“权反在下”?权,是权力;在下,是下移,从上层移到下层。权力从上层军官转移到下层士卒。
李从珂赶跑后唐闵帝李从厚进入京师后,到处搜刮士庶的钱财,也要给足在进城前和士卒们约定好的赏钱。这是因为如果他不给,士卒就会造反。
做官如匪,就是做官和土匪没两样。在五代时期,什么清正廉洁、执法为公全都是扯,人们做官的目的就一个——发财。
苌从简喜欢上了一个富户人家的玉带,根本不想如何和主人协商购买,而是直接叫两个人将人杀死把玉带取回来。
看到这儿时,我真的觉得他侮辱了他的名字。苌从简,别说“俭以养德”,居然这么毫无德行。叫这个名字真是白瞎了。
苌从简的例子并不是个例,生逢乱世,仁义道德全都被恶所吞噬,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除了这种情况,很多官员还会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后晋的“括率”,又称“括谷”,其实就是打着筹集军粮物资的旗号搜刮老百姓。
杜重威给朝廷上报时只报三成,剩余的七成全部流入自己的私库。来年后,他再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赵在礼喜欢做“移镇官”,每个地方呆几年就走,哪怕朝廷不让他走,他也会上书朝廷请求去别的地方当官。他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发财。
每到一个地方,赵在礼就大肆搜刮钱财。短短几年内便积攒了大量财富,并恬不知耻的将这种行为取名“投钉钱”。
气愤的是,赵在礼这种行为,人们不以为耻,反而征相效仿。
官员的土匪行径,从侧面烘托出,在五代乱世之下生活最痛苦的是底层民众。不仅要面对朝廷的沉重赋税,还要时刻提防官员的恶意搜刮。
因此在那个年代,卖儿卖女,甚至卖老婆的比比皆是。
《罗生门》里的主人为了活下去辞退家丁,家丁为了活下去拔老太婆的衣服。人们为了活下去无所不用其极。
二、赵匡胤之格局
作者对赵匡胤的评价很高,他称赵匡胤的格局宏大而深邃。
赵匡胤的封赏不仅以功勋而定,更据时势而行。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赵匡胤承诺曹彬平定南唐后封他为“使相”。当曹彬平定后,却没有封他为使相,而是对他说“朕本来要授卿使相,但太原刘继恩还未平定,卿再等等,以后再说。”最后,给了他钱财五十万,拜他为枢密使。
赵匡胤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说话出尔反尔不是君子所为,更别提一个皇帝了。但曹彬并没有什么意见,可见赵匡胤是一个心胸坦荡的人,他的大臣全部都知道他一心为公,因此对他说的话从不怀疑。
三、赵匡胤的仁义
吃饭吃出虱子你会怎么做?是告诉他让他受到惩罚还是当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赵匡胤当皇帝后,一次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菜里有了虱子。侍奉他的人要追究此事,赵匡胤却摆摆手不让,说“他也不是故意的”。
赵匡胤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他追究,就很多人会因为这件小事而失去生命,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
看到这,我对他升起了敬意。普通人在吃饭时看见一只苍蝇都会要求给一个说法,作为一国之君看见别人头发上的虱子居然可以当做没发生过。
这套书虽然以军政故事为主,但也不乏这样的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赵匡胤,穿越千年,他仿佛就在眼前。
四,作者对陈桥兵变的看法
作者认为陈桥兵变并不是赵匡胤早已预谋好的,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那个位置。
“陈桥兵变中的‘阴谋推戴’在我看来,就是整个‘耦合’‘合力’中‘偶然力量’发挥巨大作用的一个历史事件。”
在这里,作者列举了李嗣源、李从珂、郭威的上位规律,证明赵匡胤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上位。
之所会这样,是因为“权反在下”是五代时期的一个特点。士兵热衷于拥立新帝人因为拥立新帝是最合适的买卖,红利极高。成功后,他们可以以功臣自居,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封赏,还可以在城市中为所欲为。
《赵匡胤时间》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五代之乱,也让我体会到了赵匡胤“抑武修文”的良苦用心。只有重修文化,才能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