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你对五代、赵匡胤感兴趣,《赵匡胤时间》不会让你失望

如果你对五代、赵匡胤感兴趣,《赵匡胤时间》不会让你失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七喜文学 访问量:809 更新时间:2024/1/28 3:49:39

在看《赵匡胤时间》这套书时,我发现我长期以来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宋朝的文化和经济为什么会如此发达。

这个疑问,在《赵匡胤时间》这套书中找到了答案。《赵匡胤时间》这本书的书名虽然以赵匡胤命名,但这本书讲述的不止有赵匡胤。

本书作者金刚以赵匡胤从出生到驾崩共50年为时间线,讲述了从五代乱世到大宋初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

在这套书中,作者是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赵匡胤这个人,而是通过文字将五代到大宋初期这段历史完完整整的呈现给了读者。

这套书分为上、中、下三部。上部以后唐、晋、汉为顺序,以历史人物为依托讲述了五代时期的军政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逢乱世,人性的道德沦丧,人性的扭曲,以及那个时代下底层群众的生活面貌。

中部以郭威建立后周到赵匡胤建立大宋这段时间为主。后周时代是五代到大宋之间的转型期,是夹杂着“秕政”和“仁政”的重要过渡。

下部主要讲述大宋初期到赵匡胤驾崩这段时间的历史故事。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大宋初期所面临的困境。大宋初期并不是天下太平,北汉、契丹,太原等各地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这套书很厚,共有1300页左右,因此想要通过一篇文章将这本书中的内容概括出来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因此,在这里我只写对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点。

一,五代之乱

我们都知道五代是乱世,五代究竟有多乱?在这里作者用了“权反在下”和“做官如匪”这两个词语进行概括。

什么是“权反在下”?权,是权力;在下,是下移,从上层移到下层。权力从上层军官转移到下层士卒。

李从珂赶跑后唐闵帝李从厚进入京师后,到处搜刮士庶的钱财,也要给足在进城前和士卒们约定好的赏钱。这是因为如果他不给,士卒就会造反。

做官如匪,就是做官和土匪没两样。在五代时期,什么清正廉洁、执法为公全都是扯,人们做官的目的就一个——发财。

苌从简喜欢上了一个富户人家的玉带,根本不想如何和主人协商购买,而是直接叫两个人将人杀死把玉带取回来。

看到这儿时,我真的觉得他侮辱了他的名字。苌从简,别说“俭以养德”,居然这么毫无德行。叫这个名字真是白瞎了。

苌从简的例子并不是个例,生逢乱世,仁义道德全都被恶所吞噬,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除了这种情况,很多官员还会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后晋的“括率”,又称“括谷”,其实就是打着筹集军粮物资的旗号搜刮老百姓。

杜重威给朝廷上报时只报三成,剩余的七成全部流入自己的私库。来年后,他再以高价卖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赵在礼喜欢做“移镇官”,每个地方呆几年就走,哪怕朝廷不让他走,他也会上书朝廷请求去别的地方当官。他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发财。

每到一个地方,赵在礼就大肆搜刮钱财。短短几年内便积攒了大量财富,并恬不知耻的将这种行为取名“投钉钱”。

气愤的是,赵在礼这种行为,人们不以为耻,反而征相效仿。

官员的土匪行径,从侧面烘托出,在五代乱世之下生活最痛苦的是底层民众。不仅要面对朝廷的沉重赋税,还要时刻提防官员的恶意搜刮。

因此在那个年代,卖儿卖女,甚至卖老婆的比比皆是。

《罗生门》里的主人为了活下去辞退家丁,家丁为了活下去拔老太婆的衣服。人们为了活下去无所不用其极。

二、赵匡胤之格局

作者对赵匡胤的评价很高,他称赵匡胤的格局宏大而深邃。

赵匡胤的封赏不仅以功勋而定,更据时势而行。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

赵匡胤承诺曹彬平定南唐后封他为“使相”。当曹彬平定后,却没有封他为使相,而是对他说“朕本来要授卿使相,但太原刘继恩还未平定,卿再等等,以后再说。”最后,给了他钱财五十万,拜他为枢密使。

赵匡胤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说话出尔反尔不是君子所为,更别提一个皇帝了。但曹彬并没有什么意见,可见赵匡胤是一个心胸坦荡的人,他的大臣全部都知道他一心为公,因此对他说的话从不怀疑。

三、赵匡胤的仁义

吃饭吃出虱子你会怎么做?是告诉他让他受到惩罚还是当做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赵匡胤当皇帝后,一次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菜里有了虱子。侍奉他的人要追究此事,赵匡胤却摆摆手不让,说“他也不是故意的”。

赵匡胤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他追究,就很多人会因为这件小事而失去生命,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过。

看到这,我对他升起了敬意。普通人在吃饭时看见一只苍蝇都会要求给一个说法,作为一国之君看见别人头发上的虱子居然可以当做没发生过。

这套书虽然以军政故事为主,但也不乏这样的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赵匡胤,穿越千年,他仿佛就在眼前。

四,作者对陈桥兵变的看法

作者认为陈桥兵变并不是赵匡胤早已预谋好的,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那个位置。

“陈桥兵变中的‘阴谋推戴’在我看来,就是整个‘耦合’‘合力’中‘偶然力量’发挥巨大作用的一个历史事件。”

在这里,作者列举了李嗣源、李从珂、郭威的上位规律,证明赵匡胤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上位。

之所会这样,是因为“权反在下”是五代时期的一个特点。士兵热衷于拥立新帝人因为拥立新帝是最合适的买卖,红利极高。成功后,他们可以以功臣自居,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封赏,还可以在城市中为所欲为。

《赵匡胤时间》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五代之乱,也让我体会到了赵匡胤“抑武修文”的良苦用心。只有重修文化,才能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太平。

更多文章

  • 据北地、用北人、承北制,赵匡胤为何要定下“三北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王朝,赵宋,藩镇,唐朝,三北战略,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站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推翻后周建立了赵宋政权。在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定下了一系列的治国政策。由于执行正确的战略政策,使得北宋在太祖赵匡胤时期灭亡南唐,统一南方;在太宗赵光义时期灭亡北汉,结束了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五代十国时期。在北宋王朝初建时,为了统一全国,赵匡胤

  • 赵匡胤带兵杀入皇宫,看到了前朝皇帝幼子,他是留下还是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宋太祖,皇帝,后周世宗,郭威,皇位,陈桥兵变

    赵匡胤的登基过程是充满了戏剧色彩的,世人都说赵匡胤是在众人的拥护下黄袍加身坐上皇帝之位的可是他的皇位真的是无心插柳得来的吗?事实却并非如此。赵匡胤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伪君子,从他成为前皇帝身边亲信的那一刻开始,他便盯上皇帝宝座了。那赵匡胤带兵杀入皇宫,活捉前朝皇帝幼子的时候,他又是如何处置这个幼子的呢?

  • 南唐大才子舌战大宋,赵匡胤派一文盲将其制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宋太祖,大宋,李煜,宰相,徐铉

    01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命令大将曹彬再次征伐南唐,南唐后主李煜被迫向宋太祖祈求投降,并派出以徐铉为首的使团前往开封。话说徐铉可不简单,可谓南唐第一才子。徐铉十岁便可以写文章,专心治学不崇尚游玩。徐铉在南唐侍奉三位皇帝,官至御史大夫、率更令、右散骑常侍,兼任吏部尚书。话说徐铉来到开封面

  • 落第书生在皇宫门外喊冤,惊动赵匡胤,影响中国古代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权倾天朝标签:皇帝,进士,皇宫,唐朝,宋太祖,赵匡胤,落第书生,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三月的一天,东京开封的皇宫门前一阵喧哗,一位书生挥动手中的木槌,奋力敲击着一面大鼓,同时高声喊冤,声震宫阙。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胆大包天的书生,居然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古代历史,长达九百多年的时间!那么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一、书生落第这位书生名叫徐士廉,原来他

  • 赵匡胤横扫天下,为何不敢征讨大理?原来大理段氏握有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南诏,宋军,唐朝,宋太祖,赵匡胤,大理市,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960年,后周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在稳定内部后,就开始对外用兵,他的梦想就是统一天下。赵匡胤在位期间,北宋先后灭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可以说是横扫天下。不过当有人提出向云南进军时,赵匡胤却没有答应,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占据云南

  • 赵匡胤杀李重进的两条理由:忌惮和蔑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宋太祖,李重进,郭威,后周世宗,节度使,李嗣源

    老赵欺负后周孤儿寡母,通过兵变得天下,他也知道得位不正,心中有愧,所以对后周遗臣还是相当的宽容。无奈李重进心存野心,勾结李筠,打出反宋复周的旗号,公开与赵匡胤打擂台。老赵再宽容,也不会对反叛者无动于衷。李重进为何要反叛赵匡胤?难道仅仅是出于对后周的忠诚?恐怕也没那么简单。李重进,一位难以驯服的骄兵悍

  • 赵匡胤唯一的败仗:御驾亲征北汉,却兵败太原城下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宋军,唐朝,太原城,太原市,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原是后周的大将,在征战的过程中表现出色,从而得到了后周世宗柴荣的器重,被任命为殿前司的都点检。赵匡胤征战天下时,几乎战无不胜。969年,赵匡胤御驾亲征,率领数万精兵北伐。然而,这位几乎打了一辈子胜仗的皇帝却未能降服北汉,最终兵败太原城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北方之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会不会是赵光义的阴谋,难怪赵匡胤对他没防备

    历史解密编辑:解华彩说奇闻标签:皇帝,刘邦,唐朝,宋太宗,赵光义,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或许就是他弟弟赵光义出的馊主意。每个皇帝起家的时候,身边都有一帮忠心耿耿的武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硬仗肯定是要这帮人去打的,赵匡胤也不例外。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对赵匡胤都是忠心耿耿的。如果赵光义想要篡位,光除掉赵匡胤就够了吗?远远不够。因为手握兵权的这帮赵匡胤的死忠粉们,肯定会扶持赵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它的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贪吃的骆驼标签:皇帝,刘彻,武将,唐朝,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刚黄袍加身一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像平时经常做的一样,喊着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喝酒聊天。在酒至半酣之际,赵匡胤突然表示最近自己很困惑,老兄弟们一听带头大哥有烦忧,自然就上去上去给赵匡胤递话,结果赵匡胤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们功劳是有的,苦劳也是有的,但是呢,我只想让你们得富贵,

  • 陈桥兵变前,赵匡胤为何谎称契丹入侵?没有这招,无法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契丹,唐朝,陈桥兵变,后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的禁军将领,深得后周世宗柴荣的信任,可是他却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终结了后周的统治。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前,有一个细节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他伪造了一份情报,说契丹、北汉联合入侵,然后才率军出征,从而发动兵变的。那么,赵匡胤伪造情报之事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咱们先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