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打仗得胜归来,拉了几车宝贝,半路被搜查,结果让人吃惊

赵匡胤打仗得胜归来,拉了几车宝贝,半路被搜查,结果让人吃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子爱思考 访问量:710 更新时间:2023/12/21 9:55:06

公元957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攻打南唐。有人向柴荣告密说:“赵匡胤用几辆车偷运大量财宝。”柴荣大怒,派人搜查。谁料,打开车上的箱子后,众人大吃一惊。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大刀阔斧改革军队,提拔毫无家族背景的赵匡胤担任要职。此后,柴荣走哪争战都要带上赵匡胤这员猛将。

公元957年,柴荣率兵历时一年之久攻下南唐一个城邑。进城后,手下大将到处搜刮财宝,赵匡胤也拉了几辆车的东西往回走。

有人跑到柴荣面前揭发赵匡胤:“将领们都在城里抢夺财宝,赵匡胤带头拉了几车金银珠宝。”

柴荣一听,怒发冲冠,大声呵斥道:“快去查明实情。”

谁料,众人打开马车里的箱子后,看到的并不是财宝,而全是书籍。

柴荣疑惑不解的问赵匡胤:“你这武将,要这么多书有何用!”赵匡胤笑着答道:“这不为了能给陛下多进献计谋,唯有多读书以填充自己空虚的大脑啊。”

其实,儿时的赵匡胤虽然被父亲送进私塾读书,但因为喜欢争强好胜,经常受老师训斥,后来就开始专注练武。

随着,赵匡胤结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人士,他在潜移默化中又开始喜欢上读书。

赵匡胤称帝后,不仅自己书不离手,还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

有次,他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叫来宰相赵普商量,还是没能解决。赵匡胤又跑去请教翰林学士窦仪,最终满意而归。

他回来后对赵普说:“还是窦仪学识渊博,你没事也要多读书,不然怎么当好宰相。”

正因为赵匡胤重视读书,文人学者在宋朝才得到重用,宋词也在历史文化中大放异彩。

难怪乾隆评价:“所有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和赵匡胤最有才能。”可以看出在众多开国皇帝中,赵光胤是数一数二的文武双全的才德君王,这样的君王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唐朝起义中黄巢朱温,都只会带兵打仗,靠武力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不懂得持续的自我发展,没有继续学习提高能力,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是昙花一现。

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叫《人世间》,主要讲周家有三个孩子,父亲一直在外挣钱养家,为让孩子不走自己的路,就希望他们努力读书。

老大老二相继考上了北京大学,只有老三不爱学习,最后进入工厂成一名工人。

老三在车间吃尽生活的苦头,终于认识到唯有读书,才能让空空的脑袋里面充实起来,于是决心利用一切时间学习。

他发现工友们每天就是吃喝混日子,不关心当下时事,不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们已没任何共同语言。

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能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周家老三也进入报社成一名编辑,彻底改变了命运。

这不禁让我想到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社会阶层流动起来。给愿意努力吃苦学习的读书人,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改变命运。

一位名叫施松岳的工人,39岁才开始学习26个英文字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59岁时就已经可以翻译国外短篇小说。

在62岁时,他出版了《施松岳译文集》,里面包含23篇外国短篇小说译文。后来他还和浙江大学的外语老师合作,一起翻译中、长篇英文小说。

学习这件事从来都不挑人,只要你真心想追求知识,性别、年龄、长相都不重要。

现在我们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只要想学,年龄、时间、精力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自我成长的借口。

在这个物质生活发达的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开始变得空虚,生活节奏变得紧凑,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反而变得困难。

把碎片化时间花在读书学习上,你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让我们一起向赵匡胤一样,为了能给家人、朋友、老板提供更多有智慧的建议,现在开始读书吧!

更多文章

  • 永昌陵被盗,赵匡胤的尸骨被吊起来,口里黑水直流,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爆笑兔精灵标签:皇帝,陵墓,唐朝,永昌陵,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五朝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两个时期之一。人们常说,这一时期最邪恶的代表就是朱温,而关于此人的野史记载,着实刷新了人类的底线。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温只是众多反派中的一个。他之所以如此恶毒,是因为她用其他温柔的方式活在了这个乱世。不要下去。由此可见,当时的百姓经历了怎样的罪恶?不过还好,宋

  • 赵匡胤篡位后周,为何留下柴荣子孙?看他托孤给谁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赵普,大将,柴荣,潘仁美,后周世宗,五代十国,国防政策,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军事制度,宋太祖赵匡胤

    纵观历史,一个政权的灭亡,一定会伴随其皇族的覆灭,古往今来从不例外,但赵匡胤却是个奇迹。他不但没有杀了后周柴荣的子孙,还给他们找了“寄养家庭”,让他们在北宋繁衍生息。常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赵匡胤不会不懂这个道理,他为什么敢留下柴荣的子孙,就不怕他们报复吗?其实赵匡胤不傻,看他所托付的人就

  • 有人认为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赵匡胤要后解决契丹,这是否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后周世宗,宋太祖,契丹,后唐,石敬瑭,平定

    赵匡胤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继承的是柴荣一直以来坚持所坚持的战略方针,即先易后难,先南后北。也就是说两人对于燕云十六州的收复持的是同样的观点,先将南方的割据政权都收拾掉,然后一门心思对付契丹。至于“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而赵匡胤主张后解决契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大概是因为柴荣在去世之前

  • 唐朝皇族后裔之一,竟助推赵匡胤称帝,还成了宋朝兵部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宋太祖,朱温,石敬瑭,刘知远,后周世宗,唐朝

    南朝刘宋政权末代皇帝刘准,十岁时遭遇萧道成政变,临死之前留下“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一语道尽宗室身份荣华富贵背后的无尽悲凉。其实,国家覆亡之后皇族悲惨下场并非古来有之,而是始于西晋,之后往往不是被杀便是受辱,鲜有得以善终者。唐朝末年,李唐宗室也迎来一次杀戮,朱温大肆残杀皇室血脉,比如杀了唐昭宗

  • 赵匡胤,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宋太祖,王安石,范仲淹,王安石变法

    文:赵进斌 (读史特约作家)“勒石三戒” 开创“仁政”清明王朝,“文以靖国” 营造中国“文治盛世”,赵匡胤“建隆之治”令人感叹!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代前中期那样,涌现出一种令历史有些眩目的现象——众多文坛巨匠们接二连三前仆后继地跻身于最高权柄中枢,用极大的热情推行变法改革,又在短暂的改革跌

  • 梳理北宋九帝,赵匡胤开国,赵佶、赵桓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宋太祖,宋徽宗,赵桓,宋仁宗,徽宗,宋太宗

    第一位 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字元朗,公元927年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北宋开国皇帝。据传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赵匡胤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他学习骑马射箭,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曾试

  • 宋朝富得流油,为什么还过得如此憋屈?问题出在赵匡胤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宋朝,皇帝,兵权,唐朝,富得流油,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这宋朝在历史上可算得上是一个富得流油的朝代了,其他的我们不说,就光是这大把大把的钱币都比后来的明朝还多一个层次啊。但是,这也是问题所在,既然这个时代钱这么多,经济,文化都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被冠以这贫穷的朝代的称号?我们都知道宋王朝的建立,是当时身为大将军的赵匡胤反了后周的小皇帝,自己披上龙袍轻轻松

  • 赵匡胤死亡原因:弟弟继承皇位,文莹和尚通过宫女了解却另有记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宋太祖,文莹和尚,赵匡义,郭威,后周世宗,宫女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许多人物和事迹,这些事情,有些通过史书记载了下来,有些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没有被记载或者虽然被记载,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记载丢失了,导致我们今天对历史上的一些细节所知甚少。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历史谜团,这些谜团为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同时也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个人的成功,却是整个大宋王朝的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宋太祖,大宋王朝,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陈桥兵变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976年)在历史上,是一位比较特殊的皇帝,他有着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宽仁大度,是一个仁慈的、且充满侠义心肠的好皇帝。放眼古代的政权更迭,哪个皇帝不是靠血腥的杀戮而获得的?强如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登基之后,仍然需要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稳固权力;再比如李世民和

  • 赵匡胤的几个结义兄弟,帮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郭威,周世宗,石守信,陈桥兵变,李重进

    公元953年,七月二十日。时年27岁的赵匡胤,这时还是后周的一个中层军官。这一天,赵匡胤和其他九个意气相投的后周军官,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这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义社十兄弟’了。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几人义结金兰的这一天,不管是赵匡胤还是其他几人,大概都不会想到,他们这几个人的结义,将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