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赵德昭:宋太祖嫡子,29岁自尽而亡,九世孙幸运当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656 更新时间:2023/12/31 21:22:35

979年,赵德昭回到家中,他惶恐不安,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

960年,以抵御契丹南下为由,赵匡胤率20万大军出征。途经陈桥驿时,赵匡胤表演了一场五代十国常见的节目,就是搞“黄袍加身”,很不情愿地穿上龙袍,当上了皇帝。接着,赵匡胤返回开封,逼迫柴宗训孤儿寡母退位,建立宋朝。不过,赵匡胤还是讲武德,他还没伤害柴宗训,而是好吃好喝供奉着,并劝告赵氏子孙善待柴氏家族。赵匡胤皇位得来“不正”,靠欺负孤儿寡母继位,北宋内部自然也不安定,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就觊觎皇位。976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驾崩,赵光义继位。此时,赵匡胤在世的大儿子赵德昭已经26岁,他处境尴尬,惶恐不安。3年后,赵德昭在叔叔赵光义压力下自杀身亡。幸运的是,赵德昭九世孙赵昀成为皇帝,是为宋理宗。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母亲是孝惠皇后贺氏,属于嫡子,有继承北宋皇位的资格。根据《宋史》记载,赵德昭为人非常沉稳,他不但办事效率高,还善于领兵作战,有赵匡胤的风格。为了培养赵德昭,赵匡胤赋予他兵权,让他担任一方节度使。要知道,赵匡胤时代,节度使还是有很大权力;赵光义继位后,节度使才是虚职。掌握兵权,父亲宠信有加,又是皇后的儿子,赵德昭理所应当继位。但是,赵匡胤在立嗣问题上不给力,他认为自己还年轻,还能多干十几年,故而没有册封赵德昭为太子。如此,北宋皇位的继承人就有得抢了,弟弟赵光义觊觎皇位,想取而代之。没有储君,赵光义行动起来就方便很多,赵德昭注定要倒霉。

976年,赵匡胤与赵光义饮酒,两人彻夜长谈,商讨如何消灭北汉。突然,房间中传来兵器碰撞声,却又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伙只看见有影子在动。不久,赵光义走出房门,告知皇帝驾崩,哥哥临死前将皇位传给自己,这便是北宋史上疑点重重的“烛影斧声”。赵匡胤搞“兄终弟及”,群臣自然不会相信,估计赵光义本人都不信,这不是胡扯吗?原因很简单,赵德昭、赵德芳都已经是成年人,完全有能力继位。尤其是26岁的赵德昭,此人文韬武略,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支持者众多,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如此,赵光义必须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否则皇位就坐不稳。赵光义打仗不行,但政治权术很强,他编造出“金匮之盟”谎言,说哥哥赵匡胤生前与自己有过协议,赵宋皇位按“兄终弟及”方式传递。赵匡胤死后,自己就是皇帝;本人百年后,皇位就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明知是假的,但宫廷卫兵支持赵光义,且叔叔已经露出杀心,他也不敢反对。一番运作过后,赵光义顺利登基,是为宋太宗,赵德昭则“等待”叔叔驾崩,然后再继位。此时,赵德昭非常憋屈,父亲死因不明,皇位又被叔叔夺走,内心非常地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皇权斗争,有时就是这么残酷,即便是亲情又如何。

皇位来路不正,赵光义决定以一场军事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堵住反对者的嘴巴,从而坐稳皇位。979年,赵光义御驾亲征北汉,宋军士气高昂,一举攻破太原,灭了北汉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北汉灭亡,赵光义还觉得不过瘾,他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真正统一中原,成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大帝。攻破太原后,赵光义没有赏赐将士,说是攻入幽州后再赏。如此,宋军将士毫无作战积极性,12万大军在幽州城下被辽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契丹铁骑突袭宋军大营,赵光义驾驭驴车逃走,还被契丹骑兵射中脚跟,狼狈不堪。此时,赵德昭也在军中,他与契丹血战厮杀,成功阻止西路大军溃败。赵光义一路狂奔,与宋军主力失去了联系,赵德昭撤军井然有序,两人反差十分明显。此时,皇帝找不到,宋军士气非常低落,大家便提议拥戴赵德昭为皇帝,主持军政事务。赵光义得到消息,连夜跑回开封,发布皇帝回京消息,赵德昭失去了继位的最佳机会。军队拥戴,但赵光义生死未卜,赵德昭也不敢放手一搏,与皇位擦肩而过,有点可惜了。回到京师后,赵光义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被契丹击败,荣获“车神”称号不说,连皇位都差点丢了,赵光义怎能不恼火呢?如此,赵光义不再赏赐将士,连攻克太原有功的将士也不给封赏,这就引起了广大将士极大不满。

大伙不满意,纷纷向赵德昭诉苦,说赵光义不够意思。如此,赵德昭决定为大伙出头,他建议赵光义先赏赐太原之战有功之人,再追究幽州战败之责任,这样才能服众。赵光义更加恼火,直言:“待汝为皇帝,再行赏赐不迟。”言外之意,你想当皇帝就直说,不要绕弯子。赵光义这么一说,赵德昭越想越害怕,回到家中惶恐不安,便自杀身亡。赵光义闻讯,连忙赶来了解情况,他“悲痛万分”,一边扶着赵德昭一边哭泣,直言:“痴儿不至于此。”赵德昭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魏王。两年后,赵德芳突然病逝,年仅22岁,死因不明。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赵光义的后代几乎都被俘虏,赵构则躲过一劫,是为宋高宗。赵构软弱无能,金兵南下时,他只会一路狂奔,四处躲避追杀,连儿子都在惊吓中死去。更惨的是,赵构在翻云覆雨之时,金兵突然杀到,他因惊吓过度而失去生育能力。没有直系后裔,赵构决定从赵匡胤一脉中物色人选,太祖后裔赵昚成为储君,后登基称帝,是为宋孝宗。皇位传到宁宗赵扩时又出问题了,赵扩的八个儿子都先自己而去,他只能从太祖的另外一脉寻找合适继承人。赵德昭九世孙赵昀得到史弥远支持,登基称帝,是为宋理宗。

1224年,赵昀登基称帝,时隔245年,皇位回到赵德昭一脉。1234年,宋理宗派名将孟珙攻打蔡州,联手蒙古灭了金国,收复中原多座城池,一度中兴了宋朝。参考书目:《宋史》

标签: 赵德昭宋太祖皇帝宋太宗皇位

更多文章

  •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嫡子,为何没被立为太子,又如何被叔叔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皇帝,唐朝,赵德昭,宋太宗,五代十国,军事政策,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自古以来“父子”与“兄弟”谁更亲都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大多数人选择父子更亲。那为何宋太祖赵匡胤迟迟不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呢,又为何赵德昭会被叔叔赵光义逼死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赵德昭出身北宋皇室,为宋太祖赵匡胤与妻子贺

  • 赵德昭身为宋太祖嫡子,拥有优先继承权,为何要选择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赵德昭,宋太祖,宋太宗,皇位

    公元979年,身为宋太祖嫡子的赵德昭,在一天散朝之后,突然选择了自刎。此消息震惊朝野,谁都不曾想到,这位极可能会继位的皇子,会如此突然去世,况且还是自尽。为什么会说,赵德昭的去世,令人意想不到呢,他的身份有多特殊?宋太祖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以及四子赵德芳。其中赵德昭

  • 【王禹偁】那些你没有读过的的唯美宋诗 6-8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宋诗,对雪,诗人,宋朝,白居易,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有学问#今天为大家介绍北宋诗人王禹偁的三首唯美宋诗。唯美宋诗 6中国人大多喜欢竹子,尤其是文人,梅兰竹菊,各有所爱,但是,对竹子的感情似乎更包含了一种深沉的爱,因为,竹子不是花卉,也不是普通的植物,但是它比花有风骨,比寻常植物有气节。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文人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

  • 江南名士丨王禹偁——白居易在大宋的超级粉丝

    历史解密编辑:吴文化博物馆标签:元稹,唐朝,宋朝,白居易,王禹偁,江南名士,千古名句

    原作者:陈谷子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苏州历任的地方长官中,出过不少风流人物。南宋的范成大写《吴郡志·牧守》“吴郡地重,旧矣,守郡者非名人不敢当。”白居易年少时,旅行至苏杭二郡,仰慕于韦应物和房孺复两位州牧的才高位尊,放言“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后来出任苏州刺史时,他把这件事写进了《吴郡

  • 王禹偁一首意味深长的七律,旷达洒脱,写出逆境时该有的人生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王禹,离骚,黄鹂,苏轼,隐士

    写在前面:一生几日?八年三黜。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因为修《太祖实录》直书史事,王禹偁(cheng)遭到宰相的谗谤,再一次被贬出京城。这是他接连八年里的第三次遭贬,也是其短暂人间里的最后一次,两年后,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名臣不幸病逝于蕲州任上。“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守正道,问心

  • 古茶诗解析:王禹偁《龙凤茶》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苏轼,杜甫,宋朝,龙凤茶,白居易,宋太宗,小畜集,古茶诗,王禹偁,千古名句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中国诗歌与茶诗/王禹偁其人/创作背景/龙凤茶/原诗及注释中国诗歌与茶诗诗歌在中国已绵延数千年。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和高山仰止的

  • 最美诗词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惜春,春光,残红,残月,张先,诗人,宋朝,古典乐,最美诗词,千秋岁·数声鶗鴂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宋代〕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译文数声杜鹃的鸣啼,又报告烂漫春光将要凋谢。惜春人更想将那残花折。怎奈何雨虽轻柔风却猛烈,正赶上

  • 张先这首七律,敷彩设色,一句一影,在捕捉影子的变相中参悟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诗人,张先,花影,周邦彦,晏几道

    提起宋代文人张先,恐怕很多人一时想不起,但是说起“张三影”,恐怕无人不知。其实,“张三影”就是张先,据《古今诗话》记载:“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

  •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背后是张先富贵而悠闲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苏轼,欧阳修,宋祁,一树梨花压海棠,尼姑,张先

    1070年,80岁高龄的张先娶了一个18岁的女子为妾。洞房当天,他春风得意,当众赋诗一首;前来祝贺的好友苏轼听完后,也即兴和诗一首,来调侃一下他这位“老不正经”的忘年交。不料,该诗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诗中一句更是成了老夫少妻的代名词,流传千古。990年,张先出生在乌程(今浙江湖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

  • 80岁张先娶18岁少女,婚后生下4子,苏轼写诗调侃,竟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文学标签:苏轼,少女,女儿,张先,小妾,诗人,乐器,宋朝,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1070年,80岁张先娶了18岁少女为妾。洞房花烛夜,张先喘着粗气道:“嫁给我后悔不?”少女回道:“后悔有用吗?反正我绝不给你生孩子!”不料,几年后小妾接连生下4个孩子。张先是北宋诗人,在他80岁这年,娶了一个18岁小妾。好友苏轼为他写了一首诗,流传至今:“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